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机遇与对策

2018-05-14马硕马尚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机遇互联网对策

马硕 马尚平

[摘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推动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互联网营销不断地渗透进农产品行业,“互联网+农产品”的模式为区域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带来了新机遇。运用互联网新思维建设农产品区域品牌,已经成为农产品区域品牌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互联网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新要求以及带来的机遇,提出针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区域品牌;机遇;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3.2;F762 [文献标识码]A

农业部确定将2017年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农产品+互联网”大背景之下,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手段。深入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不仅数量充足而且在品质上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实现有效供给,必须加快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农产品品牌化将会是中国农产品未来发展的方向,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也会成为各地方政府推进农产品品牌化的首要任务。鼓励各地以优势产品或企业为基础塑造区域特色品牌,借助互联网这一现代化元素改造并提升传统品牌。对互联网下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机遇进行分析,将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到农业产业升级需要农产品品牌化,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农民以及企业投入到提高品质、塑造品牌的健康发展道路上来,同时也能够促进农业工作重心从生产端逐渐向市场端转移,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提供借鉴。

1 互联网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1.1 互联网下农产品销售半径迅速扩大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半径小,互联网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大了销售半径。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不同区域的农产品信息传递提供了便利,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物流的速度。广泛的网络交易,电子商务的运用,不仅延伸了交易的半径,扩大了交易的商圈,而且也加速了交易过程,降低了交易成本。通过区域品牌建设可以迅速提高区域农产品的影响力。

在传统建设中“借助公共资源”一直是农产品品牌战略的要点,企业或者农民仅仅想借助区域品牌推销产品,成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模范式代表,因此他们并不会将工作的中心转移到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上来。品牌更需要产品具有文化或者历史元素,这样会使品牌更具价值。单单依靠电商的推广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与消费者进行情感沟通才可持久。基于互联网传播覆盖面广的特点,利用社会化媒体与消费者建立情感上的联系才能获得更大范围内的成功。

互联网时代,通过电商缩短产销之间的距离,带动农产品营销向网络化、便捷化、透明化方向发展。结合新型营销方式,运用互联网技术,不断扩大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度,从而迅速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半径。

1.2 互联网下农产品信息更加公开透明

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公开、透明等特点将导致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面临更大的挑战。一些不实的报道会对农产品的生产者以及农产品区域品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这就要求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中对农产品溯源技术的应用。通过区域品牌建设有利于消费者对区域农产品的质量信息的了解和把握更充分。

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场再到人们的饭桌,不仅是一个生产供给的过程,更是一个农产品本身的信息传递的过程。区域品牌建设要求农产品的生产是一个相对透明化的过程,市场上的销售信息需要反馈给农产品生产者,而农产品生产者也需要将信息传递给有关部门进行检测,最终市场上的消费者通过农产品的信息进行购买。这样看来,信息传递的过程就是对农产品品质把控的过程。区域品牌的建设以农产品品质为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产品溯源技术的日益完善,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农产品的生产、监管以及销售系统,加大对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塑造,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区域品牌建设有利于农产品信息透明化,增强顾客对品牌农产品质量的信心。

1.3 互联网下品牌竞争更加激烈,消费者更青睐品牌农产品

区域品牌作为一个地区区域的特征,是农产品企业的宝贵资源。互联网下信息甚至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对于同质产品消费者能够信任和认同的只有品牌,迅速占领互联网品牌高地,成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冲出重围的关键。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品牌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牌资源“多、散、弱”更是竞争恶化的根本,建立农产品区域品牌,才能塑造区域农产品整体形象,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以及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必须回到品牌自身,重拾品牌的独特优势,将具有优秀品质、传统特色的农产品纳入区域品牌体系当中,为农产品品牌竞争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 互联网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提供了机遇

2.1 互联网有利于解决产品销售中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传

导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内在属性

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解决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成为供需双方的强烈要求。互联网平台具有互动性强、覆盖率高、渠道广泛等特点, 促使农产品品牌逐渐占领市场,解决农产品销售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通过互联网对供需信息的及时发布,实现农产品以生产为重心到以消费导向的转变。消费者对品牌的了解和熟知同时也给品牌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品牌的建设中不断增加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让消费者对农产品从种植、加工、物流以及检测环节都有所了解和认知,亲身体验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及需求。传统的销售渠道具有局限性,信息传递受到阻碍的结果就是农产品的滞销。互聯网下信息互通,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深度互动。线下将实际产品进行展示,线上收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相关意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农产品,进行市场细分从而明确目标市场,降低农产品销售成本。互联网的运用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同时也传达了区域品牌所包含的产品的文化以及精神内涵,在区域品牌塑造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

2.2 互联网借助大数据有利于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消费者的需求、销售市场的波动、精准营销等方面,为农产品行业提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农业信息化基于对大数据的开发利用,通过市场倒逼机制,从源头解决问题。

在种植方面,通过市场上对农产品需求种类以及需求数量信息的收集,总结分析反馈到农作物种植上来。农民依据数据科学的安排要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从而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提高农民的收入。在品质安全方面,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大量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建立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保证农产品的安全与品质。在市场销售方面,通过对消费者行为数据的分析,将农产品分等级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实现品质溢价,继而形成农产品的品牌。基于农产品区域特色以及差异性,塑造农产品区域品牌。

2.3 互联网为区域品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过程中,互联网技术是支撑农产品区域品牌建立的基础,因此,在互联网大时代下,推广农产品区域品牌需要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加农产品品牌的有效竞争力。

互联网可以指导农民科学化种植,提供专业的销售技巧,利用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以及品牌的创建和宣传。首先,农产品生产信息的网络支持技术,可以为农产品种植自动化发展提供帮助,农产品在网络上进行销售,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的采购;其次,互联网科技创新的不断提升也会对区域品牌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

3 互联网下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对策

3.1 农产品标准化,提升农产品品质

做好品质才能塑造品牌,这其中关键的问题就是产品的品质。农产品的标准化会促进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同时也是农产品品质的保证。

农产品标准化不仅体现在筛选分级的层面,更体现在农产品的选种、种植、养殖、加工、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方面,其中种植阶段更是重中之重。种植阶段贯穿农产品生产的始终,从选种到种植,包括中间浇水、肥料和土壤都要进行标准化规范,过程十分复杂。就农产品生产种植来讲,日本对农产品的长短、粗细、形状都有近乎严格的要求。比如,种植大葱,日本农民从品种选育到不同生长期都有统一的质量规定,生产出来的大葱无论在大小、粗细、甚至是颜色上都一模一样。同时,日本农业会对农产品进行不同级别的分类,对于各个级别的农产品,通过相关机构予以认证。就是这样的对质量近乎苛刻的把控和标准化的生产过程才成就了日本农产品的高品质定位。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的农产品标准化之路同国外还是有较大差距,构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任重道远。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农产品的标准化自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要与区域特点相结合,要求各地方政府为企业和农民提供技术人才支持。首先应积极规范的做好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计划,充分协调、监督并落实好各个环节。其次,农产品互联网技术的教育培训工作。要建立信息公开透明、无缝连接的标准化体系,需要多种互联网技术的紧密结合,只有这样,农产品才能更加符合标准化的结果。政府在这一工作上应竭力为企业及农民提供政策、技术以及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最后,对农产品的质量追溯系统进行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所有信息以二维码或者条形码的形式存储,将其附着在产品外部,购买者通过微信或者其他软件进行扫描便可以对农产品的种植地、生产商、检验报告等一目了然。

因此,中国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品牌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借助标准化的体系获得标准化的产品,将农产品的质量品质放在首位。规定相应的检验程序,在进入市场的每一个批次的农产品都要通過严格的检验程序,形成农产品从种植、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把控。

3.2 赋予地域文化色彩,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农产品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色彩,因此做好农产品地域文化的宣传工作,就需要将地域性的内在文化与外在的农产品紧密结合起来。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不同,生长出来的农产品味道也不同。品牌故事可以通过对区域特点的描述赋予产品不一样的特点。区域品牌的文化内涵就是农产品的品牌故事,无论是那种农产品都有自己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地方特色,传统的历史文化以及现代新农人的文化元素,而每一个元素都有可能演变成一个个小故事。当然,赋有“文化”内涵的农产品品牌首先能促使消费者产生内涵认知和文化认同,引起消费者的共鸣。继而才能为经营主体创造可观的收益,为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好处,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出了力量。这样的区域品牌才更具价值。

农产品本身所包含的地域文化和人文色彩是很好的可利用资源。除了会讲故事,对农村乡土乡情的宣传更加会让消费者感受到农产品的安全性以及真实性。通过对农产品背后故事的了解,让信息更加透明,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用实实在在的农产品搭建企业、农民与消费者之间信任的桥梁。这一点,浙江“丽水”山耕做出创新。丽水的品牌建设堪称典范,融合了区域名称、区域地貌、农耕文化,多种元素相结合。如今,政府推动的品牌高端、高可信度,比企业自己零敲碎打强多了,政府的背书,迅速让产品实现了溢价。

不打价格战,提高附加值。通过延长产业链、深加工等形式区别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提高产品的价值;打造品牌,赋予、挖掘地域文化,历史人文背景等无形价值,使得产品在品质独特的基础上,创新产品价值、营造认同感。

3.3 塑造复合品牌,让农产品产业链化

品牌是现代农业的核心标志。许多地方的农产品品类既多又分散,主体既多又弱小。依靠企业实现品牌化之路虽在地方上小有成果,但在全国层面效果有限。在互联网化、信息爆炸的时代,单个的企业或者是某一个产业,想要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一定的影响,必须通过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整合分散的品牌,塑造并树立一致的品牌形象,并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注入力量,扩大其影响力并不断强大。另外,农产品是区别于其他种类的产品,它具有独特的生命特性。农业同样是具有区域性、公共性的特点,因而在品牌建立的过程当中,很大程度地受到地域特征和产品品类的限制。政府通过颁布了农产品地理标志来区别市场上的同类产品,通过以地域名字的冠名,整合分散的农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形成母子品牌,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促进了农产品企业的发展。

构建复合品牌就是以地理标志作为主打品牌,利用当地的地域知名度优势作为产品品质保证,企业品牌作为子级品牌,构建双品牌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格局,通过地理标志的力量推动企业品牌的发展。

3.4 打造差异化品牌,深层次加工农产品

同质化致使农产品的价值和附加值严重下降,农产品普遍供过于求,大量的农产品滞销。农产品差异化是农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情况下,农产品生产者需要考虑的策略。只有确立农产品本身的差异之处,才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对农产品进行深层次的加工,进一步挖掘农产品的价值。农产品本身的品牌塑造有困难,但深加工之后的衍生产品做品牌就相对容易。深加工不仅可以让农产品差异化,而且也使得农产品增值。深加工的农产品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也提高了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认知度。

3.5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与传统品牌打造方式不同,当前的互联网用户更加注重的是互动和体验感。通过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品评价以及产品销售的大数据分析,依靠数据重塑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体系。

农产品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供求关系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求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环节要向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转变。根据市场信息组织生产、塑造品牌才能真正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加大对优势区域品牌农产品的支持力度,把区域优势产品作为支撑创建知名农产品品牌,推动多层次、一体化的区域农产品品牌体系。要打造优秀的农产品品牌,就是要抓准市场,将区域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勢。

4 结语

互联网开启了农产品区域品牌树立和塑造新时代,农产品区域品牌时代即将到来。将农产品品牌化思想树立起来,让农产品逐渐从以品质好坏的传统定价方式过渡到以品牌定价,也使得农产品从最初的生产一线到流通领域的增收得以实现。

区域农产品品牌的建立,能够与对优质品牌农产品青睐的消费群体之间建立情感联系,扩大区域范围内多种优质农产品的影响力度,整合区域内散、小的品牌并行合力。打造区域品牌、完善区域品牌、成就区域品牌,互联网的时代,农产品的区域品牌之路应当走好每一步,进而颠覆落后的传统农产品营销方式,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带领区域内的农产品向“互联网+”的跃进!

[参考文献]

[1] 刘玉忠.“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2015(07):69-72.

[2] 赵晓华,岩甾.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探析——以普洱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4(11):93-96.

[3] 蔡维琼 张亮.“互联网+”背景下湖北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J].研究分析,2017(09):26-27.

猜你喜欢

机遇互联网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