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孔孟之道”为例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儒家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2018-05-07潘思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3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和谐社会

潘思敏

【摘要】以“孔孟之道”为内核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我们讲述了仁爱之道、治世之道、诚信之道等天地人方方面面的道理。虽然儒家思想产生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根基已经随着文明的前行不复存在,但是其中先人的智慧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和谐社会;启示意义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267-02

宋初宰相赵普辅佐赵匡胤,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渴求重拾礼乐文明,以仁义道德构建和谐的大同社会。虽然曾经的时代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取之而来的是崭新开放的新世纪,是法制社会,但是儒家思想依然在熠熠生辉,我们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吸收了许多儒家的传统理念。法制为主,仁义为辅,情理交融,这是我们时代的特色,也说明儒家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虽然儒家的时代已经远去,但祖人留下的古老智慧仍然在千年后绽放亮眼的光芒。

一、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儒家思想指由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从创立到现在已经经过了两千五百多年。儒家思想在那个人道混乱的时期看到了“人”的价值,注重人自身的修养,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儒家思想中尤以“孔孟之道”最为突出,有仁、义、礼、智、圣(信)、恕、忠、孝、悌等思想,其主旨是仁义,仁者爱人,以仁孝治国。

“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中心,也是儒家思想的建构根本。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仁的实质就是爱人,由自己到他人,由亲人到泛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孟子关于仁的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关于仁政的主张。孔孟之道要求人人爱人,君主爱民,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大同社会。

二、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和谐社会不是乌托邦,而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在古代人们就提出过和谐社会的设想,“大同社会”就是和谐社会的最理想狀态,而如今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不论是在人与自然,还是人际交往、个人自身等方面,都存在着和谐的思想。

(一)人际关系的和谐

人际关系的和谐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要有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每个社会成员都各安其位、不结党营私,宽和待人、不与他人争执,团结一致、不勾心斗角,这样就可以求同存异,与他人和谐相处。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说明了人际关系在社会中建立的重要性。在社会的大漩涡中,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必然会与他人的利益发生冲突,难免会存在利益着眼点上的矛盾,这个时候个人要找到平衡点,宽和谦让,来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个人自身的和谐

个人自身的和谐,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修养,将社会的伦理规范,转化为自身的道德意识,在自己的行动上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今天的和谐社会,应该是物质与精神同步的社会,这就需要人们形成完善自我和报效社会的人生价值观,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一个人只有在思想、内心上具备了一定的素质,才能够做出正确的举动,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个人要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学习,不能空有想法而无行动,也不能空有行动而漫无目标,内心和行动要相互促进,为我们的社会、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社会各阶层的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治理国家要以“以民为本”为宗旨,这里的“民”包括社会的各个层面。历史的智慧向我们展示,当一个国家各民族、阶层之间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也就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覆灭。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但也不可避免会有不平等的现象,因为物质分配的不均衡也导致隐形阶层的存在,要维持社会的和谐就需要维持民族的和谐,社会各阶层的和谐。

三、儒家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儒家思想中有很多的文化精华,它所提出的“天人合一”、“仁者爱人”等观点,就是内在阐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并且我们的孔孟两位圣哲也提出了构建大同社会的的诸多见解,对于今天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仁爱之道对和谐社会的启示意义

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最核心的部分,仁者关心他人爱护他人这样的一份真情是最朴素的感情,是忠孝信悌等各种美德的总和,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仁者爱人,就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当身边人需要帮助时,可以及时地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仁爱不是在孤闭的环境下产生,而是在群体中产生的。仁爱也是一种非常具体的行为方式,可以在举手投足之间得以表露。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一个真正有道德情怀的人,内心柔软而强大,他一定会有很多相应的言辞表达出来,但是一个语言技巧很好却只会夸夸其谈的人,他不一定有道德。一个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人,他知道应该如何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当然有真正的君子之勇。

在当今这个日益发展的世界中,儒家的仁爱之道仍可以教会我们与他人与世界相处的方式。这几年发生的“范跑跑”事件、“小月月”事件,甚至关于老人能不能扶的问题,说明很多人心中已经失去了仁爱之心,或者在某种畏惧意识下不敢施展自己的仁爱之心,如此怎能有和谐社会?我们要吸取儒家文化的精髓,始终怀有仁爱之心,带着乐观的信念面对世界,在世界和自我之间建立和谐关系,在需要为社会、为国家承担使命的时候临节不亏,常态中则保持愉悦的心。如果每个人都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建立这样一种和谐关系,那我们的和谐社会将会在不知不觉中到来。

(二)治世之道对和谐社会的启示意义

儒家的政治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仁政、德政”,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战乱时代,没有现代的法律制度,文化也只能屈从于政治,维系社会制度的是礼乐制度。在这个基础上,孔子提出用道德伦理维系社会秩序的理想。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治理国家,如果仅仅用政令来诱导百姓,用刑法来约束百姓,的确能够让老百姓暂时规规矩矩地生活,免去许多刑罚,但是他们的荣辱观却无法通过这样的方式确立起来。如果用道德来诱导,用礼制来统一人们的言行,那么老百姓就不仅有羞耻之心,而且能一直遵守正道,人心归服。孔子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单纯提倡以德治国,以失败而告终。今天以德治国与法治制度相辅相成,施行德治便更有意义。

孔子施行德政最后成了乌托邦,当整个文明走过几千年,在我们今天有了法治保障的情况下,道德比其他时代更能发挥它的功能。从儒家的德治思想中我们今人能受到很多启发,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治为核,德治为辅,将德治理想的温暖种子延续到我们今天的社会中,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人人都感受到有秩序的温暖,有法可依,有情可暖,这是一个和谐社会应该有的模样。

(三)誠信之道对和谐社会的启示意义

诚信是儒家思想核心的理念之一,是做人的前提和人生的基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一个人要是没有信誉的话,那真不知道他在这个世界上怎么度过一生。只有信誉,才能够让我们不管穿越什么样的风险,都能够脚踏实地地继续向前;在坦途上一路前行的时候,也能够保障前行的速度。信誉让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人类安身立命的根本条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诚信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要求,是友爱的前提。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信任、理解,和谐社会更无从谈起。如今社会上存在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像弄虚作假、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等,儒家诚信思想有利于疏解当今社会的诚信问题。不管从我们的个人人生道路来说,还是从整个社会文明的进展来看,只有守住诚信,才有未来。让我们保有内心的诚意,从当下的生活出发,接受现实,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守住信誉,走好人生路。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当我们建立了自己良好的道德体系,当我们的整个道德水准提升以后,不仅能为和谐社会做贡献,也会有很多的人帮助我们,有志同道合的人与我们一起,共建和谐社会。今天我们领导人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把“诚信”当作一个很重要的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小信诚则大信立,诚信不仅是个人为人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立国的根基。

虽然儒家思想仍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地方,但我们可以吸取当中的精华,如吸收儒家的孝悌思想,保持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家人之间保持和谐的状态,形成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和谐家庭关系;吸收志勇的思想,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有胆有识,大公无私,保持高尚的人格,帮助身边需要帮助之人。在天地人和谐共生中的生命系统中,儒家思想以礼乐之文化修仁义之德性,是真正的大智慧。我们也要把这种大智慧吸收到当今的和谐社会主义建设中,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论语》,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年9月.

[2]于丹:《于丹:<论语>感悟》,北京联合出版社,2016年11月.

[3]杨向奎:《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9月.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和谐社会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儒家礼文化对彝族道德建设的启示
论管仲的利益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Why Lear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