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责任制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探讨

2018-05-07李爱春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责任制溶栓神经功能

李爱春 徐 书

(周口市人民医院 周口 466000)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发病快,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而及早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可以疏通患者的闭塞血管,恢复脑组织供血,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从而降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溶栓治疗进行的越早,患者脑组织因缺血缺氧导致的脑损伤就越小,其预后效果越好[2]。因此,及早实施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至关重要,而规范的护理措施能够保证溶栓治疗的顺利进行。本文对责任制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014年期间住院的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无严重器质性病,无脑手术病史患者;(2)均行颅脑CT确诊为脑梗死患者;(3)均行溶栓治疗。其中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在(61.2±4.4)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在(60.9±4.1)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方面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入院健康宣教、病情观察、康复训练等。实验组进行责任制护理,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健康宣教:责任护士对患者根据首次护理评估单、危重病人护理计划单、跌倒风险评估单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医嘱及患者自理能力确定护理级别。由于脑梗死发病急,发病时通常伴有肢体瘫痪、神志模糊,患者及家属易出现焦虑及恐惧情绪。责任护士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溶栓治疗的必要性以及预后情况,鼓励患者,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溶栓治疗: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早给予溶栓药物,溶栓药物应现配现用,护士正确掌握溶栓药物的配置方法及剂量,溶栓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给氧方式有效,严格遵医嘱调节氧流量和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防止吸氧管扭曲或脱落。观察患者呼吸状况,做好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量多时遵医嘱对患者进行吸痰,吸痰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一旦病情发生变化应立即配合医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3)溶栓后护理干预:溶栓治疗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软食食物,严格禁烟禁酒,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保证患者休息时间充足,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溶栓治疗后的康复训练。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指导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向患者阐述其重要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加强交接班:责任护士需要制定护理计划,交接班时将计划中注意事项仔细向下一班护士交代,随时检查计划中的执行情况,以保证计划有序进行。

1.3 评价标准

(1)使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 NIHSS) 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其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越差;(2)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肌力评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层级:痊愈即患者生活能自理,四肢肌力完全正常;显效即生活基本能自理,肌力恢复显著;有效即日常生活需要照顾,肌力有所改善;无效即肌力未明显变化,生活不能自理;(3)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实验组痊愈数33例,治愈率94.29%,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痊愈数30例,治愈率82.86%,总有效率85.71%,总有效率为(痊愈数+有效数)/总例数。实验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NIHSS评分

溶栓前两组NIHSS评分无差异性(P>0.05),溶栓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但实验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6%)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例数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无效数总有效率实验组353311097.14对照组352915085.71

组别例数溶栓前溶栓后实验组3518.10±4.027.36±1.26对照组3517.86±4.1312.36±4.23P>0.05<0.05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n,%)

组别例数脑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总发生率实验组3501002.86对照组35323228.57

3 结论

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而发生脑组织功能损伤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因此在患者确诊为脑梗死时应及早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越及时,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越低。溶栓治疗应在6h内进行,将患者的脑损伤降到最低。溶栓是治疗脑梗死最有效的措施[3]。护士是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主要参与者,正确的护理措施对溶栓治疗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因此,合理的护理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溶栓疗效。

责任制护理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模式,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对病人的身心健康实施有序、有目的的整体护理[4]。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由专人负责全面护理,满足病人的需要,系统的解决病人的问题。责任护理不仅是对患者身体上的护理,还强调心理上的护理,脑梗死患者在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的紊乱及伴随的肢体障碍,容易出现消极反应,护士需要疏导患者,使患者的心态平和,增强抵抗力。责任护士体现对病人24h负责,但由于护士实行轮班制,不可能24h护理患者,因此责任护士需要制定护理计划,交接班时将计划中注意事项仔细向下一班护士交代,随时检查计划中的执行情况,以保证计划有序进行[5]。责任制护理强调连续性,使护理计划不中断。本研究表明,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责任制护理相比常规护理更加具有计划性、目的性,降低了并发生发生率,减少了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了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说明责任制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其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责任制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杨笑媚.责任制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2:148~150.

2 张波,张冬梅,唐倩,等.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效果.医疗装备,2016,21:160~161.

3 吴幸娜.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河南医学研究,2016,3:564~565.

4 王杰平,李仲玲.细节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疗效影响效果.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9:1258~1259.

5 肖志娟,路兰,黄静,等.基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责任制护理的思考.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10):1559~1560.

猜你喜欢

责任制溶栓神经功能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吉林市粮食局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