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贫困,他们用自强实现逆袭

2018-05-10黄宗跃

当代陕西 2018年2期
关键词:天刚永安小额

◎文/黄宗跃

天刚蒙蒙亮,已摘掉贫困“帽子”的王永安又忙活起来。在面条加工机器的轰鸣声中,看着和好的面粉变成面条,从“贫困残疾人”变成“小老板”的王永安开心地笑了。他说:“好日子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干部帮扶咱,咱自己更要努力。不然,就对不起国家的好政策。”

王永安曾是西乡县柳树镇白杨村贫困户,他自认是个“苦命的人”。幼时,小儿麻痹症致使他左臂失去知觉;妻子外出务工时,右手臂不慎被机器碾压致残;母亲常年卧病,两个儿子尚在读书。全家5口人,守着3亩薄田,就靠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维持生活。

就在王永安“认命”的时候,西乡县打出了脱贫攻坚“组合拳”。从此,王永安家人的病情、孩子上学的困难、脱贫致富的计划,都成了县级领导、镇村干部、“第一书记”、帮扶单位“最牵挂的事”。在一次次嘘寒问暖和促膝长谈之后,王永安终于再次鼓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有政府做靠山,我再搏一回!”

西乡出台了财政全额贴息小额扶贫贷款。王永安合计着开一家面条加工小作坊。在各级干部帮扶下,他很快从农商银行申领到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又凑了一些钱,购置面条加工设备建起家庭作坊,当上了“小老板”。

每天天刚蒙蒙亮,王永安就开始忙活起来。他先将前一天加工好的面条装到三轮车上,送货上门。通常要跑20多公里,大部分是山路,来回得花3个多小时,回到家已是八九点钟。然后,吃点东西填饱肚子,就和妻子一起和面、压面、晾晒……他说,购买的是优质面粉,加工而成的面条不粘连、不断条、口感好。加上帮扶干部的大力宣传,去年他销售面条近40吨,纯收入达6万余元,实现稳定脱贫。

和王永安情况类似的,还有子午镇罗家院村二组贫困户冯义军。

“有好政策扶持,我一定要加把劲儿,争取早点儿脱贫!”眼前的冯义军,让人很难将他与曾接连受挫,一度背负沉重债务的汉子联系在一起。

2015年,冯义军家被评为贫困户。县统征办主任薛发敬成了他的帮扶人。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薛发敬向他介绍了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的相关政策,并主动提出帮冯义军协调贷款,鼓励他用好贷款,继续扩大香菇种植规模。

有了帮扶人的帮助,冯义军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拿到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他立即找挖机开挖土地20亩,发展30亩吊瓜、200架香菇。努力没有白费,仅2016年,吊瓜就卖出2.3万元,香菇卖出4万元。尝到了甜头之后, 2017年他又新发展椴木香菇200架,继续巩固扩大产业规模。

在忙着摘掉“穷帽”的同时,冯义军不忘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随着种植规模的逐步扩大,在种植管理上,冯义军有些力不从心,他一次又一次地到周边贫困户家中做工作,说服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干一些点菌、摘菇的活儿。一来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二来也让他们增加收入。经过冯义军的努力,村上20余名贫困户仅去年为他点香菇种,每人就赚了1000多元。

在2017年汉中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评选中,冯义军被评为全市“脱贫致富示范明星”,受到表彰奖励。

猜你喜欢

天刚永安小额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长安永安
夜晚
在起雾的时候想你
扶贫小额信贷最长可延期至2021年3月底还款
最好的猎手
美丽的永安溪
双面爱人
沙滩观日出
重庆将开展小额扶贫保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