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特点、危害、手法及应对

2018-05-14高晨光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领袖意见

摘要:自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传播技术隐匿化、传播话题庸俗化、传播方式“联姻化”、传播目的明确化等新的特点。为此,我们既要通过抽丝剥茧,透过表层危害追溯其终极危害,更要从传播学角度如“把关人理论”“意见领袖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等更深刻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手法,并通过提升虚拟社会治理效能、培养虚拟社会“意见领袖”、强化虚拟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引领等途径揭批其本性,铲除其生存土壤,维护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

关键词:自媒体;历史虚无主义

中图分类号:G203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8.05.006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1]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绝不是一般的学术问题、思想问题、认识问题,而是明辨是非的政治问题。当前,借助网络新媒体这一自由而强大的载体,历史虚无主义往往披着学术外衣、打着娱乐幌子,具有极大的隐蔽性、欺骗性、迷惑性。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其发展动向,高度警惕其现实危害,分析解剖其传播手法,旗帜鲜明地采取应对之策,钳制其在网络空间传播。

一、自媒体场域中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特点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借助新兴自媒体微信、微博、贴吧、论坛等衍生出花样繁多的新型网络传播形式,使其在思想内容、传播手段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具有了更大的隐蔽性、欺骗性和破坏性。

●传播技术隐匿化

历史虚无主义习惯用符合公众心理和文娱习惯的文化消费形式,把其主要观点转化为夺人眼球的粗浅文字或感性的艺术形象。如近日网传的“精日”文化,日军被画成持枪的日系少男少女,看上去可爱又无辜;把慰安妇的痛楚画面做成表情包。或者发布一些带有很大迷惑性的标题如“揭密”“翻案”字样的匿名邮件,如一篇《邓颖超日记启封:周恩来临终忏悔》的网文最近流布甚广,但稍加考证,其种种荒诞之处就昭然若揭。

●传播话题庸俗化

历史虚无主义追逐、投合低级庸俗的社会时尚,顺水推舟以迎合部分受众的兴趣,恶搞甚至讥笑红色文化。一些优秀红色经典作品如《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闪闪的红星》等屡遭恶搞。再如用雷锋一张戴手表的照片大做文章,以颠覆其省吃俭用帮助他人的形象;把《沙家浜》中抗日英雄郭建光塑造成品位低下、见风使舵的狡黠之徒。这类调侃、戏说历史的言论在网络空间可谓甚嚣尘上。

●传播方式的“联姻”化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不再是“单一性”的主义和主张,而是借助于自媒体,以网络为推手,与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多元社会思潮呈合流之势,并不断伺机制造舆论。网络语境下的历史虚无主义借助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客观性的质疑来颠覆、歪曲历史;与无政府主义的叛逆精神、反权威精神的主张互通有无,并习惯性与自由主义联手分别从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否定党领导和执政的合法性、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传播目标的明确化

否定历史不是目的,只是起点,而否定党的领导,改变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是终极目标。在自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者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他们的政治诉求。一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娱乐化趋向,使传播对象从一般普通群众扩大到青少年群体。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历史观的形成阶段,欠缺判断理论是非的能力且思想可塑性强,对新的理论观点、新的历史资料带有强烈的猎奇心理,极容易受历史虚无主义的蛊惑。二是历史虚无主义借学术性话语形态为政治化话语形态造势。譬如它以纯粹自然的科學知识下定论,“人体承受机枪枪口的冲击力而不倒,违反人体物理规律”,“燃烧弹下,神经元的反应难以控制”等。

二、自媒体场域中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危害性

在自媒体场域中,历史虚无主义虽“穿新衣,换新装”,然则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我们要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就必须抽丝剥茧,层层剥离,透过表层危害追溯其终极危害,与历史虚无主义做坚决的斗争。

●表层危害——破坏民族国家身份得以生成的集体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抹煞民族的精神乃至于民族本身,把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说成“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在某些写手的网页里,卖国贼汪精卫竟然是走“曲线救国”的最大功臣;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政治代表慈禧被打扮成“中国现代化的开拓者”,宣称狼牙山五壮士是顺着崖壁溜了下去;质疑黄继光可能是因为作战时不慎摔倒才堵住枪眼;把“保卫黄河的怒吼恶搞为“年终奖”的嚎叫,可谓“众魅百鬼”“花样百出”。当任何真理、知识和价值都成为怀疑和颠覆的对象,当人们缺乏对待历史的严肃态度,我们民族国家形成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也将受到质疑,我们将无法确定此时坐标,无法指向明确未来。

●中层危害——抹杀中华优秀文化与理想信念的价值认同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作为民族国家意义化实践的观念凝结,民族文化是构成民族价值认同的基本预设,是民族国家历经磨难仍屹立不倒的精神信念。一些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包括纪录片、故事片等)表面上是对典范性人物形象进行所谓的推陈出新,实则是这些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基因都被‘西化为‘转基因了。”[2]虚无民族文化,其畸形果实就是使中国社会在文化上被连根拔起,日益丧失自身的理想信念,瓦解文化自信的精神根基。

●深层危害——否定时代主旋律和社会主流价值取向

价值观是人认定事物、辨定是非的一种特定思维取向,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聚合了群体的价值共识,与人们的现实利益休戚与共。历史虚无主义混淆价值判断標准,摒弃价值尺度的客观性,最终将导致价值相对主义大行其道。在价值秩序失范的影响下,个人不仅无法健康发展,反而深陷诸如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等错误价值理念泥沼中,像“要不要扶摔倒老人”“雷锋精神是否过时”这种最基本的“价值应当”也会引发“诸神之争”。

●终极危害——撼动当代中国现代化强国之本的思想根基

国家不仅是一个政治共同体,也是一个信念共同体。历史虚无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提出各种质疑,通过互联网的发展,不断推出各式“变种”,蓄意毁谤、抨击、唱衰我国的历史、文化、社会、领袖、国防、制度等,其终极目的是企图动摇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妄图颠覆我党的执政根基,改变中国正确的发展航向。一旦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取向被否定,民族的价值支撑就会垮塌,精神制高点就会遭摧毁,走上苏联亡国亡党的老路也就难以避免。

三、自媒体场域中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手法

新时期的历史虚无主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网络、微博、微信等载体进行扩散,并善于利用一般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如“把关人”理论、“意见领袖”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等。

“把关人”理论由传播学的奠基人库尔特·卢首先提出。他认为,信息的流动是在那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其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通过媒体传播给受众。在前网络化时代,政府和主流媒体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并牢牢掌握大众的观念形成与价值判断,但在网络时代,网民大众既是传播主体,也是受众主体;既是信息“发射源”,也是信息“接收端”,人人都成为移动的自媒体,使得“把关人”行为空前弱化。于是一些抱有特殊政治目的且有影响力的微博大V,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发布混淆是非的言论。如从梁柱教授刊发的文章标题被篡改事件的传播渠道而言,丑闻最初是由新浪微博认证用户“盛大林”(网络杂文家、评论家等)发表了一条微博并附了一张梁柱教授的照片,随即引来了无数网络“大V”的转载和评论,最终在微信朋友圈开始疯转。

“意见领袖”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观点并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能直接影响大众观点和舆论走向的群体。在自媒体时代,没有了“把关人”的约束,意见领袖可以自由地吸收外界的信息和他人所散发的影响力,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加工与解释,将重新加工过的信息进行再扩散和再传播。多份舆情调查显示,影响重大事件舆情的300余个微博意见领袖的个人粉丝数量多在100万以上,而排名靠前的几百位微博意见领袖中,具有西化政治倾向的自由主义意见领袖占绝对多数且影响力很大。[3]

“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德国传播学家诺伊曼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该理论假设社会舆论的形成是出于“对被社会孤立的恐惧”的担忧,在这种避害心理影响下,人们会尽量避免发表个人意见而倾向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于是“多数意见”越来越明显,少数意见受到优势意见裹挟加剧沉默舆论环境的形成。在新媒体的大背景下,新媒体碎片化和快捷性的特点促进了螺旋现象的生成,大众“随大流”的心理和“无所谓”的态度又迫使螺旋现象迅速沉淀并形成意见气候。因此,历史虚无主义者以图文声色俱全的方式炮制虚假信息,并充分利用“沉默的螺旋”理论传播与我国主流价值观相悖的西方社会思潮,如否定我国百年革命史,夸大革命带来的苦楚,称其为“以暴制暴”的闹剧;再如以假设来代替客观历史,“假如回到民国”“假如走改良道路”等。

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手法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而是驾轻就熟地把各种传播手法相互迁移、嫁接,使传播的成效更显著。“意见领袖”的传播过程一般经过意见领袖——大众群体——多级传播,也就是说意见领袖把加工、解释、过滤和反馈的信息传播给受众并影响更多的人。当“沉默的螺旋”发生时,意见领袖已把事先设置的议题传达至多级,对“沉默的螺旋”的产生和扩散起着催化和聚合作用。在自媒体时代,有时“把关人”和“意见领袖”是互通有无的,他们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更容易占领舆论制高点,以其高超语言表达能力在虚拟空间充当“引路人”的角色,促进“沉默的螺旋”加速上升。

四、抵制自媒体场域中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

当前,自媒体领域已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主阵地,成为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的关键领域。我们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在新媒体平台上沉渣泛起所带来的危害,必须敢于亮剑、直面交锋,在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手法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采取应对之策,铲除其生存土壤,维护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

●提升虚拟社会治理效能是可靠保障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之所以能够借助新媒体肆虐的重要原因在于新媒体空间把关人“失语”以及网络监管能力“失踪”。因此,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关键在于严格网络法律法规,提升网络舆情研判能力,加强网警队伍建设,从根基上斩断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渠道,营造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强大制度防线。一方面,成立自媒体网评员、网管员,实时跟踪微博、微信上的信息,对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清理。尤其要加强相关“圈子”的过滤与筛选,如“微信、微博、QQ群、BBC论坛”的管控,依法屏蔽、查封新媒体空间内充斥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并追究传播谣言者的法律责任,依法严肃查处,以儆效尤。另一方面,要健全惩戒机制,制定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行为规范。2015年,全国人大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网络立法工作加速提上日程。接下来,仍需克服网络虚拟社会治理出现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等问题,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相关部门职责权限,联合组织、网信、文献、党史、教育、新闻出版广播、军事科学院等部门,构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协调协商机制,实现网络自媒体的常态化管理,把谣言和不利的因素扼杀于法律框架的强大规制里,消散于人们不断增强的理性自觉之中。

●培养虚拟社会“意见领袖”是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必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4]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加工和解释、扩散和传递、过滤和反馈环节,既是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传声筒”,又是阻断或消除影响的“防火墙”。针对当前部分网络主流意见领袖错误引导网络舆论的现状,一方面,我们亟需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高、坚持正确政治导向、拥有丰厚历史知识、熟悉网络传播规律的网络意见领袖,促使他们用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方式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传播,对网络中的一些极端化和小众化的社会舆论进行研判,在网络上义正辞严地宣讲我国的党史、国史、军史,讓广大网民认识我国的真实历史。如2014年,新浪认证“学者、专栏作家”梅新育发微博,批驳《炎黄春秋》2013年第11期发表的文章《“狼牙山五壮士”的细节分歧》。另一方面,加强主流媒体微博等新媒体运用能力,提升“主流话语”的引导能力和水平。以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网站、微博、微信平台为龙头,联合全国各大媒体平台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有针对性地组织撰写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原创文章或作品,及时正面回击新媒体空间存在的肆意调侃、诋毁、抹黑英雄先烈的恶意言论。

●强化虚拟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引领是根本途径

“沉默的螺旋”现象充分证明了客观环境对人形成的心理暗示和影响,警示我们在运用互联网传播优势时要关注大众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情况,将网络环境的营造作为舆情引导的重要环节,培育积极健康、向善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因此,必须持续强化核心价值观并使之成为意见气候的重要影响和准则。一是对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理念,应该加大传播力度使之“螺旋式”壮大,反之则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意见使之“沉默”。二是创新网络空间党史教育形式,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我国党史军史。强化使用平民意识和微观视角,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动画等直观素材传播正确史料,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注重舆论领袖的作用。邀请坚持唯物史观的优秀学者,录制便于网络传播的专题影视、记录作品,在网络媒体上开辟传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网络讲坛(专栏),编辑出版网络版的中国近现代史通俗读物。通过这些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悄然滋润人的心田,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2]梁柱.充分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重危害[J].紫光阁,2013,(5).

[3]刘瑞生.微博意见领袖之影响与对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9).

[4]曲青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J].湘潮,2018,(1).

作者简介

高晨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董金荣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领袖意见
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袖林伟民
THE JAZZ AGE
评“小创”,送好礼
评“小创”,送好礼
破除虚无主义,夯实文化自信
从虚无主义到教育虚无主义的认识与反思
图解《意见》明晰要求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
历史虚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