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国家审计职能实现研究

2018-05-14任宪鑫张亚王贺靳丹锋

财讯 2018年10期
关键词:机关监督人员

任宪鑫 张亚 王贺 靳丹锋

新时代的国家监督体系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时代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职能成为当下审计工作者探索的热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代国家审计的职能作用,其次指出当前国家审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从审计制度、审计范围、审计人员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从而更好的实现国家审计职能。

新时代国家审计

审计监督 审计全覆盖

党的十八届四中伞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伞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将审计监督从行政监督中独立出来,成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国家八大监督体系之一。党的十九大,习主席郑重宣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同时提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对于国家审计来说,就是要与时俱进,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国家审计的职能

在《决定》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将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三个审计全覆盖变成了包括“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在内的四个审计全覆盖,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决心,同时体现了国家审计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是落实党和国家要求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

(1)监督经济运行,维护财经秩序

审计的本质就是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对于国家审计,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监督国家经济的运行,审查监督各级政府机关的经济计划、预决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及财务收支状况,检查财经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国家审计的监督,可以完善经济社会的各项管理体制,并对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预警,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国家审计履行好这个基本功能,就可以为经济社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国家经济高效发展。

(2)监督权力使用,促进廉政建设

在监督国家工作人员权力使用的过程中,国家审计机构是作为一个辅助纪委、监察、检查机关的角色进行权力监督的,它能够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责任并对其权利使用实施监督。同时,国家审计可以监督资产申报、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使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权钱交易、权利滥用、失职渎职的行为来控制腐败和提高治理能力。国家审计通过加大对领导干部的审查力度,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区分领导干部责任。利用经济方面的专业优势配合纪检、监察机关查处重大违法乱纪案件,确保国家工作人员正确使用权力,促进国家党风廉政建设的顺利开展。

(3)监督环境治理,助力生态发展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成为当前国家和人民关注的焦点,环境治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审计机关可以以环境法规、政策和标准为依据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情况、环境保护资源配置情况、环境保护政策落实情况等环境治理措施实施监督,从而在环境治理层面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多样性等目标。并以“生态政绩”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项重要评价标准,提升相关部门对环境治理的的重视程度,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4)监督民生改善,维护民生权益

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涉及到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和资源用于精准扶贫、用于改善教学条件、用于完善医疗保险体系等,相关经费的使用效益以及资源的配置情况直接影响着民生的改善和社会的和谐。国家审计对民生领域进行重点审计,可以推进国家民生政策的实施,揭示出其中出现的损害人民利益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从而维护民生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国家审计职能实现存在的问题

(1)国家审计机关独立性差

我国的审计体制属于行政型,地方审计机关作为同级政府的组成部分,受地方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其日常工作还是在同级党委政府的管理之下,其经费来源、审计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考核等事项都有同级人民政府执行,审计机关自身受到来自本级政府以及相关考核的压力,会导致独立性受损的问题发生,甚至会产生“自己审计自己”的现象。这便失去了审计最根本的性质。目前,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具有检查权、调查权、报告权等,但是对相关违规违法问题的处理权限较低,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大多需其他执法部门协作才能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审计独立性。

(2)审计覆盖面窄

国家审计机关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一直在尝试覆盖更多的资金、更多的单位,但是在分配年度审计计划项目时,首先是将一些有预算资金分配权有较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审计的重点,却忽视那些公益组织、社会团体等看似资金量较小,但又容易出现经济问题的单位。此外,对与类似涉农资金审计、扶贫资金项目审计、自然资源环境审计、重大工程项日审计等资金数额大、人民关注度高的项日,因人力、物力、时间等原因,只能抽审其中的部分项日,无法达到审计伞覆盖,很难对项日整体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未能够对后续政策的衔接与完善提供有效支撑。

(3)审计人员胜任能力不足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对国家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能力审经济方面的问题,还要有能力审计干部的经济责任情况、审计生态环境治理情况、审计重大政策的落实情况,所以审计人员不仅要有财务会计、审计知识,还需要一定的法律基础、管理基础、计算机基础、大数据基础等。国家审计人员基本卜-都是财务、会计、审计专业出身,无法满足国家审计需求。此外,当前的舞弊手段也更加复杂、隐蔽,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手段难以发现这些舞弊问题,也需要审计人员改进审计方法。

国家审计职能实现的完善对策

(1)完善审计管理体制

《决定》提出将完善审计制度,强化省以下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由省级审计机关管理。这将很大程度卜-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可以使得地方审计机关专注于上级下达的审计任务,并能更加客观的提出审计发现的问题,不再受同级政府的干扰。新的审计管理体制建立后,还需要新的管理模式,才能使新的管理体制更好的发挥作用。省级审计机关应根据下属审计机关所提供的信息,制定综合的审计计划,并且确保审计计划的连续性、完整性。省级审计机关可以统一组织审前培训,这样更能够突出和统一审计重点,在审计过程中,省级审计机关可对各审计组进行督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審计发现的问题。

(2)推进审计业务外包

审计业务外包是实现实审计伞覆盖的有效途径。国家审计机关在将审计业务外包时,应充分考虑社会审计机构对相关业务的熟悉度和胜任能力。我国一般是将工程项日整体外包,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是足将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进行外包。实际上,审计业务外包应该是审计机关购买审计服务的现实反映,应与社会审计资源相匹配。进行审计业务外包应该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审计机关是否可以将该项审计业务外包,二是社会审计机构是否有能力承担该项审计业务。对与前者,审计机关应该对其业务内容进行细致区分,根据相关保密规定,可将一些不涉密的工程审计业务、生态环境审计业务进行外包,而对于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业务不应进行外包。对于后者,因社会审计机构对财务审计方面的业务较为熟悉,可将审计机关的财务审计业务进行外包。审计机关应对外包业务的对审计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对审计结果进行复核,并承担最终的审计责任。

(3)建立审计专业人才库

审计不仅仅是独直性的经济监督活动,还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也较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审计人员拥有管理、法律方面的知识,环境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拥有生态、科技方面的知识,绩效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拥有计算机、大数据方面的知识。对审计人员来说,很难精通这么多专业。所以省级以卜审计机关应建立各个审计专业的人才库,人才库成员应不仅限于审计机构内部的骨干成员,还可以来自于政府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在选择审计组成员时,省级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档案了解审计人员的专业方向,合理安排审计人员的同时,可以通过审计人才库,选择相关的审计专业人才参加审计任务,审计专业人才不仅可以为审计业务操作及鉴定结果提出建设性意见,还能够提升审计组成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1]李雪.审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J],中国审计,2012( 20)

[2]宋常,黄文炳.基于国家治理新动向的国家审计若干思考[J].审计研究,2015(2):7-13[3]徐薇.国家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现路 径研究[J].审计研究,2015(4): 6-10

[4]谢娇.基于审计全覆盖的审计业务外包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4)

[5]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2014年10月09日发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6]谢娇.基于审计全覆盖的审计业务外包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4)

猜你喜欢

机关监督人员
沪检“未保”以案说法
什么是四个监督?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机关党建共建联建 结对帮扶精准发力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12
完形填空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