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措施管窥

2018-05-14李同鹏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3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田径心理素质

李同鹏

[摘 要] 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田径比赛的影响非常大,况且田径运动的比赛比较紧张,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较大的失误。为此,在加强田径运动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其心理素质的训练,确保其面临何种情况都能沉着迎战,从而充分发挥田径运动员的潜力。

[关 键 词] 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9-0156-02

实践证明,田径运动比赛除了要掌握必备的技术、战术外,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调整到最佳的比赛状态。从众多田径赛事来看,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比赛结果的影响也非常大。为此,在田径运动的训练过程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提升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确保其即便遇到恶劣的情况也能从容面对。

一、田徑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分析

(一)不良心理状态分析

田径运动的赛前心理状态极其复杂,主要表现在态度、情绪等方面。比如,不相信自己的实力,缺乏自信心;压力过大,不能轻松应对比赛;参加重大比赛过于胆怯等。综合各种表现,可将其赛前状态总结为四种类型:(1)过分紧张,具体表现是情绪不稳、注意力不足;(2)抑制,具体表现是情绪低落、疲倦、缺乏自信;(3)盲目自大,具体表现是过于自信,对比赛状况预估不足;(4)过于积极,具体表现是情绪激昂、亢奋。这种提前兴奋的状态也会影响到田径运动员的比赛状态。

(二)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影响田径运动员的正常发挥。其中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技术、战术、体能的发挥。(2)会影响田径运动员的态度。实践证明,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其态度。在积极的状态下,会取得比较好的比赛成绩;在消极的状态下,会影响到其正常发挥。(3)会影响到田径运动员的身心反应。正向心理会使其能够积极面对各种环境,反向心理会造成田径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影响其身体机能,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尤其是过度的消极心理还会造成其身体机能的紊乱。总的来说,教练应加大对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力度,并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能够积极应对各种比赛状况。

二、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措施

(一)模拟训练

所谓心理模拟训练是指采用心理模拟方法,加强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在田径运动训练中,进行心理模拟训练能使田径运动员做好充分的赛前准备,提高其适应能力。

首先,可以通过模拟比赛氛围,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如果竞争对手水平较高,则会在无形中给运动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引发田径运动员的焦虑,其具体表现包括手心出汗、呼吸急促。对这种情况,就可采用模拟比赛氛围的方法,具体是让水平较高的田径运动员与水平中等的田径运动员进行比赛,以逐步提升中等水平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同时,尝试改变比赛条件,使水平较高的田径运动员处于劣势,引导其能够在落后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比赛。例如短跑比赛中,让水平较高的运动员晚一点起跑。通过这种方式能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另外,为了使比赛更加真实,还可以与其他团队进行联赛,从而提高田径运动员的迎战能力。或者也可以不定时地开展模拟比赛,逐步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只有不断刺激运动员,使其心理越加坚韧,才能积极面对各种比赛状况。

其次,还可以通过模拟场地变化、天气变化等提升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模拟场地变化中,可以不断变化场地方向、场馆环境,比如在不同的方向上对其进行训练。在模拟天气变化过程中,教练可以在雨天进行训练和测试,在晴天将器材泡湿,增加训练难度。可以说,在比赛中天气变化是最常见的,且对运动员的影响非常大。在2005年十运会上,刘翔参加短跑比赛时就曾发生过天气突变的情况,其主教练担心主跑道湿滑影响刘翔的正常发挥。事实证明刘翔的发挥非常好。显然,加强模拟天气变化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后,在模拟训练中,教练还可以因人而异,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比如,有的田径运动员喜欢平静的比赛氛围。对此,教练应当尽可能地采用各种措施活跃训练氛围。这样才能提高田径运动员对赛场的适应能力。又如有的田径运动员情绪容易不稳定。对此,教练可以通过模拟各种环境变化情况,逐步提高田径运动员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其能稳定情绪。

(二)意念训练法

所谓意念训练是指引导田径运动员有意识地利用运动表象、想象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引导运动员最大限度地利用身体器官,并创造出有意识的运动情境。

进行意念训练不仅能帮助田径运动员提高运动技能,还能增加田径运动员的自信,从而进一步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比如开展冥思练习,并将其与运动感觉结合在一起,使田径运动员能够将脑中所想转变为机体能力。对此,可以在暗室内开展训练,让田径运动员全身放松地坐着或是躺着,并尽可能地保证其注意力集中,这样更能提高训练效果。另外,还可以让田径运动员在赛前有意识地回忆平时比赛、训练的场景,或者想象比赛过程,从而提高田径运动员的适应能力,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这样能有效帮助田径运动员树立自信,最终提高其心理素质。

(三)暗示法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暗示法是一种通过主观想象特殊人、事物的存在进行自我刺激,达到主观目的的一种方法。在心理训练过程中,教练可以加强运动员的自我暗示,或者对其直接激励、暗示。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田径运动员进行自我暗示。比如应用自我暗示引导田径运动员自我放松。需要注意的是,在初始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使其肌肉放松,而后会逐渐缩短,最后在较短的时间内田径运动员就可放松肌肉。在此过程中,教练可以应用话语引导法使其进行自我暗示。话语引导能够调节田径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并进一步形成各种发射活动,促进心理状态的调整。例如,田径运动员在比赛僵持的状态下,可以这样进行自我暗示:这正是我的最佳表现时机、谁意志力强谁就能够获胜。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积极的自我暗示,才能达到提高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目的。

其次,可以采用他人暗示法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主要就是指教练在赛前对田径运动员进行激励、暗示。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时教练应尽量采用轻松、和蔼的态度进行暗示,比如以你的实力,一定能取得胜利或是放轻松,凡事尽力而为即可等,从而使田径运动员在教练的支持和鼓励下,重拾自信,积极应对比赛。在实际应用中,教练可以综合应用两种暗示法,提升心理训练效果。比如在重要赛点,教师可以先通过自我暗示法,使其进行自我暗示,坚持到底,完成比赛。而后教练进行语言鼓励,提升田径运动员的冲刺能力。这样通过内在和外在的暗示、鼓勵,便能有效提高田径运动员的竞赛能力。

(四)情绪控制法

消极的情绪会影响田径运动员的比赛状态,甚至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比赛氛围。而过于积极的情绪则会让田径运动员轻视比赛,无法正确对待比赛。因而,教练应当重视采用合理的情绪控制法,使田径运动员的情绪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使其积极投入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比赛成绩。

首先,在克服消极情绪方面,教练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1)激励法。主要是指结合比赛状态、田径运动员个人状态,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从而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士气。(2)转移法。主要是转移田径运动员的注意力,或者是利用刺激物消除消极情绪诱因,从而使田径运动员的消极情绪得以缓和。(3)升华法,主要是指提高田径运动员的认知,增强其面对消极情绪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4)体验法,主要是指引导运动员通过体验比赛,提升田径运动员对消极情绪的免疫力,从而有效消除消极情绪。在实际的心理训练过程中,教练应依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消极情绪消除方法。

其次,在克服积极情绪方面,教练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提高田径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尤其是初次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教练更要加强其训练强度,毕竟田径运动员情绪的产生与其比赛经验、训练程度密切相关。(2)结合运动员个人特点及情绪进行专项训练。比如有些田径运动员情绪容易激动,尤其是在赛前。对此,教练应着重加强其自我调节能力的训练。(3)重视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动机水平。动机支配着运动员的行为,同时也是提高运动员参与比赛的关键。为此,教练员可以对参加比赛的田径运动员进行爱国教育,提升田径运动员的荣誉感、爱国心,或者是从家庭教育出发,使其获得竞赛动力。

(五)情绪训练法

对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教练应重视采用情绪调节手段,提高田径运动员的积极性。比较常见的情绪训练法包括呼吸调节法、激励调节法、自我宣泄法、表象重现法、活动调节法等。教练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从而提高田径运动员的比赛积极性,最终使其保持最佳状态。

综上所述,田径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素质对比赛的影响非常大。而且随着训练体系的完善,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也逐渐得到诸多教练的重视。由此可见,加强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教练员应深入了解田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并充分把握其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而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心理训练,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取得较好的比赛成绩。

参考文献:

[1]赵志峰.浅析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J].快乐阅读,2016(2):29.

[2]黄斌.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3):173-174.

[3]张峰.赛前心理状态对田径运动员成绩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7):126-127.

[4]龚伟刚.心理训练对田径运动员的发展与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3):100-101.

[5]张嘉伟.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3):83-84.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田径心理素质
静心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全国田径冠军赛
计数:田径小能手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例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消极情绪的调节策略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孩子的消极情绪需要用心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