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体育专业团队建设的内涵特征研究

2018-05-14刘国忠白玉萍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能力本位团队建设研究

刘国忠 白玉萍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能力本位是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在教学中提高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并建设专业的教学团队,在教学中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主要研究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体育专业团队建设内涵特征,为更多高职院校做借鉴。

关键词:能力本位 高职体育专业 团队建设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a)-0062-02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专业技能决定了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力本位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研究能力本位教学理念的内涵,对高职体育教学有重要意义。

1 建设体育专业教学团队的内涵

1.1 “能力本位”在体育教学团队中的应用

在我国新课改实施后,素质教育成为高职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加强对学生专业的培养,是“能力本位”的教育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方法能力、运动技能、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与教师队伍的质量有直接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应在“能力本位”教学理念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2 建设教学团队的要求

在建设教学团队时,应培养团队的协作能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学中,使教师之间应通过合作解决教学问题。高职院校主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院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而达成共识。院校在建设教师队伍时应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应对体育专业的市场要求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进而按照岗位要求教学,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团队应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并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进而丰富体育课堂,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3 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应用能力

在高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也是“能力本位”的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守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使课堂具有活跃性和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实践环节合理设计,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实践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 高职体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对“能力本位”教学理念的认识

教学改革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在建设教师队伍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缺乏对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较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指导。在新课改发展后,素质教育是高职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师的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方法的培养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会降低学习兴趣,这些教学问题是教学团队缺乏对“能力本位”认识造成的,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团队的建设。

2.2 教学团队的合作能力较差

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加强教师团队的协作能力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之间的协作能力较差,缺少教学资源上的共享,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及时地反思和总结,进而降低教学质量。我国高职教学团队在发展阶段,院校对团队运作的了解很少,且缺乏合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无法实现“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

2.3 缺少完善的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在建设教学团队时,应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性,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目前,个人奖励评价标准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激励机制的建立,院校没有将团队的特点参考进来,造成缺少奖励方法,不利于建设教学团队,打压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院校在对教师评价时,只是对教学团队进行简单的评价,教师缺少竞争机会,降低了教学质量。

2.4 教师团队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教师的数量与学生不成正比,造成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师中,大多为年轻教师,其教学经验和社会经验较少,不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也不利于教学团队的建设。院校在给教师分配岗位时,没有考虑到教师的年龄、专业技能、学历等,而是随意地分配,造成教师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专业技能,影响了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在制定团队建设目标时,没有根据院校的发展要求制定,缺少可操作性,且没有考虑到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不利于教师团队的建设;院校缺少对教师的管理制度,不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是制约教师团队建设的又一因素。

2.5 教师职业素养较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養与教学质量有直接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缺少应对能力,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较多,但课时相对较少,教师没有时间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造成教学质量低下。

3 “能力本位”理念下建设体育教学团队的措施

3.1 在教学中渗入“能力本位”

高职教学中,培养学生专业的应用能力是主要教学任务,单一的灌输理论知识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渗入“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自身的专业技能,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并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对专业的要求,调整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应提高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而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专业技能,实现“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

3.2 优化高职体育教师团队结构

院校在建设体育教师团队时,应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师在教学中遵循“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院校对教师团队结构进行整改,创新教师团队模式,将专业作为教学核心,高校与企业应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高校在建设教学团队时,应健全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合理地进行评价,从而激励教师更好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3 加强对教学团队的培训力度

高职院校想要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就要加强对教师团队的培训力度,可将教师送到专业培训机构学习,院校加深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教师送到企业中锻炼,进而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更好地服务。

3.4 完善奖励机制

高职院校应通过对优秀教师的引进,提高教师团队质量,可到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作为指导教师,使其参与到团队建设中去,对专业问题进行解答,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合理的评价,通过奖励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增加信心,进而促进教学团队更好地发展。

4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在“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下,院校应建设体育专业教学团队,并转变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高校应组织教师到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为我国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韦文联.能力本位教育视域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J].江苏高教,2017(2):44-48.

[2] 陈艳,王路,房庆军.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物流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物流技术,2016,35(12):174-177.

[3] 李静.能力本位框架下高职院校外语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2):98-100.

[4] 苏冠元.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下的应用型二维动画本科人才培养课程设置[J].教育与职业,2016(16):96-97.

猜你喜欢

能力本位团队建设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企业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困境与出路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学校教师管理工作探析
能力本位的《影视艺人经纪》课程改革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