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流通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2018-05-14孟立慧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流通产业协同发展区域经济

孟立慧

[摘 要]本文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对我国流通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现状、区域经济视阈下我国流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流通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路径进行了逐步的深入研究。希望对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深度挖掘影响其发展和创新的因素,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流通产业;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流通产业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现状描述

1.1 我国流通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现代流通将完善的法律以及市场交易规则作为根基,通过先进的技术方式,采用现代组织方法展开对商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完美整合,达到货物与服务更好的流动的目的,使社会生产以及消费需求得到极大满足。根据中国GDP数据最新消息显示,2017年中国上半年GDP总量达到381490亿元,同比增长6.9%,下半年有望可以维持这样的增长速度。分产业看,第一产业21987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152987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206516亿元,增长7.7%。能够看出,国内经济的发展开始从工业主导的方向向服务业为主导的角度转变。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3.23万亿元,名义同比增长10.4%,2017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7.2万亿元,名义同比增长10.4%,其中6月份名义增速为11%,为近1年来最高,自2017年3月以来月度名义增速同比均有 0.2~0.7个百分点的增加量;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 年我国网络零售额为51556亿元,同比增长26.2%,增速历年持续下滑;2017 上半年网上零售额31073億元,同比增长33.4%,增速较2016年有所回升。由此可见经济的增速与流通产业的增速相比较低,这种情况下,在就业、稳定增长与经济平稳运行方面,流通产业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由于流通产业的就业弹性相对较大,技术、知识、劳动密集等对国内就业问题的解决有一定优势。

1.2 我国流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受到电子商务的影响

在现代网络时代中,电子商务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这也促使国内流通产业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速。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网上零售额51556亿元,比上年增26.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1944亿元,增长2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6%;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8.5%、18.1%和28.8%。这也反映出了流通产业的发展状态。

1.3 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逐渐受到各地政府的关注

随着社会生产以及消费矛盾持续加剧,为流通产业发展格局也提出了全新要求,也促使流通产业出现了较大改变,做到了真正的突破、创新。国内政府在流通产业发展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充分考虑在经济建设方面其地位情况,并对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将流通产业的经济运行模式最大程度地改变,采用多流通渠道发展模式,这样不但可以促使商品流通业成本进一步减少,对经济效率的提高也有重要推动。

2 区域经济视阈下我国流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流通产业增长基础不稳固

就国内当前的情况,受到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经济运行表现为“五增,四缓,一降低”的状态,主要是消费、进出口、财政收入以及农业就业等表现为增长;而投资、工业增加值、货币发行以及企业利润增长变得缓慢,而有一项PPI指标已经27个月都表现为降低的状态。在国内外有关因素的影响下,2014年8月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一直都在12个百分点以下。而且很多领域的销售额也表现为增长较慢的状态,如零售、生产资料批发与物流业等。

2.2 我国流通产业中西部发展不均衡

就国内情况而言,东部与中西部网络布局差异巨大。东部各方面都在迅速发展,而中西部就相对滞后。比如,中国零售业像中国经济一样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局面。东部零售业发展水平较高,拥有众多具有竞争力的零售企业,而西部零售业发展水平较低,大部分企业都是属于规模小、竞争力差的小企业。入围“24年零售业百强”的企业分布在21个省市,东部地区百强企业的数量远远高于西部地区,其中北京15家、上海1家、江苏9家,广东和山东各8家(不包括外资企业),而西部地区仅7家。从销售额看,最高的五个省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江苏、山东和广州,其销售额占零售业百强销售总额的比重依次为21.5%、15%、9.9%、6.5%和5.9%,而西部地区只有5%左右,而且其差距还在逐步扩大。而且东西部的城乡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城乡一体化整体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3 我国流通产业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

对于一些流通商品,我们不仅仅是要对其生产信息进行了解,还要对其流通过程等进行严格的监管,像药品等。这些监管工作的展开必须要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追溯到根源方面的问题。不过有很多流通商品在交易方面依然是过去的方式,在现场通过现金与现货进行交易,这也使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影响。虽然我国网络零售已经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是批发零售业使用电子商务的情况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普遍。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达53288亿元,但也只是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9%。

2.4 站在世界的角度,我国流通产业中的大型企业差距明显

虽然国内已经有一些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的出现,只不过从其规模、经营方式、盈利能力等方面看,和世界上的大型流通企业相比差距依然都较大。

2017年5月16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16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2016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2.1万亿元,同比增长3.5%。门店总数11.4万余个,同比增长5.9%。不过与美国对比,仅仅是沃尔玛一家营业收入就达到全美社会消费品零售的9.4%。根据有关数据,国内零售百货店的毛利润在17%上下,不过在发达国家却有30%之多。

3 流通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路径

3.1 促进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3.1.1 强化协同发展的理念。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二者表现为正相关。现在各地方政府对流通产业的发展也给予了关注,在进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之中也会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促使流通产业和区域经济繁荣共生理念在流通产业业的发展之中合理应用,为各环节有效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个发展环节之中,政府是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现的,其是为系统的发展进行协调,促使流通系统更加高效,使经济运行以及每一个环节之间都完美融合,使经济整体效益得到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和流通产业二者有共生关联,所以应当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展开协调。

3.1.2 构建二者协同发展的制度平台。若想使区域经济与流通产业二者协同发展,各地方政府应当为二者构建共生发展制度平台。应当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流通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进一步促进作用;二是需要确保区域经济发展可以为流通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想要促使流通经济发展效益提升,微观主体的改革是关键,并应当构建相应的制度。只有制度方面得到改革,才可以促使国内流通产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建设拥有一个良好的共生环境,促使国内经济更加繁荣。

3.2 优化区域分配

在国内社会经济活动之中,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初次分配之中,流通产业有着枢纽作用。在进行初次分配的时候,应当以供求关系为根基,和流通产业之间展开有效衔接,这样才可以促使商品生产、销售和消费活动更好地实现。如果流通产业体系缺少有效的保障,不但会使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受到影响,也会使国家财产收入进一步降低,使国民经济收入的再次分配受到影响。而商品生产以及消费是通过流通产业联系在一起的,其在这过程之中是一个中介的角色,对区域消费先表现出消费种类的约束。若是在流通产业规模有限的时候,市场基本消费需求也就无法得到满足。这不但会使流通产业经济效率降低,还会使社会消费需求增长受到影响。所以应当对流通产业业发展给予关注,应用多种方式进行其发展途径的拓展,使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同时流通产业还应使消费者得到丰富的信息,应用多种方法进行市场拓展,发现潜在消费群体,使每一个群体不同的消费需求都得到满足。

3.3 加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关联

就目前情况看,流通产业、社会生产以及消费三者已经构成有机整体,三个环节之间密切相关,不但社会分工明确,而且也为社会生产技术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首先,流通产业可以促使社会有效分工,为生产技术提升奠定技术,和每一个相关产业之间都有紧密的交流以及关联,促使经济体被激活。其次,流通产业可以促使产业链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为社会生产率提高奠定基础,进一步推动社会技术改革创新,为每一个行业分工细化起到帮助。最后,受到流通产业的影响,区域经济也会逐步发展自身的优势,并开始向着专业、精细的方向转变,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促使区域经济在社会竞争之中的优势可以更好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莫非绰.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空间格局建构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6(08).

[2] 何源.我国流通產业转型及创新探索[J].商业时代,2014(07).

[3] 刘广东.安徽省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4(02).

猜你喜欢

流通产业协同发展区域经济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流通产业的投入产出和计量经济方法研究
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我国流通产业休闲化发展的模式、内涵与动力机制
云南流通产业休闲化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