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轨道交通车站综合开发简析及启示

2018-05-09张毅袁胜强李朝阳

创意设计源 2018年2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

张毅 袁胜强 李朝阳

开栏语

交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交通的发展、变迁也是社会进步轨迹的表征。《易经》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其志同也”,从中可见中国古代“交通”的内涵,不仅包括人、物的流动,也包括信息的传达。时至今日,科技推动交通在速度与运量上不断发展,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高效率与高效益是现代交通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现代交通也更加关注交通的人文特征。交通如同城市的血脉,联系着整个复杂的城市系统,城市所有活动都会有交通信息的反馈,研究交通仅仅以技术的思维往往会从一个困境陷入另一个困境。

本期以“交通建筑”为主题,集中探讨了轨道交通建筑,响应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集中建设的需要。城市轨道交通已有150多年的发展历史,世界主要大城市都有比较完整的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重新定义了城市的空间与时间,也改变了城市活动的模式,轨道交通路网对于城市空间效率起到决定作用。轨道交通枢纽对于城市已经超越了本身的功能,一些新的现象和趋势值得研究。当代交通建筑开始由单一的交通功能转变为集交通、娱乐、休闲、商业、居住等多职能为一体的城市交通综合体,为人们提供便捷交通的同时满足多元的城市需求。网络信息时代的城市空间再度分异,作为城市具有特殊引力的轨道交通枢纽,空间强度被不断加强,综合功能不断集聚,成为城市其他空间不可替代的活力集聚点,希望本期主题论坛能引发同行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北京交通大学

[摘要]新加坡作为地少人多的城市国家,通过开发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立体布局轨道交通站、公交换乘站、屋顶花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居民出行效率,其在法律保障、换乘关系、功能布局、安全配套等方面的经验可为我国的城市交通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站综合开发;交通枢纽;常规公交车站

[Abstract]Singapore is a densely inhabited city country of small coverage. With the help of developing rail transit complex, tridimensionally deploying the rail station, transfer stop and roof garden, the land utilization rate has been increased and its residents'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has been improved. Its rich experience in legal protection, transfer relationship, function layout, safety supporting facilities, etc, could all be applied as reference for city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Rail transit stati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rail transit station; Transportation hub; Common bus station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优先发展的制度设计与运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2&ZD20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小城镇交通发展模式和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4BSH032);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项目“支撑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交通发展战略、路径和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JCZZ05)和“适应‘健康中国战略的城市规划设计策略”(项目编号:16JXYB08)阶段性成果。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交通机动化进程的加快,由交通拥堵引发的能源紧张、环境污染、道路安全等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特大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1]。

当前,我国城市间掀起了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的高潮。2016年末,全国有30个城市建成轨道交通,线路长度3586公里,分别比上年增加6个城市、增长16.8%,轨道交通车站2383个,其中换乘站541个,配置车辆共19284辆。全国在建轨道交通的城市有39个,线路总长4870公里,比上年增加1个城市、增长21.9%,车站3080个,其中换乘站827个。[2]

可见,我国未来将有大量的轨道交通车站和轨道交通枢纽车站。但是,当前轨道交通开通城市居民普遍反映轨道交通车站与公共交通衔接不畅,而且不少城市对轨道交通车站或枢纽站的综合开发主要是上盖物业开发,较少考虑公共交通首末站、屋顶花园等的综合开发。如何在轨道交通车站综合开发过程中,提升轨道交通换乘效率,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益,已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新加坡地少人多,国土面积仅719.1平方公里,却容纳560.7万人,人口密度高达7908.7人/平方公里[3]。新加坡土地资源稀缺,除了要满足住宅、商业、工业等用地需求,還要满足军事、蓄水、港口等用地需求。所以,新加坡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复合使用土地,较好地解决了居民出行、公共活动等方面的问题。

一、新加坡轨道交通概况

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统具有独特的“狮城公交文化”。该系统的骨干是快速轨道交通,主体是常规公交,并辅以出租车,具有高效一体、智能安全的特点[4]。新加坡整个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公共汽车、出租车和轨道交通)主要由SBS新捷运公司和SMRT公司两家运营公司负责。

新加坡轨道交通系统,由地铁系统(Mass Rapid Transit)和轻轨系统(Light Rapid Transit)两部分组成,简称新加坡MRT和LRT系统(图1)。

新加坡轨道交通网络分阶段修建。由于中部地区对公共交通需求大,所以地铁南北线最早修建。1988年3月12日,新加坡地铁正式投入运行。1990年7月6日,位于东西线的文礼地铁站投入运营,标志着地铁系统提前两年建成。随后,南北线兀兰延线也逐渐建成,使南北线和东西线形成环状。

与地铁相连的轻轨路线(LRT)建设初衷是将乘客直接送至家门。1999年11月6日,武吉班让轻轨正式运行。此后,为发展旅游业,樟宜机场和博览站也加入地铁网络。2003年6月20日,世界上第一条全自动重型地铁线路——东北地铁线(NEL)开始运行。其后新加坡轨道交通系统一直在抓紧时间建设,逐段通车。

正因为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和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无缝衔接,使公共交通成为新加坡居民日常出行的主体[5]。在除去步行的机动化出行中,公共交通约占出行总量的63%,至2030年将达到70%[6]。公共交通优先彻底改变了新加坡曾经的交通混乱、拥堵状况,使新加坡走向了有序、绿色、永续的康庄大道[7](图2)。

二、新加坡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

新加坡对轨道交通车站的综合开发经过长期实践,取得了丰富的应用经验。新加坡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通常将常规公交换乘、小汽车停车、商业、办公、居住、公共活动等功能集中、复合布置。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的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通常在屋顶建设空中花园,在地下和二层分别建筑互相联通公共通道、屋顶轻轨车站、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等公共性空间。

(一)综合体总体布局

按照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的原则,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国家发展部(MND)、市区重建局(URA)和住屋发展局(HDB)等部门密切沟通。URA在确定组团性质、规模和开发容量时,与交通系统密切结合,根据各组团特点,围绕MRT站点进行高容量的综合开发。

在市中心区域,MRT站点密集,几乎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车站,车站往往结合商业、办公综合开发,并通过地下通道和周边建筑联系,地铁出入口可直接连接到各建筑物内部。在市郊区域,通常以MRT站点为中心,在400米范围内进行高密度的政府组屋开发,在MRT站上方往往建有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商业中心(图3)。同时,各组团依据社区划分建有完善的社区活动中心,从而保证大量的非通勤出行在组团内部完成[8]。

新加坡北部的盛港新城以MRT东北线盛港站为中心。盛港站除地铁站外,还设有LRT盛港轻轨站和盛港公交换乘中心,服务人口约10万户(图4)。盛港LRT轻轨线路呈向外发散“8字型”,总长10.7公里的线路串联起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盛港新城,平均每500~700米设一个LRT站,以LRT站为中心发散出各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邻里组团。盛港轨道交通综合体集居住、商业、交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在室内完成所有的集约交通方式转换(图5、6)。

(二)综合体公交换乘站

在新加坡,公交换乘站(Bus Interchange)是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的必备功能。尽管新加坡土地资源非常稀缺,土地开发严格限制,但是公交枢纽用地标准是富裕保障的。在新加坡轨道交通线网的南北线、东北线和东西线上,每隔3~5个站点就有一个公交首末站。公交换乘站内,每3条公交线路共用1个发车位,发车位往往设置为锯齿形。

新加坡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的公交换乘站布局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代表性车站是地铁南北线大巴窑站,公交线路布置在建筑地面层外侧,候车室全封闭有空调恒温,但占据了具有极高商业价值的临街位置;第二阶段的代表性车站是地铁南北线宏茂桥站综合体,该综合体为商业项目,没有进行高强度开发,并把公交换乘站作为建筑功能的一部分;第三阶段的代表性车站是盛港、文礼、金文泰、实龙岗等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该类综合体的特点是综合体开发规模大。新加坡地处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多雨,为了使乘客有良好的换乘条件,轨道交通与公交的换乘通常都在室内完成,乘客不需出站就可换乘。即使是从公交车站或地铁站出来步行回家的路上,乘客也不用担心日晒雨淋,因为通常都有连续的风雨连廊直接连接到住宅区域。目前尚有一些轨道交通车站的公交换乘站为独立用地的室外换乘,但是未来均将改造为室内换乘的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如文礼站、金文泰站等已进行了换乘站综合体改造。这种换乘方式既实现了对土地的集约复合利用,又缩短了乘客步行换乘的时间和距离。

(三)综合体屋顶花园

由于土地资源匮乏,所以新加坡必须高效、充分地利用土地。通过不断提高轨道交通综合体的高度,達到节约土地的目的,以满足城市各个层面的需求。尽管建筑越建越高,但是新加坡始终恪守“花园城市”的建设目标,通过合理的生态单元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通过在轨道交通综合体顶部或建筑组群廊道或建筑外立面建造空中花园,创造了许多绿色空间。这些公共空间大大提升了新加坡的环境品质[9]。轨道交通南北线乌节路站的ION Orchard综合体,在屋顶建设高品质的花园,在空中体味高品质的园林景观。轨道交通东北线和环线的实龙岗站Serangoon Nex综合体的屋顶花园,不仅设置有儿童游戏区,也设置有可供宠物嬉戏玩耍的区域。新加坡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的屋顶花园非常注重功能组合与形式多变,但其核心是尊重“以人为本”,强调使用者的可观性与参与性[10]。新加坡轨道交通综合体屋顶花园将各种树木、花草、石头与亭子、泳池、座椅、游戏道具、灯具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这不仅拉动综合体的商业运营消费,而且也为“花园城市”锦上添花[11]。

三、借鉴及启示

新加坡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发展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且其功能组合、空间布局和设计形式还在不断创新,这对我国城市具有很大的借鉴指导意义。

(一)法律提供保障,政策合理导向

新加坡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的建设已经驶入正轨,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新加坡制定了相应的前置条件、扶持政策,大力推动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的公交换乘站、空中花园、二层公共廊道、地下一层公共地道的发展。与此同时,相关部门明确公交换乘站、绿化、公共通道的位置、面积、标准和责任人,以建筑法律将相关面积纳入规划蓝图,作为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上述手段,保证实施到位,使综合体与公共配套相互衬托。各种法律及政策保障使新加坡的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不仅作为一个地产开发项目,更作为一个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建设项目,集约、高效地使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从国家层面,我国的政策法规应尽快完善,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的相关规范需继续健全,从设计到施工的过程都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范的各项指标。同时,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对经济投入、技术可行性及维护措施等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的公益配套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把握,以便实现管理的有效性,并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与措施。

(二)理顺换乘关系,突出公交配套

理顺换乘关系是确定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交通配套规模的关键。新加坡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的交通配套,建立了以轨道为主体、公交喂给、出租车辅助、鼓励自行车、引导小汽车的原则。

新加坡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非常注重轨道交通与常规地面公交的对接。公交换乘站在车站综合体的内部,公交停靠站在车站综合体人行出入口附近,一般与公交换乘站距离小于20米,换乘非常便捷。不熟悉的乘客在轨道交通车站的出入口可以方便地找到公交站点,反之也可以在公交站点附近方便地找到轨道交通站点。新加坡在枢纽的地面层设置公共换乘站,轨道乘客出站后可由自动扶梯到达地面层直接换乘公交。此外,新加坡在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内设置了众多的公交换乘路线,以枢纽为中心呈放射状发散的线路走向。通过公交接驳显著提升轨道交通站点的辐射范围,形成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客流喂给与疏散的良性共生关系,而非线路平行重复的竞争关系[12]。

出租车是辅助公交方式,不能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客流疏散的主导方式,但在公交不发达、公交服务水平不高的地区,如城市外围区域的枢纽应配置少量的出租车上下客位。

基于以上换乘关系,合理定位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各类客流的换乘功能,进而按照换乘关系的优先级进行功能布局和交通组织。此外,在软件方面,各种交通方式在运营线路和运营时间上应高度对接。

(三)立体布局功能,垂直组织交通

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的不同功能区有平面和立体两种布局模式。我国很多城市采用平面布局模式,但是新加坡多采用立体布局模式。与平面式布局相比,立体式布局换乘时间和距离均更短,便于人车分流,土地利用率高,因此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的功能布局应向立体式发展,通过布置多个不同的功能层,实现垂直换乘的目标。

作为高度整合的功能综合体,新加坡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建设遵循立体开发、功能分层、垂直分流的原则,即轨道交通站台位于最底层,人流集散厅位于地下一层,公交车站和出租车上下客站位于地面层,地下一层或地上二层作为人行天桥或公共活动空间通达各公共建筑[13]。

立体功能布局能缩小综合体内交通配套的占地规模,而缩小交通配套用地规模是切实方便市民出行的关键。我国城市应借鉴这种功能布局模式,进一步优化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的功能布局,以空间立体整合来实现交通功能单元间、交通与物业开发间的无缝衔接,进而提高换乘效率。

(四)安全置于首位,注重配套细节

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内的城市公共设施,安全性应放到首位。并且伴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人们对公共空间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因此,车站综合体内的细节设计是体现其品质的重要标准。

新加坡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内,尤其是交通配套内,设置了大量的等候设施,在各个功能区内设置各式座椅。新加坡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内的座椅一般设置在轨道交通站台候车区、公交枢纽站站台、枢纽站内商业区、换乘通道和连廊处等,其设计特点在于简单实用、形式多样。

新加坡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的屋顶花园将指引标识及平面图设置于醒目位置,以多种符号、图案及文字标识出服务对象、开放时间和注意事项等信息。对于针对儿童开放的游艺型屋顶花园,设计者更是将安全摆在首位,譬如干湿区采用不同的橡胶地面材质、儿童游乐设施的使用软性材料和倒角[14]。

结语

目前,公共活动空间缺失和城市生活环境恶化等问题在我国城市中日益严峻,公共交通枢纽建设车站综合体有助于解决此类城市问题。但由于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资金扶持力度不理想、工程培训不系统、实践经验不充足等原因,我国城市的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多为地产开发项目,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公交换乘站、公共联系通道、公共活动空间等公共功能建设进展缓慢。新加坡在国土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的功能组合和空间布局,这对我国城市具有极佳的借鉴意义。当前我国城市急需转变理念,健全法律法规,将公共配套作为轨道交通车站综合体的必备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朝阳.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2017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分析[EB/OL](2017-11-03)[2018-01-23].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11/579414.html.

[3]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Singapore. LATEST KEY INDICATORS [EB/OL][2018-1-6]. http://www.singstat.gov.sg/.

[4]李朝陽.特大城市轨交综合体系的高效集约及管理优化[J].上海城市管理,2014(1):48-53.

[5]李康乐,李朝阳.新加坡常规公交系统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 2012, 21(1):41-48.

[6]Land Transport Authority.Land Transport Master Plan[R],2013.

[7]罗兆广.新加坡一体化城市交通的特色与启示[Z],2014.

[8]陆圆圆,李朝阳,廖金元.新加坡组屋规划设计演变及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2(3):84-92.

[9]贾辰,李朝阳, 陈启宁.新加坡空中花园设计

简析及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 2013(8):30-38.

[10]祁素萍,赵旭.城市建筑的屋顶绿化[J].城市问题,2010(5):94-96.

[11]毛韦玉.现代城市屋顶花园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4(12):127-128.

[12]陆圆圆,李朝阳.上海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5(2):101-105.

[13]张临辉,李朝阳,李俊果.香港轨道交通枢纽简析及启示[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14(1):11-15.

[14]蔡霖,李朝阳,廖金源.新加坡屋顶花园规划设计简析及启示[J].华中建筑,2013(2):87-91.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基于熵权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仿真软件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氢燃料电池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初期客流预测方法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基于网络化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中心设置研究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