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地区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8-05-08闫颖慧虎艳梅

畜牧兽医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甘南州牧业子系统

闫颖慧,虎艳梅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系, 甘肃 合作 747000)

畜牧业作为甘南州的主要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近几年以来,受到了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退化问题日趋严重,草原的生态恢复能力也随之在逐年降低,从而严重制约了甘南州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牧民的经济来源受到威胁。因此,本文根据甘南州畜牧业发展实际,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高寒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确定和完善,并对甘南州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明确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阻碍因素,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一些有助于甘南州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畜牧业各部门提供一定参考。

1 甘南州概况及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

甘南州坐落于甘肃省西南部,属于中国少数民族藏族的自治州之一。甘南州居于中国第一大江和第一大河的上游地区,位于101°16,~105°15,E,33°11,~35°58,N,自东向西有360.7 km,由南到北达270.9 km。海拔最高可达4 920 m,海拔最低处也有1 172 m。甘南州处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尤为明显。甘南州畜牧业草地面积有257.9×104hm2,是全州总土地面积的67.32%。其中,截至2016年底退化草原面积为209.1×104hm2;沙化草原面积5.21×104hm2,草原鼠虫害总面积为63.9×104hm2;毒害草面积40.55×104hm2,全州2015年各类牲畜年末存栏数为373.91头、只;出栏率为47.2%,商品率为41%;肉类总产量为7.22×104t。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甘南州年鉴》(2007~2014年),《甘南统计年鉴》(2006~2015年),以及甘南州畜牧局。

2.2 主成分分析法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是通过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把多个原始指标减化为有代表意义的少数几个指标,以使原始指标能更集中、典型的表明研究对象特征的一种方法。

2.3 指标体系

本文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甘南州实际情况,选取了指标体系,它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十七个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甘南州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2.4 协调度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甘南州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状态,需要建立协调度函数,分别计算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大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本文采用公式:Ci=1-Si/Mi,式中:Ci为两系统第i年协调度,Si为第i年两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值的标准差,Mi为第i年两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值的均值,Ci值越大,说明两系统之间协调状况越好,反之则处于不协调状态。协调度类型有以下几类:C≥0.9为协调,0.75≤C<0.9为基本协调,0.6≤C<0.75为基本不协调,C<0.6为不协调。

3甘南州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3.1 计算主成分载荷矩阵

利用SPSS19.0软件对甘南州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十七个具体指标经过标准化处理后进行分析、降纬、因子分析计算主成分得分、以及特征值和累积贡献率(见表2)。

由表2中,社会评价系统主成分载荷矩阵可以看出,主成分1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3.678%,超过累积贡献率的标准值80%,因此用第一个来说明社会评价系统的信息。

由经济评价系统主成分载荷矩阵可以看出,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4.347%,超过累积贡献率的标准值80%,因此用主成分1和主成分2来说明经济评价系统的信息。主成分 1 在出栏率(X9)、商品率(X10)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X7)三项指标上荷载比较大,能够解释为牧业经济指标。主成分2在人均牲畜头数(X6)指标上荷载比较大,能够解释为牧业产品指标。

表2 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各评价系统主成分荷载矩阵

由生态环境评价系统主成分载荷矩阵可以看出,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2.794%,超过累积贡献率的标准值80%,因此用主成分1和主成分2来说明经济评价系统的信息。主成分 1 在超载率(X17)、年均草地覆盖度(X14)、年均产草量(X13)等三项指标上荷载比较大,能够解释为人为影响因素指标。主成分2在年均气温(X11)、年均降水量(X12)草地退化面积(X16)三项指标上荷载比较大,能够解释为自然影响因素指标。

3.2 计算主成分得分、综合评价值

社会评价系统只提取出了一个主成分,因此,它的得分就是其评价值。经济评价系统中主成分1和主成分2各自所占有的权重值分别为0.734和0.209,可以求出系统的评价值。相同的,生态环境评价系统中主成分1和主成分2所占权重各自为0.577和0.251,可以求出系统的评价值,其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各系统主成分得分、系统评价值及综合评价系统排名

3.3 高寒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及分析

3.3.1 高寒草原畜牧业社会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分析 由图1可见,甘南州草原社会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在2006~2016年十年间呈现稳定的快速上升的趋势,就社会评价系统而言,从2006年开始其发展水平由-1.307逐步上升到2015年的0.913,这说明甘南州牧区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从原始数据来看,主要是初中以上劳动力比重、城镇化率的上升,而劳动力人口数量、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草原人口密度从2006年后变化不太大,这些数据说明,这十年中,甘南州高寒牧区的牧民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社会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说明更多的牧业人口转向城市就业,减轻了牧业的压力,保证了牧业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初中以上劳动力比重的上升说明了牧区牧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畜牧业产量,也有利于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甘南州草原社会可持续发展子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一种上升的发展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劳动力素质的增长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造成的,表明草原畜牧业的整体发展规模在不断上升,而且农牧民的劳动力素质和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图1 2006~2015年 甘南州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3.3.2 高寒草原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分析 从经济评价系统的发展水平可以看出,从2006到2008年间虽然呈现下滑趋势,但总体上却是处于上升状态,尤其从2009~2015年其发展迅速,分析原始数据可以发现,由于近年来甘南州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鼓励二、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农牧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得到逐步提高,同时甘南州草原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下降,牧业人口也转向从事二三产业,减轻了牧业的压力,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也逐年提高。从权重来看,代表牧业经济产出的主成分1大于代表牧业产品产出的主成分2,也可以说明,畜牧业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较好,这主要是由于产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但由于饲养量的限制其牧业产品相对较少。

3.3.3 高寒草原畜牧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分析 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从2006到2010年间处于上下波动的状态,也是评估期内波动幅度最大的子系统。2006~2008年逐年下降,2009年回升,2010~2012年又处于缓慢下降的状态,从2012年到2015年间迅速好转,其波动原因主要在于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甘南州畜牧业生态环境发展很不稳定,需要采取有效手段阻止其不断恶化。从其权重来看,代表人为影响因素的主成分1的权重大于代表自然影响因素的主成分2的权重,可以说明草原载畜量的增加,超载过牧现象严重等人为因素是影响甘南州草地畜牧业的主要原因。从原始数据分析也可知,甘南州草地退化面积、超载率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年均产草量、年均草地覆盖率近两年也在逐渐下降。

甘南州畜牧业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虽波动很大,但总趋势是处于上升状态的,其原因主要是人民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政府采取的围栏草场、种林种草、草场综合治理等环保措施、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

3.3.4 高寒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系统主要提取出了三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0.217,各主成分得分从2006到2015年间虽然发展态势有所波动,但从总体来看,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呈现逐渐上升的发展态势,这说明甘南州畜牧业总体发展状况越来越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对畜牧业、牧民和草场保护投资力度加大导致的。

3.4 高寒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结果分析

根据协调度计算公式,得到甘南州草原畜牧业发展水平协调度(见表4)。

表4 甘南州草原畜牧业发展协调度

图2 2006~2015年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趋势

由表4可知,2006~2010年间各子系统之间可持续发展协调度都处于协调状况,而且都是高水平的协调,协调度都在1.0以上,而且一并呈增长趋势,说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三者之间协调关系良好。但2011~2012年间,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度逐渐趋于不协调或基本不协调,甚至降到负值,特别是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之间协调度降到了-2以下,说明甘南州社会、经济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为了增长的人口生存,畜牧经济不得不增加产出,对草地资源开发力度加大,草地资源被严重过分利用,草地生态环境严重破,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破坏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代价的。2013~2014年间,三个系统之间协调度逐步转好,由不协调转向协调或基本协调,这是由于甘南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综合整治草场资源,大力发展畜产品产业化,旅游业也逐步成为甘南州主要经济支柱,减小了社会经济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压力。总之,由图2可知,2006~2015年十年间,社会—经济、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各子系统之间可持续发展协调度总趋势是下降的,从1.3

以上下降到1.0以下,特别是2015年社会—经济、经济—生态系统之间协调度是趋于基本不协调的。因此在改善中应注意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协调一致,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协调。

4 结论

通过分析得出:甘南州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近十年内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呈现逐渐上升的一个发展态势,这说明甘南州畜牧业总体发展状况越来越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都朝着有利于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但在上升的趋势下会出现波动,而且各子系统间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度总趋势是下降的。因此为了增强甘南州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各子系统间的良性协调发展,甘南州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①草地退化的治理与重建,对畜牧业限牧、禁牧等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以及对鼠兔虫害的综合防治有利于退化草地的恢复和退化速度的减缓,并加强优良草品种的选育;②甘南州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载畜量过大、超载过牧问题严重。由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和自我恢复能力的缓慢性,要求今后甘南州畜牧业的发展要结合草地资源的实际情况而定,做到以草定蓄、草蓄平衡,严格控制蓄群规模、科学管理草蓄平衡问题。③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一条龙式的产业结构,形成自我生产、自我加工、自我销售的一体化产业模式。同时发展自己的畜产品品牌,转变数量型畜产品为质量型、品牌型和效益型畜产品。也要大力发展绿色畜产品,加大科技投入,生产质量高、安全性能高的绿色畜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收入。④提高牧民文化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是提高科学养畜水平、提高畜牧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胡珀.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安全研究[D].兰州大学,2008.

[2] 张陇娟.高寒牧区草地畜牧业的转型问题探讨[D].甘肃农业大学,2013.

[3] 范如.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D].内蒙古大学,2012.

[4] 杨伊侬.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内蒙古为例[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60-64.

猜你喜欢

甘南州牧业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黄泛区农投牧业有限公司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民族地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问题探析
新“国十条”背景下甘南州保险需求调查研究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English Read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蒙牛全购现代牧业
海口伟德牧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