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强悍的女人无需取悦任何人

2018-05-14施展萍

博客天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基特里奇科恩

施展萍

电影《三块广告牌》剧本创作阶段,导演马丁·麦克唐纳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的形象。

他看过她的《血迷宫》和《冰血暴》。绝望的母亲米尔德里德·海耶斯这个角色,正是受戏内和戏外的麦克多蒙德启发,她是不二之选。

但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收到剧本时,一度犹豫不决。

她担心自己年纪偏大,无法想象“女儿”只有20岁—毕竟,故事发生地美国中部向来流行“早生贵子”。好在丈夫乔尔·科恩眼光独到,读完剧本对她说:“闭嘴,去演就是了。”

最终,当女儿惨遭杀害、正义不得伸张时,麦克多蒙德扮演的米尔德里德·海耶斯竖起广告牌,向当地警察发起质问。

她把这个母亲刻画得盛怒、冷酷、脆弱又坚韧,后背笔挺,举手投足像个男人。凭此一角,麦克多蒙德再度问鼎奥斯卡影后。

在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她扮演过许多富有魅力却称不上漂亮的女“刺头”。他们不像多数人期待的那样温暖、妥协,贤妻良母。他们如石头般暴躁、坚硬。

某种程度上,这与麦克多蒙德如出一辙。

作为奥斯卡、艾美奖、托尼奖的满贯得主,她对讨好世界毫无兴致。

工作之外,她不化妆、不染发,实用、舒适是她选取衣服的首要标准。

她很少参加新闻发布会,以至于她的公关人员说,自己的工作不过是礼貌地请记者们离开。

1996年凭影片《冰血暴》拿下奥斯卡影后时,麦克多蒙德并不接受好莱坞抛出的橄榄枝,转而跑去纽约的伍斯特剧团求职。她告诉剧团负责人,自己只想好好演戏,不接受电影工会将她从年幼的儿子身边带走。

如果在街上被人认出,她会拒绝签名及合影。但她会看着你的眼睛,抓住你的胳膊,询问你的姓名,甚至张开双手与你拥抱。“我成为演员不是因为希望被拍照,而是因为我想要成为人类交流的一部分。”她说。

男性故事的陪衬

拍摄《三块广告牌》时,麦克多蒙德和导演认真探讨,当女主角的女儿死去,代替哭泣的其他选择有哪些。

这让她想起奥丽芙·基特里奇,“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的脆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HBO迷你剧《奥丽芙·基特里奇》2014年播出,改编自普利策奖同名小说。麦克多蒙德饰演小镇中学教师奥丽芙·基特里奇。她性格乖戾刻薄,激动易怒,对儿子失望,对情感不安,对社交礼仪困惑不满,亲眼见证孤独以不同的方式将人置于死地。

当地时间2018年3月4日,美国洛杉矶,第90届奥斯卡颁奖札现场

麦克多蒙德坚持奥丽芙·基特里奇不能掉眼泪,理由是女性角色在以男性为主的影视作品中哭得够多了。她为此与导演争执不休。

这是她第一次竭力塑造一个与现实世界中的女性一样处境复杂的角色。4小时的剧情,平淡地描摹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却暗流涌动,愤怒、悲伤及挫败感吞噬着她,又让她在绝望时留恋世界。

参与这部电视剧时,麦克多蒙德正处于女演员的“尴尬期”。她年过半百,不再年轻,多数同龄女演员从银幕上消失,或者扮演配角。

麦克多蒙德偏不。

2015年,《奥丽芙·基特里奇》拿下最佳女主角等6项艾美奖。

此前,麦克多蒙德通常是荷尔蒙爆棚的男性故事中的陪衬。比如《变形黑侠》中被毁容并激怒了反派的露易丝,《密西西比在燃烧》中遭受残酷殴打的妻子,《杏林血泪》里企图自杀的朝鲜老兵的爱人。

即便她最为人知的角色“玛戈”,也未能例外。《冰血暴》中,这位“史上最强孕妇”直到开场近1小时后才出现。但它仍然为麦克多蒙德带来职业生涯的第一座奥斯卡小金人。影评人称赞她,“每一个时刻都那么真实,同时又是狡猾而安静的,积累出来的效果却又超凡脱俗。”

“我善于塑造人物的复杂性。”她在2016年的采访中说。这种能力是她作为优秀演员的基石。即便扮演小角色,她仍有望成为电影中最具冲击力的人。

《冰血暴》拍摄于1996年,导演是著名的科恩兄弟。麦克多蒙德与科恩兄弟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乔尔·科恩与弟弟伊桑·科恩正为处女作《血迷宫》寻找演员。

他们看中霍利·亨特,希望她能出演女主角艾比。霍利·亨特分身乏术,便向科恩兄弟介绍了室友麦克多蒙德。那年她24岁,刚从耶鲁大学毕业。

《奥丽芙·基特里奇》剧照

《血迷宫》成了麦克多蒙德职业生涯的开端,同时开启了她与科恩兄弟长达几十年的合作。此后,她在《抚养亚历桑纳》中客串,在《巴顿·芬克》中充当配角,电影《缺席的人》《阅后即焚》《恺撒万岁》中都有她的身影。

她还成了乔尔·科恩的老婆。麦克多蒙德曾说,她与乔尔一见面就想和对方厮守终生。

她此前也曾陷入爱情,却从未如此自在,“我可以真正地爱和生活,无需改变自己、隐藏什么,也不用为任何事情感到抱歉。”

他们几乎立即同居,10年后步入婚姻。结婚戒指是科恩第一任妻子的,麦克多蒙德欣然接受,在她看来,戒指不该浪费。

“兇恶”的女性

《血迷宫》中,女主角艾比是金发碧眼的得克萨斯州女人,当她害怕被伤害时,她习惯轻轻地告诉男人们她爱他们。她背叛丈夫,与情人到汽车旅馆幽会,继而卷入迷宫一般的凶杀案。

这部电影奠定了科恩兄弟日后的黑色魔幻风格,也为麦克多蒙德未来的银幕形象画下模板:强悍、坚硬。

曾有人问过麦克多蒙德,为何总扮演这些看上去“凶恶”的女性角色。

她回答:“他们很有趣!我刻画了这些角色,我有机会改变人们看待他们的方式。因为就算最老套的角色,我也用不刻板的方式演绎。年轻时,我大概可以避免这样的角色,但我已经老了。”

那些被认为没有吸引力的女性,无意中成为她表达的核心。

终于有一次,女性不必在银幕上展示温柔、母性的一面。即便多数人不会将愤怒及暴力与女性特质挂钩,但他们站在那儿,并不为提供消遣或以德感人。

这些女性角色身上的粗粝质感,某种程度上沿袭自他们的扮演者。麦克多蒙德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读研究生时,并不被重视。她不够漂亮,被认为没有天分。她将他人指出的缺点列成表格,暗自发誓一一克服它们。

成名后,每当听到“她天生就会”的称赞时,麦克多蒙德总是很高兴,“我很努力地去成为一个有天分的人”。

她的粗粝和坚硬,还体现为对喜恶的直言不讳。

排练时,每当有人犯錯,她便瘪着嘴,眼神中流露出强烈的愤怒:拿到奥斯卡影后后,她常在街上被人认出,并被要求用《冰血暴》中的独特口音说话,麦克多蒙德从不答应。

她在1岁半时被收养。十几岁时,她曾有机会见到生母,但她拒绝了。被遗弃的愤怒成了她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某种程度上,在职业生涯中,她花费不少时间扮演类似生母的女性。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和丈夫乔尔·科恩

失去性魅力

麦克多蒙德在“不会令人窒息”但传统的家庭中长大,自小便知道,自己不会停留在小镇上以“那样的方式”生活。

14岁那年,一向热爱阅读的麦克多蒙德第一次感觉“被需要”。她在宾夕法尼亚莫内森中学读书,首度参与舞台剧演出,扮演莎士比亚作品《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人。

她以表演的方式与他人共享精神世界,得到极大满足,并将演员视为理想职业。

她开始在学校演戏,很少做主角。多数时候,麦克多蒙德的角色微不足道,比如站在舞台一边,突然尖叫或者晕倒。但她是班上唯一以戏剧表演为主修课业的学生。

毕业后,她进入贝瑟尼学院读戏剧系,最终进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读研究生。

她一直活跃于纽约戏剧舞台上,即便真正为她带来鲜花与荣誉的是电影。

剧场中,麦克多蒙德可以扮演所有类型的女性角色。但在好莱坞,外表限制了她。“我太老、太年轻、太胖、太瘦、太高、太矮、头发太金、发色太暗。”她常从导演口中听到类似的话,这激起她对虚荣的蔑视及深刻的自我意识。

她仍在拍电影,只与那些才华卓越的导演合作,尽量避免参与好莱坞式的大制作。她参演了罗伯特·奥特曼的《短路》、约翰·波尔曼的《仰光以远》以及约翰·席勒斯的《孤星》。

她对电影的热爱毋庸置疑。“不拍电影我会一样地生活,但是没有电影我还不如不活。”她对记者说。

在将她从好莱坞解救出来的伍斯特剧团中,女性占据着绝对的主导权。她和另外5个“绝经后的女人”一起创作,充满力量,严谨且讲求纪律。

对她们而言,“变老”这件事情起码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由于“对男性与女性都失去性魅力”,她们无需取悦任何人。

她打算和这些女人一起奋斗在舞台上,直到死亡降临。

猜你喜欢

基特里奇科恩
桂盟科恩斯
直面镜头:我就是5000万美元艺术骗局的始作俑者
英国纽马基特地区的纯血马产业
终极发明师
我是孤独的不妨告诉你,
木兰花开
英盲人大臣舍命救爱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