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俱乐部模式的大学体育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

2018-05-10秦剑陈邵轩

新一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

秦剑 陈邵轩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如何为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将日常体育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俱乐部模式为视角,探讨大学体育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模式,期望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俱乐部模式;大学体育教育;创业教育

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很多大学生选择走向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大学创业教育就是,教授那些准备自主创业学生以创业所必需的技能、知识等,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推动学生成功创业。在课堂上学习到对创业有用的知识、技能,对想要创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以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中较为流行的俱乐部模式为基础,基于此探讨大学体育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

一、大学体育教育的俱乐部模式

1.1 基本含义

近年来,国家对于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越来越重视,新型的现代化教育观念也逐渐应用对体育教学中去,比如俱乐部模式,现在很多高校都成立了体育俱乐部,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娱乐方式,示范压力,也能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本文提及的俱乐部指的是,利用校内空间为学生提供的体育活动地点的场所,采用俱乐部的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锻炼项目、团队比赛等合为一体,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增进师生感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大学体育俱乐部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课内俱乐部、课外俱乐部以及课内外综合俱乐部。课内俱乐部以体育教学课堂为载体,旨在通过体育教学为学生讲授体育知识、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课外俱乐部是在体育课堂外,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俱乐部;课内外综合俱乐部是将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模式。

1.2 主要特点

1.2.1 内容丰富

高校体育俱乐部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设施,比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俱乐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户外的体育活动,比如徒步、登山等。这些项目在校内很难实施,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外,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也是一种释放压力、增进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1.2.2 过程主动性

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的体育俱乐部,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自主的个体,在参与俱乐部的过程中都是个人意志的作用,是他个人积极性的一种体现。在高校体育俱乐部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选择与某些人组成团体,可以自由选择参与的时间与方式,让他们自由地融入集体,并在集体中感到快乐与舒适。

1.2.3 目的多样性

参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目的多种多样,可以为了更好地融入集体,为更多的人建立人际关系,形成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也可以为了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也可以为了多参加一些户外拓展活动,通过具有一定难度的體育活动的锻炼,磨砺自己的意志。不管哪种目的,高校体育俱乐部总能在各方面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起到推进作用。

二、基于俱乐部模式的大学体育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策略

2.1 培养合作精神

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的过程,而是一个锻炼自己,充分发挥自身效能,不断向他们寻求帮助与他人合作的,一个互助的过程,其中少不了与他人的合作。所以,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体现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对于他们的创业至关重要。高校体育俱乐部其实就是一种形式的合作,学生们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共同进行体育锻炼,通过合作参与各种体育比赛,通过合作维持俱乐部的运转等等。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俱乐部模式为参考,设计一些团队的体育锻炼方式或体育比赛,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积极配合团队活动,学习与团队成员沟通的方式,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如设计拔河比赛、两人三足比赛,或者进行一些团队体育锻炼,比如排球、足球、接力等。

2.2 培养创业意识

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很多大学生选择走向了自主创业的道路,然而很多大学生存在着创业意识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何在体育教育中将创业意识传递给学生是将体育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一大难题。这不仅需要体育教学的教师重视这一问题,还需要学校有关领导的重视,需要在学校范围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与创业环境,开展一定的创业有关课程,加大对创业学生的关注与帮扶,让学生从更多角度去思考创业问题,培养创业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传递一些创业的信息与知识,提高学生的创业兴趣。

2.3 理论与实际结合

目前有些高校率先尝试为学生开展创业课程,并为创业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持,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的创业能力不足,虽然学习了创业理论知识但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够密切,没有很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创业实践中去。因此,在体育教学为学生传授创业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要让学生养成纸上谈兵的习惯。

三、总结

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很多大学生选择走向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作为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培育的良好平台,高校体育教育以俱乐部的模式为高校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何建东,骆秉全.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

[2]邹师,冯火红.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与特色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1).

[3]陈伟霖,唐志松,陈彤,郑学军.创业型大学视阈下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05).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应用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双创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农科类专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探析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