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府”的新骄傲

2018-05-14叶建明

丝路视野 2018年10期

【摘要】2016年初秋,举世瞻目的G20峰会召开在即,杭州城沉浸在热情、祥和的氛围中,能工巧匠已使出看家本领,表达东道主款款情谊。9月1日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移动客户端“新华视界”以《杭州丝绸画缋与G20的美丽相遇》为题,详细报道杭州天缘布艺有限公司以丝绸画缋工艺制作巨作《迎接G20·龙喜迎客》的事例,引起全球媒体关注。此文不仅生动呈现杭州民众迎接盛会的热情,且把丝绸画缋这项古老技艺推送到公众视野,使之成为中华工艺美术精品的新热点,为“丝绸之府”杭州赢得新的骄傲。

【关键词】丝绸画缋;“丝绸之府”;工艺传承

一、丝绸画缋的历史

丝绸画缋是一项古老的织物绘画、加工技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其代表性作品。建国后的考古发现也充分证实丝绸画缋作为一门独立技艺的存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印花敷彩纱”即为汉代丝绸画缋产品,工艺已非常精美。沿“丝绸之路”的敦煌、楼兰和吐鲁番等地都有丝绸画缋作品发现。20世纪在新疆、内蒙和福建等地出土的作品代表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典型作品。

杭州丝绸画缋以家族传承的方式,完整保留和体现了这项从宫廷专享到民间普惠的传统技艺精髓,虽经历浩劫、命悬一线,但仍以顽强生命力得以继承和发展。

二、丝绸画缋的工艺

丝绸画缋技艺融合染、绘、绣、泥金等多种加工技艺为一体,以杭州特产丝绸为材质,以天然的植物、矿物为染料,遵循手工规范和古老配方操作,过程十分复杂。选绢、皂煮、定型、排料、选稿、摹稿(纸稿、胶稿)、修稿定稿、刻版、花案定位、勾蜡、固绢定位、贴膜、雕刻、涂料、扫金、撕膜、散金、描金、修正、过水、晾干、定型、熨烫、复检、裁剪、粘贴、装裱……72道工序全部手工完成。

三、絲绸画缋的特征

(一)工艺特征

一是丝绸画缋由白绸缎经多道纯手工工序完成,其线条控制之精美、颜色把握之精准及色彩表现之鲜亮,整个画面掌控之深浅及多种色彩的自然过渡等问题都是工艺特征的体现,使其既保持颜色鲜艳,又还原丝绸这类纤维的原始本性光泽柔软;二是材料的调配,每道工序的精细程度及调整原料的掌控程度,环境气温保持程度,全凭经验掌控。

(二)原料特征

选用丝绸作为书画的载体,如帛画、绢画、锦画,比纸制品的历史更为远久,故有“软黄金”及“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悠久,质地轻软,如今杭州常年生产绸、缎、棉、纺、绉、绫、罗、绢等14个大类,200多个品种均可用作丝绸画缋。

(三)产品特征

丝绸画缋是一种特有的真丝工艺品,图案新颖、富丽华贵、层次分明,人物、鸟兽栩栩如生,一般用于皇室,如帝王、嫔妃、贵族服饰,后运用于画幅。众所周知,在纸张被大量使用前,很多的书法和画作都是在丝绸织物上完成的,如书画中的绢本作品:如《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

四、丝绸画缋的价值

(一)历史认知价值

丝绸作为书画的载体,如帛画、绢画、锦画,比纸制品的历史更为远久,故有“软黄金”及“寸锦寸金”之称,传统宫廷丝绸画缋技艺价值更高,一般用于皇宫,如帝王、嫔妃、贵族等,其可追溯至商汤周武宫廷服饰,成熟于盛世大唐,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亚欧大陆纺织艺术产生巨大影响延续至今。

(二)文化表达价值

经查阅中国美院、北京故宫及杭州丝绸博物馆,只有零星极少的资料流传记载,也只能依托马王堆出土真丝锦衣资料为蓝本,如何从商周时期到西汉,西汉又转至唐宋元明清的有关丝织物资料但无详尽的丝绸画缋技艺说明,现有的技艺继承者也寥寥无几,因此显得异常珍贵。

(三)工艺再现价值

丝绸画缋技艺流程繁复,每道工序的精细程度及材料调配掌控程度、气温湿度保持程度等其他细微差别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技艺的完整展现,是纸质画难以比拟的。这个完整的技艺是中华千年岁月沉淀的智慧,是现代技术无法替代的结晶,既包含多样的科学技术原理,又展现传统手工之美,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五、丝绸画缋的社会影响

2016年,丝绸画缋列入第六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丝绸画缋手包入选2016“中国—东盟周”国礼目录,赠送包括中国在内的成员国元首夫人。同年,丝绸画缋手包入围G20杭州峰会国礼百强。

丝绸画缋作品参加各类工艺美术会展,先后获得2015年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2016年第六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6年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6年“非遗薪传”浙江传统服饰展评最高奖“薪传奖”、2017年第七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6年叶建明获首届“寻找浙江制造”大工匠称号,2017年叶建明先后被杭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首届“杭州工匠”、被浙江省总工会授予首届“浙江工匠”称号。

参考文献

[1]苏日娜,罗汐汀.杭州丝绸[J].中国标准导报,2014(03).

[2]张维维,项辉.提升杭州丝绸国际知名度擦亮世界名城“金名片”[J].杭州(周刊),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