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环境下的明清座椅发展思考

2018-05-14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孙培贤卜俊

工业设计 2018年6期
关键词:制作工艺文化传承木材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孙培贤 卜俊

摘要:本研究基于对明清椅的种类、用料选材、制作工艺以及发展脉络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明清时期座椅制作的指导思想。并针对当下人的思想、行为特征以及家居环境的变化,提出明清座椅在现有社会背景下发展的若干观点,用于指导当下生活空间的座椅设计,将有利于推进具有中国形象设计的进程。

关键词:明清座椅;木材;制作工艺;文化传承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6-0020-02

1明清家具的发展脉络

人类的起居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席地而坐,另外一种是垂足而坐。中国最早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使用编制而成的芦苇草席来作为坐具。受到气候的影响,中国由席地而坐往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转变相对于地处高纬度地区较晚。中国最早拥有坐具是从北方游牧民族流传过来的马扎,时称胡床,这种坐具的特点是轻便易于游牧民族携带,而后胡床发展为交椅,人的起居方式也因此发生变化。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直至五代时期才得到实质性的转变,高型坐具的种类也在这个时期获得基本的确定并一直沿用至今。

古代对于家具制作的总体原则是以人文精神为本,强调尊严第一而后才去追求舒适感。受到正襟危坐思想的指导,明清时期的王座都是以罗汉床样式制作,给我们以威严肃穆的视觉感受,可实际上王座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舒适,久坐甚至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中国的坐具样式到了五代时期基本已经确定,可使用硬木作为制作材料要到明晚期才开始盛行。范濂在《云间据目抄》一书中记载“细木家具如书桌、禅椅之类,予少时曾不一见,民间止用银杏金漆方桌,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纨绔豪奢,又以樟木不足贵,凡床橱几桌皆用花梨、瘿木、乌木、相思木与黄杨木,及其贵巧,动费万钱,亦俗之一靡也。”。硬木家具制作兴起的时间可确定于隆庆开关之后,最初的硬木由南洋运往中国是为了镇压船舱防风浪之用。由于硬木具备应力小,纤维细致适合雕刻等诸多优点,成为家具制作的不二之选。明末家具兴起缘由除了借助“隆庆开关”为家具制作提供原材料之外还有《天工开物》和《鲁班经匠家境》等读物的普及,另外由于明朝末期政治因素的影响,知识分子对于政治追求失去了信心,于是向往生活中的理想,借助文人的创造力,家具的制作之风盛行。到了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君主较为开明,有意地去学习西方文化,家具也受到了同时期西方洛可可风格的影响,线条增多,追求华丽、繁琐装饰的表面效果。

2明清座椅种类

交椅:交椅有圆弧形的扶手,靠背板呈“S”形,坐靠时,背部及双臂与扶手接触,座面为软屉,下面设有放脚的踏床,能使得全身得到放松。交椅多采用较为轻质木料制作,重量轻,携带方便。交椅的缺点在于机械结构较多,受力强度不够,易于损坏。

圈椅:圈椅是交椅改进而来,区别在于将交椅中可折叠的腿式结构去掉换成固定的四足。圈椅结构合理,大体上由弧形的扶手、靠背板、鹅脖、联帮棍、坐面、椅腿、牙板、枨等结构组成。圈椅结构严谨,符合人机关系,装饰得当,被称为“中国第一椅”。

官帽椅:又称太师椅,椅子的搭脑部位也设计成了宋朝官帽的形式,头部的休息区域广,“帽顶”和“帽翅”皆可休息。官帽椅分为四出头、二出头和不出头,出头的命名在于帽翅和扶手的尽头是否有崭露,不出头的官帽椅称之为南官帽椅。官帽椅装饰并不浮华,仅仅是在靠背板雕刻作为点缀之用,线条流畅。

灯挂椅:灯挂椅与官帽椅相似,仅仅是少了扶手。灯挂椅的搭脑两边挑出,很像南方油盏灯的提梁而得名。在现如今的生活中,灯挂椅的式样经常可见于餐厅之中。

玫瑰椅:玫瑰椅最早见于南方,一般放置于窗台,作为观景之用。使用功能决定了玫瑰椅的整体高度不能超过窗沿,于是玫瑰椅较之其他椅子体积较小。在南方经常称小的物件为“鬼子”,而到了北方觉得这种叫法不好听,便取谐音,改之为玫瑰椅。玫瑰椅一般是家中闺秀所用,因此玫瑰椅的用料很少有使用紫檀木那样名贵的木材制作。

3明清座椅的选材及制作工艺

3.1选材

“隆庆开关”之后,家具的制作才开始大量使用硬木,硬木材料来自南洋地区。坐具用木根据其密度可分为硬木与软木两种,主流的软木有楠木、樟木、柏木、核桃木。硬木家具有紫檀、黄花梨、红木、鸡翅木、铁力木、乌木等,这些“外来的”硬木材料都是文学名,可见当时文人对于硬木家具的热衷。

紫檀:外形沉穆雍容,新鲜的紫檀呈暗红色,经过氧化后颜色变紫。紫檀木需要上千年才能成材,且紫檀木需要及时取材,否则会长成空心,有言“十檀九空”,可见紫檀木的珍贵程度。紫檀木往往都没有大块的木料用于家具制作,紫檀木应力小,不易变形,纤维较细,适合雕刻且具有药用价值。

黄花梨:在明代皇宫贵族多认为黄花梨没有紫檀那样给人华贵的感觉,所以宫廷很少使用黄花梨作为坐具。在民间,文人雅士便使用黄花梨作为家具制作材料。黄花梨具有应力小,不易变形,纤维细且任意切断纤维无阻等特点。

红木:大部分指的是酸枝木,当紫檀木跟黄花梨使用殆尽,需要一种木材替代两者,颜色介于黄、紫之前的红木便开始大量使用。紅木相对黄花梨跟紫檀产量较大,具备商业化的前提。

鸡翅木:鸡翅木是唯一以纹理命名的木材,其特点是纹理较为收敛。

楠木:软木中最为珍贵的木种,其性温润,耐腐蚀。

3.2制作工艺

明清硬木家具的制作工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在制作的过程中避免将木材的横断面暴露在外以防止木材收缩率过大致使木材变形严重从而影响家具的使用寿命。木材之间的连接使用榫卯结构,不使用钉子,保证家具制作的表面光洁,露木纹,显木质。制作家具要合理治木性,顺性造物,通常是顺着木纹的走向取材,讲究立木顶千斤,如果家具的制作将木材纤维锯断,端头暴露,其力学强度将大大降低。

榫卯在家具中的重要性就如同是人的关节,没有榫卯的连接,木头无法站立。榫卯的制作讲究“榫头留一线,卯眼吃半线”,一线大约为1mm,榫卯结合后,榫头会有垂直于榫头方向的力,卯壁也会产生向心力,加之榫卯表面粗糙,压力大和摩擦系数大是为榫卯牢固的主要原因。榫头在制作的时候往往会将榫头减掉一部分长度,榫头端与卯眼会预留出一部分空隙,作收缩率公差,以防止榫头挤裂卯眼。古人在制作榫卯的时候还会辅以鱼鳔,以增加榫卯结构的牢固性,如坐具需要修复,仅仅通过加热的方式软化鱼鳔,再将坐具结构拆解进行修复,而后再进行组装,减少了对坐具的损害。

4明清椅在现代家居环境运用的影响因素

4.1思想的转化

古代的坐具不仅仅具备使用功能,还是为礼仪教化的载体,如古代的王座制作成罗汉床样式,君主坐在王座之上不许依靠于任何扶手之上,需按照礼节端坐在王座之上面临群臣。受到上层社会造物之风的影响,古代的座椅都设计成方方正正的样式,称之为90°椅。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正襟危坐”思想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中国多年的文化传承和思想固化,有些理念还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扎根,较之古代,现代的椅子的使用功能更为多样化。如休闲椅作为提供人们休憩功能的产品,“正襟危坐”思想在休闲椅上有所弱化,具备休闲功能的新式明清椅的设计目的需以追求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的休息方式。

4.2明清家具的情感化问题

明清家具多使用硬木家具,而现在的家具多使用塑料、尼龙、纤维等材质,明清家具跟现代家具相比,无论是从表面装饰还是家具用料,明清家具更具传世价值。马未都在《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中曾道小时候母亲抱着孩子,指着家具上的装饰说这个是蝙蝠,这个是白鹤,这就说明了家具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教化的功能。当这个孩子长大之后,抚摸着家具上的装饰,怀念当时母亲教自己识物的情景,流露出思念之情,此时的家具便是情感的载体。明清家具如同养玉一般,厚厚的包浆更是情感的积淀,多少年的情感在硬木家具中得到承载,所以,新式明清家具也应具备传世价值,使得情感得到保留。

4.3人的行为变化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如今,坐具在书写行为中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代人的书写工具是毛笔,而现代人的书写方式是使用硬笔进行书写,书写方式的不同则导致座面高度的需求也不一样,所以明清座椅的设计应该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的变化而对座椅的尺寸数据进行设计,避免根据明清家具的形象思维而沿袭明清椅的设计规格。

4.4室内格局的改变

古代的大木作和小木作都受到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指导,“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与自然的存在准则都须根据“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允许适度,是为万物长久不衰之道。于是在长远的中国文化中产生了影响颇深的“对称美学”,大到城市规划,小到造物,都是以对称形式而设计,但是时过境迁,现在的家居环境已不同旧时,室内格局与古代有较大的变化。古代厅堂是一片矩形空地,陈设是对称的形式排摆,现代的家居环境适配规划用地,所以新式明清椅的设计也要根据现如今的室内设计特征而进行调整。

5结语

设计产物的存在环境是现代社会,而服务对象也应该是现代的人。明清座椅经历了多个时代的探索与完善,在其结构和美观都极具科学性与合理性。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观念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如果沿袭明清时期座椅的设计规格,则座椅将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现代的人,所以新式明清椅的设计需要根据现代的环境而做出相应的改变。新式明清椅的设计可保留住明清椅一些符号特征,如榫卯结构,座椅的样式以及纹样装饰等使得情感因素得以延续,再根据现代人的身体数据、行为习惯以及空间环境确定设计的规格和尺寸。

新式明清椅的设計规格需要对现代人的身体尺寸进行重新测量,对椅子的标准重新制定。基于此,对现代人的行为方式,心理特征,思想观念和环境特征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更好地融入当下的社会,为人们使用。

参考文献

[1]张鹏明式交椅的历史演变解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 (12):26-27.

[2]杜安琪,段海龙.明代椅凳家具装饰风格的分析[J].艺术科技,2012(6):21-21.

[3]谢天宇中国古玩收藏与鉴赏全书(下卷)[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4]袁源基于人文社会学视角的明代家具史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

[5]刘文佳中国古旧木家具鉴别方法的研究与实践[D].南京林业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制作工艺文化传承木材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数字说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研究
过山瑶“鸡公鞋”文化初探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