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儿童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发展状况的调查

2018-05-10冯姬梁志菊任莉刘婧逯潏

关键词:平均值理解能力智力

冯姬 梁志菊 任莉 刘婧 逯潏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和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座谈时提到: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情绪智力,也称情商,属于智力的一部分,是指个体加工和处理情绪信息的能力,包括情绪感知、理解和调节能力,对于个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持心理健康和提升学业成就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上万所中小学启动了“社交与情绪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项目。对参与此项目的688名学生样本的综合评估显示,50%的学生成绩得到提高,校园环境变得更安全,学生不良行为平均减少28%,终止学业的学生平均减少44%,其他违纪行为平均减少27%。与此同时,学生出勤率有所提高,63%的学生明显表现出更积极的行为。因此,本研究旨在探明我国儿童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其他适应指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提升儿童青少年的情绪智力。

二、调查范围与内容

本次调查选取了朝阳区5所中小学,即小学五、六年级、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六个年级作为样本,考察了近2000名中小学生的情绪智力。调查分为情绪感知、情绪理解、情绪调节3个部分,这3个部分的测试在不同班级分别进行。

下面我们将呈现五所中小学学生总体情绪感知、理解、调节能力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以及与其他变量的相关情况。

对学生情绪感知、理解、调节能力发展的总体状况及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学校未来进一步提高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

三、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一)情绪智力各维度的基本特征

情绪感知是指准确加工、解读自己或他人产生的情绪信息的能力,我们常说的“察言观色”就是情绪感知能力的一种体现。为了考察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此次采用面孔情绪识别测验,共有12张情绪面孔图片,要求学生评价每张面孔图片在多大程度上表达了某种情绪,学生评价越接近真实的情绪状态,得分越高。

情绪理解是指掌握情绪知识、对情绪情境中的反应和原因作出推理的能力。此次采用的情绪理解能力测验共有35个题目,采用“0”或“1”计分,答对计“1”分,答错“0”分。

情绪调节是指根据设定的调节目标,选择恰当的情绪调节策略,以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目标状态的能力。此次采用的情绪调节能力测验共有21个题目,采用“最有效”和“最无效”计分,每题需要学生选出在某种情境下的“最有效”和“最无效”的情绪调节策略,若选对最有效或最无效策略得1分,未选对得零分,另外若将最无效策略选为最有效策略或将最有效策略选为最无效策略则得-1分。

三个部分的测验都将原始分数转换成均分为100,标准差为15的标准分(同韦氏智力测验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学生情绪感知/理解/调节能力越高。

1.学生情绪智力各维度的分布

以五所学校所调查的学生在情绪感知、理解、调节能力测验上的得分分布情况为依据,将平均数±1个标准差的分数作为区分学生情绪感知/理解/调节能力高低划分的标准。将高情绪感知、理解、调节能力的标准界定为在该量表上平均分高于115;将低情绪感知、理解、调节能力的标准界定为在该量表上平均得分低于85;将中等情绪感知/理解/调节能力的标准界定为得分位于85和115之间。

(1)学生情绪感知能力的分布

五所学校学生的情绪感知得分在26.62~127.63之间,其中得分高于或等于115分的学生有72名,即有13%的学生情绪感知能力较高;得分介于115~85之间的学生有434名,即73%的学生情绪感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得分低于85的学生有84名,即14%的学生情绪感知能力较低。进一步计算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结果如图1所示。

(2)学生情绪理解能力的分布

五所学校学生的情绪理解得分在47.26~134.21之间,其中得分高于或等于115分的学生有104名,即有16%的学生情绪理解能力较高;得分介于115~85之间的学生有429名,即67%的学生情绪理解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得分低于85的学生有109名,即17%的学生情绪理解能力较低。进一步计算各分数段的人數分布,结果如图2所示。

(3)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分布

五所学校学生的情绪调节得分在50.27~126.49之间,其中得分高于或等于115分的学生有63名,即有12.5%的学生情绪调节能力较高;得分介于115~85之间的学生有370名,即74%的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得分低于85的学生有68名,即13.5%的学生情绪调节能力较低。进一步计算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结果如图3所示。

2.学生情绪智力各维度的性别差异

(1)学生情绪感知能力的性别差异

从表1中可以看出:男生在情绪感知能力测验上的平均分为99.59,女生情绪感知能力的平均值为100.48;进一步统计检验发现,不同性别学生在情绪感知能力上没有发现显著差异(t = -72, p = 0.588)。

(2)学生情绪理解能力的性别差异

从表2中可以看出:男生在情绪理解能力测验上的平均分为97.56,女生情绪理解能力的平均值为102.69;统计检验发现,不同性别学生情绪理解能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 = -4.36, p < 0.001),女生的情绪理解能力显著高于男生。

(3)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性别差异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男生在情绪调节能力测验上的平均分为96.31,女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平均值为103.31;统计检验发现,不同性别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 = -5.24, p < 0.001),女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显著高于男生。

3.学生情绪智力各维度的年级差异

(1)学生情绪感知能力的年级差异

从表4中可以看出:小学五年级学生情绪感知能力的平均值为100.66,小学六年级学生情绪理解能力的平均值为98.60,初一学生情绪感知能力的平均值为101.11,初二学生情绪感知能力的平均值为98.78,高一学生情绪感知能力的平均值为100.50,高二学生情绪感知能力的平均值为100.13;六个年级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F = 0.43, p = 0.829)。

(2)学生情绪理解能力的年级差异

从表5中可以看出:小学五年级学生情绪理解能力的平均值为99.87,小学六年级学生情绪理解能力的平均值为99.52,初一学生情绪理解能力的平均值为99.05,初二学生情绪理解能力的平均值为99.17,高一学生情绪理解能力的平均值为100.85,高二学生情绪理解能力的平均值为101.20;六个年级学生的情绪理解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F=0.37, p=0.87)。

(3)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年级差异

从表6中可以看出:小学五年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平均值为99.11,小学六年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平均值为101.43,初一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平均值为97.69,初二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平均值为90.13,高一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平均值为103.15,高二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平均值为104.28;六个年级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存在显著差异(F= 10.474, p<0.001)。

(二)情绪智力各维度与学校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

1.情绪感知能力与学校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

表7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情绪感知能力与教师评定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测验的结果与教师评定的结果具有一致性,教师对学生情绪感知能力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与共情、友谊质量、家庭满意度等正向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越高,越能对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给予同伴、家人更多的支持,进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营造舒心的家庭氛围;与孤独感、问题行为等负向指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情绪感知能力越高,越不可能感到孤独,做出违规违纪等问题行为。

将情绪感知能力得分高于115的学生界定为高分组,低于85分的学生界定为低分组,比较高低组在学校相关变量上的差异(表8),结果发现:情绪感知能力高分组在教师评价、共情、家庭满意度上的得分均高于低分组,而在问题行为上的得分低于低分组。这与表7中的相关分析结果互为支持。

2.情绪理解能力与学校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

表9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情绪理解能力与教师评定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测验的结果与教师评定的结果具有一致性;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业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学生的情绪理解能力越高,学习成绩越好;与心理理论、共情、友谊质量、幸福感指数、亲社会行为等正向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学生的情绪理解能力越高,越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受,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觉得开心与满意,做出更多有利于社会或他人的行为。与此相反,情绪理解能力与内外化行为问题、孤独感等负向指标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情绪理解能力越高,越不可能感到孤独、情绪低落,做出违规违纪等问题行为。

将情绪理解能力得分高于115的学生界定为高分组,低于85分的学生界定为低分组,比较高低组在学校相关变量上的差异(表10),结果发现:情绪理解能力高分组在教师评价、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心理理论、共情、友谊质量、幸福指数、亲社会行为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分组,而在孤独感、内化问题、外化问题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低分组。这与表9中的相关分析结果互为支持。

3.情绪调节能力与学校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

表11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与情绪调节困难程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不能灵活选择恰当的情绪调节策略的学生,其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调节也越困难;与情绪弹性有显著正相关,说明情绪调节能力越强的学生,其产生积极情绪以及从消极情绪体验中快速恢复的能力越强;与自我不可控性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情绪调节能力越差的学生自我控制倾向于越弱;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情绪调节能力较强的学生在面对压力事件时倾向于采用更积极的应对方式;与抑郁程度无显著相关;与父子冲突有显著负相关,说明学生较高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利于調和其与父亲的关系;与同伴接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情绪调节能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与教师评价的情绪调节能力有显著正相关,表明测验的结果与教师评定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将情绪调节能力得分高于115的学生界定为高分组,低于85分的学生界定为低分组,比较高低组在学校相关变量上的差异(表12),结果发现:情绪调节能力高分组与低分组相比,情绪调节困难程度显著的更低、产生积极情绪修复消极情绪的能力越强、日常的挫折应对方式更积极、与父母冲突更少、教师评价的调节能力越强;而抑郁程度则无显著差异,这与表11中的相关分析结果大致相符。

四、调查的结论

(一)情绪智力各维度的基本特征

基于测验结果,下面将分别总结小学五、六年级、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六个年级学生在情绪智力感知、理解、调节三个维度上的发展特征。

1.本次调查学生情绪感知能力的发展状况,我们发现,从总体上讲,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的发展处于中等水平,每所学校之间的学生的平均得分无显著差异。对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进一步进行性别差异比较,结果发现,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之间的情绪感知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

2.本次调查学生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状况。我们发现,从总体上讲,学生的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学生情绪理解能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情绪理解能力显著高于男生。

3.本次调查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状况。我们发现,从总体上讲,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显著高于男生。

4.学生情绪感知能力的年级差异

小学五、六年级、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六个年级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六个年级学生的情绪理解能力同样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六个年级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二)情绪智力各维度与学校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

1.情绪感知能力与学校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越高,越能对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给予同伴、家人更多的支持,進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营造舒心的家庭氛围;情绪感知能力越高,越不可能感到孤独,做出违规违纪等问题行为。

2.情绪理解能力与学校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情绪理解能力越高,越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受,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觉得开心与满意,做出更多有利于社会或他人的行为。情绪理解能力越高,越不可能感到孤独、情绪低落,做出违规违纪等问题行为。

3.情绪调节能力与学校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灵活选择恰当的情绪调节策略的学生,其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调节也越困难;情绪调节能力越强的学生,其产生积极情绪以及从消极情绪体验中快速恢复的能力越强;学生较高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利于调和其与父亲、教师的关系;情绪调节能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五、提升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建议

从情绪智力各个部分与其他变量的关系中,可以看出:情绪感知、情绪理解与共情、亲社会行为等积极适应指标正相关,而与问题行为、孤独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情绪感知还与学生对家庭的满意度呈正相关;情绪理解能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理论、友谊质量\幸福感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情绪调节与情绪弹性、积极应对方式、同伴接纳等积极适应指标正相关,而与自我控制不良、消极应对方式、亲子冲突等消极指标负相关。从情绪智力各分测验得分高低分组的学生在各变量上的分数差异可看出:情绪感知、情绪理解、情绪调节各部分的结果与相关分析中的结果互为支持,再次表明了情绪智力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这些结果说明,情绪能力在青少年发展中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具有良好情绪能力的青少年往往具有良好的学业成就,同时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状况。因此,提升青少年的情绪智力意义重大,基于本次调查的结果,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教师即时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

教师需要对学生情绪的变化有一定的敏感性。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询问来促使自己关注学生的情绪问题。比如:他们可以意识到他们在某些情境中,他们的情绪可能会发泄出来么?他们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么?无论是生气、恐惧、悲哀,还是放松、高兴?他们能够意识到同伴的想法观点与自己可能不同么?他们能够从一群同伴中发展出“好朋友”么?他们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社交能力让他们可以轻松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么?他们知道如何恰当地拒绝么?他们知道如何控制自己不陷入某些不好习惯之中么?有些问题看似并不与情绪直接相关,但在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用到情绪能力作为铺垫。那么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挑选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目标问题,设计长期的干预教学计划,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有些问题不是通过一次班会,一次活动就能够解决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进行渗透式的教学。

(二)运用教学设计疏导学生情绪问题

一些教学设计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来了解并且疏导学生的情绪问题。比如鼓励“说出来”就是了解并指导学生处理情绪问题的好方法。学生的情绪问题与众多情绪问题一样,宜“疏”不易“堵”。一味地为了达到提升教学成绩为目的的教育手段往往会忽视学生的负性情绪问题。忽视和压抑得到的只是一时的风平浪静,采用恰当的手段疏解青少年的负性情绪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与分享自己情绪事件有关的作业,让学生“说出来”自己的情绪与困惑。这种“说”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创作性的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自己拍摄的短视频,或者学生自己创设的心理剧。这样的情绪事件的分享的专题活动有助于青少年正视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分享,加深同伴间、师生间的了解与互信,提升情绪理解与共情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在互相讨论中,“头脑风暴”得出解决情绪问题的方案,让学生掌握调节负性情绪的方法。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同伴情绪事件分享是帮助教师了解、干预学生情绪事件的好方法。在实际操作时,要注意保护学生隐私。

(三)借助同伴的力量

青少年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家长与教师对他们的影响相对减弱,遇到事情,他们更愿意与同伴分享。因此,在了解与疏导情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巧用“同伴的力量”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为很多时候学生会迫于老师的权威与压力,隐瞒自己真正存在的情绪问题。在这个时候,同伴的介入与理解往往会发挥教师起不到的作用。他们不仅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同学产生情绪问题的原因,而且还可以通过聊天、陪伴,缓解问题学生的症状。

(四)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

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级环境的创设应该以建立一个有回应、有规则的、兼容并包同时也能够反映该年龄段青少年年龄特征的班级环境为目标。基于社会情绪学习理论,我们鼓励班级环境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才是班级中最活跃的部分。良好的班级环境应该是充满关心、责任、信任以及承诺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情绪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应该是参与班级决策的主体,也应该承担起班级建设的责任。教师应该在开始就引导学生们,讨论班级建设的目标,以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尽到的责任。对于可能发生的问题,班级的条例制定,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办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最后 总结归纳。

另外,班级环境应该是安全的并且充满关爱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敢于冒着犯错误的风险说一些可能是错误的,但反映他们内心真实想法的话。学生不必太过于担心老师、同学的看法,就可以充分表达自己,感觉班级是一个“安全基地”。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更影响学生人际关系建立的模式,以及班级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冯忠良、冯姬著:《教学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冯忠良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猜你喜欢

平均值理解能力智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巧用1mol物质作标准 快速确定混合物组成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变力做功时运用F=F1+F2/2的条件
欢乐智力谷
平面图形中构造调和平均值几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