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睡渣到天使的“改造”方案

2018-05-14李华

时尚育儿 2018年3期
关键词:月龄作息改造

李华

宝宝安睡,是最好的礼物,不管是对宝宝而言,还是对哄睡的妈而言。能够安睡的宝宝,头顶上无疑顶着一圉天使光环,然而现实与理想相差万里,“家有睡渣,苦不堪言”才是妈妈们的真实生活写照。睡眠问题是困扰各个家庭的大问题,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宝宝会有不同的问题,睡渣究竟能不能打造成安睡天使?

Part1 聊一聊睡眠问题的古今中外

哄睡是在何时起成为困扰妈妈们的难题的呢?要想全面了解宝宝的睡眠问题?我们需要追根溯源,看看古今中外宝宝睡眠问题是怎样发展演变的。以史观今,也许能帮被困扰的妈妈们减轻一,些焦虑。

人类对“眨眼问题”的认知是怎样演变的?

探究人类对于睡眠问题认知的发展史有何意义呢?其实非常必要,因为是否觉得睡眠会产生问题是非常主观的一件事。比如现实中,很多父母本身并没有被宝宝的睡眠状况困扰,但是受到了各方面的影响,自己就逐渐形成了一套对于婴幼几睡眠的所谓科学、正确的认知,于是,宝宝在这种情况下就“被睡眠问题了”。

给你一些冷知识一一国外篇

18世纪工业革命前的欧洲,当时的人们将夜间的睡眠分为两部分:第一睡眠和第二睡眠,也就是在黄昏之后的2小时先睡一觉,然后起来1—2小时进行一些活动,比如上厕所、祈祷、看书、抽烟,甚至是走亲访友等,然后再睡一觉到天亮。不光是欧洲,当时的很多非西方国家的人们也采取这种“两段式睡眠”模式。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造光得以发明,我们的睡眠才逐渐转变为单相式睡眠,即认为夜间睡眠是完整的、整夜不被打扰的。

由于对于睡眠模式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对于婴幼儿的睡眠状况也有了新的认识:

1830年间的一些书中指出,大概到6个月的时候,宝宝会习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在合适的睡眠环境下睡觉。同时,他们认为可以开始尝试戒夜奶,并且不要立即安抚自己的宝宝。他们也认识到了在白天和夜晚照顾、关爱宝宝的重要性,因此如果宝宝自己无法顺利入睡的话,可以通过轻轻摇等方式帮助他。

到了1870和1880年间,一些人开始研究婴儿规律的睡眠作息,并且探讨了人们应该对“正常的婴幼儿睡眠”持有的期望,比如新生儿无法一次睡超过2小时、宝宝要到17个月才会持续睡整觉等。

在1891年的时候,则有书籍提到并不是所有的婴儿都可以睡整覺(8小时),因此可在夜间喂奶以防止他们打扰到其他人的睡眠。似乎从这个时期开始,睡眠开始被认为是一个“问题”,而宝宝被认为是引发这个问题的根源所在。

基于对睡眠问题认知的不断更新,在西方工业化社会里,逐渐呈现出一些所谓“正确的婴幼儿睡眠”的标准,如睡整夜觉、独立入睡、不睡午觉等。这些认知都是基于特定的历史、经济、文化的情境下发展而来的,并且也会随着社会整体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修正。

给你一些冷知识——中国古代篇

我国古代对于婴幼儿睡眠问题的认知又是另一回事了。受到中国传统医学和养育观念的影响,古人认为婴儿期和怀孕、分娩一样,是充满危险性和不稳定性的,传统的幼科医学文献也深刻地反映了古人对于这些危险性和不稳定性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社会,民间保育习俗往往要比医学知识流传更广。针对夜啼,就流传着一些风俗,比如儿歌《天皇皇》:“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路上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民间流行将此歌书写贴于屋外,让过路者诵读,以为这样就能让婴儿夜间安睡而不哭;广东大埔更有“喊太阳”的风俗,用以改善夜啼。《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大埔乡人,每遇小儿夜间不能安眠,其父母即呼太阳以治之,俗谓之喊太阳。其法于日初出,或将没时,备香楮等事,向日焚之,口内祷祝,略谓吾家小儿不安眠,恳求太阳保佑,一觉睡到大天亮等语。事毕,将纸灰携回,涂于小儿额上,有余则放之床头。据云可保小儿安眠。”

这些呼天喊地、叩拜太阳的方法,反映了我们的老祖先也很早就遇到了这些睡眠难题,而且当他们束手无策时,也只好求助于太阳、星、月等自然界力量。

睡眠问题之中外不同

无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亚洲国家,婴幼几的睡眠问题都普遍存在,且有很多共性,如持续夜醒、入睡困难等。然而,睡眠问题在具有普遍性和同质性的同时,又有着显著的文化差异。在不同国家,婴幼凡的睡眠问题有哪些不同呢?

NO 1亚洲国家中,婴幼儿睡眠问题的比例显著增高

一项在亚洲与西方共17个国家进行的跨文化调查研究显示:在以相同标准定义婴幼儿睡眠问题的情况下,其比例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存在显著的差异。在亚洲国家中婴幼儿夜晚醒来的次数较多、夜晚醒来后再次入睡耗费的时间长、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的比例较高、夜晚最长一段睡眠时间与夜晚睡眠总时间都较短。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外在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环境等),以及个人因素(如照顾者的情绪、对婴幼儿睡眠问题的认知等)都有关系。

NO 2 亚洲国家,宝宝入睡时间更晚

我们的昼夜节律和入睡压力决定我们什么时候醒,什么时候睡。但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不同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长,也会导致对于儿童睡眠不同的期待值。西方国家主流的建议认为夜晚入睡时间应该是相对固定的,建议在19~21点;在某些月龄段,这个时间点甚至可以提前到18点。反观我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入睡时间则相对较晚,有时甚至晚于22点。

NO 3 亚洲国家,宝宝和父母同床/同屋的比例更高

在睡眠环境的安排上,西方比较提倡婴幼儿单独睡眠。尽管美国儿科学会2016年最新的建议是头6个月同房不同床睡,理想的状况是同房不同床睡到12个月,但是在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很多家庭都会鼓励宝宝自己睡一张床,甚至是在婴儿早期就开始分房睡。而在以东亚文化为主的许多亚洲国家,更主流的则是合睡。中国、日本以及韩国宝宝与父母同床同屋的比例皆为60%~70%,越南的同床率则为83.2%。这种差异的形成与社会环境、价值观、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紧密相关。

在儿童睡眠界享有盛誉的儿科医生理查德-法伯教授,提出了后来风靡全球的“法伯睡眠法”。法伯法是指,通过允许宝宝在入睡前哭泣,同时以渐进式的间隔来查看/安抚宝宝的方式来帮助宝宝学会自我安抚入睡。这个方法在目前仍然是临床上治疗儿童睡眠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但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宝宝的反应不同,放任宝宝哭泣的方法并未被普遍接受,有很多父母和学者也在质疑这种方法的有效性、益处和危害,但截至目前,仍然没有确凿的证据、实证研究得出任何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1985年

人们对于婴幼儿睡眠这件事越来越重视,研究的触角越来越广泛,一些更加温和的方法开始受到推崇。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无泪法”和“挪步法”。无泪法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建立宝宝的良好睡眠习惯,如建立睡前仪式、观察宝宝的睡眠信号、温和地减少依赖等;而挪步法提议的是在睡前搬一个小椅子坐在宝宝旁边,陪伴直至睡着,每隔几天将椅子移远一点,逐渐增加与宝宝的距离,直到最终宝宝在无父母陪伴下入睡。

1990年之后

由以上可见,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中,人们对于睡眠的理解,逐渐开始“医学化”,睡眠似乎不再是一个本能、自然的事情,而是需要学习和引导的。这种倾向也产生了一个新的认知,即“自主入睡是一种习得的能力”。不可否认, “自主入睡”是一个非常有魔力的词,足以让深受宝宝睡眠困扰的父母们心动,吸引了无数的追随者。但现在更多的人意识到,“自主入睡”对于宝宝来说并不是一个绝对要达到的目标,它可以说是宝宝睡眠能力里面的一个里程碑,但是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达到“自主入睡”的时间节点非常不同。相比“自主入睡”,我们更应该探究宝宝发育的规律、情感的需求等。

NoW

Part2 花羊被虐,其实是你不懂 宝宝的睡眠密码

0~3 月龄 关注睡眠信号

新生儿的清醒时间非常有限,即使到了3个月,他们单次最长的清醒时间也不超过2小时。这个阶段对于妈妈们的折磨:宝宝睡眠几乎没有明显的规律,他们只会哭,又睡得很多,不知道他们到底什么时候是困了要睡?

哄睡重点 仔细观察睡眠信号、饥饿信号,保证喂养的同时,及时安排宝宝入睡。在新生儿时期,睡眠信号的展现非常明显,大家熟知的打哈欠就是特别容易被观察到的。随着月龄的发展,宝宝对于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增强,也会发展出来许多其他睡眠信号,比如哭闹、烦躁、哼唧、对周遭事物失去兴趣、对大人逗玩不屑一顾、眼神呆滞、抓耳朵、挠脸、把头埋在妈妈怀里、打挺、用力啃咬等,并不是所有宝宝睡眠信号都是一样的。宝宝的月龄越小,肌肉控制等都不灵活,因此所能表现出来的睡眠信号是很单一的。所以,多观察、多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抓住睡眠信号,以此来及时安排哄睡。

4~6 月龄 睡眠规律建立

我们身体内的昼夜节律控制着我们的机体在不同时段处于不同的功能和过程当中。婴儿大概到4个月的时候,体内的生物规律就已经形成了。除此之外,睡眠同时还受外部给予的信号影响,例如日光等。昼夜节律的建立对于睡眠规律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哄睡重点 如果宝宝的生物钟这会儿是在睡眠时间,而他却醒了;或者宝宝的生物钟在清醒时间,而他却睡着了,那宝宝的睡醒节奏就打破了多个生物规律,直接后果就是睡眠或者清醒的质量都降低,没有形成良性的睡眠规律。所以睡在点子上非常重要!从4个月开始,宝宝的入睡时间、小觉次数基本都开始有规律可循。4~6个月基本会在白天有3个小觉,上下午各1个,外加一个黄昏小觉。同时夜间入睡的时间也开始固定在17~19点。妈妈们要细心观察总结出自家宝宝的规律。

7~9 月龄 黄昏觉取消,小觉开始睡长

在7—8个月的时候,宝宝的作息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很多宝宝开始从白天的三觉转化为两个小觉的作息。而到了9月龄时,大部分宝宝就会形成稳固的上下午各一个小觉的作息,至此,难哄的黄昏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到了9月龄,小觉自动睡长的能力变得比较稳固。由原先的半小时需要接觉,逐渐延长至1小时甚至更长,无需接觉。

哄睡重点 这个阶段可以多注意一下并觉,即三觉并两觉。宝宝从出生后的无论白天黑夜的2—3小时一个循环,到半岁之后白天只睡两个小觉,甚至是到1岁的时候,有一些宝宝已经白天只睡一个小觉了。由此可见,宝宝小觉的睡眠需求在不断地下降,在小觉次数减少的同时,小觉时长倒可能增长,也就是说小觉更为整合,连续性更好了。所以小觉并觉的过程,可以说是宝宝睡眠能力发展的一个过程。

10~12月龄 清醒时间、入睡时间都变长

毫無疑问,进入10月龄以后,很多宝宝的清醒时间变得比较长,可以达到3~4小时。用精力旺盛来形容这个阶段的宝宝,再合适不过了。因此想要让这个月龄的宝宝从精彩、丰富的世界中回归到睡觉的状态,就会变得比较难。所以很多宝宝,哪旧是原来睡得还不错的宝宝,在这个阶段都会开始抗拒睡觉,也不像小宝宝时期可以10—20分钟就睡着了。

哄睡重点 当心这个阶段可能存在的“假并觉”。一些10个多月的宝宝会经历一个“假并觉”期,在这个阶段他们会在白天小觉时表现出来抗拒睡觉,好像不再需要睡两觉,而只睡一觉就行了。这时候,很多妈妈就开始疑惑宝宝是不是又要并觉了;还有一些妈妈希望并成一觉,因为这样就可以带着宝宝外出干更多的事情,而不用总急着赶回家睡觉。这个10月龄时的“假并觉”只是“2并1”的一个前奏,并非是真正的并觉,但是很多妈妈会乱了阵脚,不知道怎么安排作息了,甚至有的家庭就会直接开始推进宝宝去并觉。推进一觉作息,这可能造成过度干预甚至拔苗助长了。

1~2岁 清醒时间变长,白天两觉并一觉

过了1岁之后,宝宝就从婴儿期进入幼儿期。进入幼儿期的宝宝,各方面的能力在过去的一年中迅猛发展,现在俨然变成了一个好奇的、具有自主意识的、充满创造力的、活跃的小人儿。随着这些变化,他们的睡眠需求出现了骤减,平均睡眠总时长下降到12~15小时,其中夜间的睡眠仍然在10~12小时,白天的小觉则会在1.5—3小时浮动,取决于宝宝白天是睡两觉还是睡一觉了。

哄睡重点 这个白天“两觉并一觉”的过程可以说是过了1岁之后睡眠上的一个比较明显的挑战。对于两觉并成一觉的发生时间,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一些宝宝甚至在11个月就并成了一觉,有一些宝宝可能到20个月才并成一觉。这个并觉期通常耗时较长,由此并觉期造成的作息变化,可能会带来一个比较明显的睡眠倒退期——12月龄睡眠倒退期。大部分的宝宝会在12~18月龄完成这个并觉,但平均月龄是15~18月龄。因此,需要谨慎地判断宝宝是否具有明显的并觉趋势,而不是只要他有一点入睡困难就往并觉上靠,过早地人为推进并觉。

2岁+ 自主意识爆发,哄睡不仅仅是睡眠问题

2岁之后的宝宝,睡眠需求又进一步减少了,睡眠总量应该为11~13小时,其中夜觉的时长仍然是10~12小时。有些宝宝仍然会有1个小觉,只不过这个小觉的时间短一些,差不多在2小时内;有一些宝宝则会不再睡小觉了,那么夜间睡眠的时间会比之前略微长一些。不过这个白天不再睡小觉最早也要到2.5岁以后才发生,更多的宝宝会在3~5岁期间不再睡午觉。

哄睡重点 大家都知道“Terrible Two”,宝宝过了2岁之后,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自主意识得到了空前发展,他们会“执拗”地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想要自己决定是否睡觉、穿什么衣服、玩多久等。过了2岁以后,睡眠问题也将不仅仅是睡眠问题,它和教养问题息息相关,调整起来也不再能使用原来简单的行为干预策略了,妈妈们要从了解宝宝的性格特点入手,综合看待这件事。

给妈妈们的定心丸——每种哄睡难题都有解决方案

哄睡难题自古有之、家家有之,妈妈们在被虐的路上绝不孤单。妈妈们的焦虑甚至崩溃也绝不是妈妈自身的过错,既不是因为你不会哄宝宝,也不是因为你脾气越变越差,每种睡眠问题总能找到解决方案。但是在寻找解决方案之前,妈妈们先要学会的是安抚自已的情绪,即以怎样的心态去哄睡。

究竟什么是睡眠问题?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些所谓睡眠问题都是指行为性睡眠问题,产生的原因是非病理性的,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作“睡眠行为失调”。如果带我们口中这些有“睡眠问题”的宝宝去医院的睡眠科去做多导睡眠监测,其结果通常是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是大部分时候父母所普遍忧虑的宝宝不令人满意的睡眠状况,仅仅是睡眠问题,而不是睡眠障碍。因此觉得宝宝存在“睡眠问题”的父母不妨宽宽心,通常没你想的那么严重。

如何看待睡眠问题?

有些父母面对宝宝的睡眠问题会想“静待花开”行不行?静待花开的心态的确是父母很好的安慰剂,可以不用那么焦虑,用平常心态去面对宝宝产生的问题。但是静待花开不等于不作为,提醒父母们不妨尊重宝宝在不同阶段的发育特点,根据宝宝的发育特点来看待各阶段的睡眠问题。在考虑睡眠问题的定义时,通常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要被考虑在内:一是婴幼儿睡眠的正常发展历程;二是父母的主观感受。其实,睡眠问题因为牵扯到不同的月龄、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家庭背景,所以很难有统一的判别标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有些家庭觉得宝宝夜醒3次是OK的,有些家庭会觉得1次夜醒都是有睡眠问题。因此,父母的心态对于看待甚至解决宝宝睡眠问题这件事至关重要。

此外,睡眠问题不是宝宝的问题,当然也不是妈妈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家庭的养育方式、生活方式的问题。从整个家庭的视角看待睡眠问题,才能真正地去发现问题所在,找到令整个家庭的睡眠习惯都得到改善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地通过一些施加于宝宝的睡眠调整方法就可以从此高枕无忧。

照顾宝宝之前先自我照顾

妈妈首先是一个个体,然后才是妈妈。妈妈在生了宝宝之后要负担另外一个生命的成长,压力着实不小。所以不管是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尝试自主入睡,还是妈妈帮助宝宝入睡(哄睡),都需要妈妈很多的体力和精力。妈妈们在生宝宝之前都是有自己的生活节奏的,有了宝宝之后,哄睡、陪睡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作量,会大量占据自己的时间,或者是使得妈妈的时间非常碎片化,所以妈妈的情绪可能时常会是波动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很难给宝宝提供高质量的陪伴,而宝宝是非常敏感的情绪感知者,会因为妈妈的坏心情而波动,睡得更加差,引发一轮妈妈和宝宝之间的循环崩溃。所以,在安排入睡这件事上,妈妈要先照顾好自己,自己的身心愉悦了,才能找到更好的状态去照顾宝宝。

Part3 睡渣到天使的“改造”计划

受够了睡渣折磨的妈妈们,谁不想有个天使宝宝?那么,睡渣究竟能否变成安睡天使呢?睡眠的理论知识满天飞,妈妈们也经常“病急乱投医”,试试这个,试试那个,也不知道究竟哪个更有用。我们这就来给出妈妈们具体的个案分析,帮助妈妈们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睡眠案例 1 睡渣宝宝月龄:2个月

睡渣表现:每天什么时候要睡,什么时候醒来,毫无规律可循,而且好不容易睡着吧,半个小时就醒了,让妈妈感觉疲惫不堪,貌似永远在哄睡。

改造计划:

第1步:首先了解这个月龄段宝宝的睡眠特点,心中有预设。

这个月龄段的宝宝睡眠几乎没有明显的规律。婴儿和成人的睡眠模式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成人的睡眠是单相睡眠,也就是说,成人通常只有一段持续8小时左右的睡眠;而婴儿则是多相睡眠,在最初的0—3个月时,婴儿会每2—4个小时睡一次,不分昼夜。到了6个月的时候,有了明确的昼夜节律,宝宝的睡眠才会像成人一样,大部分的睡眠在夜间进行,在白天清醒的时间更多一些。白天的入睡时间,小觉的持续长度也并不固定。所以,妈妈感觉整天都在哄睡、陪睡,其实也是必经的一个过程。

第2步:明确哄睡原则,尝试改善方案。

针对这种没有规律的现象,不需要过分焦虑。也不必按照一些流行的睡眠调整的书上建議的那样,来帮助宝宝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因为这段时间宝宝睡眠不规律是非常正常的。我们能做的是,仔细观察宝宝的睡眠信号、饥饿信号,保证喂养的同时,及时安排宝宝入睡。如果妈妈感到疲惫不堪,也不必自己强撑,要及时向家人寻求帮助,分工合作,一起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另外,针对大家通常都会抱怨的小觉短,在这个月龄段也是非常普遍且正常的。因为宝宝不像成人,在睡眠周期交替时可以毫无感觉地自己睡回去。如果醒来时发现周围的环境和入睡时不一致,便会惊醒。接觉的原则就是复刻入睡方式,即怎么哄睡的怎么接觉更容易成功。接觉的时间点需要根据平常的观察来决定,如果是30分钟这个点很易醒,那么就在25分钟左右的时候恢复入睡时候的方式,比如开始拍,甚至抱起来等。妈妈不必担心“抱着哄睡会不会形成依赖”,O~3个月时,抱睡不会养成依赖,也不会宠坏。为了让宝宝有足够的睡眠量,建议这个时期的宝宝“先睡够,再睡对”。

睡眠案例 2 睡渣宝宝月龄:4个半月

睡渣表现:以前白天睡得好好的,甚至晚上能连续睡三四个小时了,可是过了4个月了,晚上却变成睡1个多小时一醒了。

改造计划:

第1步:这可能是宝宝的4月龄睡眠倒退期,了解睡眠倒退。

大多数宝宝会出现4月龄睡眠倒退期。这个睡眠倒退通常发生在4个月左右,但是也有一些宝宝会更早,如3个月左右,或者更晚,如5个月左右。这是因为到了三四个月,宝宝的睡眠模式开始向成人转换,睡觉时先进入深睡眠再进入浅睡眠。这一睡眠模式的改变是永久性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和学会走路、说话一样,4个月的睡眠倒退其实是宝宝正常、健康发展的里程碑。

第2步:针对睡眠倒退的特点,有序进行改善,要有持久战的准备。

睡眠倒退期通常的表现是夜醒频繁、食欲下降,小觉短或者拒绝小觉,同时很难安抚。似乎妈妈做什么都无济于事,只能靠熬。对于处在睡眠倒退期中的宝宝来说,我们建议:

●继续采取之前的哄睡方式。如果之前一直奶睡的话,接着奶睡就好,摇睡和抱睡相同。虽然这些都是负面的睡眠联想,迟早会妨碍宝宝的睡眠,但是应该推迟到以后再解决。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尽量设法让宝宝入睡。

●使用安抚奶嘴。如果之前一直使用而且效果很好的话,那么继续。如果没有用过的话,可以尝试引入作为工具安抚烦躁的宝宝,促进睡眠。

●如果有婴儿摇椅的话,用起来。摇椅让烦躁的宝宝平静下来的效果非常好,而且能帮助宝宝入睡,这一点是别的办法很难办到的。只需要确保宝宝在摇椅中睡着时有人在一旁看护,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在摇椅中睡觉。

●寻求帮助。这时候需要来自家庭成员或朋友的鼎力相助。在你打盹的时候,让别人帮你陪一会儿宝宝。

这些都只是短期内的解决办法。妈妈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以上没有一条能够解决4个月宝宝的睡眠问题,只能帮助你暂时休息一下,以便于做好开始教给宝宝新的睡眠方式的准备。

睡眠案例 3 睡渣宝宝月龄:7个月

睡渣表现:以前睡得都很好,过了7个月突然变身“妈妈雷达”了,晚上睡着睡着就醒来摸摸妈妈在不在旁边,不认任何人,只认妈妈。搞得妈妈晚上也不敢轻易离开。

改造计划:

第1步:揪出睡眠问题背后隐藏的秘密—一分离焦虑。

当宝宝8~9月龄时,他们会开始真正掌握客体永存性的概念。他们开始明白一个物体离开他们的视线,不代表不复存在,只是暂时离开他们的视线。这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正是具有了这种认知能力,开始出现分离焦虑。而分离焦虑期的到来,可能会影响睡眠。

第2步:改善睡眠需从减少分离焦虑着手。

对于一些职场妈妈,每一天和宝宝分离是必须面对的事情。其实分离焦虑并不可怕,妈妈们也不需要过分自责,这是宝宝心智发展的一个客观阶段。我们在处理由分离焦虑带来的睡眠变差的情况时,重点还是要放在白天的互动上面。比如在陪伴宝宝的时候,可以多玩“躲猫猫”的游戏,帮助他们巩固客体永存性的概念。和宝宝告别要有仪式感,比如给宝宝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宝宝你一定会回来,你会想念他等,即使他们有些似懂非懂。同时,干万不要因为害怕宝宝哭闹而偷偷溜走,如果已经离开请不要反复折返,这样反而会给宝宝带来迷惑的信息。在可以陪伴宝宝的时间里,多增加一些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时间,增加胺体接触,增进和宝宝之间的联结。宝宝的分离焦虑得到缓解了,夜间的睡眠也自然会得到改善。

睡眠案例 4 睡渣宝宝月龄:9个半月

睡渣表现:以前都是白天睡3个小觉,但是最近黄昏前的小觉太难哄了,有时候哄半个多小时都不睡,有时候好不容易哄着了吧,睡10分钟就醒了。妈妈的耐心都被消磨殆尽了。

改造计划:

第1步:找到根源——这可能是宝宝白天小觉合并的信号。

宝宝在9月龄以后,大多会完成白天的小觉合并了,即由以前的白天三觉合并为两觉。所以,这期间会出现并觉期间的作息暂时混乱。在经历完这个过程之后,白天就会稳定地睡两个小觉,上午一个,下午一个。在并觉期间,作息比较难以把握,有时候3觉,有时候两觉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并觉信号比较明显的就是会抗拒睡黄昏觉,原来可以在车里睡、抱睡、奶睡的,黄昏觉折腾1小时也不睡,或者只睡10分钟。

第2步:尝试循序渐进地调整,帮助宝宝完成并觉。

察觉到了并觉信号之后,就可以在作息时间上进行一些细微的、循序渐进的调整了。在并觉期间,可以通过游戏、互动等拉长宝宝下午清醒的时间,比如把清醒时间逐渐拉长至3小时,没有空档留给黄昏觉,或者如果宝宝不睡黄昏觉会哭闹的话,先暂时把黄昏觉安排得稍晚一些,比如在17点左右,慢慢地宝宝就能够逐渐习惯下午玩耍的时间较长,而只睡一觉了。

睡眠案例 5 睡渣宝宝月龄:16个月

睡渣表现:原来放在小床上还能乖乖地睡,自从会走路了,身体越来越灵活之后,一言不合就自己从小床上下来了。小时候哄睡的那些招都不管用了,只要他自己不想睡的话,第天都要上演“越狱”戏码。

改造计划:

第1步:从了解他们的心理入手。

随着宝宝学会了走路,活动能力提高,活动范围大幅度扩大,他会开始在睡眠这件事儿上来测试自己的这些技能和能力,因此會在你安排他睡觉的时候走下床,会在你没有在身边的时候从安全围栏里爬出来,会从推车上溜下来等。要充分了解他们这样做的心理,如果你只是反复地把宝宝拉回床上,或者因为这些情况而训斥他们,那么有可能“物极必反”,他们会认为这是一件有趣的事,可以引起妈妈爸爸的关注,反而不停地进行。

第2步:试着和宝宝约定睡觉的规则。

这个时期宝宝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他可以听得懂许多话,因此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些上床睡觉的规则。例如告诉宝宝“床是用来睡觉的地方,如果想要玩,我们可以去客厅玩”“睡觉时间到了哦,我们需要躺在床上睡觉,就像这样(示范给宝宝看)”。这些规则可以在每一次睡觉前都强调,如果宝宝还是从床上下来,那么我们可以拉着他走回床上,平静而温柔地告诉他:“现在是睡觉时间,晚安。”连续几天,都平静地重复这样的动作,如果宝宝可以躺在床上睡,则及时给予鼓励。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审视宝宝的作息是否恰当。有时候安排入睡的时候宝宝并不困,他在无聊的情况下就会喜欢到处探索。如果是因为作息不当造成宝宝拖延入睡,或者是不断地下床,那么可以尝试记录宝宝的作息,对比总结来找到宝宝实际的睡眠需求,尽量在他困意十足的时候再安排他去睡觉。

Part4 有普适的哄睡真理吗?

不管是通过对睡眠问题的历史回顾, 是对宝宝睡眠的个例分析,都不难看出,睡眠问题的确是长期以来困扰无数妈妈的一个大麻烦。宝宝的睡眠问题千差万别,我们除了“对症下药”以外,究竟有没有普适的哄睡妙招存在呢?科技的发展,可以在哄睡方面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帮助?

躲开那些满天飞的谣言

在寻求哄睡真理之前,我们先要摒弃哄睡路上那些扰乱我们的谣言。

常见谣言1: 睡前要多玩一玩,累了就睡了。

睡前太过兴奋,是很多宝宝睡眠不佳的源头。父母们常认为宝宝累了自然就睡了,其实很多宝宝在持续兴奋的状态下,无法自我调整,自己越玩越累越兴奋,进入一种过度疲劳的状态。建议在入睡前2—3小时,就应当保持环境的安静,不要使用电子产品,并将玩具收起。

常见谣言2:夜醒后就应当喂奶。

很多父母认为睡醒后就应当喂奶,奶睡可以让宝宝很快得到安抚。其实相对于夜醒后的干预,在入睡前让宝宝饱餐一顿比什么都重要。当然,小宝宝常常吃奶的时间是不规律的,我们很难保证每次宝宝入睡前都刚好需要喂养。我们可以适当地调整作息,在喂养后很快进入入睡安抚模式,让宝宝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入睡。很多时候,宝宝在睡眠时哭闹,或有动作,并未醒来,只是在浅睡眠中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前的一些表现。这时,适当地安抚即可,不需要唤醒宝宝,更不是一定需要喂奶。即使真正夜醒的宝宝,也常常不是因为肚子饿。如果可以通过安抚哄睡的方式延續睡眠,宝宝夜间的睡眠会更持久和稳定。

常见谣言3: 顺其自然,睡眠习惯不用培养。

有些人认为睡眠是一种逐渐成熟的能力,随着宝宝成长可自然获得,父母可以完全放手不用干预。事实上,从现有婴幼儿睡眠相关研究来看,以适当的方法进行早期睡眠模式的培养,对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至关重要。尽量规律的作息、日间更多的活动与互动、睡前将灯光调暗、播放低声且轻柔的背景音乐等等都有助于宝宝睡眠模式的建立。科学家们还发现睡前灯光的强弱以及灯光的选择,对宝宝的睡眠也有很大影响。含较多蓝色光谱的灯光,比如较强的LED等,会抑制大脑分泌褪黑素,而褪黑素可以对调节体内昼夜节律的生物钟产生直接影响。

普适的哄睡原则

虽然引起宝宝睡眠问题的原因不一而足,解决起来也是个综合的大工程,但是我们仍然试着寻找一些普适的哄睡原则,希望至少在妈妈们被睡眠问题折磨得不知所措时,有一些借鉴。

1 相信宝宝的睡眠能力

每一个宝宝都是天生的goodsleeper,很多时候宝宝的睡眠产生问题,要么是由照顾者不恰当的干预方式造成的,要么是对宝宝的睡眠状况有不符合月龄的不恰当预期导致的。要调整的不是宝宝,而是父母的心态。如果不相信宝宝本身的睡眠能力,总希望可以主导他们的睡眠过程,那么就很有可能会破坏宝宝自身自然的睡眠能力的发展轨迹,反而会使得哄睡之路更加艰难。

2.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每一个宝宝的睡眠有其独特的特点。睡眠引导和调整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也不存在一招毙命的必杀技。没有任何一种方法适合所有的宝宝,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睡眠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宝宝,熟知他独特的行为模式,并从中总结规律和经验,找到最适合他的睡眠调整路径。

3 选择自己舒服的方式, 注重系统观

我们总是听别人说这样的哄睡方式对宝宝不好、那样的不科学……事实上,选择怎样的哄睡方式,是每一个家庭自己要做的决定,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或错。只有当你选择了你认可的、不令你困扰的、让你感觉舒适的方式,它才会真正地起作用。

4.不能抛开家庭因素而单独调整宝宝的作息

宝宝是家庭的一员,不能抛开家庭这个大的背景而单独看待宝宝的睡眠问题。比如有的家庭的作息是松散安逸的,喜欢周末睡懒觉,晚上入睡的时间也比较晚,那么他们可能就会期待宝宝可以晚睡以配合家人的习惯;有的家庭比较喜欢旅游,或者是经常无法在固定的环境睡觉,如在奶奶爷爷家、姥姥姥爷家和自己家之间切换的话,那么父母就会期待宝宝可以适应力超强,在哪儿都可以睡。所以当宝宝的睡眠出现问题时,看似要解决的是宝宝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真正需要去改变的是父母甚至是全家的生活方式。

5.在解决睡眠问题的时候,不必“锱铢必较”

宝宝的有些睡眠问题其实并不是天天发生,或者说是阶段性的问题,我们可以去关注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想想如何去解决,而没有必要针对宝宝某一天偶尔发生的一种状况必须揪出一个“具体的原因”,也不必“事事较真”,不然只会让自己的焦虑无限增多。睡眠问题也不妨抓大放小,不要但凡遇到一个小问题就开始忧心忡忡,只会徒增自己的焦虑,且反过来你的情绪状态还会影响你对待宝宝睡眠的态度。

开个脑洞——人工智能与宝宝睡眠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年代,Al在“大举入侵”我们的生活,哄睡这件事上,在不久的未来,Al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呢?能否给宝宝带来更好的睡眠,成为“救世主—7事实上,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在不同角度有了很多有趣的尝试。看看下面这些高科技产品,你会期待吗?

脑洞大开之智能摇篮曲

现在,爸爸妈妈们在培养宝宝睡眠模式的初期,会尝试播放各种摇篮曲来寻找最适合宝宝的那一酋。在未来,Al可以让这样随机式的尝试变得更快、更有效。通过采集大脑对不同音乐的反应,寻找快速进入睡眠的最佳模式,Al可以更快、更精准地为爸爸妈妈们个性化推荐更适合宝宝的摇篮曲。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款播放宝宝摇篮曲的Al产品已经问世了。这款产品可以通过摄像头捕捉宝宝入睡后的运动和声音,在宝宝睡眠周期间或者哭闹前,自动播放摇篮曲。这样的功能可以更早地发现宝宝睡眠中传达出的需要安抚的信号,让我们可以在宝宝哇哇大哭前就安抚和干预,帮助宝宝们在不同睡眠周期间平稳过渡,减缓父母深夜里醒来安抚宝宝的压力。

脑洞大开之全能小睡衣

保证宝宝睡眠环境中适宜的灯光强度、噪音、温度、湿度等,对维持高质量的睡眠也十分重要。很多宝宝在夜间会大量出汗或者会有发热等不适,早期发现并提醒父母可以更快地干预。在未来,Al式的睡衣,会拥有智能的感应器,可以全方位地监控宝宝自身以及相关外界环境的各项指标。Al全能小睡衣还将可以动态监控各种可能影响宝宝睡眠的因素,根据不同情况提醒父母,并给出合适的建议,为每一位新手爸妈保驾护航。

脑洞大开之睡眠指导师

现如今,当我们遇到宝宝的睡眠问题时,只能求助医生或者自己看书自学,好的睡眠指导师或儿科医生的资源十分匮乏,父母在求助时也很难在各种细节中梳理出关继部分呈现给医生分析判断。没关系,Al睡眠指导师来啦!在未来,Al睡眠指导师可以全方位实时动态记录宝宝睡眠的各种细节,通过大数据对比,在后台数据库找出睡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父母提出合理的建议。Al睡眠指导师在父母根据建议做了相关干预后,还可以继续追踪宝宝睡眠的变化情况以做进一步的指导。相信有了AI的帮助,睡眠指导会更规范,让更多的宝宝和家庭受益。

猜你喜欢

月龄作息改造
爱心健康作息表
你的宝宝会这些手势吗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超级秀场 作息规律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宝贝的大运动发展之旅
名人作息表
宝宝害羞不必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