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主题”的力量

2018-05-14张治升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主题品德课思想品德

张治升

摘 要

主题式教学从知识走向素养,重视人的成长;从两级走向综合,注重课的重塑;从封闭走向开放,聚集学的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关注人的表现。

关键词

主題式教学 思想品德 核心素养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主题式教学是在系统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等指导下,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编排和整合不同领域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的一种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和主题性突出的整体型教学。“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倡导以主题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兴趣”等规定为思想品德课实施主题式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明晰的行走方向。

一、 从主题式教学目标上看,从知识走向素养,重视人的成长

任何一个关于教学模式的设计,都不应该脱离学科“课程目标”的基本轨道,都应该包含着其对目标要素关系的规定。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目标嬗变,提升能力、强化品质等隐性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同样可以理解,以“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思想品德学科其根本任务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我们能否科学地把握这一点,直接影响着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

当然,改革不是淡化或取消知识,没有一定知识的积累,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就无法培养,思想品德课教学亦是如此。教学的产生和维持,人的成长和进步,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养料。但教学决不能止于知识,而是基于知识,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来提升人的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爱因斯坦曾经坦言,“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这种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所谓的能力和品格。从教育心理学规律上看,一个孤立的知识点本身在生活中究竟有多大意义我们权且不论,如果离开学科教学的整体架构而强行灌输纯粹的知识恐难引发人的关注和接受。因而,简单的复制、记忆和掌握知识是不能转化为素养的,它需要通过活动对知识进行加工、消化和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内化、转化和升华。主题式教学的价值在于通过对知识结构和脉络的揭示、知识内涵和因果的分析等学科活动,实现知识理解和方法探索的结合、个体思考和整体合作的相融而赋予知识以现实的意义和社会的价值。它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的达成。

二、 从主题式教学内容上看,从两级走向综合,注重课的重塑

综合性是思想品德学科最为突出的特点。它既是多门学科和多种知识的综合,也是学生生活教育范围的综合。它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课程内容为主体,整合道德、法律、心理和国情等学科知识,并有意识地将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内部的心理活动与外部的世界矛盾冲突中进行调适,做出判断,确立信念,健全人格,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奠定思想品德素养基础。

换个角度,《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三个版块的课程内容其实可以分为两级:学科理论与生活实践。换言之,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思想品德课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运用知识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做法。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标准》着眼于学生在“社会中成长”的基本理念,将思想品德课学科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成长所需要和关心的问题为核心展开课程。如果我们把学科知识看成是数学中的横坐标、而把实际生活看成是纵坐标的话,只有纵横交错才是完整的坐标体系,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实现其核心素养的提升。主题式教学以教材中的某一节次、单元和版块内容为中轴,通过对话题的引入或对实际材料的感知来了解和识记理论,通过对教学情境的设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理解和掌握理论,通过对话题的深入讨论,让学生用掌握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既为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三、 从主题式教学实施上看,从封闭走向开放,聚焦学的方式

开放性是主题式教学的又一重要特征。通过教学时空、内容、过程和结论的开放,培养学生以批判式和开放性的思考方式,去客观、公正、理性地看待社会,做出科学的判断和选择,促进学生社会化成长。

1. 教学时空的开放。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决定了其教学时空的开放性。这就要求思品教师突破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时空观,从传统的“课时”与“教室”等“有限封闭”的时空尽可能地向课堂外“无限开放处”延伸,基于教材,发展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教师与学生围绕主题的内在逻辑展开教学交互活动,着力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规律性与目的性分离”等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

2. 教学内容的开放。在思想品德课主题式教学中,教师应将最近发生的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储备紧密联系起来,有的放矢地拓宽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在研读教材、把握教材和发展教材的过程中敏锐地洞察到教材理论知识所隐含的思想观念层面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3. 教学过程的开放。主题式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适时地调整原来的教学计划,灵活选用和适时调整教法,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创造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做到教学过程与人的开放共振,预设与生成共舞,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让流动着的思维走向深入。

4. 教学结论的开放。思想品德课教学不是知识传授和技能掌握的过程,而是新知、激情、智慧生成的过程。我们要灵活利用课堂的动态生成,对于问题结论不能一锤定音,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客观、全面的思考,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通过辩论,学生经历了一个思考、体验和发现的过程,在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提高。

四、 从主题式教学评价上看,从单一走向多元,关注人的表现

张华指出,“素养总会以某种方式获得表现,当表现被恰当地理解和使用时,它可以成为判断素养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素养与表现的关系具有复杂性……有的表现可能只是记住了外部的‘表现要求,未必体现了相应的素养。”人的思维品质和思想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思想品德课教学是提升人的思维品质、发展人的思想素养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过程,其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学生的行为和外部评价体现出来的,它不可能做到客观具体的评价,也不可能通过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一蹴而就。因此,在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根据学生的表现程度将多元评价主体和多元评价方式结合起来是我们构建主题式课堂教学的一种追求。

在主题式课堂教学推进的过程中,笔者在根据主题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做了以下尝试:在知识层面,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制定标准,指导学生在课堂交往中进行生生间评价。比如在了解层次,紧扣行为动词“说出”进行评价,学生能根据教学主题正确表述内容即为表现达标,在掌握层次,围绕动词“应用”,按能说出、能说通、能在新的主题情境中说通三个层次进行评价。在能力层面,通过设计“课堂观察量表”,既根据量表观察学生在主题式材料收集整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评价,也通过考核学生对已学知识、概念和重要知识点掌握以及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加强学生独立性、开放性和批判式思维品质的培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以适应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水平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社会问题的辨识以及对道德价值觀的判断与选择为评价基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必备品格的养成。

风,始于青萍之末。所有的变革,都是从某一个不经意的“点”开始的,从一个个“+1”开始的。核心素养就是这样的一个“点”,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1”,它的提出对于不断深化的课程改革犹如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为我们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再次提供了实践的契机。尽管主题式教学以其特有的方式为深化课程改革做出了一定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条件的变化及主体需求的调整,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在这样的方向引领下,如何从概念到行动,从行动到收获,以主题式教学进一步观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促进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整体推进与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

猜你喜欢

主题品德课思想品德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