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研究

2018-05-07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开颅脑血管病情

王 相 阁

(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神经外科 南阳 473065)

颅内动脉瘤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一般是由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在临床治疗时要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我院尝试为患者提供了显微手术治疗,避免了直接开颅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现对其治疗效果给予介绍。

1 资料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择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19~75岁,平均年龄为(44.6±1.4)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3例 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18~76岁,平均年龄为(44.1±1.6)岁。所有患者均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脑血管造影被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其中有5例患者各有2个动脉瘤。

1.2 临床表现

所有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为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部剧烈疼痛,同时伴随有呕吐、昏迷、肢体瘫痪、视力障碍、精神障碍等症状。借助CT对其进行检测发现,49例患者蛛网膜下腔1次出血、21例患者2次出血、12例患者3次出血、4例患者4次出血。

1.3 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及大小

所有86例患者中有91个动脉瘤,其中7个大脑前动脉瘤,25个前交通动脉瘤,19个颈内后交通动脉瘤、9个颈内动脉瘤、8个大脑中动脉瘤、12个眼动脉瘤、6个后循环动脉瘤。其中动脉瘤直径<0.5cm共18个,0.5~1.0cm共34个,1.0~2.5cm共14个,>2.5cm共10个。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之后经过系统性的检查之后,对照组患者给予了非手术治疗,主要是控制动脉痉挛和防止再出血。而实验组患者进行了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其中有3例患者由于伴随有脑内血肿于入院检查完后就开始进行手术,其余的均于出血2~3周后才开始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动脉瘤患者,为其提供了改良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对于大脑前动脉的动脉瘤为其提供了前颅凹底入路或改良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对于基底动脉瘤患者一般从患者的前部颞下入路小脑后进行治疗,下动脉瘤通过后颅凹侧方入路对其进行治疗。开颅后,要求所有手术操作均在Leica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该过程中对于需要改良翼点入路的患者,要将其侧裂池打开,将内部的脑脊液完全释放出来,从而使大脑颈内动脉及中动脉充分暴露出来。此外,对于部分患者实施了颞尖部分切除治疗,部分患者进行了前床突切除治疗。同时还需要根据瘤颈的宽窄、长短及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之间的关系来选择夹闭角度和动脉瘤夹,以实现对动脉瘤的有效夹闭,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相关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中有38例患者恢复良好,有4例患者病情出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还会出现中重度头痛的临床反应还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此外只有1例患者治疗后处于意识模糊状态。而对照组中有21例患者恢复良好,有17例患者病情出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还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此外有5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实验组治疗优良率88.37%(38/4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48.84%(21/4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2 实验组治疗效果

根据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分)可以发现,Ⅰ级和Ⅱ级患者的病情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而Ⅲ级由于病情比较严重治理效果不太理想,见表1。

2.3 实验组并发症情况

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治疗后容易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有3例脑血管痉挛、1例硬膜外血肿、1例颅内感染、1例术后再出血、1例癫痫,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所有并发症患者经过相关处理后,得到有效的缓解。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肿瘤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部剧烈疼痛,同时伴随有呕吐、昏迷、肢体瘫痪、视力障碍、精神障碍等。临床上大部分医院为患者提供血管内治疗方法,但是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病情容易复发[1],导致患者病情的恶化。因此为了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我院尝试为患者提供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由于不同部位的动脉瘤需要选择不同的手术人路,从而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但是大部分的前循环动脉瘤均可选择翼点入路,而对于颈内动脉眼段所出现的巨大动脉瘤,可以选择眶颧人路,该过程需要将患者的前床突、蝶骨嵴、视神经管骨质磨除,以便充分暴露病变部位。对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采用了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其具有美观、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在选择该入路进行治疗时,要对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瘤颈宽度等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从而降低对脑的损伤。

表1 显微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

Hunt⁃Hess分级例数无症状/轻微头痛中重度头痛意识模糊植物生存死亡Ⅰ级前37351100后38380000Ⅱ级前504100后44000Ⅲ级前100100后100100

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中青年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术式[2]。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开颅显微手术治疗时,要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以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治疗。通常情况下,认为出血后3d内如果存在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现象或者出血2周后就可以进行手术,因为延迟至2周后进行手术治疗,不仅可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也有学者研究认为[3],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治疗手段不断出现,导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开颅显微手术治疗不存在时间上的限制,当患者术前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未发现脑血管痉挛现象,则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随时进行手术,从而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避免病情出现恶化的趋势。此外为了使患者的动脉瘤充分显露出来,一般需要进行解剖处理,该过程会对患者的脑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挫伤,诱发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避免,确保患者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最新研究报道[4]显示,单纯从显微外科手术效果分析,早期手术效果不如晚期手术,间期手术效果最差,应尽量避免间期手术。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病情凶险,预后差[5]。

综上所述,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然后为其提供开颅显微手术治疗,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入路和手术治疗,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侯卫平.急诊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的效果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47~48.

2 刘小雷,王海波.显微外科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术治疗中青年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评价. 西部医学,2017,29(2):245~248.

3 梅国顺,刘藏,侯瑞光,等.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疗效(附49例报道).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6,16(1):91~93.

4 梁华新,徐熙鹏,刘乃杰,等.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时机与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关系.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7,34(1):130~133.

5 牛小敏,陈来照,仝海波,等.高分级颅内动脉瘤早期急诊手术治疗探讨. 临床医药实践,2017,26(1):23~25.

猜你喜欢

开颅脑血管病情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