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委组织部:从严从实“管”干部

2018-05-10

当代陕西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组部预审用人

◎文/李 彬(本刊见习记者)

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从严治吏,重点是强化监督。我省干部监督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担当作为,以坚决的态度和有力的举措,干成了一些多年想做而没有做到位的事,破解了一些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对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监督干部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省委组织部坚决贯彻中央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不折不扣落实中组部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全省干部监督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干部监督以激浊扬清之势涤荡三秦,破干部作风痼疾顽症,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从“宽松软”到“严紧硬”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从严治吏,重点是强化监督。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深入推进,干部监督工作面临严峻考验,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中组部的统一部署下,我省干部监督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担当作为,以坚决的态度和有力的举措,干成了一些多年想做而没有做到位的事,破解了一些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干部监督成为党内监督体系的重要支撑。

——从只上不下到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打破领导“铁交椅”。过去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对一些明明不出活的干部,组织上很难真正下决心把他从领导位置上调下来。问题干部下不来,好干部就上不去,而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需要成批“奔跑着”的干部。为此,省委根据中央规定,出台了《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在“下”的方面明确了7大类18条硬杠杠,与鼓励激励办法、容错纠错办法配套形成“三项机制”,有效破解了干部下的难题,领导岗位“铁交椅”已被打破,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已经成为干部调整的常态。

——从“只报不查”到“两项法规”,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已成干部监督“试金石”。2010年,中央出台《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这项制度开始实行时只报不核。2014年1月起中组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启动抽查核实。如实向组织报告家产、家事、家业,自觉接受组织监督,成为检验党员干部对党是否忠诚老实的“试金石”。2015年1月起,全省近4万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实行凡提必核,随机抽查比例由3-5%逐步提高到10%。2017年2月,中办、国办出台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和《结果处理办法》,至此,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成为“凡提四必”其中一条重要“铁规”,成为全面从严管党治吏的一把利器,在强化干部日常监督、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三超两乱”到超配“清零”,组织人事纪律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解决超配问题历来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消化超配是“摘人帽子”的事,最让组织部长头疼。党的十八大以后,省委把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工作作为从严管理干部突破口,从严明党的组织人事纪律、遵守党的政治规矩的高度抓落实。省市县三级部长亲自抓落实,每月通报进度。通过建立预审备案、考核评议、末位通报、提拔冻结、责任追究五项制度,采取清理兼职、调整岗位、职级并行、重核职数、办理退休、申请病休、同级改任、考评考核、取消职级、倾斜基层等“十条措施”,打出一套组合拳。全省20878名超配干部提前消化整改到位,在全国走在了前列,我省两次在中组部全国性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这是我省新时期的一次“精兵简政”,全省107个县市区平均每个县市区消化近200名干部,消化总数占全省副科级以上干部的13.6%。在省市县乡换届期间,通过预审备案,严格审核职数,牢牢守住“零超问题的人选不予备案。特别是在2016年县级换届中,首次以预审的形式对2913名提名人选逐人审核,发现问题疑点352个,不予备案26人,有效遏制了“带病提名”。各市各部门严格执行预审制度,使选人用人工作中的问题存量得到大幅度解决,问题增量得到明显遏制。

干部监督必须做到全方位,无死角。

——强化组织监督,“三个不上会”成为党委(党组)研究干部的铁规。省委常委会、组织部部务会严格按照《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规定研究干部,坚决做到没有按规定进行酝酿动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核实清楚有关问题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向上级报告或报告后未经批复同意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上会。明确谁研究谁负责,各级党委(党组)讨论干部责任更加明确,按规矩办事更加自觉。配”的底线,有效巩固了整改成果。

从绕着外围“打转转”到“嵌入式”监管

近年来,干部监督由绕着外围“打转转”向与干部选拔任用“直接挂钩”转变,已经发展成为事前预审、事中监管、事后追责的全过程监督。把干部管理监督成果运用到选人用人之中,成为干部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强化事前监督,“六必核”成为干部任用前置环节。在讨论决定任用干部前,像征兵一样先进行“体检”,检查合格的才过关放行,这是近年来干部监督工作的一大特点,也是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有效之举。我省在中组部“凡提四必”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六必核”,做到了档案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必查、职数必核、人选资格条件必审。2017年市县乡换届中,对12995名提名人选进行了“六必核”,134人因不过关暂缓任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对我省这一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

——强化上级监督,预审备案成为破解同级监督难题的良方。为解决各级长期以来违规用人屡禁不止的问题,破解自我监督约束不力、同级相互监督有时会失效的困境,在全省推行了省对市、市对县下管一级的预审备案制度,将预审作为干部选任的前置环节,预审中发现问题的,不调查清楚、未作出明确办结意见,不得提交会议研究。3年以来,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累计审核市管干部217批6500余人,对近100名存在公务员身份、违规破格提拔、违规调任等方面

聚焦突出问题精准发力

选人用人监督是干部监督的重要发力点。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可以从源头上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狠抓换届风气监督,确保省市县乡换届风清气正。换届是干部的集中大面积调整,换届风气好坏直接关乎换届工作成败,省委以零容忍的政治态度严明换届纪律。省委组织部统筹谋划,落实“细致精致极致”要求,始终不折不扣地把中央规定动作落到实处,把监督的网络覆盖到每一个角落。

省党代会期间,会同省纪委成立纪律督查组,实行封闭式管理。每天抽查参会率、住宿率、就餐率,被代表们评价为“史上最严”的一次党代会。

省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启动以来,坚持警示教育在先,纪律督导紧紧跟进,通过个别提醒、明察暗访进一步严明纪律,并征求纪检、巡视审计以及公检法司等部门的意见,有效把牢政治关、廉洁关、资格关,防止了“带病提名”。

通过加强监督、严明纪律,换届风气实现了明显好转和根本变化,为换届工作平稳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证,成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生动实践。

——狠抓巡视问题整改,举一反三规范选人用人行为。持续抓好2014年中央对陕西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全力配合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对陕西巡视“回头看”。中央对我省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后,制定了对接省委巡视整改、中组部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省级巡视工作三个整改方案,举一反三,将反馈的意见分解细化为具体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将问题清单化、项目化、不悬空、全见底,做到负责领导、整改措施、责任人员、完成时限四个具体,按期完成了整改任务。

——狠抓举报反映查核,坚决惩处违规用人问题。查办一件,教育一片,有权必有责、违规必追责,是规范领导干部用人权力的有力保障。实行干部工作全程记实一人一袋制度、领导干部向上级组织推荐干部实名制度、干部“带病提拔”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充分发挥举报查核“利剑”作用,畅通12380举报受理信息平合,建立了中、省、市、县四级互联直通的举报网络,把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日常管理监督已成常态

近年来,随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建党上的全方位深入推进,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20多项涉及干部监督的政策法规,省委紧紧跟进,制定配套政策,让各项监督制度落地生根,干部监督的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干部监督的制度篱笆越扎越紧。近年来,中央加快了制度治党的步伐,《廉洁自律准则》《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问责条例》和《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的陆续出台,标志着从严治党、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与之相配套,陕西建立完善了预审备案、防止“带病提拔”、全程记实、听取廉政意见、廉政考试、“裸官”管理、出入境管理、“一报告两评议”、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联席会议、婚丧嫁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一项项政策法规的制定出台,延伸拓展了制度链条,扎密扎牢了制度笼子,充分发挥了制度在管党治吏上的作用。

——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立起“铁门槛”。省委将防止“带病提拔”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底线工程”,省委组织部在承担中组部防止“带病提拔”课题调研基础上,总结提炼干部工作中的有效做法,形成了日常研判—民主把关—程序否决—责任追究“四维一体”的干部选任工作机制,这一机制在干部选任程序中嵌入了各种监督要素。2017年初,省委出台了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实施办法》,将这一做法制度化,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干部日常管理监督越来越受重视。各级组织部门把日常管理监督放在与干部选拔任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功夫下在平时,注重平常,抓在日常,坚决落实中央《诫勉谈话和函询暂行办法》和中组部《提醒、函询和诫勉实施细则》等规定,对干部的问题抓苗头、早提醒,用心用情用力帮助干部,关心关爱干部。通过常态化的“咬耳扯袖”,让干部真切感到组织就在身边、监督就在眼前,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构建多方联动的查处机制。近年来,省委组织部加强与纪检、监察、信访、司法等机关协作,织密干部监督之网。干部酝酿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了解拟提拔重用初步人选的表现情况,发现影响提拔重用情况的立即中止选任程序;干部负面信息互通共享,把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群众举报反映的问题,和纪检监察机关掌握的问题,以及公检法司在办案中掌握的干部问题,一经查实处理形成定论,将结果都定期收集汇总到组织部门掌握,作为管理使用干部的参考依据,初步形成了网状覆盖、联合作战的干部监督新格局。

猜你喜欢

中组部预审用人
中国侦查预审制度之合理建构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中组部在汉首次成为独立机构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中组部划拨1.808亿元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
MDOS系统中气象报表的预审分析
试论预审阶段收集证据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中组部如何管理“名单”上的干部
解密中组部
为什么叫“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