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福友:与乡亲一起做大做强产业

2018-05-10张恒方林

当代贵州 2018年43期
关键词:共商贫困户蔬菜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张恒 图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方林

“老余,这下搬新家该踏实了吧。”

“搬出去生活有着落,踏实得很。”8月8日,在兴仁县巴铃镇大普村保冲组,赵福友一边帮忙把打包的物品抬上车,一边和易地扶贫搬迁户余启林聊天。

在群众眼里,赵福友不仅是大普村的第一书记,也是带领群众脱贫的良师益友。

从驻村的第一天起,赵福友就把摸清家底作为工作的第一步。他常常在村里“溜达”,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群众说真话,甚至是气话、恼话,只要对了解村情民意有帮助,他就乐意去听,乐意去问。

“走村串户了解民情,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赵老师’。”大普村村支书陆少翠说,赵福友几乎没闲下来过,走村串户、召开共商会,时时刻刻同村干部、村民们一道反复思考村里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共同探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大普村土壤肥沃,耕层较厚,灌溉用水可以依靠岔普河及地表径流解决。”通过调查研究,赵福友发现尽管大普村基础条件较好,但是主要以种植薏仁米、水稻、玉米为主导产业,结构单一。于是,他决定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发动群众种植薏仁米和无公害蔬菜等高效益产品。

“薏仁米现在到处都在种,以后市场价格不好说。”“蔬菜种植我们没有市场,到时候卖不出去全部烂在地里咋办?”“要是这些东西卖不出去,粮食也没种,我们吃什么?”共商会上,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都抱着怀疑的态度。

赵福友始终把驻村脱贫攻坚工作放在第一位,谋划心贴心,办事实打实。图为赵福友(右)在兴仁县巴岭镇大普村秋葵基地与农户交流。

面对群众对种植薏仁米信心不足的现实,赵福友带领村支“两委”与引进的聚丰薏仁公司共商,推出薏仁米“有机认证”,凡是通过“有机认证”的薏仁米,出售价格比普通薏仁米高约50%,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种植薏仁米的信心。目前,大普村发展薏仁米种植3500亩,其中有机认证薏仁米种植1080亩,带动贫困户193户745人增收30万元以上。

同时,他带领村支“两委”班子到全村14个村民小组召开共商会30多次,带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群众算收入账,挨家挨户动员。此外,跑公司跑部门联系菜苗和蔬菜回收的事,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一个月时间,就把大普蔬菜基地建起来了。”赵福友回忆说,因为是统一管理,规范化种植,不到4个月时间,菜农便取得了丰收,“按照与蔬菜公司签订的回购协议,每株生菜平均获利1.3元,每亩获利1.7万元,户均增收2.6万元。”现在,大普蔬菜基地已经具备200余亩的规模。

不仅如此,在赵福友和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大普村食用菌种植及蛋鸡、商品牛养殖、林下养殖等产业发展推进迅速,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大普村投资40万的养鸡项目,养殖蛋鸡4000只,带动贫困户40户增收30000元以上;以平台公司为主体,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利用薏仁米秸秆试种大球盖菇,亩产约5000斤,经济效益高,带动贫困户192户增收20000余元。

“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深知农村疾苦。对于老百姓来说,脱贫致富才是关键。”赵福友说,自己要做的事,就是继续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把产业做大做强,力争注册商标做出品牌。

猜你喜欢

共商贫困户蔬菜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规则完善与创新
蔬菜
文化建设小窗口 家校育人大舞台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探究五七炮进七兵VS屏风马7卒新变
蔬菜也“疯狂”
蔬菜的哀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