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临床对比

2018-05-09严继东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

严继东

【摘 要】目的:对比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手术;治疗组实施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手术。结果:治疗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疼痛程度VAS评分在手术前后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骨折手术治疗总及格率为91.9%,对照组仅70.3%(P<0.05);术后并发症仅有1例,对照组有6例(P<0.05);手术操作时间、负重运动时间、住院总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与髓外固定比较,能够更大幅度改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疾病治疗时间,保证治疗效果。

【关键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wo methods of external fixation and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the femur. Methods: 74 cases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the femur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randomly, with 3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operated on the dynamic hip screw extramedullary fixation,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performed the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of the proximal femur.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of patients with Harris hip score and pain VA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surgical treatment of fracture of the total pass rate of 91.9%,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70.3% (P < 0.05); only 1 case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oper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weight-bearing exercise time, hip function recovery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proximal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ing f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s better than extramedullary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hip joint, reduce pain,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horten the time of disease treatment, and ensure the treatment effect.

Key words: internal fixation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extramedullary fixation of dynamic hip screw;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01

股骨粗隆间骨折指的是在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之间发生的骨折病变,属于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骨科疾病,该病患者以老年人为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近年来的不断加剧,和高能量损伤事件的不断增多,该类骨折的临床发病率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1-2]。本文对比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现做如下内容的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76岁,平均(45.3±7.9)岁;男22例,女15例;骨折发生时间1-16小时,平均(5.3±1.8)小时;左侧骨折12例,右侧骨折25例;治疗组患者年龄24-71岁,平均(45.4±7.6)岁;男20例,女17例;骨折发生时间1-19小时,平均(5.0±1.5)小时;左侧骨折14例,右侧骨折23例。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且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上述自然資料数据,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数据可以进行科学比较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实施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手术,在患者股骨髁外侧位置做手术操作切口,直至大转子的顶部,使位于近端的股骨干能够充分暴露出来,采用克氏针实施临时固定处理,通过手法实施解剖复位,对T型柄DHS角度导引器进行选择,并就DHS三联体刻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安装好之后,沿导针的方向进行滑动,将DHS螺钉插入相应的位置。

1.2.2 治疗组治疗方法 实施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对过大粗隆顶点的垂直线与股骨干纵轴中线的交点位置进行标记,并沿股骨干的纵轴方向,向近端进行延伸,做手术操作切口,切口的长度控制在3cm左右,将髓内钉置入,并对近端的皮肤实施切开处理,置入股骨头;将远端的皮肤切开,置入股骨干。帮助患者在手术期间取仰卧位,对下肢进行妥善的固定,患肢保持一定的外展状态,沿长轴进行牵引,同时使患肢能够适当的内旋、内收。在实施内固定治疗期间应该始终保持该位置,避免移位等不良事件发生。

1.3 观察指标 ① 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疼痛程度VAS评分在手术前后的改善幅度;② 骨折手术治疗总及格率;③ 术后并发症;④ 手术操作时间、负重运动时间、住院总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

1.4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10分为满分。优,得分超过90分;良,得分超过75分但不足90分;可,得分超过60分但不足75分;差,得分不足60分[3]。

1.5 数据处理方法 数據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并以()表示,P<0.05认定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疼痛程度VAS评分在手术前后的改善幅度。治疗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疼痛程度VAS评分在手术前后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骨折手术治疗总及格率。治疗组患者骨折手术治疗总及格率为91.9%,对照组仅70.3%,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2。

2.3 术后并发症

治疗组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者仅有1例,发生率仅为2.7%,而对照组有6例(16.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4.32,P<0.05)。

2.4 手术操作时间、负重运动时间、住院总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

治疗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负重运动时间、住院总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3。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髋部骨折类疾病,该类骨折病变的发生,与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症,导致骨量严重丢失,和骨骼的微结构受到破坏,骨骼的机械强度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临床保守治疗过程中,患者通常情况下需要长时间卧床接受治疗,导致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相关并发症产生的可能性较大,且临床治疗的实际效果很难得到保障,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患者机体功能普遍较差,合并其他疾病者较多。因此目前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主张对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近年来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钉板系统、髓内固定系统、人工关节置换等几种类型。而手术治疗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就是建立稳定的内固定体系,使解剖复位状态得到有效的维持,为骨折部位生理功能的早期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的方法相对较多,以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最为常见,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治疗虽然所需费用相对较低,所产生的加压作用效果较为显著,但本质属于偏心固定的一种类型; 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系统治疗技术,与人体股骨的生物力学特性更加的符合,能够对股骨内侧在正常生理活动状态下的负担进行分担,使结合部位所承受的压力程度明显坚强,手术对机体所造成的创伤程度较轻微,不需要在操作过程中对软组织实施广泛的剥离处理,但治疗所需的费用相对较高,学习曲线相对较长。

在本次研究中的治疗组患者,通过该项手术方式治疗后,骨折治疗总及格率水平达到91.9%,高于接受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治疗的对照组的70.3%,可以进一步证实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技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此外治疗组仅有1例感染并发症出现,而对照组有6例,这可以充分说明该项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可以在老年等相对特殊人群中开展,能够使治疗效果得到充分保障。

总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与髓外固定比较,能够更大幅度改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疾病治疗时间,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沈宁江,宋世锋,王广积,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0):914-915.

张国平,冯育,张卫东,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10):1110-1111.

李坛珠,张保焜,莫小联,等.极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髓内和髓外固定疗效比较[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7,3(1):17-21.

猜你喜欢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手术后的应用探讨
舒适护理在甲状腺手术后早期应用
手术衣为什么是绿色的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体会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与PFNA治疗探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