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套路长拳技术的特点

2018-05-07胡军涛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长拳武术特点

胡军涛

摘 要:长拳的历史悠久,种类多,属于我国传统北派武术中的一部分。同时长拳是武术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是以套路为主的一种拳法,可以培养人克服困难以及敢于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本文主要就武术套路长拳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武术 长拳 技术 特点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b)-0191-02

长拳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拳种,在武术运动中影响较大,且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类拳术不仅适合基础的武术训练,还适用于技术水平和竞赛的提升,还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所以,必须对武术套路长拳技术的特点进行探索,提高长拳运动水平,促进长拳的发展。

1 武术套路长拳技术概述

武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被列入体育运动项目中,促进了武术这类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武术套路在发展进程中是按体育运动项目的形式来发展的。其中长拳就是以促进竞赛为目的进行发展和继承的,通过将在人们群众中少林、炮捶、华拳、红拳和查拳等技术风格创新而来的一种拳种。

武术运动有套路和技击两种,而武术套路就是以技击动作为运动素材,通过将刚柔虚实、以攻守进和动静疾徐等一系列运动变化规律进行相关编排,从而形成的一整套运动练习形式。武术套路长拳就是按一定规律编排成一整套演练运动形式,主要特点是动作灵活迅速、姿势舒展大方、节奏分明、刚柔并济。武术套路长拳主要有规定长拳与自选长拳,长拳内容包括基本功、单练套路、对练套路。我们只有深入了解长拳技术的要领和特点,对其每一个技术特点和要求进行详细了解,才能更好掌握和提高长拳水平。

2 武术套路长拳技术的特点分析

2.1 长拳中面部技术的特点

在练习长拳过程中,甩头的角度要保持甩动45度,身体不动而头部往一侧甩动,且力度不宜过大,力度过大反而会影响甩头的效果,降低长拳运动的质量。眼睛要锐利和明快,注意眼要随手动,目要随势注。如果眼部的技法掌握不好,会使整个人的精气神涣散,动作也涣散。眼睛要随着动作意向、手法、颈部等密切配合,进而使武术精神充分体现出来。另外,呼吸也是练习中的重要环节,初步练习时,可能体现不了,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呼吸的重要性就会越加显著。呼吸主要有托气、聚气、沉气、提气等方法。通常,当静止状态运动时应使用托气法;当动作比较短促、刚时应使用聚气呼吸法;当由高姿势动作向高姿势动作转变时应使用沉气呼吸法;当由低姿势动作向高姿势运动时应使用提气呼吸法[1]。无论是使用哪种呼吸方法,均要围绕“匀”展开,呼吸匀速能使练习者有效恢复体力,让整体动作轻松发挥,避免练习过程中出现虎头蛇尾情况。同时在运动的时候必须运用腹式呼吸,善于“蓄气”,且运用也要顺其自然,不能故意做作,这样才能使运动持久,才能保持运动的平衡。

2.2 长拳上肢动作技术的特点

首先,肩部应保持放松,肩部放松才能控制长拳动作的力度、幅度以及速度,使整体连贯,一旦肩部僵硬难以达到效果。其次,臂部要伸直,不伸直就难以使力顺利发出,在远距离的情况下,很难击中堆放。特别是初习者,必须在练习过程中保持臂部伸直。最后,手要快,要迅疾、敏捷、有力。这不仅是在拳、臂挥舞时要如此,而且在掌、腕的细微动作里也要如此。上肢运动要达到“拳如流星”这种要求,就必须松肩活肘,使肩、肘、腕等关节在运动时力求松活顺畅,以迅疾不及掩耳之势,先声夺人。

2.3 长拳下肢动作技术的特点

长拳练习过程中,下肢运动技术是其重要环节,武术中常说,功力深不深,看其下盘功夫扎不扎实,所以,必须注意下肢动作要领。首先腿部要直,长拳中很多技术动作均要求腿部伸直,比如踢腿动作时练习者两腿弯曲往往不能伸直,扫腿、跌叉等动作也要求腿伸直。同时膝部也一样,膝和腿是紧密相连的。其次,脚踝部要稳,任何动作如果脚部出现晃动基会导致全身不稳,进而出现动作失误。所以脚踝部落地时要脚掌着地,脚后跟不能抬起。最后是步法特点,步法不能拖泥带水,要迅速、快捷、准确、转换要灵活。打拳容易,走步难,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所以步法在长拳运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各种步法在运动时要轻快,站定时要像粘黏在地上一样稳固,不掀脚,不拔跟。它不能受上肢,躯干活动的影响,而且要给上肢、躯干的活动提供必要的稳固条件[2]。这样,才能动而不乱,使下盘扎实有力。

2.4 长拳节奏技术的特点

长拳运动因节奏而富有感染力和生气,要求节奏分明。动作、组合、段落之间所表现的韵律变化,应恰如其分。整套动作,既应在快速中进行,又通过速度、力量的变化,有机地处理刚与柔、动与静、轻与重、疾与缓等演练技巧。节奏感直接体现着武术素养和水准。在长拳运动中,只有认真研究和体会了套路结构特点及其攻防含义,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运动的节奏。其节奏特点为静如岳、动如涛、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轻如叶、重如铁、快如风、折如弓。

2.5 长拳协调性技术特点

武术套路长拳的协调性和运动员与练习者的水平这有极大的关系,长拳的协调性不仅要求是技术动作上的协调,还要求是技术和眼睛的协调配合。技击特点是以腰带劲,以颈起神,以以这两部分支配身体,以髋、胸、头为表现来完成的,形成各种弧线或圆。运用得当就会有画龙点睛之效用,运用不好就会使整体套路不协调,动作涣散、形神不一。

3 长拳练习中的注意要点

(1)练习过程中,忌多。很多练习者在练习长拳过程中刚学完一个套路就像立马学习另外的套路,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并不是学的多就练得好,一旦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全部用到学习各种武术套路上,那么练习就相对减少了,动作质量就不能保障,所以,要追求少而精。

(2)练习过程中,忌冒进。练习长拳过程中,练习者往往在还未练好侧手翻就去练习侧空翻等,这种冒进心理会导致练习者遭受无谓的损伤。比如扭伤、破皮等,甚至韧带撕裂、骨折等,必须引起重视。此外,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很多练习者在还未掌握一个动作要领之前,就进行大量重复动作,想借此快速提升成绩,反而导致动作不合规范,且往后难以纠正。因此,长拳练习者应循序渐进。

(3)加强正确方法的引导,大力推广长拳套路。如今练习长拳武术的青少年很多,但是,他之中绝大多数没有得到正确练习方法的指导。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拳武术教练员自己未扎实掌握其基本的技术,演练水平不高,且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如今当务之急就是专业运动员尽快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理论知识,进而为长拳套路的普及和推广作出更大贡献。此外,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创编切实可行的长拳套路动作和内容,并在长拳套路中适当且合理添加一些具有健身功能的动作和内容,科学合理地、有目的性地建立指导长拳套路健身的体系,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3]。還可借助木兰拳和太极拳等武术套路,扩大长拳套路在各年龄阶段人群中的参与度,让更多的人参与武术练习中来,从而使其更好服务于人民。

4 结语

综上所述,长拳作为武术竞赛项目之一,结构复杂,难度大,且运动量大,要想使其达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具,必须掌握好长拳套路技术的特点,了解每一肢体动作的特点要求,进而使练习更加科学和准确。本文通过分析长拳中面部技术、上肢动作技术、下肢动作技术、节奏技术、协调性技术等特点,以便实现练习的高效、准确,提高动作质量。同时,注意练习中忌多、忌冒进,并要加强正确方法的引导,大力推广长拳套路,以促进武术套路长拳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世杰.武术套路长拳技术特点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5.

[2] 苏勇. 武术长拳动作技术特征及教学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

[3] 陈家群.武术长拳动作特点探析[J]. 中华武术(研究),2012,1(07):57-59+69.

猜你喜欢

长拳武术特点
中华武术
浅谈长拳发展的历史流变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129式太极拳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