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四届全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交流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2018-05-14《中国材料进展》杂志社

中国材料进展 2018年4期
关键词:北京工业大学有色金属教授

2018年4月21日,第四届全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工业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和北京工业大学主办、由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办。会议以推动我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的学术繁荣、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愿景,中国工程院左铁镛、周廉、何季麟、周克崧、丁文江、王华明、谢建新、潘复生、聂祚仁9位院士,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贾明星理事长、国家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司曹国英副司长、北京工业大学柳贡慧校长到会指导。来自国内有色金属材料领域50余家高校、研究院所、龙头企业的知名专家、学者、科研人员700余人参加本次交流会。会议开幕式上,贾明星理事长致开幕词,柳贡慧校长致欢迎词。曹国英副司长、左铁镛院士、周廉院士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丁文江、王华明、谢建新、潘复生、聂祚仁5位院士分别以“镁基功能材料研究进展”、“高性能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及其对先进有色金属结构材料的影响”、“金属控制凝固与控制成形加工新工艺”、“镁合金新材料及先进加工技术研究进展”、“铒微合金化铝合金”为题做了精彩的报告。下午邀请报告环节,杨锐研究员、杨斌教授、熊柏青教授、周科朝教授、于月光副总经理、魏世忠教授、范云强董事长、谢敬佩教授、周武平董事长、张福成教授10位专家分别展示了国内有色金属材料领域各方向的创新性、突破性研发成果和发展趋势。

2018年4月22日,大会聚焦高性能轻合金制备加工技术、先进金属基复合材料、高温合金、有色金属粉末冶金技术、结构材料表面涂层与防护技术、材料数值模拟仿真及微结构表征分析技术、硬质合金、难熔金属制备加工与应用及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制造与大数据技术等研究方向的重点、关键问题,进行了150余个专题学术报告和深入讨论。

本次交流会报告丰富精彩,展示了我国在有色金属材料领域的最先进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和重大应用成果,聚焦有色金属材料研究及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关键问题,搭建了“产学研用”充分交流学习的平台,将极大推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

《中国材料进展》杂志社 报道

特约撰稿人谭勇文

谭勇文:男,1981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湖南大学“岳麓学者”。2012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学位,随后赴日本东北大学原子分子材料科学高等研究机构从事博士后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三维微纳结构金属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复合及其应用研究。先后在NatureCommun,AdvMater,EnergyEnvironSci,AngewChemIntEd,AdvFunctMater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10篇,研究工作多次被Nature,NatureChina,MaterialsView等国际学术媒体 作亮点报道,选为Hot papers 1次,选为封面论文2次,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申请中国专利2项(已授权1项)、申请日本专利2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本东北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多项。

特约撰稿人刘永锋

刘永锋:男,1977年生,浙江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在Nature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SCI引用近5000次,授权发明专利35项。

乔珺威:男,1982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亚稳态金属材料的力学与物理性能的研究。在近几年的科学研究中,主持和参与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项目。目前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20余篇,包括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Report,InternationalJournalofPlasticity,ActaMaterialia,AppliedPhysicsLetters等,论文被NatureCommunications,NanoLetters等杂志引用1200余次,4篇论文先后入选ESI论文。参与编著《HeatTreatment-ConventionalandNovelApplication》和《High-entropyAlloys》。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作为会议(分会)主席5次筹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任JournalofIronandSteelResearchInternational,《钢铁研究学报》等杂志编委。获得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非晶复合材料动态冲击”入围了2014年度非晶材料十大进展基础研究候选名单。2016年获得由美国液态金属公司颁发的首届优秀青年科学家奖。

特约撰稿人乔珺威

特约撰稿人王 旭

王旭:男,1984年生,2012年6月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取得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8月至2017年4月先后在美国田纳西大学及纽约州立上州医科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7年6月加入山东大学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功能性高分子及杂化材料的研究,利用超分子组装技术进行聚合物涂层及胶体材料的制备,在可修复高分子材料及药物载体的制备方面取得优异成果。在AngewChemIntEd,AdvFunctMater,Biomaterials,ACSMacroLett,Macromolecules等期刊发表论文22篇,撰写国际专著1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项,申请美国专利2项、PCT国际专利1项。研究成果被NatureChina,MaterialsViewsChina,AngewChemIntEd等媒体和杂志广泛报道和评论。任Nanoscale,MolPharmaceutics等10种国际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人。

猜你喜欢

北京工业大学有色金属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瞰》
筑底企稳有色金属行业已过最难阶段
有色金属设计 欢迎刊登广告
《有色金属设计》2014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