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维透视

2018-05-14邵伟

兵团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时代。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使命呼唤新担当,故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这一新思想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即“理论创新的要求”和“中国实践发展的需要”,这一思想也有其深刻的内涵即“基本思想理论”“基本方针方略”以及“具体理论政策”。与此同时,这一新思想在引领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也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然性;基本内涵;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8)01—0023—05

[作者简介]邵伟,男,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使命呼唤新担当。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入了新时代,也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渐地形成了新的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即“理论创新的要求”和“中国实践发展的需要”,这一思想也有其深刻的内涵即“基本思想理论”“基本方针方略”以及“具体理论政策”。与此同时,这一新思想在引领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性

众所周知,每一新理论或新思想都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都是在吸收、继承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说,它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理论创新的新要求:进一步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任何思想或任何理论都是在具体的时代、具体的国度,针对具体的事物、具体的实践、具体的问题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指导我们解决具体事务的一般性原则,并不是僵化的教条,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还要将其具体化,形成具体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涉及到具体的国度和具体的问题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并没有作出具体的解释,也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马克思曾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是不断发展的理论,而非重复的教条。[1]恩格斯在《致威纳尔·桑巴特》一文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并非教义而是方法。[2]所以,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和杜绝任何形式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科学合理客观地认识、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好发展。作为一种以实践性为本质特征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具有多样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特点,它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的实际运用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必须实现民族化,从而形成具有特定民族特色、特定国家特色的具体化了的理论。

既然马克思主義是科学的、普遍性的、发展的理论,那么,马克思主义者就应该以科学的、发展的态度对待它,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不断的具体实践中实现理论创新,形成特征鲜明而又不失本色的新理论。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准确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揭示出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得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在不断地实践中形成了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列宁主义,这一民族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得社会主义在俄国取得了胜利,实现了从理论阶段到实践阶段的过渡,而且对苏维埃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在东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发展,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性成果。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这是一种共性,而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基本国情则是一种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不断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三化”(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既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要义,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对前人理论成果(“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的总结、经验的提炼,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理论创新和中国化,这不仅符合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开启了在新的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征程。

(二)实践发展的新需要:引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或者说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想发挥出其所具有的普遍性指导作用,实现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具体化,就必须立足于各国的基本国情,立足于各国实践的客观需要,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彰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彰显出它的优越性、科学性与真理性。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指出,任何思想(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如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也是起不了作用的。[3]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的相结合,与中国基本国情的相结合,才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获得发展,其理论精髓或理论品质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些理论品质不断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发展与创新,而新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又不断地推动着中国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家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新转化(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通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基本上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日益凸显出多样化的特征。人民不仅满足于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而且对精神文化、民主自由等其他方面也有了新需求,对生存、发展、享受三种需求的质量越来越高。故此,新时代国家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即由原先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原先的“不发达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虽然社会主要矛盾在具体的表述上发生了变化,但是其实质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依然是生产发展与人民需求之间的矛盾,换言之,依然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几十年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沉重代价和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生态退化、食品安全、能源短缺、资源浪费、社会不公等。可以说,这些沉重代价与负面影响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制约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除了国内的实践需要,国际背景的新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必然性。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秦宣教授指出,“从国际上看,一方面,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另一方面,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5]可以看出,这些问题和挑战的存在,势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何去何从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指导国家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同时又强调“实践是理论之源”。[6]面对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这个最大实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在不断探索、实践与反复比较中,在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之后,不仅正确地处理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关系,理清了二者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而且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实际与现实需求相结合,逐渐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此,十九大报告强调,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7]

所以,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都有着一定的必然性,它不仅是继续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更是新时代和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主要包括基本思想理论、基本方针方略和具体理论政策三個方面。

(一)基本思想理论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了“八个明确”:其一,明确总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二,明确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三,明确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强调坚定“四个自信”(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四方面的自信);其四,明确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五,明确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六,明确强军目标(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世界一流军队);其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八,明确新时代党建总要求及政治建设地位。[8]

这“八个明确”既深刻揭示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以及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又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基本理论价值,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时代新课题——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么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基本思想理论内涵部分。

(二)基本方针方略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落实“十四个坚持”基本方针方略: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四是坚持“新发展理念”;五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六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七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是坚持“保障、改善民生”;九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十一是坚持“党绝对领导人民军队”;十二是坚持“一国两制”;十三是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四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9]可以看出,上述“十四个坚持”涉及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军队、外交、党建等方面,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针方略部分,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而且具有很强的统领性、全局性和原则性。

进一步地看,“十四个坚持”其实是对“八个明确”的细化与具体部署,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向导和实践指南。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这“十四个坚持”,争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更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完成既定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它能更好引领党、人民事业发展。[10]

(三)具体理论政策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内政、外交和国防等领域所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仅有力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基本问题,而且还有利于解决党和国家发展中所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方面的具体阐述,也都勾画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路线、具体战略和具体政策。无论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所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具体阐述和部署,都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理论政策部分。

以上所述的基本思想理论、基本方针方略以及具体理论政策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性,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

(一)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因此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凸显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品质,也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无产阶级政党治国理政的意识形态,其力量在于它的真理性与科学性,其活力在于源源不断的理论创新。这一新思想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紧密结合,既体现了科学性,又彰显出独具特色的时代性、民族性,是“脉”与“时”完美结合的产物。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具体实际,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转化,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要包括“中国梦”“四个全面”“四个自信”“五位一体”“新发展理念”“经济新常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四个伟大”等。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是对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继承与发展,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时代产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发展新成果,凸显了科学性、实践性、发展性以及时代性。

(二)理论指导、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十九大报告的最大亮点,就是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指导地位。这一新思想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世界地位没有改变的最大实际,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现实,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新课题(坚持、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对“三大规律”更加深刻的新认识,这一新思想是我们党进行理论探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伟大实践及其经验以及中国的基本国情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依据和实践基础,这一新理论也必将对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党的十九大不仅提出了新思想,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也对党章进行了修改。在新修订的党章中,这个新思想被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面对新时代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满智慧,高屋建瓴,在之前的“大三步”“小三步”的基础上,酝酿出了“新三步”。这里的“大三步”是指邓小平在1979年指出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小三步”是指江泽民在1997年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进一步细化,即“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三步”是指习近平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在此基础上,又分成两个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即“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对今后中国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作出了准确、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而且还勾勒出了到本世纪中叶的“两个十五年”的发展规划,为接下来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也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如期实现开出了一剂“定心丸”。

新矛盾激发新动力,新时代造就新作为,新思想引领新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阔步进入一个新时代,国家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新转化。以此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的同时,也迎来了全新挑战。因此,我们要抓住和利用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进行伟大斗争和建设好伟大工程的同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探索出新的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持久有效的治国方案,不断地朝着既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前进,从而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梦”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06.

[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

[4][6][7][8][9][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5]秦宣.时代背景、历史地位和重大影响[J].党建,2017(12).

责任编辑:杨伟民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盛满理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