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效果观察

2018-05-09徐峰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沙美卡松噻托

徐峰

(河南省汝南县第二人民医院 内科,河南 驻马店 463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炎或者肺气肿,进一步发展可转变为呼吸衰竭和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该疾病的主要体征为气流阻塞,发病原因主要与有害气体和颗粒所产生的异常炎症反应相关。随着气道受阻不断加重,气道所产生的阻力也在不断增加,使患者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现象,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3]。本研究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实施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观 察 组 男 22 例, 女 17例; 年 龄 56~78岁,平 均(67.94±8.35) 岁; 病 程 3~14年, 平 均(7.15±2.38) 年。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57~80岁,平均(68.26±9.14)岁;病程3~12年,平均(6.83±2.27)年。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进行对比。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4];②年龄超过40岁;③依从性较好;④近期无急性发作史;⑤患者近期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⑥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支气管哮喘病、血液疾病及其他肺部疾病;②合并心血管疾病、严重肿瘤及肝肾功能异常等疾病;③自身免疫疾病、气道反应增强的患者;④患者精神异常,意识不清,无法配合治疗;⑤近期使用抗生素。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英国葛兰素史克运营公司,批准文号H20140164),每次50 μg沙美特罗和250 μg丙酸氟替卡松,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治疗期间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状况对药物剂量作出调整。观察组患者除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外,再加用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454),每次1粒,每天1次,治疗期间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状况调整药物剂量。两组患者均需要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健康状况及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健康状况根据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来评估,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症状、日常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受到疾病的影响,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健康状况越差。②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 FEV1/FVC)、一秒用力呼吸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等。③不良反应包括口干、咽炎、念珠菌感染及便秘等。

1.5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标准[5]:治疗前后均利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两组患者进行分级:0级:患者在进行正常活动后未出现气短现象;1级:患者经过常规的体力劳动后出现气短现象;2级:患者经过上坡、爬楼梯等运动后出现气短现象;3级:患者通过百米慢走后出现气短现象;4级:患者进行日常说话、吃饭等行为后出现气短现象;5级:患者不做任何活动,仅处于安静状态下仍然会出现气短现象,端坐呼吸现象较为明显。显效:治疗前后两次评级之间相差的级别超过2级;有效:治疗后级别下降1级;无效:治疗后患者级别未发生改变,甚至出现升高现象。总有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87%)明显较对照组(76.9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2.2 SGRQ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SGRQ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GRQ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及FEV1%等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及FEV1%等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及FEV1%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3/39),其中口干1例,咽炎1例,便秘1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5/39),其中口干2例,咽炎1例,便秘1例,念珠菌感染1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9,P =0.709)。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例(%)

表2 治疗前后两组SGRQ评分对比 (±s,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SGRQ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 39 63.54±6.87 47.87±3.75 12.503 0.000对照组 39 64.16±5.92 53.14±4.56 9.010 0.000 t值 0.427 5.575 - -P值 0.757 0.000 - -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 <0.05。

时间/组别 例数 FEV1/L FVC/L FEV1/FVC/% FEV1%/%治疗前观察组 39 1.23±0.24 1.15±0.18 52.64±6.23 51.26±7.52对照组 39 1.21±0.25 1.12±0.16 53.25±5.97 50.68±7.47 t值 0.360 0.778 0.442 0.248 P值 0.764 0.723 0.753 0.814治疗后观察组 39 1.94±0.51† 2.05±0.21† 78.73±8.46† 59.45±7.69†对照组 39 1.53±0.38† 1.82±0.19† 69.85±7.59† 53.87±7.42†t值 4.026 5.072 4.879 3.261 P值 0.000 0.000 0.000 0.004

3 讨论

COPD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老龄化不断加剧,COPD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患者患病后的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气短、慢性咳嗽及咳痰等,患者发病后气道反复出现炎症,使气道结构遭到破坏,尤其针对小气道结构,使管腔出现缩小现象,产生气道阻力,从而使中弹性阻力以及黏性阻力不断升高,最终导致总气道阻力不断增加。因此,如何将COPD患者的气道阻力降低是治疗的关键,尤其是在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6-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SGRQ评分、肺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效果显著。噻托溴铵作为长效抗胆碱类药物,主要通过与乙酰胆碱竞争,与气道平滑肌上的M1、M3受体相结合,从而发挥作用,该药物主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研究指出,该药物也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并使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次数减少,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10]。因为噻托溴铵所作用的受体具有选择性,因此对具有负反馈作用的受体M2所产生的作用较弱,且该药物作用时间相对较长,因此每天只需吸入一次,故而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11-12]。而沙美特罗替卡松是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与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两种药物组成的复合药物,该药物对气道平滑肌上的β2肾上腺素受体所产生的激动作用具有选择性,起到扩张气管的作用,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可有效使多种炎症细胞活化受到抑制,还可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从而有效减轻气道炎症,最终达到改善患者肺功能的作用[13-14]。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替卡松在分子水平上起到协同作用,而在治疗方面则起到互补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在治疗COPD稳定期起到协同增效的效果。

综上所述,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朱惠兰, 向秀梅, 周莉梅, 等.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不同吸入装置给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房, 2017, 28(8): 1084-1087.

[2] 袁亚平, 方芳, 顾文超. 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与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J]. 海军医学杂志, 2017, 38(3): 244-247.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 中华内科杂志, 2007,46(3): 254-61.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2013, 6(2): 71-72.

[5]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1): 8-9.

[6] Han XP, Wang LL, He YM, et al. Effect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tiotropium and Salmeterol and fluticasone propionate powder on disease control in stable COPD patients[J].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6, 22(12): 156-159.

[7] 武瑞芳. 噻托溴铵与不同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比较[J]. 中国基层医药, 2016,23(17): 2667-2670.

[8] 许迎辉, 李响, 韩玉英.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3): 146-149.

[9] 许祥稳, 张念志. 噻托溴铵气雾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 2016, 23(11): 1692-1695.

[10] Alvaradogonzalez A, Arce I. Tiotropium bromid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bronchial asthma[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Research, 2015, 7(11): 831.

[11] 苏荣叶. 联合吸入沙美特罗和噻托溴铵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FEV1 FEV1/FVC%PaO2水平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 16(12): 1822-1824.

[12] 齐亚丽, 顾玉海, 李龙昱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疗效评估[J]. 中国药业,2016, 25(10): 26-28.

[13] 党建辉.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和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使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13):1940-1942.

[14] 金忠富, 何小花, 王玲霞. 噻托溴铵吸入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7, 33(12):1075- 1078.

猜你喜欢

沙美卡松噻托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激素的效果
噻托溴配合茶碱治疗对COPD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水平的影响
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地氯雷他定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时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丙酸氟替卡松、酮替芬联合孟鲁斯特钠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噻托溴铵粉雾剂的禁忌有哪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的临床护理干预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尘肺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