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思想政治工作促林区改革

2018-05-03宋凯廷李崇民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8年3期
关键词:林区职工群众职工

■文/宋凯廷 李崇民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最新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改革,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深入宣传、思想动员——让群众“明白”是改革顺利实施和稳定的前提

让涉及改革的职工群众明白为什么改革,才能确保他们理解改革、参与支持改革,党中央的重大改革措施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改革的长远效益才能体现。

首先,实现林区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保护建设为主转变,关键是转变职工群众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进而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深入学习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林区的重要讲话精神,让干部职工群众明白改革转型是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让他们看到改革的光明前景。通过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大力宣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要论述武装干部职工群众头脑,厚植生态保护建设的思想根基,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使尊重自然、守护绿色成为务林人的自觉行动,自觉担当起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使命,增强职工群众保护生态也是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自豪感。

其次,开展各级各类改革政策培训宣讲班,深入宣传阐释国有林区改革的重大意义、目的、措施。无论是剥离移交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还是木材生产战线职工转岗安置,广大干部深入职工群众中进行思想动员,把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林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准确传达到一线职工,让职工群众明白改革、了解改革,进而理解支持参与改革,树立改革的信心。同时,为了加快推进国有林区经济转型,让职工群众既要靠山吃山,又要绿水青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抓住转变职工靠山吃山的“吃法”这一关键,通过大讲堂、转岗培训、典型示范、大力扶持等方式让职工群众明白:依托林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林下资源以及通过提供生态服务、生态产品可以发展得更好,依托木材资源的老路只能越吃越穷的道理。把干部职工思想引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林下产品采撷、种养加工、种苗绿化等绿色产业,加快经济转型。

政策托底、民生优先——增加群众“获得感”是改革的目标和稳定的基石

在改革转型的实践中,林区始终坚持以民生为先,把握问题导向,让职工群众在改革中得实惠。在木材全面停伐而后续产业尚未形成支撑的情况下,通过压缩“三公经费”减少管理成本等措施将资金向一线职工工资增长倾斜,改革后职工工资收入比改革前提高11%。在自治区和属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涉及弱势群体的大量历史民生问题得以解决:落实了4万名“老工伤”参保政策;解决了5.8万名混岗集体工养老保险问题;落实了8.5万名天保工程和改制一次性安置人员社保补贴政策;低保家庭实现了应保尽保。

林区党委带着责任、带着感情研究改革具体政策措施,把“职工利益不受损”作为改革方案制定的前置条件,把坚守社会稳定、确保民生底线贯穿改革的全过程,在停伐富余人员安置中保证了有活干、收入不降低。在社会职能移交、企业改制中充分考虑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现实利益及后顾之忧,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坚持方向、实事求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增强改革的实效性

在深化改革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既需要顶层设计者、组织者有清晰的目标方向和底线考量,防止在实践中偏离脱底,又要在具体操作方案制定和实施中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是大兴安岭林区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法宝。

保护生态全面停伐、职工有业就是目标方向,木材生产战线上万名员工安置转岗是过程。在具体操作中将木材产业链上的员工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根据年龄、技能、身体、家庭状况、个人意愿等分类理清,结合生态保护中的管护、防火、造林、抚育、转型产业等制定细致周密的转岗安置方案,分类对应安置去向、分类制定工资分配政策,实现了无一人下岗、收入不降低,并有序向生态保护建设一线集中人力的改革目标。

政企分离是改革的目标方向,社会管理职能移交、公共服务职能剥离、企业走向市场自主经营是过程。在方案制定中具体权衡各类员工的状况和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按照“交得出、接得住、管得好、可持续”的原则,分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职能、资产、人员剥离方案和成本承担方式,实现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企业经营的有序衔接,做到了人心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

管办分离是目标方向,分离中处理好资源保护主体与资源利用主体的利益关系是过程。林区的产业大多依托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在阿尔山旅游公司这样具有独立经营规模的企业实施改革,率先开展自然资源有偿使用试点;暂不具备独立经营的旅游、林特产品加工企业实行地方国资部门监管、林业地方双向扶持的过渡方式;对一部分后勤保障类企业实行引进合作伙伴、林业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一些空壳无经营能力的企业撤并注销,退出市场等,探索了管办分离、促进产业经济转型的多种途径。

提升森林管育水平是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森林管护培育新机制是过程。在实践中通过组建专业化综合工作队,内部模拟购买服务,提倡一队多能、一岗多能、工效挂钩的改革取向,有效解决了林区各工种季节性上岗与提高森林保护经营队伍专业化的问题,并为下一步推进森林经营购买服务、引进市场化机制做了铺垫。

改善民生是目标,叠加改革扶持政策,放大政策效果打好组合拳。把改革要求的深远山林场居民搬迁与林业棚户区改造政策相结合,统筹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将124个建制林场的居民整合撤并,对保留居民的36个中心林场进行标准化建设。将4.5万户(约12.6万人)深远山林场居民搬迁至林业中心城镇和中心林场,扩大了森林腹地无人区,减少了森林资源隐性消耗和林火隐患,降低了生态管护和公共设施建设成本,推进了区域城镇化进程,全面系统地改变了林区面貌,提高了职工居民生活水平。把职工转岗安置、发展转型产业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政策相结合,争取自治区投入政策,对转岗职工开展了全面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整合国家、行业、地区有关林区的投入政策,全面推进林区公路、管网、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实现了与地区一体化规划建设,加快了补短板进程。在实施公共服务职能剥离中,全面实施了林地党建一体化工程,实现了林场、乡镇党员管理、党员教育、支部建设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公平公正、典型引领——干部带头是最好的执行力

在重大改革操作中,党员干部带头是改革政策执行力的灵魂,“头羊效应”使改革转型的决策部署在林区落地生根。林区自上而下,从处级干部到科级干部,再到班组长、基层支部党员,层层进行思想动员,党员示范效应使改革措施的落实水到渠成。在社会服务职能移交中涉及的200多名科级干部带领职工重组企业,纳入属地公共服务企业行列;在木材生产一线职工转岗中有55名科级干部带头转向森林管护巡护、防火、造林一线;有40多名干部带头带领本单位职工走向创业、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和家庭旅游服务业。

抓改革与抓稳定相协调同用力——确保改革大局稳定

林区采取抓改革与抓稳定同部署、同用力、相协调的推进改革机制。一是区别不同情况处置群众信访问题,防止历史遗留问题、一般性信访问题与改革诱发的相关信访问题交织集中。在改革措施实施前,对大量历史遗留问题、民生问题进行集中排查,按信访“三到位一处理”的原则进行集中处置。二是加强改革过程中的稳定风险评估预警。密切关注职工思想动态和社会舆情,扩大了综治、维稳、信访基层信息、网络信息收集渠道,及时分析梳理、研判、评估,并根据各项改革措施的信访反映和意见适时调整微观政策,把握改革力度和节奏,确保落实改革措施,始终保持社会稳定。三是同步明确稳定责任和改革任务。在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包片、包线改革任务的同时,明确信访维稳和思想政治工作包片包点责任,做到同心同向,协调一致,层层明确任务,逐级压实责任,横向不留死角,纵向直到每一个职工家庭,做到改革有人抓,维稳信访问题有人管。四是建立稳定工作多方联动机制。与属地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国有林区改革维稳协调议事机制,就信息共享、联动协作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置、重大稳定问题处置等问题制定联合应对处置方案,防患于未然,确保改革过程的社会稳定。

大兴安岭林区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表明,遵循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规律,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林区将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继续深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林区职工群众职工
五台山林区抗旱造林技术浅谈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黑龙江省林区与非林区居民碘营养水平及甲状腺超声表现
七师医院巡回连队为群众送健康
在推进工会改革中切实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转作风强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浅议党员干部如何用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一心守护青年职工安全的“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