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

2018-05-14徐宁刘沛姚恒兴贺香清张鹤文于浩田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7期
关键词:长沙县建设模式美丽乡村

徐宁 刘沛 姚恒兴 贺香清 张鹤文 于浩田

[摘要]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县功能区划中现代农业区4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进行的SWOT分析,从各村庄概况、资源、历史、产业、经济五个方面总结分析“乡风传承型”、“产业发展型”、“休闲旅游型”、“生态农业型”四种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并对其提出了坚持村庄特色、多元资源整合、加强人才培养及综合管理等建议,为我国“乡村振兴”新形势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建设模式;长沙县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自2008年“美丽乡村”建设由浙江省安吉县首次提出,历经10年后又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时代。在增强村庄综合治理,加速完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形式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对于乡村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不同的地域特色,比如城市化带动的美国模式、有中介组织推动的日本模式、粗放与集约并存的澳大利亚模式和“新村运动”的韩国模式等;目前国内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是已形成地方化特色的模式,沿海发达地区坚持以工业推动农村发展的“浙江模式”、中部地区建设乡村文明新风貌的江西“赣州模式”和西部地区打造农民自发建设新家园的贵州“遵义模式”是较为成熟的模式,同时海南省提出乡村建设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打造共享农庄、创意乡村,陈荣认为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都是对于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很好的借鉴。

本文立足国内外乡村建设模式研究,结合长沙县四个乡村探讨美丽乡村建设模式,通过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解析,剖析四个村庄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对其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新形势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提供参考与新思路。

1 长沙县美丽乡村建设及区域概况

2016年湖南长沙县积极响应战略目标,以“四个三十”工程即在全县建成30个市级以上示范村、30个市级以上特色村、30个县级示范村、30个县级特色村,每镇建成1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片区,辐射带动全县农村地区,集中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一流美丽乡村。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市东北部,下辖18个镇(街道),划分为六个功能区(见图1),实行区域差异化发展。所以本文选取“长沙现代农业区“四个不同建制镇的村庄(见图2)展开美丽乡村研究,区域基本概况如下:①葛家山村位于长沙县北部开慧镇中心地带位置,距离开慧镇镇政府、红色旅游基地杨开慧故居及开慧纪念馆1km左右,紧邻京珠高速公路开慧出口,占地19.8km2,共7046人;②金龙村地处长沙、平江、浏阳、汨罗四县(市)交界处,紧邻金井镇镇区,S207线穿村而过,经金开线可直达京珠高速,占地6.1km2,共3442人;③浔龙河村位于长沙县中部果园镇,黄兴大道北延线纵贯全境,车程至长沙县城约12分钟,占地7.74km2,共3629人;④金桥村位于高桥镇东部,金井镇接壤,背靠浏阳市,高浏公路、高范公路均穿村而过,占地21.5km2,共3911人。

2 长沙县四个村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析

2.1 四个“美丽乡村”建设SWOT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要综合村庄各自发展条件及资源优势,既充分体现其产业特色,又要规避发展中遇到的障碍,针对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葛家山村面临区位偏远和后期扩展项目繁杂的挑战,借助镇全域旅游模式,依托开慧红色旅游的优势,打造特色民俗文化;金龙村在面对村级农业实力弱情况下,利用拥有的茶文化优势,通过镇域“最美茶乡”的宣传效应,大力发展茶产业;浔龙河村对于本村文化特色不突出的情况,通过集约化高效利用土地,在具有丰富经验的团队带领下,充分挖掘该村的旅游资源,推行乡村休闲旅游;金桥村虽然产业较为单一,但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然后借助生态污染治理的政策扶持,创新发展生态农业。本研究采用SWOT战略分析法对长沙县葛家山、金龙、浔龙河、金桥四个村庄进一步分析总结如下(见表1)。

2.2 长沙县“美丽乡村”建设四种典型模式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长沙县积极探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涌现出一批别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标志着美丽乡村建设新时代的到来,长沙县“美丽乡村”每种建设模式都结合了乡村各自独特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产业特点传统民俗等综合因素(见表2),都代表着四个村庄“美丽乡村”成功建设路径与有益启示。建设模式具体如下。

2.2.1 乡风传承型模式。该模式主要依托村庄独特的人文景观,如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传统风俗等呈现和传承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开慧镇葛家山村以镇域红色旅游文化为依托,重点烘托乡村“乐和”文化,打造具有浓厚乡村氛围的“乐和大院”,可一次性可接待游客400多人,开展乐和农具秀、传统礼仪、国学讲堂等活动,弘扬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将这种最原始的“农耕文明”和“传统乡风”相结合让村民增收达9000元。

2.2.2 产业发展型模式。 该模式主要特点为产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乡村龙头企业整体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聚集型、规模型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链条对当地经济发展整体带动性表现明显。金井镇金龙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地势平坦,土壤适合茶树种植,现有茶园333.33hm2,由早期大力种植茶叶发展为系列“茶产业”链,成为整个村发展及经济收入主动力。村最早茶企业如“金井茶厂”,以高质量茶叶生产为主,职工160人,大部分来自本村村民,企業年产值达2500万元,除生产售卖外,企业还发展以“茶”为主线的历史展览、文化交流、旅游等产业链;村企合作开发的“三棵树生态茶园”系列项目一次性接待人数可达600人,村集体经济已超过百万,2016年村民人均收入为2.6万元。

2.2.3 休闲旅游型模式。该模式特点为区域含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食、娱、游、住行等设施完备,距城市较近,适合市民休闲度假,具有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果园镇浔龙河村集中流转土地240hm2、集中片区打造“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建设集商业、旅游与服务一体的休闲旅游模式,接待中心、商业文化街、牧歌山亲子体验乐园、农创空间等项目目前已打造完成,正在进行国际学校、水上乐园、第二期安置房等建设,项目截至2017年已经接待游客达120万人次,后期将有麦咭农场、中国村、韩国村、樱花谷和民兵营等一系列游乐设施等建设项目。

2.2.4 生态农业型模式.该模式建设宗旨是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基础上,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的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同时把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两者相结合。高桥镇金桥村紧紧依托农业,创新农业生产模式,使生态与产业相结合,如打造百亩荷花基地,集观赏价值与经济作物莲子生产为一体,使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10个百分点;还有芦笋、吊瓜、紫竹山优质稻种植种植基地等形成规模种植,无害化种植、无害化生产的“紫竹香”牌优质稻单产700kg/667m2,畅销全国各地,企业总产值达34万元。

3 “乡村振兴”视域下长沙县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与发展思考

3.1 立足乡村文化振兴,打造文化品牌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标志着美丽乡村建设新时代的到来,乡村发展应避免过去的同质化现象,如何在众多千篇一律的乡村模式中发挥其独特吸引保持屹立不倒,首先要立足于地域文化特色,坚持文化个性,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例如葛家山村挖掘以传统文化“乐和”为主旨的“乐和人家”与“乐和大院”,将以往人们丢弃的乡村文明重新拾起来,让人们产生共鸣与认同感。所以乡村文化振兴首先要立足本村的乡风文化建设,让大家记住乡风民俗,留住乡思乡愁,打造各自的乡村文化品牌。

3.2 整合优势资源,发展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个繁杂且长期的系统工程,其中会遇到各种瓶颈和困难,因此要善于经营村级经济,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及优势资源,进行多方有效资源整合,加快实现乡村的产业振兴。例如金龙村在注重茶产业基本开发,善于借助镇域茶文化宣传优势包装自己,打造一系列联动项目如茶博物馆、茶文化交流中心和三棵树生态茶园,同时借助政府政策、村民资助、村企共建多方的共同努力,另外還可以进一步整合邻村湘丰村的优势进行更充分的互补与合作,借助发达的网络平台实现“互联网+茶”模式发展茶产业,将多元整合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3.3 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实现乡村组织振兴

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程度是考量村庄建设满意程度的标准,只重视前期建设、不注重后期管理会加大建设投资,而达不到长久持续的效果。例如浔龙河村依托旅游发展等服务行业,已具备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但仍可能欠缺后期的管理与保障措施。如果责任归属不够明确,会造成村民与开发商之间存在矛盾冲突,所以迫切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形成以“村委会指导-村民主导-开发商辅助”的三方合力体系,建立农民协会等组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流程化执行机制,加强后期自我管理,强化管理考核,实行奖惩措施,赏罚分明,真正实现乡村的组织振兴。

3.4 引进科技,开展乡村生态与人才振兴

新形势下的乡村建设需要依靠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来管理,必须重视对大量专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的培养和引进,真正推动乡村的人才振兴。例如金桥村配备的大学生村官,在村级规划和管理方面上起到了一定的关键作用。目前乡村生态农业的创新发展,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比如污染处理、监测管理等还缺乏懂技术会操作的专业人才,要想村庄走现代化发展道路,急需引进高科技,加大对高科技复合人才的培养力度和政策支持[15],积极开展与实现乡村的生态振兴与人才振兴。

4 结语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思考如何构建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如何营造稳定有序的乡风文明,不仅需要依托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推进,也需要摸索和探讨“美丽乡村”有效的建设与治理路径来实现,同时要倡导村民自发参与到建设过程中来,实现基层干部、工作坊、合作社、投资方、自治机构等紧紧以村民为中心进行村级规划建设,从而推动乡村的发展与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与治理效能的提升,必须依托村庄各自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优势产业与特色文化进行,不同区域不可机械仿效,必须认真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选准配强乡村建设管理人才,全面整合优势资源,选择最适宜自己的模式促进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方能实现明日乡村文化、产业、人才、组织、生态之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柳思维,晏国祥,等.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评述[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150):111-114.

[2] 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5-22.

[3]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共议乡村转型升级[N].海南日报,2017-12-09.

[4] 重点打造6个县级美丽乡村特色示范片区[N].星沙时报,2016-07-14.

[5] 陆明华.基于SWOT分析的休闲农业旅游规划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5):318-320.

[6] 舒川根.文化创意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以安吉县创建“中国美丽乡村”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0(7):120-122.

[7] 蒋国强,毛根法.以“四级联创”为载体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J].政策嘹望,2013(4):2-44.

[8] 柯福艳,张社梅,徐红玳.生态立县背景下山区跨越式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以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J].生态经济,2011(5):113-116.

[9] 李剑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响生态旅游战役[J].农村工作通讯,2012(17):30-31.

[10] 黄薇,史亚军.北京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J].农学学报,2015,5(5):118-122.

[11] 刘素芳,任海洋.新农村发展中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及做法[J].农业经济,2016(1):63-65.

[12] 陈婷婷,王伟华.群众为本、产业为用、生态为本、文化为魂[J].理论研究,2016(11):75-76.

[13] 沈平.长沙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7(1):195-196.

[14] 镇列评,蔡佳琪,兰菁.多元主体视角下我国参与式乡村规划模式比较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7(12):38-43.

猜你喜欢

长沙县建设模式美丽乡村
庆祝建党100周年
长沙县启动幼儿园对口支援工作
长沙县:中小学生“为祖国点赞”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我们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