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用户为中心的儿童自行车设计调查研究

2018-05-14薛羽希

工业设计 2018年6期
关键词:用户设计

薛羽希

摘要:本文从用户为中心的角度研究一种儿童自行车产品的设计方向。通过分析用户的组成部分并分析用户群体的特征;分析现有的产品找出优缺点;调查用户对现有产品的满意度。结论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了满足用户需求和设计要求的儿童自行车产品的改良设计方向。

关键词:儿童自行车;用户;设计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6-0033-02

1调查背景

儿童产品作为一项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一直吸引着各界学者对其孜孜不倦的探究。儿童产品由于其使用者的特性,具有较大的可开发性、再创造性、研究乐趣性以及价值性。儿童产品种类繁多,可谓琳琅满目,各个领域各有各的特色。围绕儿童产品展开的调查研究以及设计也是数量众多。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根据儿童产品的分类,以及指导老师的建议,选择了儿童自行车作为本次论文的主要调查课题。

儿童自行车是儿童车大门类下举足轻重的一个单项,是陪伴儿童成长的必不可少的好玩具、好伙伴之一。现在我国的儿童自行车使用量巨大,普及率较高,养育有儿童的家庭基本配备有儿童自行车,有的家庭甚至拥有不止一辆儿童自行车。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满足了温饱条件下,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儿童自行车已经不仅仅作为代步工具,而成为一种满足使用者更高的生活需求的产品[1]

在此背景下,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对儿童自行车进行探究。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用户使用现状,发现现有产品问题,并且探寻解决方法。

2用户

2.1用户定位及分类

2.1.1用户分类

儿童产品的用户群体相较于其他类别的产品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儿童产品的主要使用者为儿童,辅助使用者为其监护人;其次,由于儿童自身不具有经济、判断、消费等属性,同时中国父母仍然倾向于强调儿童的服从,在抚养孩子方面偏向于使用高控的专制型方法,因此,儿童产品的消费群体为其监护人。

因此,在儿童产品的用户分类上,我们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为儿童产品的主要使用群体儿童;另一类为儿童产品主要的消费者群体儿童的监护人。

2.1.2使用者群体定位

兒童自行车的主要使用者为儿童,因此对于使用主体的儿童我们进行下一步分析。

儿童成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间包含了很多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学前期、学龄初期、少年期等)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差异巨大,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劳拉.E.贝克在他的《Infants.Children,and Adolescents》将人的年龄分为1 1个阶段,其中关于儿童年龄层为: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学步期(2到3岁),学前期(4到6岁),儿童中期(6到12岁),青少年早期(12到1 8岁)[2]。根据中国儿童的上学年龄来看,可将2-6岁分为学龄前阶段,6-12岁分为学龄期阶段。由于婴儿期的儿童不具有较为完善的独立活动能力,因此我们将婴儿期儿童从我们的目标使用者群体里排除;为了更精准的定位我们的目标范围,因此排除青少年早期的群体。所以我们的使用者目标群体的儿童定位为学龄前阶段以及学龄阶段的儿童。

从生理的角度来分析,现有文献里对儿童运动状态做出了总结[3]。在学龄前阶段,2-3岁范围内,由于身体四肢长短问题,几乎无法完成使用儿童自行车的动作;3-4岁范围内,四肢发育,能够蹬踏到三轮小自行车的踏板;4-5岁范围内,熟练掌握骑三轮小自行车的技能;5-6岁范围内,儿童可以骑行带有辅助轮的小自行车;6-7岁范围内,儿童的身体协调性进一步提高,同时男孩女孩的差异开始出现,女孩的运动准确性更强,男孩的力量性更强;8-9岁范围内,儿童的力量性有着长足的增长;9-12岁的儿童对于运动的预判性有所提高,并且身体协调性更强。

其次,从心理角度对儿童进行进一步分析。学步期儿童开始有了运动的欲望需求,达到了尝试的状态;学龄期儿童的认同需求增加,因此对自己需求东西开始有要求,并且有了同伴意识;儿童中期,则更侧重于团队交流以及交互行为。

2.2消费者需求分析

从儿童的消费心理来看,学龄前儿童处于主动挑选和参与购买决策阶段[4]。处在此阶段的儿童具有两个特征:其一,学龄前儿童已经慢慢学会了和家长进行缠绕和协商的策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撒娇以及像家长提出要求。此阶段儿童对于商品认识带有直观、模糊的特点,在挑选商品时很容易受商品外观的影响如颜色、造型、声响等;其二,学龄前儿童在消费情绪上呈现不稳定性,其最主要的表现是在他的消费情绪容易受周围环境和他人的评价与情绪的影响,同时,相对来说比较缺乏主见,对于商品时而喜欢时而讨厌的特征[5]

学龄前儿童的消费情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小学早期(6-8)、小学后期(8-12),其具有各自的消费特征。在小学早期阶段,由于进入学校生活,社交范围的扩大使儿童注意广度较之前加大,他们的消费心理也带有一定的社会化,他们的行为越来越受新奇、好玩、好胜等感情动机的影响[6]。他们比较喜欢新奇、刺激的玩具;在小学后期阶段,儿童的从众心理较重但又比较挑剔,在娱乐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阶段儿童消费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设计。比如,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他们对玩具的喜好程度开始下降,对于具有社会功能的商品,如运动、音乐相关的产品的兴趣逐渐上升。

从家长的消费心理来看,监护人购买儿童产品是主要会注意产品的质量、安全性、益智性、经济性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孩子的影响。安全实用为主,孩子喜好为辅。为此我们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对家长对于儿童自行车的基本需求情况进行了了解。

由调查可知,家长愿意在2-6岁的范围内就给孩子购买童车,其中缩小范围更偏向于4-5岁的年龄段;基本家中都有童车,但是偏向于想要更换新的童车;儿童主要的骑车活动场所偏向于小区内和公园广场等地;在孩子使用通车时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材料方面更偏向于选择牢固的钢材作为自行车的主要材料;价格偏向于接受400-1000范围内的童车价格;童车淘汰时偏向于将童车转送他人。

从图表中可以得知,大部分家长对于童车的需求是增加孩子的娱乐性,并且希望孩子通过使用童车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从图表中看出,安全性作为家长选择购买童车的最主要侧重点,其次的功能性和质量。

2.3小结

通过对儿童产品特性的分析,我们将儿童产品的用户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最主要使用者的儿童;一类是作为最主要消费者的家长。通过对儿童生理心理的分析,得知2-3岁的儿童开始具有初步的运动能力,4岁开始身体灵活性逐渐成长,并且从4岁开始产生同伴意识,并且有团队需求。在消费方面,随着儿童的成长,主观能动性逐渐增强,但家长任然占据着消费的主导地位。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我们得知基本上家长都愿意为孩子购买童车,且在购买时会更加注重安全性的考虑,并且希望童车能给孩子带来娱乐性并锻炼身体。

3用户对于现有产品的需求分析

3.1现有产品的满意度分析

儿童自行车作为一种儿童常用休闲娱乐代步工具,深受广大儿童及家长喜爱,在当今儿童用品市场,占有率高,销售量大。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自行车已经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成为一种满足兒童不同层次需求的生活用品[1]。但是如今中国儿童自行车市场良莠不齐,且消费者只能被动选择产品。由此笔者对用户进行了现有产品的满意度调查。

所有问题选择均为5级量表,由此可见,用户对于现有儿童自行车产品的整体满意度较低,其中,对于便携与否和收纳功能方面的满意度相对较好,对于外观、互动性、安全系数以及售后相关方面的满意度较差,对于互动性和安全方面的满意度最差。

综合数据分析,在儿童自行车产品的功能设计上,最应该注重产品的互动性(监护过程方便舒适、亲子互动、同伴交友等)、安全性设计,其次是附加功能(铃铛、照明、游戏娱乐等)和收纳功能(车筐、车后座等)。在外观设计上,现有产品的外观设计亟待改善,人机尺寸方面应该多加考量。并且要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

3.2小结

由满意度分析可知,用户对于现有产品的总体满意度较低,功能上产品的互动性、安全性设计、附加功能和收纳功能都需要有所提升。

4结论

本文从用户角度对儿童自行车产品设计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总结现有产品的特点以及用户对于现有产品的满意度,结合用户需求,给出了儿童自行车设计的一个方向。综合而言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儿童产品特殊性,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儿童以及儿童监护人两方面的因素。例如,人机方面需要考虑第一使用者儿童的人机尺寸,交互方面则需要考虑监护人与儿童的互动性。(2)用户对于现有产品满意度较低,具体可从产品的互动性、安全性设计、附加功能和收纳功能上进行改良,主要考虑互动性以及安全性的设计,其次是附加功能和收纳功能设计。

参考文献

[1]韩文婷,秦笃印.亲子互动型儿童自行车的探索与研究浙江杭州: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2013.

[2]劳拉E贝克.Infants,Children,and Adolescents[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张露芳.基于儿童运动行为的童车功能研究浙江工业大学,2012.

[4]黄婷学龄前儿童移动应用软件中的交互设计研究北京印刷学,2014.

[5]侯涛,姜冰基于发展心理学的儿童娱乐产品设计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2014

[6]贾蓓中国儿童市场消费特点及营销策略研究.工商管理南开大学,2005.

猜你喜欢

用户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
100万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