APP下载

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对策思考

2018-05-14余永庆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7期
关键词:青海生态

余永庆

[摘要]加快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对于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保護与建设青海生态环境意义重大。青海发展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既有深厚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也面临着一些特殊困难和限制因素。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特色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产业融合是青海农牧业发展走向环境友好、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生产生活生态良性循环的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青海;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7.8 [文献标识码]A

农牧业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占据重要地位,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广大农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加快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直接影响到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 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青海以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不断调整和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1 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初见成效

近年来,青海农牧业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初见成效。一是全面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科学组织实施并完成了退牧还草、三江源地区、青海湖流域和祁连山流域等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有效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二是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绩效考核管理机制;三是加大农牧区环境资源整治,广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建立和完善了农田残膜回收机制,广泛开展养殖环节综合污染治理,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2 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引导下,近年来,青海农牧业发展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统筹考虑区域优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断优化和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农牧业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基本建成10大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大力发展油菜?马铃薯?蚕豆?果蔬?中藏药材?牦牛?藏羊?乳制品?冷水鱼?饲草等特色产业,为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产业基础。

1.3 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转变

近年来,青海农牧业发展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和生产经营方式,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生产经营形式和路径,着力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一是积极探索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二是坚持规模经营与带动农牧户增收结合,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托管代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和草场流转。三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实施品牌提升计划。

1.4 农牧业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不断改善,科技贡献率有所提高

农牧业作为基础产业,多年来青海不断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农牧业增产增收的基础。近年来,通过实施河湟流域八个百里万亩(万头)工程,打造精品示范园区等不断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设施。农牧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至2015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发展到440万kw,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2%,全省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2%,科技对农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3%。

2 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的的限制因素和发展潜力

近年来,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在新形势加快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建设既面临许多特殊困难与限制因素, 也存在许多发展优势和有利条件,发展潜力巨大。

2.1 限制因素和特殊困难

2.1.1 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青海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责任更加重大。虽然经过多年努力,青海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历史原因、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青海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表现为草地退化、沙化,水土流失,鼠害、虫害、毒草害等日益突出、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水资源匮乏等问题,青海农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较大。

2.1.2 基础施设和技术装备较为落后,生产力水平不高。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和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实施,青海农牧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有了较大改善,为农牧业持续增产增收夯实了基础,但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我省农牧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依然相对落后,影响和制约这农牧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农牧业生产缺少大型骨干水利设施支撑,一些中小型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不能正常发挥效益,现代农牧业生产设施薄弱,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等。

2.1.3 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市场化程度低。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引导青海农牧业经营方式和农牧民经营理念有所转变,但由于受劳动力文化程度、工业发展水平以及生产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青海农牧业生产力依然处于较低水平。青海农牧民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重超过80%,绝大多数劳动力缺乏劳动技能,生产经营能力较弱。农牧业生产依然较多的是传统的生产方式,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农畜产品缺乏深加工,制约了农畜产品的商品化发展。

2.1.4 农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不足,科技贡献率低。科技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在推动农牧业发展中,青海高度重视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增加农牧业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至2015年底,青海省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32%,科技对农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3%。但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青海农牧业科技贡献率依然不高,还有3个百分点的差距,与农业相对发达省份相比差距更大,农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依然不足。在农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方面,县、乡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 基层农技队伍缺编、科技转化能力低、服务手段落后、人员队伍不稳定;农牧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技术培训网络不健全,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等问题比较突出。

2.1.5 农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转变发展方式难度大。近年来,青海始终坚持将深化改革作为推进农牧业农牧区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深化农牧领域改革创新,农牧业发展突破许多体制机制束缚,增强了农牧业农牧区经济发展活力。但相对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改革还不够深入和到位,农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主要表现在: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建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特别是政府购买农牧业公益服务机制尚未形成;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发展不够,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2.2 发展潜力及优势

2.2.1 有机特色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人们在实现解决温饱问题,实现小康生活后,更注重身体的健康,更加关注农产产品的安全问题,人们将更多地青睐和消费生态有机产品,可以说未来生态有机农产品市场空间巨大。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无公害超净区”,空气洁净,草场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丰富,生产环境无污染,是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理想生产之地,农畜产品具有无污染,高营养、纯天然等显明特色和独特品质,这是青海农牧业发展的区位特点和优势,但由于受品牌培育滞后,市场营销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青海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还比较低。因此,青海农牧业发展如能准确判断和把握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打好有机特色农产品这张牌,那么在开发有机特色农产品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方面还有很大潜力。

2.2.2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的潜力巨大。科技进步在促进农牧业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至2015年底,青海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3%,全省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2%,标志着全省农牧业已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进入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新时期。[3]近年来,青海通过实施生态农牧业重大科技支撑工程等农牧业科技发展政策,产生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新成果,这些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将会极大促进农牧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另外,随着农牧业科技推广平台的不断创新和基层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加速推进,农牧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技术推广有望进一步增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青海农牧业生产水平的潜力巨大。

2.2.3 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潜力有待深挖。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可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利于农畜产品的质量和农牧业生产的效益的提高。近年来,青海努力推进农牧产业化发展,在农畜产品深加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农牧业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小、加工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带动能力不强,产业融合的程度较低,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青海农牧业发展在推动产业化发展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潜力巨大。

2.2.4 特色农牧业发展优势明显,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无限。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冷凉”气候特征明显,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少,为发展绿色有机、无污染的现代生态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青海农牧业资源富集,农畜产品特色鲜明,有机青稞、高原油菜、枸杞、中藏药、黄蘑菇、冷水鱼、高原牦牛,藏系绵羊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得天独厚,发展优势明显。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越来越大,这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青海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壮美,人文风貌独特,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被称为“万山之祖”的昆仑山,有被誉为“中国最美湖泊”青海湖,有被称为高原精灵的藏羚羊。作为多民族省份,青海民族风情浓郁,人文风貌独特,有青海花儿、玉树藏族歌舞、黄南热贡艺术以及昆仑神话等丰富的民族文化。调查数据显示,青海旅游资源约有80%以上的都集中在乡村牧区,因此,青海发展乡村旅游潜力无限。

3 加快青海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要以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生态优先,突出产业特色,采取分类指导,积极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努力在推动落实“四个转变”中走出一条环境友好、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生产生活生态良性循环的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之路。

3.1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促进农牧业绿色发展

青海农牧业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发展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推动绿色发展。一要加强生态保护机制建设。全力推进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尽快建立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机制,创新试验区管理制度;推广草原补奖政策与绩效挂钩试点成果,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完善农牧民禁牧减畜、以草定畜等利益激励机制;全面落实超载牲畜核减制度,完善森林管护草原巡护等公益岗位等长效机制。二要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强化重点区域综合治理。继续实施好三江源、环青海湖、祁连山生态建设和退牧还草工程,推动柴达木、河湟地区重大生态过程启动实施;加大退化草地治理,加强人工种草,草原鼠虫害防治等工程实施力度;建立健全草原动态监测机制,强化草原执法;加强农业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创建高原渔业资源生态保护先行区。三是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牧业,推进农业秸秆和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排放的管理和綜合利用;强化对化肥农药使用的管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3.2 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改善生产条件

一要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牧区乡村道路交通、江河渠系、基本农田等建设,加大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高原地区温室大棚蔬菜、畜禽品种改良、中藏药材开发、等的扶持力度。二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夯实现代农牧业发展的科技基础。要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加强科技投入,组织力量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完善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三要进一步提高农牧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推广先进适用农牧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完善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全省统一的农牧业大数据中心,提高大数据农牧业发展与管理中的应用能力。四要完善减灾防灾体系建设,提高灾害抵御能力。

3.3 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青海农牧产业融合发展,是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一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积极探索多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培育多元产业主体,支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展。鉴于近年来青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要积极促进我省农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要依托青海农牧区的生态环境、乡土文化、民族风情等特色优势资源,整合农牧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大力发展体验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积极打造“农业+旅游”農牧业发展新模式。二要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牧民在产业融合发展中获益和增收,努力实现利益共享。三要广泛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农牧业人才培训,建立高素质的现代职业农牧民队伍。现代农牧业发展,农牧民是主力,实用性人才是关键,要建立长效的职业农牧民培育机制,加大现代职业农牧民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农牧民素质,是广大农牧民群众成为生态、绿色农牧业发展的践行者,新型经营方式的创新者,先进科技的掌握者和推广者。

3.4 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一要促进和壮大特色产业,提升农牧业市场竞争力。青海农牧业发展要着眼青海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要稳步推进 “三区一带”农牧业发展格局,要大力发展有机特色产业,重点打造马铃薯、油菜等“十大”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和壮大枸杞、沙棘、藜麦等新产业新业态,努力打好青海农牧业发展的高原有机特色牌。另外,还要着眼青海农牧业品种资源,加强地方优良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要着眼市场发展新需求,积极开发和引进新品种。二要加强特色农畜产品品牌培育,努力开拓和扩大农产品市场。一是加强品牌培育,努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知名品牌,树立良好品牌信誉和形象,提升品牌市场影响力。二是注重对外推介,不仅要向国内市场推介,还要主动对接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强化农牧业对外合作交流,在世界级平台推介青海有机特色农畜产品,努力推动青海农牧业发展走出青海,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三要提高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建立健全有机农畜产品生产标准和资格认证体系,大力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农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努力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

[参考文献]

[1] 霍建青.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海北草地生态畜牧业[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2(02).

[2] 王全德.努力实现农牧民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N].青海日报,2017-6-5(11).

[3] 青海农牧业回眸“十二五”辉煌篇章 展望“十三五”美好愿景[N].青海日报,2015-12-16(6-7).

猜你喜欢

青海生态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青海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大美青海
“丹青献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美术展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