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忌讳!与孩子谈谈死亡吧

2018-05-14包林运

时尚育儿 2018年4期
关键词:逝者谈论鹦鹉

包林运

如果父母心有忌讳,刻意回避死亡话题,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与焦虑,形成心理负担。父母在态度上,首先要放松、坦然,大大方方与孩子谈论死亡的话题,父母的态度是对孩子最好的示范。O~3岁的孩子还不能真正理解死亡的含义,要与孩子恰当地谈论死亡,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活情境选择不同的侧重点。

表达哀伤

表达哀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悲伤的情绪。有时父母看孩子没什么反应,以为孩子并不在意,其实,孩子不是不在意,只是不会表达。

女儿3岁的时候,家里死了一只小鹦鹉,当时看女儿没有反应,我也没有特别关注。可是3个月之后,女儿突然频繁地提起小鹦鹉,我才意识到她还惦记着小鹦鹉。我解释了死亡,问她: “你是不是想念小鹦鹉?有人死了之后,我们活着的人可以为它哀悼。”为了表现哀悼,我唱了越剧《红楼梦》里贾宝玉《哭灵》的一段,把其中的“林妹妹”改成了“小鹦鹉”,给她讲解了戏词的意思,回忆了当初我们买小鹦鹉回家的情景。女儿紧紧依偎在我怀里,当她听到戏词里淋漓尽致地描绘出生死之别的境况时,我感觉她释然了。引导孩子表达哀伤,可以通过埋葬宠物,与孩子一起回忆与宠物的共同生活,回顾照片,请孩子说些怀念或祝福的话等等方式,让孩子接受生命的离去。

有一种极端的情况是不幸遭遇家庭成员的去世,这时可能家中的成年人本身都处于悲伤之中,无暇照顾到孩子的情绪,或想将死亡与孩子隔离开,但这种做法其实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这时孩子最需要有人来引导他表达哀伤,表达对逝者的想念,才能减少失去亲人的伤痛,让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缓解恐惧

孩子在知道了死亡之后,会问妈妈会死吗?我会死吗?一般情况下孩子只是出于好奇,妈妈只要告诉孩子,会在很久很久以后死,就可以了。但有的孩子会反复纠缠这个问题,总是担心妈妈会死。这种情况可能是孩子有分离焦虑,实际上孩子在擔心与妈妈的分离。对于这种恐惧,仅仅用解释的方法是没法解决的。这时妈妈就不用再反复解释死亡,而是引导孩子表达担心和恐惧,妈妈要对孩子的担心表示理解。妈妈特别需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多陪伴孩子,多听孩子表达感受,缓解孩子内心的分离焦虑。

满足好奇

清明节很多家庭会去祭奠逝者,这也是一个和孩子谈论死亡的好机会。这时向孩子解释死亡,主要是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注意不要主动渲染哀伤、恐怖的情绪,也不宜过分美化死亡,这样容易歪曲孩子的认知,尽量客观简单地解释死亡,比如带孩子去扫墓,就告诉孩子,去世的人会永远躺在墓穴里。

猜你喜欢

逝者谈论鹦鹉
小鹦鹉
纪念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
一场暴雨
谈论
墙壁
笑着说再见
折纸鹦鹉
最大坟场
鹦鹉中的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