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题意义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路与策略

2018-05-14李宝荣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语篇语境意义

摘 要:本文探讨了基于主题意义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基于主题意义进行阅读教学的整体思路,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解析。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了基于主题意义开展阅读教学的三个实践策略。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主题意义;思路;策略

基于主题意义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基于阅读主题语境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建构主题意义下的词汇网、信息网,形成结构化思维,使学生具备用英语就主题内涵以及相关内容进行有意义的交流的能力。学生在获取主题语篇表层信息的基础上,对主题内容和信息进行分析、对比、综合、评价,学会从多元视角辩证地看待问题,进而对主题内容形成正确且较全面的理解。这种对主题意义由浅入深的理解和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思维和积极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行为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全人成长。例如,在以“culture shock”为主题的阅读教学中,学生要理解什么是“culture shock”,分析引发“culture shock”的文化差异现象,并从文化背景、行為方式、思维方式的异同等方面思考“culture shock”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该主题的阅读教学旨在丰富学生有关文化异同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深刻理解增加文化知识是提升文化理解力、恰当应对及尽量避免“culture shock”的前提。教学的最终落脚点为培养学生具备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现象的行为能力。

基于阅读主题语境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有关主题语境的相关知识,深化对主题各个维度的认知与理解,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围绕持续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科育人的目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聚焦主题意义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1.通过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学习动力

一些教师认为其学生语言水平差、对英语不感兴趣,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忽视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与探究,片面强调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阅读过程中侧重讲解词汇、语法知识,忽视培养学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以及基于主题意义理解上的表达能力。脱离主题语境和意义交流的词汇和语法学习无法使学生感受英语学习的意义,因此会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不良影响。

而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认知水平的中学生来说,片面追求课堂气氛而开展的趣味活动和孤立的语言知识学习难以让他们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在主题语境下开展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具有一定思维挑战的主题意义探究活动,才能够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并激励其进行阅读和表达。对于一些有强烈表达愿望但欠缺用英语表达想法能力的学生,这种探究活动还能促发其主动克服语言学习困难并进行英语学习的动力。

2.提升学生的认知与反思能力

中学生对很多主题内容的认知和理解都已达到一定水平。他们对英语阅读中主题内容的理解和探讨能帮助其更深入地理解主题内涵和主题意义。基于主题语篇并围绕主题意义的深入阅读有助于学生发展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他们有条理地表达主题意义的能力。此外,主题意义探究有助于学生对主题内容和自我产生新的认识。为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基于所读内容对已有的主题意义理解进行反思。例如,在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之前对“culture shock”的内涵、产生原因的理解是否正确,反思之前对文化差异的观点是否恰当,进而深化主题理解,明确自我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基于主题意义开展阅读教学的思路

基于主题意义开展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思路是进行主题意义探究。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的整体思路是让学生在获取、分析、归纳主题信息基础上,逐渐明确语篇写作的结构思路和发展脉络,深度理解语篇内容和主题意义,并有意识地不断将基于主题阅读所发展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迁移到相似的主题语境中,逐步提升在真实主题语境中的英语语言驾驭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基于主题意义开展阅读教学的具体思路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主题意义探究要与语言能力发展相融合

在中国外语学习环境下,英语课堂中的主题意义探究既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健全人格。中学生对于很多主题内容,例如保护环境、热爱生命等,都具有很高的认知和思维水平,但是很多学生却不能基于具体的事实信息,用英语合乎逻辑地表达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脱离语言能力发展目标的主题意义探究会流于形式,学生的语言和认知也不会发生应有的变化。

此外,主题意义探究要有一定的度。主题意义探究要关注语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阅读中探究主题意义,不能脱离文本内容去探究抽象的、“高大上”的主题意义。

2.深度探究主题意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时教师会片面强调对某一语篇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深度挖掘。但是,教材中单个文本主题语境所承载的可深度挖掘的内容有限,有些语篇内容更适用于对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因此,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主题意义探究要依据文本主题内容、信息以及视角的丰富程度而定。教师要有分析语篇价值的意识,注意分析语篇是否适合开展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和升华。对于有主题意义探究价值的内容,例如“culture shock”,教师要考虑如何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开展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表达。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表达是在主题知识和信息递增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一个发展过程,通常主题意义探究要贯穿于一个单元或者更长篇幅。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内容容易引发共鸣,但是深度的主题意义探究有时需要不同视角的内容带给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其深度思考。学生要在多文本阅读和体验过程中经过一定量的积累形成理解,逐步达成认知上质的变化。

基于主题意义开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教师要分析、确定主题意义探究的内容、落脚点及其依据,并设计“精泛结合”的阅读活动以及相应的输出任务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1.在文本解读中确定主题意义探究的内容和落脚点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主题意义理解和探究的过程中发展主题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探索事物之间联系的系统性、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并在分析事物联系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分析主题语篇中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形成能有依据地分析、归纳、总结信息和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思维方式。教师在分析阅读文本时,不仅要分析作者写了什么、用什么样的语言写、为什么写,还要从文本中寻找能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理解的关键段和关键句,来确定主题意义探究的内容和落脚点。教师还要分析学生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的发展点及其与主题语境内容的对接点,分析能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的关键点和突破点。例如人教版《英语》必修2 Unit 4语篇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的主题意义探究的落脚点是学生在分析归纳藏羚羊、非洲象、雨林中的猴子的生存现状后,探究出动植物对地球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影响。文本中的关键语句:“When I find a millipede insect, I rub it over my body. It contains a powerful drug which affects mosquitoes. You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ainforest where I live and appreciate how the animals live together. No rainforest, no animals, no drugs.”使学生明确野生动物的存在对人类的意义:地球上的生物相互依存,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就是在保护自己。

当然,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要明确主题意义探究是否有足够的载体。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多种形态的主题拓展阅读类的视听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有多种视角、多种形式的主题信息輸入,并有多感官参与学习。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和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建构要围绕主题内容,通过听、说、读、写多种实践方式整合发展。

2.主题意义探究贯穿于“精泛结合”的阅读活动中

一些教师因学生语言能力薄弱,在分析文本时确定学生理解的难点是:信息复杂,生词量大,理解词汇、语句有困难,无法开展语篇主题意义理解。在这一分析基础上,教师设计了若干不同类型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大意。当被问到本节课的收获时,很多学生会说:“大致知道课文内容是什么了。”而在被追问能否用英语说出文章内容或者自己的收获时,他们说:“阅读的时候没有关注语言表达,只是寻找、核对问题答案了。”也就是说,学生大致理解了文本大意,但是对主题信息及其逻辑关系并没有分析和加工,这样的学习过程无法提升其主题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对于语言基础薄弱的中学生,教师更要明确语篇主题意义学习对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整体内容形成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对主题语篇的关键段落和关键语句信息进行精读的方式,即设计多样的任务促进精细化理解,提高学生的主题意义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而对于文本中的其他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整体理解性大问题进行泛读处理,因为过多的细节问题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

例如,人教版《英语》必修5 Unit 5“First aid”的阅读语篇Heroic Teenager Receives Award是一篇新闻报道,第一段介绍John获得表彰的原因,第二、三段介绍他是如何正确运用急救知识及时救助邻居Anne的,最后三个段落是John自己和他人对急救行为的评价。此文本主题意义探究的目标在于:明确急救的内涵以及实施急救的意义;从John实施急救的细节动作中学习急救知识,理解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基于主题学习进行反思“Could I have done the same as John?”。教师要基于上述主题意义理解目标合理设计问题,促进学生对主题形成深刻的认识和表达能力,并形成在相似主题语境中的行为能力。教师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意义理解,并通过合理设计有较强内在逻辑关系、凸显人物或者事件主线的问题链,并适时用why、how等问题进行追问,促成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度理解,而不能仅仅就who、when、where(例如,Who was he? When was he awarded? Where was he awarded? With whom was he awarded?)等表层事实性信息设计零碎的问题。例如,教授该语篇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Who was John?(2)Why was he awarded? (3)Whom did he save?(4)How did he save her? 在聚焦描述急救事件发生过程的第二、三段,教师可以针对问题(3)继续追问:What were Annes conditions when John found her? What would happen if John didnt save her?教师还可以针对问题(4)继续追问:What matters most for saving Annes life?通过问题链和适时追问引起学生对施救行为及其影响进行精细化阅读和理解,强化学生对文本中的关键信息“It was Johns quick action and knowledge of first aid that saved Ms Slades life.”的关注。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How did John show his quick action and knowledge of first aid?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内容,从不同段落中提取聚焦于quick action and knowledge of first aid的相关语句信息。这样的精细化主题信息理解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取、梳理、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和对主题意义的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急救知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1)If I were John, could I have saved Anne? Why or why not?(2)Is being brave and selfless enough when we want to save others lives? 通过反思问题引导学生真正对主题意义形成深入的理解:只有助人、救人的热情和态度是不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要以足够的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支撑。这种基于具体主题阅读情境开展的具体、有意义的问题引领式主题反思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品质和行为能力的重要保障。

3.输出任务是学生深化主题意义理解、提升主题表达能力的重要保障

要提升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教师要关注输出任务和阅读理解的匹配程度。输出任务要从主题范围、语言形式、信息内容等方面尽量与阅读内容相符合,使学生在完成输出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阅读主题意义理解的内化、吸收以及迁移转化。例如,一位教师就Heroic Teenager Receives Award设计的课后作业是“Search the Internet for more heroic stories and share them with your classmates.”。这个作业看似可以开阔学生的主题视野,但是与阅读语篇的主题语境并不匹配。该阅读语篇的主题语境是运用急救知识救死扶伤的英雄主题。如果按照该教师的设计,学生的输出活动很可能脱离这一主题,谈论其他范畴上的英雄故事。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分层设计输出任务。例如:任务一,介绍主人公John救人的英雄事迹,并结合自己的反思进行评价;任务二,介绍一个运用急救知识救人的英雄事迹,并作出评价。任务一侧重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可以结合阅读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如How did John save Anne? What matters most for saving Annes life? 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heroic deeds?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him?,以问题驱动形成整合性复述能力,并在精细化描述动作行为的基础上提升就主题意义自我反思与分析评价的能力。任务二侧重迁移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把所学主题语言以及信息表达的思路和逻辑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教师要关注输出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语境与阅读主题的范围是否一致,在设计拓展输出任务时应尽量基于文本,结合生活,适当迁移。教师还要注意主题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不要有所偏颇,尽量让学生就主题意义有话要说,有话能说,真正促使学生在主题意义理解和表达中学习、发展,实现多方位成长。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宝荣,北京教育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

猜你喜欢

语篇语境意义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有意义的一天
语境与语境教学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