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与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8-05-14刘永贤潘丽萍杨艺媛苏新惠谭骏梁潘霞陈锦平邢颖廖青江泽普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合作模式产学研机制

刘永贤 潘丽萍 杨艺媛 苏新惠 谭骏 梁潘霞 陈锦平 邢颖 廖青 江泽普

[摘要]产学研合作是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联合开发、交换、获取各种科技创新知识、信息与技术,整合资源借助政府平台,着力提高企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实现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生态创新发展提供动力的一种合作模式。以广西富硒农业研究中心近年开展产学研的实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既能满足科研机构联合大学培养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又能很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产学研创新合作运作新机制和新模式。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我国近年来的发展实践来看,经济转型应以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作为首要目标。近几年来,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产学研合作目标,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經济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在促进广西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广西富硒产业发展迅猛,广西富硒农业研究中心积极发挥其主动性,为广西富硒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生动力,引领广西乃至我国富硒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    广西富硒农业研究中心产学研合作现状

1.1    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广西富硒农业研究中心依托其现有的良好科研平台,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高新龙头企业在富硒领域积极开展富硒产业创新技术并与产学研创新合作,在富硒土壤资源高效安全利用,富硒功能性有机肥、富硒营养强化剂、土壤富硒调理剂研制及富硒农产品研发等领域集成创新了一批新技术与新成果。比如富硒农产品开发方面,广西富硒农业研究中心通过土壤硒素活化技术和作物硒素定量强化技术,指导产学研合作企业与涉农组织开发出了一系列生态、安全、标准化的富硒农产品。同时,该中心在产学研创新合作过程中,不断创新技术,支撑引领富硒产业发展,不但有效的解决多种特色农产品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的标准化定量富硒,而且为了科学解决硒与镉在土壤中的伴生等实际情况,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在作物富硒阻镉技术方面也取得突破性的研究进展。逐渐从原来的叶面阻控“治标”向治本迈进:通过利用广西沿海丰富的海洋类贝壳等废弃物富硒高钙高硅的特性,活化处理后与广西丰富的作物秸秆废弃物进行合适比例复配,再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研制出一系列富硒高钙高硅生物有机肥。该技术不但可以阻控作物对重金属镉的吸收,而且还能钝化土壤中重金属镉的活性,将土壤中游离态的活性重金属镉等向无效态转化,并钝化固定在土壤晶格中。目前该款产品已进入广西富硒农业研究中心产学研合作单位——北海立地肥业有限公司的产业化生产阶段,该新型功能性有机肥产品为广西特色作物实现富硒高钙降镉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与服务。近年来,该中心联合高校、企业在富硒领域共同申请受理发明专利32项,已授权专利11项;中心与高校、企业产学研创新研发的富硒功能性有机肥、调理剂(菌基有机硒添加剂、富硒高钙有机肥、含硒缓释肥)等产品累积推广应用面积达10.4万hm2,为社会新增产值达344004万元。此外,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广西几所高校等区内外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了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15人。目前正在联合培养硕士生8人、博士生3人。另外每年都有近10 位来自广西大学、北部湾大学、玉林示范学院和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开展实习或毕业论文研究工作,深化了教学、科研、实践活动。

1.2    产学研合作模式日趋多元化

当前广西富硒农业研究中心通过技术服务、成果转让、联合研发、委托开发和共建实体等5种形式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

1.2.1    在技术服务方面,立足于中心属农业科研院所为涉农组织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比如针对当前种植业效益低的情况,利用中心的熟化定量富硒技术,指导涉农组织开发出富硒水稻、富硒玉米、富硒红薯、富硒马铃薯、富硒淮山、富硒红绿茶、富硒辣木茶、富硒辣木、富硒罗汉果、富硒花生、富硒食用菌、富硒香蕉、富硒柑橘、富硒火龙果、富硒百香果、富硒西甜瓜、富硒中草药、富硒禽鸡蛋、富硒禽肉等一批生态、安全、标准化的富硒生态高值功能性健康农产品,推进了其农业供给侧结构优化改革,大大提升了其种植效益,实现了农业增效、涉农组织与农民增收的多赢效应。

1.2.2    在成果转化方面,该中心在与广西横县远洋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南宁市博发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桂恒旺科技有限公司先后签署“氨基酸螯合硒肥配方及生产技术使用权许可使用”、“氨基酸螯合态生物纳米硒营养液配方及生产技术使用权许可使用”“富硒蚕沙功能性有机肥配方及生产技术使用权许可使用”合同时,就打破了以往的后续研发成果共有的机制,创新性的形成许可使用技术涉及的内容进行后续改进成果“独改独有、共改共有”的合作创新机制。

1.2.3    在联合研发方面,该中心与当地高校(广西大学、钦州学院等)、企业(广西聚缘农业有限公司、北海立地肥业有限公司、广西马山县田园牧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联合研发过程中,充分发挥高校的理论基础强、在读研究生人才多且创新思维活跃等优势,利用企业现有的小试、中试、生产线设备平台及企业在设备优化改良上的技术优势,各尽所能。建立了在合作中分清任务,在各自任务实施过程中又紧密协同合作的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1.2.4    中心在委托开发方面,受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根据不同农作物的营养需求特性,合作研发出了“果甜甜”、“叶香香”、“根美美”等一系列专用型液态富硒强化剂等功能性肥料;受北海立地肥业有限公司委托,研制出一系列富硒高钙高硅生物有机肥,该技术获得了2016年度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资助,申请者提供配方,企业根据配方进行小试、中试、生产,三方合作开展田间示范应用,企业利用产品的创新优势大力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实现了该中心有成果、高校出人才、企业获收益的三赢效益,同时该成果也获得了2017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1.2.5    在共建实体方面,该中心主要依托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与贵港市芭田生态有限公司共建了“广西植物营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广西聚缘农业有限公司共建了“广西富硒农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钦州学院、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建了北部湾滨海富硒功能农业研究院,与广西大学、北海立地肥业有限公司共建了“新型功能性有机肥研发专家工作站”等一系列实体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在这些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该中心与共建单位提出了“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管理运行机制,提倡“诚信、勤勉、敬业、协作”的团队精神,依据不同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纵向研究开发、国际国内合作拓展,良性循环,持续向上”的发展机制,确保了这些平台“有效建立、快速发展、稳步提高”。并具备了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接收区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委托研发新型功能性有机肥研发与生产、富硒农产品开发等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试验设计和配套技术服务等协同创新能力。目前,该中心正在联合全国富硒领域的权威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组织共同组建“中国(南方)富硒功能农业研究中心”。

2     当前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财政投入不足

广西深度产学研合作起步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较弱。与北京、江苏、广东等地相比起步明显滞后,年经费投入低于全国水平,社会各种资源人才资本引入有限制,不利于提高各类科技创新要素的积极性,导致区内产学研科技创新水平落后于其他省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

2.2    合作程度、层次偏低

学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还只处于技术咨询、人员交流、接受实习生以及建立实训基地等阶段,且以短期的合作为主,合作伙伴不是很固定,合作程度也不是很稳定。同时,由于合作层次浅,进行合作的项目有限,对于进行合作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合作方式怎么安排、利益怎么分担、合作模式怎么样以及合作的风险等问题,还没有涉及到,很多合作也没能从松散的合作发展成为紧密稳定的长期合作。

2.3    机制和体系建设不完善

除了产学研三方参与主体外,还需要政府、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等的支持性环境。政府的相关产学研合作培育制度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各项规章制度的保障和环境支持。相关法律法规、产业规划、产业引导、产业相关的平台建设等应该是政府作为的重要方面。科技中介机构少而差,功能比较单一,服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提供的科技服务咨询技术含量也比较有限;风险分摊与补偿机制不健全。对于一些风险分摊与补偿,资金来源渠道相对较窄,不能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3     促进产学研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建立需求驱动顶层设计机制

从产学研合作推进上,应立足于省(自治区、直辖市)情甚至国情考虑问题,使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具有全局视野,能够更好的与国家级部门或科研单位进行统筹谋划,可以行之有效地弥补地方政府在跨区域整合创新资源方面存在的限制,为省部产学研合作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

3.2    要建立点线面结合的系统推进机制

产学研合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构建“点、线、面”立体结合、系统推进的工作机制,才能更有效的调集资源、提高合作效率。“点”指的是攻破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使创新成果和技术服务实现共享,落实到一线生产中,让校企研发机构共同承担产学研合作项目。“线”指的是组建产学研联盟、研发基地、产学研结合研发基地,针对创新链和产业链,重点攻关以突破行业中存在的关键共性技术。“面”指的是建设全面参与产学研的示范市、区、镇等产业集群。通过“项目+基地+农户”、企业科技特派员、科技下乡等一批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与模式,把新产品及新技术推行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3.3    以市场需求为产学研合作的导向

坚持市场导向,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主导调节作用。尊重市场及产业发展规律和周期,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看问题,不能把重心仅放在一些短期见效快的项目上,要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把有限的财政资金重点放在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创新项目,提高产业发展的有效性、效益性和可持续性。注重市场开发前景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重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广西富硒农业研究中心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时,也更应牢牢把握市场需求的导向,利用土壤硒素活化技术和作物硒素定量强化技术,以企业为主体开发出一批生态、安全、规范化的富硒农产品,保证了合作的成效,做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赢利”的三赢效果。

3.4    政府发挥推动作用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连续且稳定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协同各方权益和利益,从产业规划、工商注册、项目申报、财政补贴、税务优惠、人才引进、平台搭建、中介服务等方面保障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开展,更好地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的良性发展。加强产学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等设施建设,吸引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聚集,建立官方服务机构。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经费,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体现政策导向性,对有良好前景的高科技项目给予财政上的帮助,鼓励、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资产学研项目中。

3.5    充分借助科教基础优势

充分享用高校群体提供的人才宝库,结合自身实际与科研机构充分进行技术创新合作。比如广西富硒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为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研究机构提供产、学、研教学基地和试验基地,国家科研组织机构和高校为本单位提供科技资源、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整体提升了本单位的科研创新能力。近年来,该中心聘请了20多名国内学者作为本所的特聘专家,有了夯实的理论基础做保障,研发过程就不会走错方向。

3.6    建立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

中介机构是产业和科研机构的桥梁,是一个为高校和企业合作提供中介服务、沟通障碍、提供咨询服务并协调彼此利益关系的社会组织。因此,中介机构应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培训专业化复合型人才,保证其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桥梁作用。政府部门要根据相关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的发展制定与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及法律法规,维护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市场秩序,并给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相关中介机构适当的扶持与引导。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进入到科技中介行业中,并推动其找到有效的服务方式和盈利模式。此外,要加快完善建立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所要涉及到的其他服务体系,比如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孵化器、双创基地、星创空间、科技金融等。

[参考文献]

[1] 姜照华,李桂霞.产学研联合:科技向生产力的直接转化[J].科学学研究,1994(1):68-73.

[2] 吴树山,孔繁河,潘苏,等.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及其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7):94-96.

[3] 郭晓川.合作技术创新—大学与企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证[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100.

[4] 王毅,吴贵生.产学研合作中粘滞知识的成因与转移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1(6):114-121.

[5] 程艷旗等.产学研发展的新阶段[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5):60-63.

[6] 王晰巍,靖继鹏,范晓春.知识供应链组织模式构建机理[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49-955.

猜你喜欢

合作模式产学研机制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皮革机制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