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视域”*
——观摩“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的研究课有感

2018-05-04

物理之友 2018年4期
关键词:灯泡电路物理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江苏 如东 226408)

2017年10月笔者参加了以“依托模拟教学,提高教学质效”为主题的南通市初中物理教研活动,活动期间观摩了两节“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同题异构课,课中亮点纷呈,直驱课程目标,让人回味无穷,本次授课的两位老师以G老师和W老师称呼他们。以下笔者将根据课堂实录,针对课题引入、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探究并联电路的特点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就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面加以探讨,供同行参考。

1 巧设疑,齐动手,引入活动亮点多

卓越课堂建设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达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目标一致,教学活动回归到了学生世界,自己与他人平等互助,相互作用,使彼此灵性飞扬。

教学中课题引入这一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中,两位老师精心设计引入活动,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开端,为整堂课的高效进行打好了基础。当然,在巧妙运用课题引入的同时一定要关注教学过程和结尾,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结束时又能首尾呼应。

G老师用白纸遮挡住了部分电路,只展示出两只灯泡和一个开关。断开开关灯泡都不亮(如图1),闭合开关两灯泡同时亮(如图2)。要求学生在不允许发生电源短路的前提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使用一个开关控制两只灯泡同时亮或同时熄灭,并要求学生把自己成功的连接方式用电路图表示出来。

图1

图2

W老师则设置了课前活动——串珠子:(1) 要求学生按照A(如图3)和B(如图4)两种方式分别把三颗不同颜色的珠子串起来。在串好珠子的基础上,要求每小组学生合作仿照串珠子的方式,利用导线将三个灯泡分别按照A和B两种方式连接起来。(2) 教师乘胜追击,在此基础上,使用两盏带灯座的小灯泡以及电池、开关一只、导线若干,试着将它们连接起来,使两盏灯能同时发光,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图3

图4

两位老师在课堂引入环节花了不少的心思,从降低难度、有梯度地让学生探究、发现存在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来看,W老师的串珠子的方法效果比较好一些。从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结束时又能首尾呼应上来看,G老师最后揭秘电路板、撕去白纸露出电路连接“真面目”时学生一片哗然,可见整体效果更好一些。所以说教师巧妙运用黑箱电路设疑、学生齐动手穿针引线“串珠子”,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这样的教学设计让人耳目一新。教师没有说教,而是转化为学生想学的契机,驱动学生自主思索、探究,师生共同奏响了一曲胜利的乐章。

2 设计同、活动异,科学探究得规律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中起着较为重要作用。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有趣的实验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为学生创造了动手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能体会到“发现”和“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探究串联电路特点”教学设计中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安排了两个探究步骤(如图5):(1) 在两小灯泡串联且都发光时,取下一只正在发光的灯泡,观察另一只灯泡的发光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图5

(2) 开关分别在两个小灯泡的左边(a)、右边(c)、中间(b)位置时,先闭合、再断开开关,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比较,探究出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两位老师几乎相同的教学设计折射出了物理教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教学设计的第一个步骤必须在两灯泡都发光的情况下,取下其中一只灯泡,观察另一只灯泡是否发光。而不是断开开关取下其中一只灯泡,再闭合开关观察另一只灯泡的发光情况。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可视、可操作,更突出探究的主题和方向——用电器之间是否互相影响,而不是开关的通、断电的作用。

不过有一点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G老师在本实验的第二个步骤中改变开关位置时,未要求学生断开开关后,再改变开关位置,而是直接进行探究实验。而W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清楚地要求断开开关,改变开关的位置,再观察闭合开关后的现象。所以说,对于在活动视域内的规范操作是必须强调的,这不仅是严谨教学的要求,也是今后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保障。

3 设计异、效果异,在“活动视域”下比设计

在探究并联电路特点时,他们设计的思路有不同之处。具体表现为G老师利用如图6所示电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图6

(1) 3个开关均闭合,使两个灯泡都发光,取下其中一只小灯泡,另一只还发光吗?

(2) 3个开关先都闭合,再分别断开闭合S1、S2、S,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填写表1。

表1

而W老师利用如图7所示电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图7

(1) 按照图甲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当两灯发光时取下一只正在发光的,观察另一只灯泡的发光情况。

(2) 请断开开关,改变开关位置(如图7中的甲、乙、丙),观察闭合开关前后的现象,填写表2。

表2

对比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笔者发现:G老师基本参照了苏科版《物理教学参考资料》的设计思路,将3个开关分别接在干路和两条支路中,再通过分别断开开关的方法,发现开关对灯泡的控制作用。这样设计的优点是一次性连接电路可实现多次反复实验,缺点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连接并联电路已经比较复杂了,再加上3个开关,电路连接更为复杂。在观摩中笔者发现多组学生缺乏电路连接经验,进程缓慢。执教老师在巡视中多次指导后,学生才能正确连接电路,进行下一步的探究。

W老师没有按照苏科版《物理教学参考资料》的设计,而是延续了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设计思路。在原有简单并联电路的基础上,使用一个开关,通过改变开关位置,观察开关控制的作用。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因为学生有连接简单并联电路的经验,按照电路图加接一个开关相对比较容易。学生实验进程明显加快,得出干路和支路开关的作用的结论比较快。缺点是:对于并联电路中几个开关联动时出现的较复杂情况,可能会有一些小麻烦。

两位老师采用了从操作到发现,从发现到兴趣激发,再从兴趣激发到主动探究的顺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尊重事实,培养独立思考的品质,关注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价值观的养成。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扫除学习“疑难”,揭示本质,提升方法。

4 感悟

关注物理思想方法教学,已成为当前物理教育的重要特色,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已经不仅仅是知识还包含了渗透物理思想和方法教育的要求。虽然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关注了物理思想方法。但是一些学生在遇到新问题还是会不知所措,想不到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这说明,知识虽然已被掌握,但思想方法还不能被学生内化,自然也就谈不上灵活运用,所以在活动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思想方法融合于教学设计的载体

思想方法的教学离不开问题情境,问题解决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体验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问题情境作为思想方法的载体在课堂中举足轻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设计情境,在知识的传授中融合物理思想方法的学习,才能引导学生反复探究和积极思考。

(2) 思想方法融合于教学设计的主线

教学主线是指围绕教学重点目标铺设的、贯穿于课堂教学首尾的主要发展脉络。如可以是运用某种方法解决多个问题,也可以是针对一个问题运用多种方法,或者针对某一知识点的拓展提升。

(3) 思想方法融合于教学设计的延续

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重视思想方法教学的延续,将知识与方法的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目标的问题设置到新的情境中,转化为高水平问题,继续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识的深层理解。

以上是笔者在观摩了两节“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的研究课后,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的思考。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教学计划和学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课题引入时新颖有趣、耳目一新、设疑巧妙、首尾呼应,新课教学中围绕主题、服务主体、搭建台阶,努力做到设计有视域、心中有学情、目中有学生。

参考文献:

韶小军.中考物理复习中“忙”“盲”“茫”现象归因及对策[J].物理之友,2017,(7).

猜你喜欢

灯泡电路物理
只因是物理
电路的保护
灯泡创意秀
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解读电路
处处留心皆物理
灯泡创意展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
基于MATLAB模拟混沌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