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安新区设立背景下冀中地区“节点城镇组团”发展思考*

2018-05-08孟祥林

中国名城 2018年5期
关键词:宁安行政区划京津

孟祥林

1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城市体系前景分析

1.1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行政区划调整

京津冀三地在历史上同属一个行政单元,资源共享和政策共享是京津冀三地谋求共同发展的基本前提。三地同属一个行政单元,在以行政单元为界线构建城市体系的发展背景下,在京津冀区域内容易构建起以京津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体系。但是在北京市和天津市独立为直辖市后,两个大都市一直在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由于行政区划的限制,京津大都市外围的河北省地区与京津大都市的发展速度开始出现较大差距。不仅如此,由于京津大都市处于冀北“张家口+承德+唐山+沧州+保定”的包裹中,使得河北省行政区划成为“空心拳头”的特殊结构,这种结构的行政区划不易在河北省行政区划内以某个城市为核心形成城市体系,并带动整个行政区划内不同层级中心地发展。为了促进京津冀三地城市化水平提升,需要克服“空心拳头”所造成的问题,形成以京津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体系。京津冀协同发展实际上就是在“软区划”[1]思路下谋求构建一体化城市体系的重大尝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虽然京津冀三个省级行政单元没有进行调整,但实际上在不断地进行微调。张家口市、秦皇岛市、唐山市、保定市、衡水市、邯郸市、石家庄市等设区市的建成区范围都在进行扩展,以便为承接从京津大都市疏解出来的职能创造空间。在此过程中保定行政区划是一个特例,在建成区从原先的“一城三星”拓展为“一城五区”后,用于雄安新区设立[2],雄安三县从原保定行政区划中分离出来,成为行政级别高于保定市的副省级行政单元。雄安新区会成为京津冀区域内近邻京津大都市的城市化隆起区,不但会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而且会将周边的县级中心地整合在一起,以雄安新区为核心按照“分步走”的发展格局,会将津西廊坊西侧、沧州西北侧、保定辖区内的高碑店与定兴等整合在一起,在承接京津疏解职能的同时,与京津大都市形成鼎足发展格局。为京津大都市尽快过渡到分散发展格局创造条件。

1.2 以京津为双核的京津冀城市体系发展前景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京津冀地区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体系搭建了平台,未来的京津冀城市群是以京津两个大都市为核心、以近京津的河北省行政区划内的设区市为子中心构建起来的“双核心+多子核心”的城市体系发展格局。北京市的通州区与廊坊市的北三县整合在一起的北京副中心,以及以雄安新区为核心的首都副中心是近邻京津大都市的两个新的城市隆起区。雄安新区的设立打破了此前的行政格局,使得京津冀协同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到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前这段时间内的理论探索进入了实践阶段。由于京津冀区域南北长东西窄,京津大都市与河北省之间构建起分散发展格局的城市体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更多的“连接区”[3]的建设,这包括“北京—张家口”、“天津—承德”、“沧州—保定”、“衡水—石家庄”间的连接区,这些“连接区”能够将京津大都市与次级中心城市连接在一起,进而发展成为子中心城市间连接的走廊。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河北省辖区内的各个子行政单元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天津东侧的唐山需要与秦皇岛整合在一起在冀东地区创建双中心的次级城市团,雄安新区会与保定逐渐整合在一起,对腹地的辐射影响会进一步得到强化。保定南部的定州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也会向设区市方向发展,将周边的望都县、安国市整合在一起,对更大腹地产生聚合整合作用,位于沧州市与衡水市边界处的“肃宁县+安平县+饶阳县”虽然城镇化水平不高,但在沧州市、保定市、衡水市间能够扮演连接角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也可能成为行政级别发生变化的区域。

2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雄安新区周边城市团发展思考

2.1 “三角形”思维方式转变为腹地思维方式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学界更多地是用三角形思维方式考虑问题,京津石三角形、京津保三角形是此前讨论的热点,目的在于通过构建三角形,使得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得以高效互动。在雄安新区设立后,京津雄三角形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京津雄三角形几乎等边,成为京津非首都职能疏解的重要区域。在高规格、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过程中,雄安新区腹地内的众多乡镇中心地将会享受更多红利。如图1所示,雄安新区即X区会与京津大都市形成鼎足发展势头。雄安三县从保定行政区划中分离出来,其行政级别高于保定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成为城镇化速度最快的增长点。在雄安新区的远景发展设计中,“雄安新区+保定东部+廊坊西部+沧州西北部”会整合在一起,“徐水区+清苑区”会成为保定市与雄安新区连接在一起的纽带,霸州市是廊坊行政区划内发展基础较好的县级中心地,会成为雄安新区向东发展的触角,以霸州市为节点向南、北拓展,津西廊坊与雄安新区整合在一起。因此在雄安新区进一步发展进程中,M区即“涿州市高碑店市+定兴县+徐水区+清苑区+高阳县+任丘市+霸州市+永清县+固安县”将逐渐被整合在一起。因此雄安新区的设立将打破此前以三角形为思考框架的区域城市体系的构建方式,腹地内更多不同层级的中心地将被整合在一起,跨行政区划的以城市团为发展目标构建起来的城市体系将会成为京津冀城市体系的发展方向。

图1 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城市团示意图

2.2 “石保沧衡”发展进程中的多个连接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不仅在于京津与近京津的河北省地区间的协同发展,还在于通过“分步+分区”[4]方式将更大空间范围内的中心地整合在一起。从图1可以看出,“肃宁县+安平县+饶阳县”整合在一起的Y区(简称“宁安片区”)在“京津石沧衡”区域内与雄安新区呈对称结构,雄安新区成为“保定市—廊坊市”连接的节点,宁安片区成为石家庄市、沧州市、衡水市连接的节点,“宁安片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也会成为另外一个需要强化发展的区域。从图1可以看出,雄安新区和宁安片区分别作为区域M和区域N的中心,在南北方向上整合在一起,将京津南侧的河北省腹地内的“保定市+津西廊坊+石家庄市+衡水市+沧州市”整合在一起,在京津大都市的影响下,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城市发展较快的区域。

2.3 “保定—石家庄”城市链上的节点城镇团

定州市已经从保定市行政区划中分离出来成为省辖市,随着其影响力逐渐增大,会逐渐发展成为设区市,“定州市+望都县+安国市”(“定安片区”)最有可能整合在一起发展。从图1可以看出,“定安片区”已经与行政区划调整后的石家庄市和保定市连接在了一起。定州市位于“北京市—石家庄市”连线上的重要交通线上,也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首批设立的省辖市,在构建“石家庄市—保定市”城市链过程中会发挥重要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京津石三角形和京津保三角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保定借助雄安新区的红利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在此过程中石家庄市致力于构建京津冀城市群的“第三极”,为此就要强化向北发展的力度,与保定市进行整合发展就成为石家庄市的理性选择,在京南构建起“石家庄市+保定市”双中心城市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以保定为顶点会通过构建三个三角形即“京津保三角形”、“保沧衡三角形”、“保衡石三角形”在京津南侧的城市体系建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石家庄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前瞻性地考虑与保定市的整合问题,定州市的区位角色需要得到重视。

2.4 以“三区+大保定”为核心的大城市环

“三区”即前文论及的雄安新区、宁安片区和定安片区,根据图1,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要围绕“三区”构建起l2城市环,即“北京市—廊坊市—天津市—沧州市—衡水市—石家庄市”城市环,与l1城市链即“北京市—涿州市—高碑店市—保定市—定州市—石家庄市”整合在一起,围绕“三区”形成大城市环。城市环上不同层级的中心地通过城市环在邻近的中心地间建立起紧密联系,同时通过如上论及的三角形也可以将城市环与城市环包围的区域紧密整合在一起。同时也为石家庄与京津高效互动搭建了平台。根据图1,石家庄除了通过l2与天津建立联系,还可以通过“石家庄市—晋州市—深泽县—宁安片区—任丘市—霸州市”一线与天津市建立联系,后者是津石间建立联系的最佳通道,这条通道也会促进宁安片区的发展。因此石家庄在向北发展过程中,定安片区和宁安片区会成为石家庄与保定市、雄安新区进而天津市联系在一起的重要节点。在雄安新区进一步发展中,保定通过吸收红利尽快与雄安新区整合在一起,于是在京津南侧就会形成“京津+保定市+雄安新区”和“石家庄市+宁安片区+定安片区”并行发展的新格局。在此过程中“保定市+三安区”成为将在如上发展格局中发挥纽带作用。

3 “高阳+蠡县+博野”城镇团与周边关系分析

根据前文,在“三安区”得到高效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三安区”中间的“高阳县+蠡县+博野县”(“高蠡博区”)或许会成为城镇化的低谷,为了避免此类事情发生,“高蠡博区”就需要在“宁安片区”和“定安片区”在推出实质性举措前,通过跨县域行政区划进行城镇组团设计,构建起与“三安区”连接的通道,在城市化进程中最大程度地避免被边缘化。

3.1 “高蠡博区”内部:曲边三角形与节点中心地

在“高蠡博区”内部要注意强化发展节点中心地进而构建起以北店乡、高阳县和博野县等中心地为顶点的曲边三角形。如图2所示,在曲边三角形的“高阳县—博野县”边上(“高博链”)要首先强化发展高阳县和博野县两个县级中心地,而后强化发展新兴镇中心地,使得蠡县中心地向其东北侧发展,将蠡吾镇与新兴镇整合在一起发展,新兴镇相对于蠡吾镇更加接近蠡县行政区划的几何重心,对县域腹地能够更好地施加影响,并有利于沿着高博链向两侧辐射,从而将“高阳县—蠡县”、“蠡县—博野县”间的更多的乡镇中心地连接在一起构建城镇链。从图2上可以看出,新兴镇不仅靠近蠡县行政区划的中央,而且位于高蠡博区的中央,在高博链上将会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为此需要在整合“新兴镇—蠡吾镇”的同时,需要以“新兴镇+蠡吾镇”为中心,将“桑园镇+万安镇+北郭丹镇+大百尺镇+留史镇+鲍墟乡+小陈乡+林堡乡”整合在一起,在高博链上构建起规模较大的节点(“新兴团”)。从图2可以看出,“大百尺镇+北郭丹镇”在“高阳县—新兴镇”间发挥着连接作用,“小陈乡+鲍墟乡”在“新兴镇—博野县”间发挥着连接作用。因此在构建起新兴团的同时要注意沿着高博链向两侧扩展,让“小陈乡+鲍墟乡”、“大百尺镇+北郭丹镇”分别发挥节点作用,于是在“博野县—高阳县”方向上沿“博野镇—东墟乡—小陈乡—新兴镇—大百尺镇—北郭丹镇—高阳镇”形成以乡镇中心地为主体的串珠状城镇链。从图2可以看出,沿高博链分布的高阳组团、新兴组团以及博野组团均匀分布,便于城市链的两端与中间高效互动:通过两端挤压中间,中间带动两端。

3.2 “高蠡博区”边缘:与“三区+一心”建立连接

图2 “高阳+博野+蠡县”城镇团与周边关系示意图

在图2中,“高蠡博区”的边缘存在四个重要区域,分别是“大庄镇+东闾乡+张登镇+温仁镇”、“祁州药市+西佛落镇+石佛镇”、“付家佐乡+尚村镇+邵庄乡”、“蒲口乡+龙化乡”,这四个区域将高蠡博区分别与清苑区(北店乡)、安国市(祁州镇)、肃宁县(肃宁镇)、雄安新区等连接在一起。雄安新区设立后将会保持较高的城镇化水平,对腹地会产生较大的辐射影响,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将会与“大保定”整合在一起[5],并对高碑店市、涿州市、任丘市、霸州市等行政单元产生直接影响。“雄安新区+大保定”在后期发展中会对南侧区域产生深远影响,前文论及的宁安片区和定安片区等也都会相继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夹在“三安”区内的高蠡博区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做好区内城镇体系发展设计,还要做好与“三安”区和大保定主城区间的连接,以便前瞻性地与“三区+一心”整合在一起,在“三区+一心”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的同时,高蠡博区不能成为“三安”区高速城镇化进程中的“低洼区”。如上论及的分布在高蠡博区四个方向上的连接区成为了高蠡博区向外延伸的触角,也是“三区+一心”向高蠡博区挤压的通道,

4 雄安新区的相似区:“宁安片区”和“定安片区”发展构想

4.1 “沧州—衡水—石家庄”的连接节点:“宁安片区”城镇团构建

4.1.1 县级中心地为核心的子城镇团

“宁安片区”由“肃宁县+安平县+饶阳县”整合形成。图3展示了宁安片区的城镇体系格局,其中ln1、ln2、ln3是该框架下的支撑,ln4、ln5、ln6是在该支撑基础上的扩展。ln3将安平县、饶阳县和肃宁县等三个县级中心地连接在一起,成为宁安片区最核心的城镇链。在这条城镇链上,宁安片区的三个县级中心地要分别将各自腹地内邻近的乡镇行政单元整合在一起,根据图3,肃宁县中心地要将“肃宁镇+师素乡+窝北镇”整合在一起形成肃宁城镇团的核心,于是行政区划内的其他乡镇行政单元,就围绕该核心构成半圆状的“付家佐乡—尚村镇—邵庄乡—梁家村镇—留善寺乡—陌南镇—万里镇”城镇链(“肃宁环链”);饶阳县中心地要将“饶阳镇+王同岳乡”整合在一起,构成饶阳县城镇体系的核心,在其周围形成“大官亭镇—大尹村镇—留楚乡—五公镇—东里满乡”半圆状城镇环(“饶阳环链”);安平县中心地要将“安平镇+东黄城乡”整合在一起成为城镇体系的核心,围绕该核心在腹地内形成“西两洼乡—程油子乡—马店镇—大何庄乡—大子文乡—南王庄镇”城镇链(“安平环链”)。“肃宁环连”在进一步发展中“大尹村镇+大官亭镇”整合在一起,于是“大尹村镇+大官亭镇”就成为“肃宁环链”与“饶阳环链”的连接点,“饶阳环链”在进一步扩展过程中,会将“程油子乡+西两洼乡”整合在一起,于是“程油子乡+西两洼乡”就成为“安平环链”和“饶阳环链”的连接点,于是通过跨县级行政单元构建城镇链,如上论及的三个半环状城镇链成为圆环状城镇链,以三个县级中心地为核心的子城镇团形成。

4.1.2 连接“宁安片区”与“高蠡博区”的城镇链

前文论及,“高蠡博区”处于“三安区”中间,在发展过程中要前瞻性地创建与“三安区”间的联系通道。ln1、ln2是“宁安片区”与“高蠡博区”的连接通道,前者沿“博野县—南小王乡—程委镇—程油子乡”一线将博野县中心地与安平城镇团连接在一起,并且拓展到衡水行政区划内深州市的唐奉镇和双井开发区;后者沿“蠡县—南庄镇—北埝头乡—大官亭镇—大尹村镇—万里镇”一线将蠡县中心地与肃宁县城镇团连接在一起。从图3可以看出,ln1、ln2分别经过“程油子乡+西两洼乡”、“大官亭镇+大尹村镇”两个节点,作为ln1、ln2与ln3的交汇区,城镇化速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图3中ln1、ln2两条城镇链距离博野县、蠡县中心地较近的腹地内,由“程委镇+南庄镇+北埝头乡”整合在一起的城镇团,会在“高蠡博区”与“宁安片区”整合在一起的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从图1中可以看出,高蠡博区处于“大保定”、宁安片区、定安片区以及雄安新区中间,在“三安区”与大保定整合在一起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纽带角色。“高蠡博区”以及“三安区”在发展顺序上理论上应该遵循“雄安新区→定安片区→宁安片区→高蠡博区”的发展步骤,但实际上高蠡博区的发展状况要优于宁安片区,只有在出现政策倾斜时宁安片区的发展速度才会迅速提升。宁安片区是将石家庄市、衡水市和沧州市连接在一起的重要节点,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遵循“分区+分步”的发展原则,由近京津的河北省地区逐渐过渡到冀中南地区,石家庄市冀中南地区的区域核心城市,在发展成为京津城市群“第三极”过程中,就需要前瞻性地考虑将石家庄市、衡水市和沧州市整合在一起的机制,于是宁安片区就成为了重点考虑对象。

图3 “宁安片区”城镇体系示意图

4.1.3 “高蠡博区”内辅城镇链的构建构想

根据图3在宁安片区内除了构建ln1、ln2、ln3等三条主城镇链,还要形成ln4、ln5、ln6等三条辅城镇链,从而将腹地内更多的乡镇中心地与主城镇链连接在一起。ln4将“大何庄乡—马店镇—程委镇—南庄镇—付家佐乡—尚村镇—邵庄乡”等连接在一起,ln1、ln2两条城镇链经过该城镇链的中部,在“程委镇+南庄镇+北埝头乡”(“程南北”城镇团)汇合,也进一步促进了“程南北”城镇团的发展。从图3可以看出,ln1、ln2与ln5分别交汇于程油子乡、大官亭镇,这两个乡镇中心地分别是饶阳团与安平团、肃宁团与饶阳团连接的地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程油子乡+西两洼乡+安平镇”、“大官亭镇+大尹村镇+师素乡+肃宁镇”的整合力度。根据如上发展构架,“程南北团+肃宁团+饶阳团+安平团”将宁安片区内部与外部紧密整合在了一起,ln6是沿宁安片区边缘构建起的城镇链,将 ln1、ln2、ln4、ln5的端点连接在一起,沿“大子文乡—南王庄镇—唐奉镇—东里满乡—五公镇—留楚乡—陌南镇—留善寺乡—梁家村镇”形成宁安片区内最长的城镇链,也是在发展步骤上排在最后的城镇链,只有主链及宁安片区的核心区域得到充分发展后ln6才能得到发展。如果对宁安片区的城镇体系进行分层,则ln3为城镇体系的内层,ln6为城镇体系的外层,外层是内层向腹地的拓展,ln6上的唐奉镇和陌南镇分别隶属深州市和献县,宁安片区在这两处内凹,只有将这两个乡镇中心地连接在一起才能够使ln6保持连续。

4.2 “保定—石家庄”连接节点:“定安片区”城镇团构建

前文论及,“定安片区”以定州市为核心由“定州市+望都县+安国市”整合在一起形成。从图4可以看出,望都县和安国市的行政区划面积较小,紧紧贴在定州市的东侧。“定安片区”在发展过程中要以定州市中心地为主核、以安国市和望都县中心地为辅核构建起“一主+两次”的城镇组团。在定州行政区划内,以“北城区+西城区+南城区”为核心,将“清风店镇—大鹿庄乡—杨家庄乡—叮咛店镇—周村镇—明月店镇—开元镇—赵村镇—庞村镇”作为紧贴核心城区的城镇环,随后再向腹地继续扩展,沿ld即“长古城乡—固店镇—留早镇—大辛庄镇—东旺镇—东留春乡—李亲顾镇—高篷镇”构建C形城镇链,该城镇链也将“望都县+安国市”的西侧边缘整合在了一起。在定州市向腹地扩展的同时,望都县和安国市也要分别构建子城镇团:望都县要将“望都镇+寺庄乡+赵庄乡+高岭乡+固店镇+黑堡乡”整合在一起,通过固店镇与围绕定州中心地的城镇环连接在一起,并沿“望都镇—固店镇—清风店镇—北城区—定州市”一线即ldw构建城镇链,城镇链上的“中韩庄乡—贾村镇—北段村乡”段位于“望都县+安国市”区域的最狭窄区域,也是将两个县级行政单元连接在一起的重要区域,因此在构建ldw城镇链的过程中需要强化中韩庄乡、贾村镇和北段村乡等乡镇中心地的建设,在“望都县—安国市”间发挥节点作用。安国城镇组团要将“祁州镇+祁州药市+郑章镇+西城乡”整合在一起,并沿“安国市—东旺镇—东亭镇—杨家庄乡—定州市”一线构建与定州中心地连接在一起的城镇链。从图4可以看出,“望都县+安国市”呈狭长状,需要在两个县级中心地间构建起law城镇链即“望都县—高岭乡—中韩庄乡—贾村镇—北段村乡—安国市”一线,将安国城镇组团与望都城镇组团连接在一起,同时也成为与ld城镇链的“固店镇—留早镇—大辛庄镇—东旺镇”段并行的一条城镇链。图4中的lw链、la链、lwdda链构成曲边三角形,定安片区内的三个较高级别中心地通过城镇链连接在了一起,以定州市中心地为核心形成了“一主+两次”的城镇体系格局。望都县近邻“大保定”格局下的清苑区和满城区,安国市是保定行政区划南端发展基础仅次于定州市的县级行政单元,也是与宁安片区连接在一起的节点。根据如上设计,在定安片区内有两个较高级别的中心地都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这是定安片区建设的额有利条件。定安片区也是将石家庄与保定连接在一起的节点,对于在京津南侧构建“石家庄保定”双中心城市体系搭建了平台。

图4 “定安片区”城镇团示意图

5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雄安新区与周边城市间的关系

5.1 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团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致力于在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前提下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团。无论是在省域行政区划范围内还是在县域行政区划范围内构建城市(镇)团都要突破行政区划约束,构建起以主导城市(镇)为中心的城市(镇)团。京津冀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对称发展问题,关键在于行政区划约束。京津独立为直辖市后逐渐暴露出大城市病,在区域经济不对称发展格局下,劳动力的寻租行为在京津大都市由于能够获得更高的边际收益,京津大都市优质资源变得更加拥挤。按照城市发展需要经历的“聚集效益较大→聚集效益较小→聚集效益为零→聚集效益为负”发展轨迹,在这个发展轨迹中,城市由聚集经济过渡到了聚集不经济。在这种状况出现时,就说明城市需要由集中发展格局过渡到分散发展格局。目前京津大都市已经过渡到了聚集经济效益为负的阶段,客观上要求由此前的集中发展方式向分散发展方式转变,行政区划在短时间内不易做出调整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软区划”思路构建突破行政区划的以城市为核心构建的城市体系或者城市组团。无论是县域行政区划间还是省域行政区划间都需要有突破行政区划的思维方式,才能够在京津协同发展背景下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增添更多的发展动力。

5.2 以节点为突破口整合邻近的高级别中心地

根据前文,定安片区是保定市与石家庄市间的节点,宁安片区是保定市与沧州市间的节点,同时将衡水市整合在一起,雄安新区是保定市与天津市间连接的节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要充分重视这些节点的建设。无论是城市还是城市组团都是依托城市链建立起来的,城市链上的相邻较高级别的中心地在相距较远的情况下,就需要在期间依托较低级别的中心地或者中心地组团构建起节点,在较高级别的中心地之间发展连接作用。如上论及的“三安”地区就是这样的连接点,在适当情况下可以调整这些节点的行政级别,或者依托这些节点将周边更多的县级中心地整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扩展节点的辐射力,另一方面可以强化这些节点的整合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需要发现更多这样的节点,先期发展阶段内要在不改变这些节点的行政级别的情况下,强化其与更大腹地内的联系,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将周边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同时要注意在节点内构建节点,在节点间创造节点,通过串联节点在邻近较高级别中心地间构建整合程度更高的城市(镇)链。

5.3 “大保定+雄安新区”与石家庄成为新的增长极

雄安新区从原保定行政区划中分离出来,虽然保定的行政区划范围在缩小,但雄安新区的红利会使保定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雄安新区的远景发展设计,在其向西扩展过程中,会逐渐将保定整合在一起,“大保定+雄安新区”会成为京津南侧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区域,从而成为近京津地区城市化的增长极。在雄安新区带动下,周边的任丘市、霸州市、高碑店市等都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石家庄虽然距离京津较远,但因是河北省省会城市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具有更强的资源吸纳能力,从而成为冀中南地区城市化的增长点,石家庄提出要构建京津冀城市群的“第三极”,强化其在冀中南地区的城市影响力,以石家庄市主城区为核心,通过“一城+多心”(“一城”即石家庄主城区,“多心”即栾城区、藁城区、鹿泉区和正定县)的“大石家庄”与定安片区和辛集市等整合在一起,进而与“三安+大保定”整合在一起,这是石家庄向北发展的战略步骤中的重要举措。按照如上发展思路,“三安+大保定”成为京津石三角形腹地内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京津石三个城市成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石家庄则成为三角形南侧的增长极。

参考文献:

[1]孟祥林.“软区划”与京津冀一体化[J].中国经济报告,2015(6):96-99.

[2]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河北雄安新区设立[N].人民日报,2017-04-02(1).

[3]孟祥林.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连接区的发展构想[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7.

[4]孟祥林.“分散布局”与“分步发展”:雄安新区城镇体系与子城镇团构建[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5-16.

[5]崔旭.“大保定”格局正式形成[N].保定日报,2015-05-14(1).

猜你喜欢

宁安行政区划京津
GLOBAL INSTABILITY OF MULTI-DIMENSIONAL PLANE SHOCKS FOR ISOTHERMAL FLOW*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宁安高铁对池州市居民出游行为影响研究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宁安城际动走线地面列控系统适应性修改分析
河北省行政区划
来自京津的游客
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改善民生的作用
宁安高铁开通倒计时 每天试运行20对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