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善农业接轨上海的现状与对策探究

2018-05-14曹川川陈琳陶俊源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上海

曹川川 陈琳 陶俊源

摘 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嘉善县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积极融入上海都市经济圈,着力承载大都市要素溢出和产业转移,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要素优势互补,推进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基于此,从嘉善县农业发展现状、接轨上海取得的成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发展举措。

关键词 农业接轨;浙江省嘉善县;上海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2.059

1 嘉善县现代农业基本概况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嘉善县农业发展历经了“一优两高”农业、效益农业、高效生态农业、精品农业等多个发展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先后获得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等称号[1]。

1.1 粮油产业

嘉善县粮油产业种植面积2.71万公顷,总产量18.2万吨,被列为全国2010—2020年新增500亿千克粮食生产能力项目县之一。

1.2 蔬菜产业

嘉善县菜、瓜播种面积1.63万公顷,总产量59.31万吨,罗星街道被命名为“中国甜瓜之乡”,姚庄镇被命名为“中国番茄之乡”

1.3 淡水养殖产业

嘉善县淡水养殖面积0.43万公顷,总产量2.6万吨,包括龟鳖类、虾蟹类、名贵鱼类、常规鱼类等品种,其中姚庄镇的六塔鳖评为“中国八大名鳖”之一,干窑镇的“青鱼干”等产品也在市场上热销。

1.4 花卉苗木产业

嘉善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973.33 hm2,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中国·嘉善杜鹃花展,获得50余枚金奖。

2 嘉善农业接轨上海成效明显

2.1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扩大供沪农产品生产基地

立足嘉善县各大农业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农业“五色产业带”,形成了一批常年稳定供应上海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总面积约3 333 hm2,全年供沪农产品约27万吨,实现销售额25亿元,超过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0%。例如,大棚番茄、茄子、地蒲、芦笋等蔬菜品种,主要通过浙北果蔬批发市场、上海曹安农产品市场、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销售到上海各大超市和菜场;姚庄黄桃、惠民蜜梨、天凝葡萄、罗星甜瓜、干窑草莓等特色本地水果与上海山华果品市场、浦南市场、上海农产品中心等特色市场签订了销售订单等,进一步扩大了嘉善县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的销售渠道。

2.2 严把农产品质量关,打造“国家级”金字招牌

安全放心是嘉善县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的首要保证。近年来,嘉善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尤其對进入上海市场的农产品实行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先后通过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国家级”的金字招牌成为了嘉善县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的有力保障。目前,全县有效期内的“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总数115个、认证面积1.77万公顷、覆盖率达到64.5%,其中主要的供沪农产品基地实现全覆盖;全县已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随示范基地138个,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包装、检测和销售全程信息跟踪,让上海市民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2.3 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提升嘉善农业综合竞争力

长期以来,嘉善县农业部门、农业基地与上海市农委、农科院及涉农大专院校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基础,为促进嘉善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提升嘉善农业综合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科技支撑。例如,嘉善县锦绣黄桃于20世纪90年代从上海奉贤引入嘉善县姚庄等地,目前已经发展到0.1万公顷,姚庄成为浙江黄桃之乡,产品进入了钓鱼台国宾馆;嘉善天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交大共建农业产学研合作基地,嘉善县净水渔业种苗基地、嘉善佳源苗种场等多家渔业种苗繁育基地与上海海洋大学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用合作。

2.4 广泛开展宣传推介,扩大嘉善农业市场知名度

从2010年起,嘉善县已经连续8年在上海方塔园和醉白池公园举办嘉善杜鹃展销活动,赢得了上海市民及外地游客的广泛好评;惠绿蜜梨、锦绣黄桃、小蜜蜂葡萄等产品也连续多年在上海举办推介会、品尝会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市场知名度;在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设立了嘉善窗口,东麟湖雪菜和干窑大米等名特优产品被评为最受上海市民欢迎的十大品牌农产品。2018年上半年,先后组织农业主体赴上海参加金山区百花节和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展示嘉善县杜鹃花的传统文化和栽培技艺以及品牌农产品,市场反响良好;下半年,还将举办供沪农产品蜜梨基地揭牌仪式,举办“绿蜜梨等优质农产品上海对接会,进一步加大嘉善县农产品在上海的宣传推介力度。

3 嘉善县农业融入上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接轨上海作为嘉善县全面接轨上海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渠道。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惠民蜜梨、姚庄黄桃等嘉善农产品在上海闯出了一定的名气。但是,当前嘉善县农业接轨上海还存在着产品类型单一、品牌竞争力不强、产业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嘉善农业接轨上海的进一步深入。

3.1 产品类型单一

目前,嘉善县供沪的农产品还是以时令蔬菜、水果、蘑菇、淡水鱼虾等生鲜农产品为主,产品类型比较单一,分级包装较为简陋,缺少深加工农产品,产品附加值挖掘不够。比如,嘉善县干窑的草莓、樱桃种植面积很大,产品品质也很好,但基本上都是以鲜销为主,销售周期短,在产品上市期间采摘游、品尝节等活动办得很热闹,但过了上市期间农产品基地就门可罗雀,游客稀少。

3.2 同质化现象严重

嘉善县的主要农产品类型,如农业“五色产业带”同嘉兴其他县市区、湖州、南通等上海周边地区的农产品品种类似(比如葡萄产业在嘉兴大桥、湖州等地都有大面积的种植),没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还是以低端批发为主。嘉善农产品在上海还缺少一个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核心龙头品牌,如安吉白茶、西湖龙井等集体商标,“银加善”区域品牌的推广营销还有相当距离。

3.3 销售渠道低端

由于地缘相近,嘉善县农产品供沪的渠道主要还是依托农产品经济人或批发市场,以批发的形式进入上海的各大农产品交易市场,缺乏有效的整合。真正冠以嘉善县农产品集体商标或产品商标,直接进入大型超市、社区门店等销售终端的并不多,在市场上的知名度有限。甚至很多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之后,就被冠以其他商标,上海当地消费者即使吃了嘉善的优质农产品,感觉非常物美价廉,但也不知道是嘉善縣生产的。

3.4 产业带动不够

当前,嘉善县农业接轨上海的表现还是以农产品走出去为主,真正把上海的现代农业企业、都市生态农业,以及大量的游客资源引进来的力度还不够大。比如,上海的农业龙头企业、连锁销售企业在嘉善直接投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或者间接设立农产品定点生产基地的还不够多。

4 农业融入上海工作下一步发展举措

1)与上海高端超市对接,搭建“农超对接”平台,引进新品种和技术两个源头,助推产销一体化发展。同时严把质量关,稳定供沪基地,为嘉善县精品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提供可靠的保障。2)探索建立上海市与嘉善县(上海市某某区县与嘉善县)的现代农业战略合作关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组织农业节庆活动、展示展销会议、农业发展研讨等活动。对嘉善农产品进入该区域从事的销售经营活动,在政府层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如加强宣传报道、提高影响力等。3)强化招商引资,促进项目对接。组织嘉善相关镇(街道)和企业在上海开展农业招商和农产品推介活动,吸引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等客商来嘉善投资农业。4)开展技术合作,增加交流活动,鼓励上海市高层次的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嘉善建立合作试验基地,吸引上海及周边地区优秀的农业主体来善投资创业,进而带动整个区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积极争取与上海市农委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5)支持嘉善县各主体在上海举办农产品展示推介会。支持各镇(街道)、农业主体举办各种类型的展示展销,同时组织嘉善县农业经营主体参加上海招商推介会。6)积极培育休闲农业示范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希望合作的上海方引导和鼓励上海市市民来善开展休闲观光农业游、采摘体验游等,努力提升现代农业的发展质态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嘉兴农业接轨上海对策研究课题组.浙江嘉兴农业接轨上海的设想及对策[J].江南论坛,1998(6):17.

猜你喜欢

上海
上海寻鸟大闯关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2014 CES Unveiled上海发布会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