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2018-05-14赵晓瑜赵建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方法

赵晓瑜 赵建

摘 要:高职管理类课程理论性偏强,而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薄弱,形象思维较强。因此,教师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在教学方法上下苦功。本文以“管理原理与实务”课程为例,探析游戏情景展现类、思维讨论类和讲授测试类三大类教学方法的12种具体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管理原理与实务

作者简介:赵晓瑜,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与高等职业教育;赵建,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与高等职业教育。(广东 广州 51065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八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7B26)、全国商科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编号:SKJYKT-1857)和广东省高职教育商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7年度教学改革项目(编号:YSYJZW2017YB7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7-0065-02

高职管理类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而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较强,同时由于学生还未走向社會,缺乏工作体验,对课程讲授的内容没有切身体会,缺少兴趣。而现在的课堂教学受到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的影响,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易被分散,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深入研究,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要下功夫,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一、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游戏情景展现类。游戏情景展现类教学方法即要求学生在一个设定的情境下完成任务,具体分为游戏类和情景类。游戏类分为实验法和拓展法两类,情景类包括角色扮演和拍摄情景剧两种方法。这些方法适用于学习自主性比较强、同时有一定的管理类知识储备的学生。下面结合“管理原理与实务”课程依次进行分析。

(1)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在课堂中通过做各种实验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的方法,适用于进行管理历史变革等方面内容的教授。但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教师对实验进行改良。例如,在“管理原理与实务”课程中,讲到泰勒的搬运生铁块和铁锹实验时,可以将两个实验进行合并,同时利用大米和筷子代替铁块和铁锹,将大米放在纸杯中,用不同类型的筷子将其夹到另外一端的空杯中,让学生体会工具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理解管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

(2)拓展法。拓展法是将企业用于培训员工团队精神等方面的拓展活动引入课堂,目的是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管理所需的各种能力,给学生心理上留下深刻感受。例如,在“管理原理与实务”课程中将企业培训内容“急速60秒”引入课堂,学生反映非常好。

(3)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就是以某种任务的完成为主要目标,在设定了教学目标后,再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表现出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交往、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让学生在课程中借着自身经历的过程来学习并获得知识。如在“管理原理与实务”课程中,讲到“管理者角色”这一内容时,就可以选取角色扮演的形式,自己设定管理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管理者在管理中所担当的角色。

(4)拍摄情景剧法。拍摄情景剧是学生根据所学课程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情境,通过拍摄视频的方法将其展现出来。选择视频方式的原因有:①相对于课堂的角色扮演而言,它不耽误上课时间;②因为成果是以视频的形式展现,一旦拍好,不可修改,因此学生在心理上会更加重视;③拍一个视频相当于要完成一个小的工作项目,可以锻炼学生团队合作、分工、组织、领导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此种教学方法适用于任何管理类的课程,尤其适用于学期中后期学生已经掌握了该课程大部分内容的情况。

2.思维讨论类。思维讨论类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思考问题更具条理性、逻辑性。具体包括思维类和讨论类两种,思维类包括思维导图法、头脑风暴法、辩论赛法三种;讨论类包括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资料查阅法三种。此类教学方法适用于一些原则类、原理类等比较偏抽象内容的教学。下面结合“管理原理与实务”课程依次进行分析。

(1)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又叫脑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图文并重,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象、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学期初教师和学生一起构建图表,告诉学生本学期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对本学期的课程内容加深记忆,也可以在每一章节结束后进行课程小结时使用。通过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形成图形化的记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2)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A.F.奥斯本提出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在课堂上使用头脑风暴法可以激发每个人进行思考,同时别人说出的答案对自己又是一个启发,从而得到更多的答案。由于答案是大家合作获得的,接受度更高。头脑风暴法适用于一些没有固定答案的内容,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快速思考能力。使用头脑风暴法要注意教师全程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不断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3)辩论赛法。辩论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方法。在管理类课程中采用辩论赛的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种思辨的氛围。例如,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管理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小组讨论法适用于学生已学过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形。如案例分析的解决方案即可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

(5)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中经常使用,管理类课程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鉴于学生自身及学校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实践的机会很少,可以通过案例来补充这一缺陷。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企业、时事热点进行教学,这样更有实效性,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资料查阅法。资料查阅是指教师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来完成。这一过程可以锻炼学生信息搜集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管理原理与实务”中管理思想演变这一内容时,教师提前布置好需查阅内容,让学生去图书馆完成。由于更换了上课地点,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完成,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3.讲授测试类。讲授测试类是指教师仍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授课,包括讲授法和测试法两种。

(1)讲授法。讲授法适用于学生对于此类问题没有任何学习基础,需要教师讲授课程内容的情况。例如,“管理原理与实务”决策这一章节,决策的定性方法就需要教师运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

(2)测试法。测试法是指教师在一学期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定期进行课堂测验,适用于课程章节结束后的复习。这样做的优点是让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有一种紧张感,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课后复习的习惯,以避免在期末突击两周应付期末考试、考试结束所学全都忘光的现象发生。在进行课堂测试时,要提前告知学生,同时做好测评记录,并将测试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如“管理原理与实务”这门课程每一章结束后,会进行一次课堂测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综上所述,通过对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的归类总结,可以使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教师不断变化教学方法,也可以避免学生对同一教学方法审美疲劳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宋丹霞,王满四.中美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比较及启示——以“管理学”课程教学为例[J].教学研究,2017,40(3):53-59.

[2] 杨赦.从理论到应用的“管理学”教学方法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6):81-82.

[3] 韦耀.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4-5.

责任编辑 秦俊嫄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