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2018-05-14刘元,胡小桃,宗娜

职教通讯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

刘元,胡小桃,宗娜

摘    要:对淄博市博山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 034名学生(其中单亲家庭学生125名)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单亲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与性别差异,比如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城市学生,女生的心理健康狀况不如男生等。

关键词: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

基金项目:淄博市中等职业教育2017-2018学年教科研课题”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ZJ016)

作者简介:刘元,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胡小桃(通讯作者),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与管理、职教教师教育; 宗娜,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9-0045-010

近年来,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单亲家庭学生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不容置疑,单亲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加上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棘手[1],单亲家庭学生在人际、情感、学习等多方面存在问题。[2]全面深入了解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对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淄博市博山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以便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价值。

一、调查目的、对象与内容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根据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可以发现,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包括学习兴趣、性格情绪、人际交往、行为习惯以及思维创新能力五个主要方面。为了摸清博山第一职业中专学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参照德若伽提斯SCL90量表、范晓玲等人[3]、王新苗等人[4]、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相关资料,编制了面向博山第一职业中专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问卷,问卷发放对象是全校学生。问卷发放不单独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做法既是为了对单亲家庭学生与完整型家庭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也是为了保全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尊,避免单亲家庭学生有心理顾虑。

(二)调查内容

1.问卷的内容设计。调查内容主要围绕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兴趣、性格情绪、人际交往、行为习惯及思维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展开,并与完整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问卷共分为六个部分,采用选择题题型。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学习兴趣方面的问项,第三部分是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项,第四部分是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问项,第五部分是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项,第六部分是性格情绪方面的问项。

2.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层次分析方法,即对问卷调查五个方面的内容的各个选项进行相应的分值设计,且将五个方面所得的总分值根据最低分与最高分之间的差值进行等级划分,以便找到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所在。五个方面的得分等级划分如下:学习兴趣的得分在10~40分之间,得分在20分以下表明其学习兴趣表现不好,20~30分则表明其学习兴趣表现一般,30分以上表明其学习兴趣表现较好;人际交往的得分在9~45分之间,得分在18分以下表明其人际交往能力较好,18~27分则表明其人际交往能力一般,27分以上表明其人际交往能力不好;思维、创新能力的得分在9~36分之间,得分在18分以下表明其思维、创新能力不好,18~27分则表明其思维、创新能力一般,30分以上表明其思维、创新能力较好;性格情绪的得分在8~40分之间,得分在16分以下表明其性格情绪方面表现较好,16~24分则表明其性格情绪方面表现一般,24分以上表明其性格情绪方面表现不好。二是交叉分析方法,主要分析单亲家庭学生的影响因素跟这五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调查共回收1 034份问卷,将答题时间少于100秒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剩下944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91.30%。其中,单亲家庭学生样本共125份,完整家庭学生样本共805份,其他家庭类型学生样本共14份,单亲家庭学生所占的比例为13.24%。

(二)问卷的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是用来衡量问卷的测量结果是否精准,是否完全可信,是否前后保持一致和稳定。最常用的信度测量方法是Cronbach's Alpha系数测量法。通过SPSS的可靠性统计分析,得出单亲家庭学生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值为0.861,表明问卷的信度较好,可以接受。由于需要与完整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比较分析,因此对其进行信度分析也是有必要的。通过分析可知完整家庭学生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值为0.899,表明问卷的信度较好,可以接受。

(三)单亲家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单亲家庭学生居住地性质分布情况。学生居住地性质会对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质量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影响,由此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1显示,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其所占比例达50.40%;来自城市的学生所占比例最低,仅16.00%,这可能与中职学生的生源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2.单亲家庭学生性别分布情况。性别差异与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关系,因而也是各种研究中比较关注的一个因素。表2显示,淄博市博山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中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女性,其中男生所占比例为57.60%,女生所占比例为42.4%。

3.成为单亲家庭学生的时间节点情况。成为单亲家庭学生的时间节点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年龄较小的时候成为单亲家庭学生和年龄大一点的时候成为单亲家庭学生,其心理创伤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这种心理创伤未能及时修复,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故而成为单亲家庭学生的时间也是本次調查的一个重要方面。表3显示,成为单亲家庭学生5年以下所占比例近半数,5~10年所占比例为30.40%,10年以上所占比例为21.60%,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近年单亲家庭学生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

4.单亲家庭学生所在年级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单亲家庭学生所在年级的情况,能够很好地了解所调查样本的来源情况,同时,也能看出近年单亲家庭学生的变化趋势。表4显示,单亲家庭学生来自一年级共51人,所占比例为40.80%;来自二年级共41人,所占比例为32.80%;来自三年级共33人,所占比例为26.40%。可见,近年单亲家庭学生的数量有增加的趋势。

5.单亲家庭学生成绩情况。学习成绩不好也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因素。因此,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成绩便于更好地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表5显示,单亲家庭学生成绩靠前所占比例为24.00%,居中所占比例为55.20%,偏后所占比例为20.80%。可见,单亲家庭学生的成绩分布较为合理。

(四)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1.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与情绪状态,它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同样,它也是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表6显示,完整家庭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要优于单亲家庭学生。其中,完整家庭学习兴趣薄弱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仅为18.37%,单亲家庭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学习兴趣薄弱,所占比例为54.40%,比完整家庭学生要高36.03%。可见,单亲家庭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言有着较大的影响,会降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人际交往。人际交往能力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是其生存发展和立足社会的必备能力。因此,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表7显示,单亲家庭学生所显现出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完整家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很明显的差距。其中,完整家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优秀的人所占比例达44.35%,较单亲家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优秀的比例要高8.35%;而单亲家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困难的人所占比例达32.00%,比完整家庭学生要高14.72%。可见,单亲家庭对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有阻碍作用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单亲家庭学生因为自卑、嫉妒或抱怨等不健康心理而弱化与别人的交往,从而使人际交往能力变差。

3.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受家庭、校园环境、社会以及人本身的自控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学生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庭与学校的职责所在。表8显示,大部分的完整家庭学生都具有较好的行为习惯,其所占比例达61.24%,比单亲家庭学生具有较好行为习惯的人所占比例要高14.04%;而单亲家庭学生具有不好行为习惯的所占比例达32.80%,比完整家庭学生要高25.84%。可见,单亲家庭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明显要差于完整家庭的学生,而父母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大影响。

4.性格情绪。一个人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它不仅影响社会、影响工作、影响生活,也影响人的心理品质和身体健康。情绪是性格的外露,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自己的性格。性格情绪也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而性格、情绪的养成与后天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表9显示,大部分完整家庭的学生都具有良好的性格情绪,仅12.18%的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性格情绪;而单亲家庭仅60.80%的学生具有一般和较好的性格情绪,有39.20%的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性格情绪。不难发现,单亲家庭学生控制自己性格情绪的能力明显要比完整家庭学生差。因此,应该给予单亲家庭学生更多的关爱以及对他们的不良情绪给予及时的疏导。

5.思维创新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反映。心理健康的人,其创新能力与意识更容易被激发出来。也就是说,思维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锻炼出来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对于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反之,不良的环境与教育则会阻碍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激发。表10显示,单亲家庭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与完整家庭学生的差距不是很大,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单亲家庭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相对还是要弱于完整家庭学生,虽然在良好、优秀这两个等级之间差距较小,但是单亲家庭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不好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完整家庭的学生,相差近10%。可以说,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思维创新能力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五)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运用SPSS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基本情况(居住地性质、性别、成为单亲家庭时间、年级、学习成绩等五个方面)及其心理健康表现(学习兴趣、人际交往、思维创新能力、性格情绪、行为习惯等五个方面)逐一进行交叉分析,再对125个问卷结果进行SPSS交叉表卡方检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各因素对单亲家庭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影响的差异分析。采用SPSS交叉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见表11。

从表11可以看出,各因素相对应的p值均大于0.05,故而各因素对单亲家庭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不同居住地性质、性别、成为单亲家庭时间、年级、成绩的单亲家庭学生在学习兴趣上不存在差异。

2.各因素对单亲家庭学生人际交往方面影响的差异分析。采用SPSS交叉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见表12。

从表12可以看出,各因素相对应的p值均大于0.05,故而各因素对单亲家庭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不同居住地性质、性别、成为单亲家庭时间、年级、成绩的单亲家庭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均不存在差异。

3.各因素对单亲家庭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方面影响的差异分析。采用SPSS交叉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见表13。

从表13可以看出,性别、成绩相对应的p值小于或等于0.05,从而性别、成绩对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不同性别、不同成绩的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关联系数V值大小的比较可以发现,成绩对单亲家庭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

结合性别与思维创新能力的交叉表计数人数分析(如表14所示),发现中职学校单亲家庭男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较好”这一等级的人数比例要远高于女生,在“一般”和“不好”这两个等级的人数比例要低于女生。说明单亲家庭对女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影响较大,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中女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普遍弱于男生。

结合成绩与思维创新能力的交叉表计数人数分析(如表15所示),发现学习成绩靠前的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较好”和“一般”这两个等级的人数比例要远高于成绩偏后的学生,在“不好”这个等级的人数比例要远低于成绩偏后的学生。说明单亲家庭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影响较小,学习成绩好的单亲家庭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要优于成绩差的学生。

4.各因素对单亲家庭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影响的差异分析。采用SPSS交叉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见表16。

从表16可以看出,居住地性质、性别、年级相对应的p值小于0.05,可知居住地性质、性别、年级对单亲家庭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不同居住地性质、性别、年级的单亲家庭学生的行为习惯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关联系数V值大小的比较可以发现,性别对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较大。

结合居住地性质与行为习惯的交叉表计数人数分析(如表17所示),可以看到,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的行为习惯在“不好”这一等级的人数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来自农村、城镇、城市的学生,在“较好”这一等级的人数比例最低的也是农村的学生。说明农村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需要格外重视。

结合性别与行为习惯的交叉表计数人数分析(如表18所示),发现男生在“不好”这一等级的人数比例要远低于女生,而在“较好”“一般”这两个等级的人数比例要远高于女生。说明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中男生行为习惯要优于女生,由此可以推断,单亲家庭对女生行为习惯的影响比对男生的影响要大。

结合年级与行为習惯的交叉表计数人数分析(如表19所示),二年级学生在“不好”这一等级的人数比例要高于一年级、三年级学生,而在“较好”“一般”这两个等级的人数比例要远低于一、三年级学生。由此可以推断,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行为习惯中存在问题较为严重的是二年级学生。

5.各因素对单亲家庭学生性格情绪方面影响的差异分析。采用SPSS交叉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见表20。

从表20可以看出,居住地性质、性别相对应的p值小于0.05,可知居住地性质、性别对单亲家庭学生性格情绪方面的影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不同居住地性质、性别的单亲家庭学生在性格情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关联系数V值大小的比较可以发现,性别对单亲家庭学生性格情绪的影响较大。

结合居住地性质与性格情绪的交叉表计数人数分析(如表21所示),发现来自农村、城镇的学生在“不好”这一等级的人数比例要远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而在“一般”这一等级的人数比例要远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由此可见,城市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在性格情绪方面的表现比来自城镇、农村的学生要好。

结合性别与性格情绪的交叉表计数人数分析(如表22所示),发现女生在“不好”这一等级的人数比例要高于男生,而在“较好”这一等级的人数比例要远低于男生,说明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中男生性格情绪表现比女生好很多。

三、研究结论与分析

(一)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一直以来,家庭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破碎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调查的对象中,三年级学生中单亲家庭学生的比例仅26.40%,而一年级学生中单亲家庭学生的比例高达40.80%。而单亲家庭学生在性格情绪、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行为习惯和学习兴趣五个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都不及完整家庭学生。由此可见,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二)要格外关注来自农村地区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

虽然目前农村家庭在生活水平、经济条件以及教育观念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村家庭,特别是农村单亲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与健康成长方面还是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过分依赖学校、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这些问题无不影响着单亲家庭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本次调查对象中,有50.40%的单亲家庭学生来自农村,占了单亲家庭学生的一半以上,可见农村单亲家庭学生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群体。通过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五个方面的交叉分析发现,居住地性质是影响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行为习惯与性格情绪这两个方面。从居住地性质与行为习惯、性格情绪的交叉表计数人数分析来看,相对于城市、城镇学生而言,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行为习惯表现相对较差,他们在性格情绪方面的表现也明显弱于城市学生。因此,要格外关注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辅导需重视性别差异

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麦考比(E.E.Maccoby)和杰克林(C.N.Jacklin)发表的《性别差异心理学》标志着性别差异心理学的诞生。教育不仅要遵循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理规律,也要遵循心理发展的性别规律。研究发现,在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中,性别影响差异最大。通过对性别与思维创新能力、行为习惯、性格情绪几个方面的交叉表计数人数分析可知,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女生在思维创新能力、行为习惯以及性格情绪方面与男生差异最大,表现均不如男生。由此可见,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单亲家庭对女生的影响比对男生的影响要大。因此,在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特别重视性别差异,对女生要予以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宋燕.中职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眉山市某中职校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2] 吴锡昌.中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分析[J].教育探索与实践,2015(9):45-59.

[3] 范晓玲,周炀茗,卢谢峰,等.基于IRT展开模型的中学生学习态度测验编制[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7):9-14,54.

[4] 王欣苗,彭晓霞,黄昊,等.创新能力倾向测验量表汉化版的信效度评价及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4):20-22.

Research 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Single-parent Stud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aking the First Vocational Secondary School in Boshan as an Example

LIU Yuan1, HU  Xiao-tao1, ZONG  Na2

( Schoo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China;2. The First Vocational Secondary School in Boshan in Zibo,Zibo 255216,China)

Abstract: 1034 students (125 single-parent students of them) of the first vocational secondary school in Boshan answered questionnaire about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t is common that students from single-parent family hav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Gender and regional factors are two main elements that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of single-parent students. For example,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single-parent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is not as good as those from city areas. Girls are less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than boy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ingle-parent students; mental health

[責任编辑    贺文瑾]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