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典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打造万千美丽乡村

2018-05-03

今日农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人居浙江整治

不搞一刀切,不搞大拆大建,更多地注重村庄的特色与个性,因势利导,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村庄形态与生态环境的相得益彰……这是浙江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所倡导的。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 年开始实施。那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时任书记的浙江省委,作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揭开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宏伟篇章。

十来年过去,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浙江新农村建设的一张名片。

延伸阅读

“三美融合”:生机勃勃 实现超越

凭借美丽乡村风貌与民族风情,“中国畲乡”发展迎来新机遇。景宁畲族自治县标溪村村民马志英怎么都想不到,自家庭前院后种养的多肉植物引来游客流连忘返、频频问价,如此一项每年带来五六万元收入。

统计显示,2010年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总收入7.3亿元,而2017年这一数据突破了54亿元。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三美融合”下的浙江乡村,生机勃勃。

目前浙江全省已创建美丽乡村先进县58个、示范县12个,一大批“脏乱差”的村庄变得“水清、路平、灯明、村美”,焕然一新。

走进诸暨市浣东街道盛兆坞三村,但见道路绿化、休闲长廊、亲水平台、公共厕所等分布有序;村居庭院修葺雅致,苗木点缀。

村口一块巨石上,刻着“超越”二字。村委会主任阮国祥说,盛兆坞三村过去以矿石开发为生,村容脏乱,经过系列环境提升行动,走上一二三产联动的绿色发展道路,实现了巨大超越。

“千万工程”:持续接力 升级美丽

浙江美丽乡村的崛起,靠政府“有为之手”与“有力之手”十余年不懈接力助推。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与群众要求越来越不适应的实际,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决策,由此开启浙江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大行动序幕。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浙江依托“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抓手,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起步,不断拓展建设内容,形成了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格局。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

据介绍,浙江“千万工程”经历了三个阶段:2003-2007年 “示范引领”,1万多个建制村率先推进农村道路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2008-2012年“整体推进”,主抓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整治和农房改造建设;2013年以来“深化提升”,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

2003年以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党委政府抓好 “三农”工作的“牛鼻子”,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期间,每年召开一次全省性现场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工作部署,表彰工作先进县、示范县。

浙江省农办介绍,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累计约2.7万个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占浙江省建制村总数的97%;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建制村全覆盖,11 475个村实施生活垃分类处理,占比41%;90%的村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74%农户的厕所污水、厨房污水和洗涤污水得到治理。

科学规划:融为一体“聚美”效应

杭州市临安区农办主任陈嫩华说,把科学编制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以科学规划引领建设实践,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经验。

丽水市副市长、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陈重介绍,围绕“景宁就是一个景区”的理念,当地先后编制了《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总体规划》《畲族文化总部规划》《国家级畲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等20余个重点规划以及畲乡小镇建设规划、畲文化体验小镇概念性规划。

目前,浙江已全面形成以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龙头,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四项专业规划为基础的“1+4”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

比如,在村庄布局规划方面,浙江提出中心村主要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吸引人口集聚、辐射周边村庄;一般村主要实行环境整治、村庄梳理、有机更新,改善村容村貌;高山偏远村、空心村主要实行异地搬迁;历史文化村落主要实行保护修建,促进历史古迹、自然环境与村庄融为一体。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之际,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步入新阶段。目前,浙江有40多个市县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探索促进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改善,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发展有机融合。浙江省也在研究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谋划在浙江全域建成美丽大花园。

(方问禹)

乡村建设坚守“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理念

数据表明,截至2012年底,浙江全省已经完成了2.6万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培育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区)24个,全省村庄整治率达到8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3%,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2.5%。

浙江农村面貌何以发生如此质的变化?

“坚持规划科学编制和切实执行相统一,科学绘就美好发展蓝图。”这是浙江坚守的第一原则。

浙江省农办社会发展处处长葛永明介绍说,按照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工程初期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建设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保障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序推进。目前,全省85%的规划保留村、43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217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200个中心镇、3 468个中心村完成了规划编制。

与此同时,强调规划执行到位。“规划能落地、可实施是规划的生命。在规划编制中,我们要求各地一是恰当把握好规划的深度,把拆和建都限定在最必要的范围之内,既避免大拆大建,又避免安于现状。二是重点破解各类规划对接难问题,积极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用地空间,努力做到空间布局优化、功能定位合理、梯次衔接有序、实施落地可行。三是开展阳光操作,把农民群众的参与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全过程,制定农民群众深度参与的规划实施方案,确保让农民群众了解规划、支持规划并参与规划的实施。”葛永明如是说。

乡村建设坚持“点上整治和全面建设相结合”

浙江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提出“点上整治是基础,面上改观是目标,彰显美丽是方向”。首要突出环境整治重点,如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村道硬化等,将环保、卫生,建设、农业、水利、交通、林业等部门的相关资金整合起来,在市县村庄整治建设这一综合平台上统筹使用,逐村推进五大项目建设。

其次,推进串点连线成片。每年启动约200个乡镇的整乡整镇环境整治,将所有村庄一次性打包,开展村与村、村与镇、镇与镇之间等区域性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等一体化规划和建设,整体推进村庄的整治和沿线的整治改造,切实改变“走过几个垃圾村来到一个新农村”的问题。

数据显示,浙江全省累计约有40%左右的乡镇、7 600个村开展了整乡整镇的整治,3年投入整治资金21.3亿元。

再次,创建 “四美三宜”美丽乡村。努力把县域建成美丽景区,把交通沿线建成风景长廊,把村庄建成特色景点,把农户庭院建成精致小品。重点开展以安吉为代表的浙北美丽乡村风光带,以千岛湖、富春江为代表的杭州西部美丽乡村风光带,以仙居、磐安为代表的浙中山区美丽乡村风光带、以及衢州、丽水浙西南美丽乡村风光带和舟山等沿海地区美丽渔村风光带的创建。目前,全省已成功打造了二批共24个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规划建设了60多条景观带、240多个整乡整镇创建乡镇和180多个特色精品村落。

美丽乡村与新型城市化双轮驱动 促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据了解,浙江按照建设美丽乡村与推进新型城市化双轮驱动的理念,不仅优化城乡布局体系,还培育建设了一批中心村,并加快公共服务覆盖。

全省共规划培育中心镇200个,率先启动27个中心镇,培育建设小城市试点;规划中心村3 468个,规划保留村约2万个,确立了重点建设中心村、全面整治保留村、科学保护特色村、控制搬迁小型村整治建设思路,形成了科学的整治建设次序。

在出台《关于培育建设中心村的若干意见》后,启动了1 500个中心村的培育建设,把中心村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节点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载体。

发挥中心村这一联结点作用,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发挥中心村这一中心点作用,辐射带动周边3~5个行政村,打造公交、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保等30分钟公共服务圈,便捷的农技服务圈、教育服务圈、卫生服务圈、文化服务圈正在形成。目前,全省行政村等级公路实现了 “村村通”,广播实现“村村响”,用电实现了“户户通、城乡同价”,客运班车通过率达到93%,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到97%,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1%。

建设村庄和经营村庄相促进 农民创业就业更有门路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村美,更要民富,不仅要改善老百姓居住环境和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更要实现村庄自我造血功能,让百姓能在美丽中 “掘金”,实现村美民富。

浙江桐庐的东大门---古村荻浦,就做了生动的尝试。

日前实地探访该村时了解到,依托古时的历史遗迹、现今的美丽田园风光和优越的区位优势,荻浦村开展美丽乡村二次创业,培育发展旅游大产业。络绎不绝慕名前来参观的人群,为村民创业提供了良机。

而通过积极引导、扶持、激励,村民纷纷开办农家乐、小吃店,发展民宿经济。例如,一位在外经商村民,回村开办了荻浦第一家农家乐,日接待游客最高达300余人,年营业达80余万元。

该村今年还成功创建了3A级风景区,引进资金7 000万元,在村里发展民宿产业,带动百姓致富,真正把荻浦村变成“城里人休闲度假的乐园,村民幸福生活的家园”。

无独有偶。有着 “浙江省最美村庄”等一连串美称的环溪村,倾力打造“生态环溪”,更是大力实施富民产业发展工程,变美丽资源为美丽经济,把美丽转化产业。全村25.5公顷土地经过流转,由公司统一种植莲花,夏天莲花盛开的时候,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赏花,带旺了村里的农家乐,同时部分村民又在公司打工,有工资收入,可以拿到两金(租金、佣金),莲蓬、莲子和系列莲加工产品以及荷田套养的泥锹、河蟹又给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多赢。

坚持建设村庄和经营村庄相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更有门路,是浙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所走的路子。如今,农村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如以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等为主的旅游经济,以民宿避暑、养老养心等为主的养生经济,以运动探险、拓展训练等为主的运动经济,以寻根探史、写生创作等为主的文创经济,推进美丽乡村与农民增收互联互动。

而农家乐也不断发展壮大,古村游成为农家乐发展的新亮点,到2012年底,全省累计发展农家乐特色旅游点2 800多个,农家乐经营从业人员11.5万人,2012年直接营业收入88.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农家乐经营点大都是在村庄整治、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农民的创业门路多了,就业门路也不断拓展了。例如,不少地方把美丽乡村作为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的重要机会,积极推广采取包清工的办法,文持建设单位多用本地、本村农民工;还有不少地方通过利用宅基地整理、村级留用地政策发展物业经济,涌现了大批的来料加工集聚点和淘宝经济专业村,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农民致富的新渠道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保持风貌和改善人居相兼顾 实现良性保护古村落

位于中国第一竹乡安吉南端的报福镇上张村,2008年在创建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村委根据上张的传统特色,通过与县博物馆联系,利用本来已经废弃的老大会堂,成立上张村山民文化陈列馆。

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浙江正是把“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作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建设方向,保护了一大批像上张村这样的村落。

如此一来,把历史文化村落培育成为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

浙江省农办社会发展处处长葛永明介绍,浙江目前已摸清了全省971个历史文化村落的种类分布、建造年代、建筑类型、古树名木、民俗风情、集体经济等现状,确定了历史大化村落保有重要市、集中县、重点村和一般村,明确各地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目标值、路线图和时间表,形成了时间纵向明确、重点区域突出、任务衔接紧密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目标责任体系。围绕古建筑修复、村内古道修复与改造等项目建设,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分别绘予每村500~700万元左右的资金扶持;对一般村,每村也给予30~50万元左右的支持。

(赖俊文 钟巧花)

编辑评论

让“千万工程”经验惠及千家万户

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对于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为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重要遵循,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总结推广浙江建设美丽乡村的“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迈上新台阶,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新进展新突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筑牢生态基础。

要深入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关系农民生产生活的普遍性问题,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标准可以有高有低。浙江在这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经验,其中有不少问题具有共性,比如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村庄房屋集体改造等,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与参考。然而,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生态环境、人文风俗、经济发展水平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因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能“一刀切”,应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科学制定标准,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防止一哄而上和生搬硬套。

要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紧迫性”与“长期性”。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需要我们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迅速行动,让农村环境整治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但我们也应充分认识这一任务的“长期性”。由于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的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一项长期工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大放异彩,也是十余年接力奋斗的结果。我们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持久发力。

要清楚明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为了谁”与“依靠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是最广泛的建设者。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不搞脱离农村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发动农民、依靠农民,提升农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美丽乡村,筑梦家园。新时代美丽乡村,既要有农耕社会的田园余韵,也要有现代文明的璀璨菁华。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让成千上万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在神州大地的辽阔版图上磅礴涌现。

高层声音

生态环境部部部长李干杰:研究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

生态环境部和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持不懈、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污染源防治工作,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要加大宣传力度,把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向全国其他地区推广。

相关链接

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基本原则

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农民自愿,因地制宜。要深入宣传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党和政府的利民之举,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自觉投入工程建设。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做到量力而行,防止刮风,切忌强迫命令。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层次地推进环境治理、村庄整理、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和特色村建设等。

(二)规划先行,统筹安排。按照统一规划中心村、逐步缩减自然村和加快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搞好县域村在布局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村庄规划编制要始终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规划相衔接。村庄规划的生活、生产区布局合理,体现乡村特点,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调整与修订规划必须按程序报经批准。

(三)保护生态,协调发展。村庄整治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实行田、林、路、河、住房、供水、排污等综合治理。注意保护古树名木和名人故居、古建筑、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迹。要与土地整理结合起来,集约利用土地。要与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开发等结合起来,改善投资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以民为本,整体推进。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完善村庄管理制度等村规民约,整体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

(五)各方支持,密切协作。各级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和引导社会各界和农村先富起来的群体,支持、参与村庄整治。要建立集体和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外来投资参与建设。各级政府要明确有关部门的任务,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扶持力度。

猜你喜欢

人居浙江整治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Mother
Task 2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