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功能主义在中国当代设计中的必要性

2018-05-09吴海波

创意设计源 2018年2期
关键词:功能主义家具设计形式主义

吴海波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设计中的形式主义问题日益显露。基于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以中国当代家具设计中出现的形式主义现象为案例,剖析形式主义设计观的弊端,指出功能主义在中国当代设计中仍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具设计;形式主义;功能主义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conomic growing and consumption level increasing, the formalism in product design has begun to emerge.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human needs hierarchy theory, takes the formalism in China's furniture design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at minuses of the formalism design concept, and indicates that functionalism still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contemporary design for China.

[Key words]Furniture design; Formalism;Functionalism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先秦诸子哲学对20世纪西方设计的先导意义研究”(项目编号:YB2014506)和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分段式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XGZJG2015B139)阶段性成果。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最终环节,是利用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既是促进人类自身生存的关键因素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关于人类消费需要问题,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需求层次理论”①,即人类需求按层次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种需求的递进关系体现了人类消费层次的变化,认为人类消费是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过程。

产品的成长过程大体可分为设计阶段、生产阶段和消费阶段,设计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计划筹备阶段,是产品成长周期中的首要环节,决定着产品的后续生产和最终消费。在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各种金融信贷产品竞相推出的背景下,个人的消费欲望被无限放大,超前消费现象普遍存在。面对生态能源日益严峻的现实问题,设计师不能片面地迎合市场需求,而要通过理性设计培养有节制的生活方式,引導民众进行合理的个人消费,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当代设计出现的问题——形式主义设计观

从设计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这样一个规律:在社会生产减弱、民众生活贫困的战争年代,设计主要用于满足民众基本的物质需求;在社会生产增强、民众生活富足的和平年代,设计开始从物质向精神倾斜。纵观中国近代发展史,通过历次社会革命和经济建设,逐步实现了从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到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跨越,新世纪的中国正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促使消费层次发生变化,在物质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比如各类奢侈品开始成为社会消费的新兴目标。在这种背景下,设计的形式主义风气初见端倪并大有蔓延之势。

形式主义(Formalism),指在艺术创作上侧重形式本身的表达而忽略形式背后所承载的内容,其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德国形式主义美学家赫尔巴特认为,美只能从形式来检验,即从构成美的个别因素和艺术作品形式之间的关系来检验。形式主义对于设计而言就是只关注形式的心理感觉而漠视形式的实用功能,甚至忽视支撑形式存在的客观基础,而将设计置于形式至上的虚无境地。

以2011年中国著名设计师朱小杰、刘小康举办的“椅子情·椅子戏”展览为例,该展览作为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的卫星展,由时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的杭间教授策划,是中国设计教育界、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一次集中亮相,反响无疑是空前的。但参展作品却暴露了当代中国设计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展览以家具中常用的坐具椅子为载体,并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旗号,其形式称的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造型到材质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但无一例外的是都抛弃了椅子作为坐具的基本功能,显得华而不实(图1)。

在展览中,刘小康、杭间和朱小杰三人座下椅子均取材于明式家具中的官帽椅和玫瑰椅。首先,将官帽椅摆放于正中,两把玫瑰椅分列两侧,以显示参展者(业界)对策划者(学界)的尊重;其次,三把椅子的扶手靠背设计的极为纤细,根本无法正常倚靠,特别是为显示权威而将官帽椅的靠背刻意加高,甚至去掉了人机功能极好的“S”型背板;最后,三把椅子的上座顺序也颇为讲究,由于椅子整体相连,除了官帽椅底部有支撑外,两把玫瑰椅底部均为悬空状态,为了平衡只能是居中者先上座,其目的也是为了表达对权威的尊重。整体设计呈“品”字形构图,体现的是一种身份级别和社会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等级制度的反映。众所周知,明式家具(图2)以其“文质彬彬”的设计美学在中国乃至世界家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直接影响了一代设计大师汉斯·维格纳(Hans Wegner,1914-2007)。他将中国明椅中的功能主义思想在现代设计中发扬光大,设计了著名的“中国椅”系列家具(图3、4)。

二、形式主义设计观的危害

设计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从人类诞生伊始就要面对两种世界,即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形式主义设计观只看重设计对主观世界的表达,只要能够满足人的情感欲望,即使与客观世界发生矛盾甚至以牺牲客观世界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形式主义设计观主要强调精神性、艺术性、文化性,忽视了物质性、技术性、实用性。

(一)过度强调“精神性”而忽视“物质性”

物质是设计得以实现的载体。虽然设计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但是设计的物质性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设计的精神性。形式主义忽视设计的客观物质条件,过分强调设计的主观精神体验。比如对设计材料的认识,形式主义不是强调材质的实际功用而是关注材质的形式意象,并通过夸大材质的精神趣味增加所谓的“附加值”,这种现象在国内家具行业中尤为突出。红木家具大都是“按斤论价”,消费者关心的不是家具的实用功能而是红木本身的增值空间以及附带的精神享受。另外为了突显其奢华感,在设计外观上也普遍运用清代宫廷的雕刻、彩绘、螺钿等装饰形式。

(二)过度强调“艺术性”而忽视“技术性”

技术是设计得以实现的手段。虽然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但是设计的技术性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设计的艺术性。形式主义忽略设计的客观技术手段,过分强调设计的主观艺术表现,在设计上体现为设计师所谓个人“艺术风格”独特表现,为了达到形式上的新颖,在造型上和材质上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对于材料、工艺、成本等技术原则置若罔闻。这类设计风气在具有艺术院校背景的设计师中屡见不鲜,他们习惯将大众设计服务等同于个人艺术表现,普遍认为设计就是艺术,只看到设计与艺术的联系而忽略设计与艺术的区别,只注重设计的人文性而轻视设计的科学性(图5)。

(三)过度强调“文化性”而忽视“实用性”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总和。我们需要用辩证的思维去面对传统文化,对于其中优秀的精华部分要善于吸收和利用,而对于其中的糟粕部分要善于甄别和摒弃。在认识上要从整体文脉上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决不能望文生义和断章取义,更不能为了文化而文化,将文化传承停留在粗浅的形式层面(图6)。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例,由于其形成和发展主要集中在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具有深刻的君主专制色彩,其设计目的也主要为了体现历代君王的意志。随着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其设计的目的理所当然是为人民大众服务,因此对于传统文化中有关专制和等级的烙印要彻底去除干净,才能适应历史发展潮流。另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之道”“天人合一”思想则主张形式与功能的相互合宜,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对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在设计中要善于传承和发扬。

三、功能主义设计观的历史依据

在中国古代的制器造物中,“尚质尚用”

的功能主义是工匠长期遵循的设计原则。关于功能主义思想在设计中的表达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先秦时期。[1]《礼记·月令》记载:“命工师効功,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其中“功致”二字是指“功力密致”②,讲的就是产品的功能质量要好。《礼记·王制》中记载“作淫聲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③,由此可见,在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违背功能主义设计原则哗众取宠还要受到刑律的惩处。另外,诸子百家也强调功能的重要性,从不同角度否定了文、饰、言,或者认为它们只是质、实、意的附属物,如孔子的“文质彬彬”、墨翟的“先质后文”与韩非子的“好质恶饰”“文为质饰”等。[2-3]

宋代也同样沿袭了功能主义原则,反对设计中的奢靡之风。司马光云:“其百工在官者,亦当择人而监之。以功致为上,华靡为下,物勒工名,谨考其良苦而诛赏之。取其用,不取其数,则器用无不精矣。”明代文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提到“古人制器尚用不惜所费”④,明确强调功用的重要性。他在谈起园林和家具设计时说:“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系统地阐述了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随方制象,各有所宜”是指造园须根据不同客观条件来规划与之相应的人文景观,“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则体现了设计不能盲目的追逐潮流,而要善于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崇尚返璞归真和节俭致用的功能主义思想。

西方设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才开始提出系统的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美国芝加哥学派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 经过多年的建筑设计实践第一个提出“形式追随功能(Form ever follows function)”的口号,成为美国设计界多年以来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他曾说“自然界中的一切东西都具有一种形状,也就是说有一种形式,一种外部造型,于是就告诉我们,这是些什么,以及如何和别的东西区别开来。”据此,他提出要给予每座建筑以适合的和正确的形式才是建筑设计的目的,“形式永远随功能,这是规律。哪里的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⑤奥地利建筑师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于1908在《装饰与罪恶》(Ornament and Crime)一文中提出著名的“装饰就是罪恶”观点,认为过度的装饰就是对材料和精力的损耗,并主张建筑以实用与舒适为主,提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强调建筑物作为立方体的组合同墙面和窗子的比例关系。⑥

综合东西方相关历史表述,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的本质就是提倡“功致为上”适用原则,内涵就是强调形式从属于功能,只是实现功能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功能就要有什么样的形式与之对应,功能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具体设计思路就是从消费者的客观需求出发,遵循科学规律,在设计的外观造型、内部结构和材料工艺上实现不同的使用功能。

四、功能主义设计观的现实意义

人首先是物质的人,其次才是意识的人。根据人的需求层次规律,设计必须首先满足人的客观物质需求,其次才是主观精神需求,期间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大众消费仍然以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需求为主,因此功能主义设计思想对中国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在设计资源的分配上,东部沿海普遍高于中西部,城市要明显高于乡村。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工作者,不能只看到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消费、高需求,更要看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收入差距和基本需求,用功能主义设计观点和方法解决改善多数普通民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才是当代中国设计最实际的发展方向(图7、8)。

结语

西方现代设计以功能主义为核心持续发展了近一百年,在各个设计领域都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虽然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风貌,但其支柱仍然是功能主义。中国当代设计由于历史原因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也就短短三十多年的历史。基于中国的发展现状,功能主义设计思想不仅没有过时,还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现阶段乃至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功能主义应该成为中国设计的核心思想。只有以史为鉴、以实为本、以真为要,中国设计才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并为实现国家伟大复兴助一臂之力。

注释

①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teractive: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EB/OL](2017-07-05).http://www.edpsycinteractive.org/topics/regsys/maslow.html

②出自《礼记·月令》:“是月也,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孔颖达疏:“必功致为上者,言作器不须靡丽华侈,必功力密致为上。”

③出自《礼记·王制》关于“四诛”之语的记载:“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辨,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④出自明·文震亨《长物志·器具》“古人制器尚用不惜所费,故制作极备,非若后人苟且。上至钟鼎刀剑盘匜之属,下至隃糜侧理,皆以精良为乐。”

⑤Sullivan, Louis H. The Tall Office Building Artistically Considered[J].Lippincott's Magazine 1896(3): 403-409.

⑥Adolf Loos.Ornament and Crime[M].Ariadne Press,1997.

參考文献

[1]季欣.早期功能主义设计新论[J].艺术百家,2006,(5).70-72.

[2]曹阳.墨子“节用”思想与现代设计中的功能主义[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6):819-821.

[3]磬年.功致为上——《考工记》研究笔记[J].装饰,1990(4):44-46.

猜你喜欢

功能主义家具设计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的标准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谁去捉拿“形式主义”?
如果上级不官僚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ader and Translator
沙翁间隔棋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
比较的视野:反思功能主义传播观的三个预设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与研究
基于连接工艺的实木家具设计研究
民间艺术引入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