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企业法律顾问的中国坐标

2018-05-09法人吕冰心

法人 2018年5期
关键词:流程化法律顾问律师

文 《法人》特约撰稿 吕冰心

公司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可以说是法律顾问坐标的衡量因素,需从有人、有为、有声三个维度展开

记得2006年,我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企业法律顾问的中国坐标》的文章,当时作为企业法律顾问的城外人,谈到了中国企业法律顾问的现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理想的发展状态。

2011年,梦想照进现实,成为一名真正的企业法律顾问。如今整七年过去,没有七年之殇,有的是七年的感悟。现在,用城内人的身份以同样的标题写作此文,作为梳理和总结。

2006年曾经在文中写道:一个好的企业法律顾问既要有“工匠师”的专业,又要有“设计师”的谋略,二者缺一不可;“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品德、智慧与努力才能够赢得在企业应有的信任与尊重。这里的“有位”,强调的是法律团队在公司的话语权问题。这种话语权并非天然就有,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其中内因起决定作用,更多依赖于公司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关于公司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个人认为,可以包含以下三层。

要有人 以此为基础搭建法律团队体系

独木难成林,法律人员想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需要一支高效能的法律团队。在法律团队体系内部是一个横竖交叉的十字结构。

纵向上,建立一个母子公司层面、上下级单位之间责、权、利边界清晰、授权合理的管理体系,简单、非重要事项,充分放权;重要而关键事项,管控、牵制和适当授权相结合。

横向上,在同一法律单元内部或者平行板块内部,建立一个专业有分工、可交叉配合的合作体系,毕竟是专业知识型工作者,专业技能是看家本领。横向条上的每一个法律人,在合同、投资、劳动、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等法律专业领域中,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形成在某些特定领域并不弱于一般外部律师的专业能力,而不是做律师的弱化版;同时,兼顾公司法律服务内容点多面广的特点,拓展法律知识面,只要涉及法律问题,不能一问三不知,略知一二为好。

而在这个法律团队的中间,最好有一个优秀的、在公司内部甚至在整个法律从业范围内有影响力的领头人。领头人参与会议多、表达意见多、接触决策层多,法律团队提供了粮食和子弹,领头人也要打得准、打得稳。

要有为 并着力完善法律工作体系

有了组织和团队就要做事,就要围绕法律工作进行体系化建构。法律工作体系建设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子体系,形成“三三结构”。

第一个子体系,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济三线层面的全链条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1·5”就如何牵住化解风险的“牛鼻子”讲话中,曾提到,“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牵住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牛鼻子”,关键在见事早、行动快、措施硬。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中,神医扁鹊认为,虽然善于整治疑难杂症的自己最知名,但是防患于未然的大哥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二哥比自己有水平。故意隐喻也很明显,风险预防是关键。风险预防难见功劳,但见功力,需要风险的识别、预防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勇于说可、善于说可”。

第二个子体系,建立合同、案件、投资三大核心法律工作的流程化体系。标准化、流程化的过程,如同种树,从核心主干慢慢延伸到法律工作的每一个分支和线条,越分越细,直到枝繁叶茂。

法律团队要把全公司的业务进行梳理,从中了解:涉及哪些法律环节、存在哪些法律风险、涵盖哪些法律需求、需要哪些法律支持,并进一步判断哪些地方需要合同模板,哪些环节需要法律流程,从而形成清晰、完整的全局视野,建立法律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体系。在标准化、流程化体系搭建过程中,我们也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比如,为了在有限的人手、有限的时间内每天审核完数十份业务合同和法律文件,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第一,将业务合同根据谈判优势地位划分ABC三类,A类是根据业务模式、商品特点制作的我司示范文本;B类是我司与特定客户的惯常使用文本,经过了双方的谈判和各自地妥协退让;C类是对方占优势地位时的对方标准文本。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区分以及提前梳理和预审,实现了大部分合同“立等可取”。第二,将业务执行环节经常出现的法律工作,进行流程化设计。公司经常出现逾期,在催款的过程中,需要发催款函、律师函,我们制作了催款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并提供了催款函、律师函示范文本;就公司经常出现的保证金,制作了收取、追加、没收保证金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提供了收取保证金的示范条款,以及给对方出具的通知函件的示范文本。第三,对于公司的多种业务模式,出具法律风险防控指南,内容涵盖示范合同文本、客户资信审查要点、合同审核要点、业务部门自查要点以及履行环节风险提示等。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法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个子体系,建立内部法律人员、内部业务人员、外部律师三者之间高效沟通的服务、管理体系。内部法律人员、内部业务人员、外部律师具体职责不同,存在思维上的差异在所难免,但是大家总体目标一致,中间的平衡点也有章法可循。

法律风险防控并不仅仅是法律人员的事情,需要业务人员的通力合作,提高业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控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点已成共识。为此,对业务人员要通过多种方式普法培训,以案说法、以案释法效果为佳,尤结合本公司案例阐释法律为最佳。

而外部律师是企业内部法律顾问延伸的臂膀,要通过对律师的选聘、监督、考评等过程的管控,实现预期结果。内部法律人员与外部律师相比,对公司业务了解更多,要站在法律和商业两个维度综合考虑和解决问题,要引导外部律师拿捏好风险和收益间的平衡。

要有声 树立和推进法律服务品牌体系

法律人员内部形成一个团队,外部存在一个群体,相互存在诸多可以学习、借鉴之处。法律团队要多向外看,对于现在比我们强的法律团队,主动学习和对标;将来争取把公司的法律团队做成标杆,形成法律传承和法律服务品牌,树立在法律群体内部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从而为公司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2006年的《企业法律顾问的中国坐标》中曾提过一句话:“在美国公司中,CEO旁边坐着的就是企业法律顾问,以便可以随时咨询。”

中美企业法律顾问与公司决策层空间距离的差异,既有国家背景、产业环境、企业性质、公司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也有中国企业法律顾问自身根基不够、内功不足的原因。用时间换空间,希望中国企业法律顾问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从而能够缩小这样的空间差异。

猜你喜欢

流程化法律顾问律师
法律服务不再“靠爱发电”——石泉县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之后
“具化 瘦身 流程化”责任落实3步走
福建“一村一法律顾问”基本全覆盖
调音
煤矿材料“超市”运营模式的具体应用和经济评价
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与服务的研究
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检查分析
贵州实现县级以上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
赢得很惨
赢 得 很 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