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研究

2018-05-07宋禹澎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公共体育发展思路课程改革

宋禹澎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体制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为了更好的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教育改革至关重要。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教育观念落后以及教学体制不完善等问题,改革活动受到了巨大的阻碍。本文将就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思路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大学 公共体育 课程改革 问题 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b)-0125-02

课程改革是高效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要求不适应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首先对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之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以供参考。

1 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存在,很多大学对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大学体育教学公祖的开展遇到了极大的阻碍。一方面由于公共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过于单调,不仅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十分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在体育课程建设中投入的资金较少,导致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不完善的情况十分普遍。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共体育教学的质量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此外,由于体育课程得不到重视,因此体育教师的升迁机会相对较少,造成该领域人才的大量流失,这也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2 教学观念落后

近些年来,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相关理论也变得更加完善。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并结合改革的要求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改进,但是在教学方法上依旧沿用着旧模式。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时,依旧采用的是成绩为主的考核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因素。再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对所有学生采取统一标准,学生基础水平不同这一因素常常受到忽视。上述问题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是相悖的,这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个性化的发展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1.3 教学目标不合理

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学目标制定不合理的情况十分常见,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教学目标比例失衡。很多大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时,都过于注重技能目标,从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以及情感目标的重要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体育锻炼,关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讲解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因盲目锻炼损伤身体,如此就违背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初衷。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有所体现。教师不仅要關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态度、学习情绪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

其次,目标的可测性较低。大学体育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崇尚经验主义,导致目标的可测性不足,无法对目标的实现效果进行跟踪了解,这对教学水平的提升极其不利。

1.4 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设置普遍缺乏灵活性,大多数都是安排好的,学生的选择范围较小,这与课程改革的个性化、时代化和社会化的理念存在较大的冲突。很多自选课程都比较固定且存在诸如人数等方面的限制,根本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此外,教材内容陈旧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比例设置上,例如竞技项目缺乏创新、理论内容和社会发展脱节等。

1.5 考核体制不完善

很多大学在进行体育考核时采用的都是量化的方式,即纯粹的以学生的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本无法得到全面的体现,严重缺乏客观性。体育课程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则是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保障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考核时单一的进行成绩考核,忽视学习态度、日常表现等因素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2 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思路分析

2.1 深入贯彻改革观念,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为了有效的推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必须对传统的观念进行更新,进一步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如此才能提高大学体育课程教育的有效性。首先,要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健康教育、终身发展以及个性成才等理念进行渗透落实,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互动,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加强对课内外体育锻炼活动的统筹掌控。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秉持终身发展的理念,通过科学的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实现课内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如此才能实现体育教育的良好发展。

2.2 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方面,要突出灵活性这一特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首先,要适当的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其次,在保障体育课程教育核心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对教学内容进行实时的调整,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其三,坚持个性化理念,在以人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韧性、人权以及个人价值的尊重,在课程选择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3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改革的效果。一方面教师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自身的定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则要对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进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各高校要注重教师的再教育,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2.4 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为了全面提高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必不可少。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在重视成绩的基础上,加入对学生进步程度的评价,同时适当地融入一定的社会标准,将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及学习态度等要素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因此,大学体育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和立体的,其中要包括学生体质、体育能力、运动参与以及心理指标等多方面的内容。

3 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理念虽然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是在教学改革落实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希望能够为我国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龙.对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2] 马彦萍.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4):193.

[3] 孙佳媛.延边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

[4] 黄健.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3):49,51.

[5] 黄浩.师范专业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公共体育发展思路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