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2018-05-14颜昌文谢瑞英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集约土地利用用地

颜昌文 谢瑞英

【摘要】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进入新型城镇化发展时期。新型城镇化战略以人为核心,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道路,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力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人、地失衡问题及形成原因,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的措施。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人-地失衡;集约利用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表现在土地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土地利用无序扩张,土地资源配置混乱等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依托产业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工业化,十八大以后的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如何在快速发展经济过程中解决人、地发展的失衡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1、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的现状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不少地区片面的认为新型城镇化就是高速的城镇化建设,而忽略了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出现了一系列的城镇化问题。表现在土地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盲目扩张与粗放利用

很久以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城镇化版图迅速扩大,以粗放的土地资源投入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推进一些政绩驱动型的造城运动。由此造成土地资源闲置,农民耕地被粗放利用,甚至一些企业为了逐利,大量圈占土地获利。

1.2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空间结构失衡

随着户籍制度的放开,为获得更好的教育医疗资源,农村人口大量向大小城市转移,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向东部发达地区转移,小城市人口向大都市转移。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满足转移人口,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土地资源紧张。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及大部分小城市大量土地资源闲置,农村建设用地缺乏流转。一方面是经济发达地区用地紧张甚至欠缺,一方面是经济落后地区包括小城镇及农村土地资源的大量闲置。

1.3土地供应制度不合理,土地市场发育不足

我国的土地供应制度是政府部门完全垄断,政府城镇发展政策将是土地供应的指导意见。政府“有形之手”的合理应用,有利于政府对于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分配。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城镇化与工业化不断加速的条件下,一些政府为了城镇化版图迅速扩大,土地的管理与开发也将出现监管不当和无序开发,从而导致一些为了政绩而造的“鬼城”、“空城”。另外,一些领导干部观念落后,對执行中央政策有畏难情绪,造成土地制度发展不平衡。还有的地方出现多头供地的情况。

2、土地集约利用遵循的原则

协调好城镇用地与耕地的关系,确保城市建设与农村耕地的协调发展;协调好失地农民利益保障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确保土地资源的均衡配置;协调好生态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确保区域生态安全。

3、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措施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了减少土地资源配置粗放的问题,就要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道路。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以保护耕地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在对土地资源适当的开展非土地要素的资金与人员投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统筹资源、环境、人口与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在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提升的基础上,取得相应的综合效益。

针对新城镇背景下土地利用的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3.1利用经济手段解决土地问题,保证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具有可持续性

运用经济手段调整产业结构,在土地紧缺地区优先发展土地集约利用高、效益好的产业,加快优势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通过土地对工业产业的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工业用地的规模,推广土地节约型工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提高工业用地效率。建立全面的土地市场,发挥市场经济的扛杆作用和政府“有形和无形的手”的作用。搞活土地转让市场,确保土地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合理流动,提高土地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

3.2加强增量土地利用管理,统筹安排各类新增建设用地

在政府垄断土地交易条件下,政府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限定扩展空间,严格执行规划边界。对于新增加的建设用地,应该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优先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对新增用地指标合理安排。积极做好年度建设用地计划申报工作,并对省市下达的新增用地计划指标控制执行。

3.3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转变城镇发展模式,将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盘活旧城区闲置土地。鼓励旧城区改造项目,在保障拆迁户利益的情况下降低旧城改造项目的改造成本。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土地置换,促进农民居住向着村、镇、街道中心位置集中,并将置换出的土地有计划的用于复垦还耕。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落后地区的村庄进行重组,对现有的吸收迁移民的村庄进行规划,用现代城镇的标准对新村进行规划建设,适当压缩农村居民点用地。

3.4建立全面的土地管理体制,保障集约利用土地

建立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为核心的土地管理体制,通过提高土地使用的准入门槛,建立完善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机制与行政考核机制,从体制上保障土地的可持续集约利用。对现有的土地税费体制进行改革,促进土地的合理有效利用。在进行土地总体规划过程中,应根据各城市用地实际,制定合理的用地方案,并明确规划用地的方向,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加强舆论监督。

结语: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通过运用经济手段,增量土地利用,存量土地盘活,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措施来保障土地集约利用,实现农村耕地总量与建设用地总量“两个不变”的目标。集约土地利用可以优化城镇建设空间布局,实现优地优用,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所以各地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鞠伟,王青.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思路与措施[J].乡村科技,2014,(22):1-2.

[2]杨桂蓉.浅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6):712-713.

[3]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2):16-22.

[4]袁方成,康红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地”失衡及其突破[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4):47-52.

[5]张向达,刘辉.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土地供应变革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6,(11):134-139.

猜你喜欢

集约土地利用用地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在土地利用、能源与碳排放研究的应用
自然资源部:坚决防范临时用地“临时变永久”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留用地安置制度分析及完善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日本“缩小意识”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城镇建设中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