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民建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018-05-07樊朝洪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7期
关键词:拆模水胶模板

樊朝洪

(贵州顺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51700)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上的提高,间接性的导致了对于居住环境的追求;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创新和扩大规模,直接导致了商业建筑物的需求量。因果循环的结果是,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座落在每个城市的各个区域。我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目前有了相对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要想解决混凝土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就需要每一个施工人员结合实践多做研究,归纳总结出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并对混凝土行业进行规范有效的管理,加速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1 施工缝技术

施工缝技术主要用于两方面:①在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留置,以解决人力或者设备本身的客观限制所导致的浇筑工作不能持续进行,而浇筑的间断时间需要超过初凝时间的难题。②解决新旧混凝土结合力差的问题。要注意的是施工缝比较薄弱,要留在受剪力小且施工方便、施工规范允许的部位。

2 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技术主要指将混凝土浇筑在模具中直至混凝土塑化。混凝土浇筑过程一般伴随着施工量大、混凝土结构复杂等问题,混凝土容易出现干缩裂缝。所以,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控制问题,有效规避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在混凝土浇筑时,要确定混凝土的浇筑范围,不允许超高和超范围浇筑的存在。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塌落度,并做好记录。在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塌落度都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以进行浇筑。细节决定成败,一定要认真清理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严密填塞模板孔洞和缝隙,并确保模板内面涂刷脱模剂,如果是木模板还应该用清水湿润,但是要清理积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确保混凝土由低处往高处分层进行浇筑,每层的厚度要依据分析捣实方法和配筋情况确定。如果要浇筑竖向混凝土,在浇筑前,要先把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填在模具底部,但厚度不宜过大。从高处向模板底部灌入混凝土时,想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混凝土灌入的高度不能超过2m,若高度超过2m,那么应该采作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灌入高度超过10m时,必须设置减速装置。

3 养护技术

水泥水化作用是混凝土浇捣后,能逐渐凝结硬化的主要原因,而水化作用则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为了保证混凝土能更好的发生水化作用,增长混凝土强度,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这就是养护技术了,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大多使用泵送混凝土模式。泵送混凝土技术虽然可以缩短工期,起到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的作用。但是在工民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配比和原材料等情况,混凝土强度往往难以达标,所以必须有相应的保养措施;浇捣墙板混凝土后,要带模养护不少于7d;拆模后在墙板上挂两层麻袋覆盖严密后,继续保温保湿,与此同时洒水养护到14d;顶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并且终凝后,为了避免起皮、起灰想象出现,6h内绝对不能浇水养护;拆模后,要对混凝土进行喷水处理,并且喷水护养要达到7d,喷水时间间隔和次数要根据混凝土当前的湿润情况而定。如果是在冬季施工,气温持续5d低于5℃,就要参照冬季施工办法,对混凝土实行蓄热和添加外加剂等办法进行养护,避免混凝土因为温度不达标而出现强度过低,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情况出现。

4 强度控制技术

能否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是建筑工程质量能否达到国家相关检验标准的关键。在工民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所在地区特殊的质量标准,通过多次的实验研究总结规律,吸取相关经验来进行配合比设计,并严格按照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试验,以此保证工民建筑施工混凝土能达到设计指标的施工要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低是混凝土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从混凝土的强度计算公式可以得出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混凝土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在水胶灰的比例相等时,低标号水泥比高标号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低。所以在混凝土施工时,千万不能用错了水泥标号,更不能不同品种水泥混用。另外,水胶灰的配制比例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高低的关键,水胶比例越大,混凝土强度越低,相反则越高。所以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就要控制好水胶比。

粗骨料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石质强度一样时,卵石表面比碎石表面细腻,和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没有碎石强。在水胶比例相等的情况下,卵石和碎石配制出的混凝土,卵石配出的混凝土强度要弱一些。所以在配制混凝土时,为了达到指定的强度,一定要选用适合的砂石。

5 混凝土振捣技术

采用混凝土振捣技术时应当按三道振捣工序,分别是:混凝土的坡角,混凝土的坡中间,混凝土的坡顶。只有按三道位置工序振捣才符合要求,才能确保振捣覆盖整个坡面,以达到建筑施工想要的效果;并坚持“快插慢拨”的振捣原则。

工民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振捣棒振捣时,一定要控制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和振捣时间的长短(振动棒插点位置布置如图1所示),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最好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可移动范围控制在400mm左右。使用振捣棒时要遵循“快插慢拔”原理。把混凝土振捣紧实,混凝土表面刮平后,在混凝土表面撒上5~25mm的碎石,并且一定要在终凝前用木抹搓平两遍以上。在混凝土分层浇筑的过程中,每层混凝土厚度要控制在振动棒的1.25倍以下。

图1 振动棒插点位置布置(R≈8~10倍振动棒直径)

6 混凝土模板拆除技术

混凝土模板拆除是混凝土技术的最后一道工序,能否成功拆除模板,是建筑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很关注的部分。但是由于技术应用和操作方法的失误,经常出现混凝土结构和外观上不完美的情况。因此要对混凝土拆模的工序和方法做一总结。一定要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除非承重的,再拆除承重”的顺序,并且要有效精确的把握拆模时间,即通过同条件养护试件的试压值,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才能进行模板拆除;而拆模的时间要考量当时的气温和强度等级来确定。在工民建筑施工混凝土拆模的过程中,拆除非承重的侧模板时,包括梁、柱、墙的侧模板,要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后才能拆除,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避免混凝土表面和棱角受到破坏。承重的部件,包括梁、板等水平结构构件的底膜,要在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标准后,才可以拆除,要避免对楼层造成冲击,拆掉的支架和模板也应该及时运走,不影响工民建筑施工的其他工序。

7 结束语

工民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保障人民安全的关键,是能否使国富民安的重点。因此,建筑企业或者相关单位都要对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边进行技术强化一边运用有效管理手段,规范混凝土技术,进而保障工民建筑施工的质量,有效率地完成工民建筑施工的预期目标。在工民建筑施工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留置施工缝,浇筑,养护,强度控制,振捣,拆模等技术的要点,达到相应要求,就能有效规避不必要的损失,为国家建设省时省力。

[1]车梦诗.工民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学,2014,03:118.

[2]朱青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J].黑龙江科学,2014,03:45.

[3]刘喜生.浅谈关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技术要点及工艺[J].城市建筑,2013,20:319~320.

[4]何跃雷.关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22:333.

猜你喜欢

拆模水胶模板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尾矿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拉压韧性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基于混凝土碳化性能的不同养护条件下粉煤灰临界掺量
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水工混凝土限制水胶比研究
建模与拆模:华杰课堂改革的一个剖面
Estimation of irrigation requirements for drip-irrigated maize in a sub-humid climate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解析
水胶比对石膏基复合调湿材料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