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季度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开门红”

2018-05-03

今日农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开门红赤霉病防控

4月23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据介绍,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着力稳生产、调结构、提素质、促改革,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开局良好。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8 904亿元,同比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 226元,实际增长6.8%,延续了“双增长”的势头,实现了 “开门红”,为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起步奠定了良好基础。

尽管今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开门红”、运行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农业农村经济运行。魏百刚分析,从农业农村经济自身来看,还有三点需要加以重点关注,并采取一些应对举措,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

一是供需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业结构调整面临市场风险。魏百刚强调,减玉米是结构调整当中的一个重点,这两年已经累计调减333.33万公顷,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一季度主产区玉米平均批发价格同比上涨18.5%,农民预期收益增加,可能导致农民误判形势,增加种植面积。从目前来看,我国玉米供大于需的状态没有根本性改变,玉米的库存量还是比较大。需要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特别是信息的发布预警,把这些信息给农民讲清楚,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同时,一些地方农业结构调整也有同质化、同期化现象,农产品集中上市、积压卖难时有发生。一方面,需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健全产地市场体系,加强市场分析研判,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引导农民合理调结构、错峰上市;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支持农民发展名特优农产品生产,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需求,让农产品既产得好、也能卖出好价钱。

二是农民经营收入增长乏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难度加大。一季度农民收入实际增长 6.8%,与GDP增速同步,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1个百分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还是下降了0.4个百分点;与去年全年增速相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其中经营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35%左右,在农民收入四个来源渠道中增速最慢,从未来走势看,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还很大,通过农产品价格提高增加收入比较困难。所以需要农业农村部门主动作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农资价格上涨提高了生产成本,气候变化影响不容忽视。现在是农业生产资料使用的旺季,预计后期一段时间农资价格还会有季节性小幅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抬高农业生产成本,成本提高就会挤压农民收入空间。因此,未来需要在保障农资供应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大统防统治、统配统施、智慧农机等支持力度,促进农民节本增效。

(吴 佩)

数 字

2 900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一季度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2 900亿元,同比增长24.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4.4个百分点,增速大幅高于二三产业的增速,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当中的一大亮点。

97.3%

农业农村部抽检蔬菜、水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四大类产品78个品种,9 686个样品,监测农兽药残留等参数122项,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7.3%。

47.1%

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前景及政策导向》,相关数据显示,到2017年底我国农村地区网民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已提升至47.1%。

2.09亿

据统计,到2017年底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达27%,农村网民规模达2.09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35.4%。

16.9万

农业农村部开展的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我国已建成运营超过16.9万个益农信息社,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67亿元。

2.6万

今年国家将继续选拔招募2.6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引导和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前往基层工作。

164.6万

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25个省(区、市)、940 个县开展了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建成总规模1 011万千瓦、帮扶约3万个贫困村的164.6万户贫困户。

政 策

民政部开展为期3年的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

针对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民政部19日部署在全国开展为期3年的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坚决遏制农村低保经办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此次专项治理要准确把握四项重点任务:一是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要进一步拓宽反映问题的渠道,县级以上地方民政部门面向社会公布社会救助投诉举报电话,建立群众举报问题线索台账。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县级民政部门要及时向纪检机关反映、移交。要结合扫黑除恶斗争,坚决清除农村低保违纪违法土壤;二是切实改进民政系统工作作风。要加强案例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基层民政干部和低保经办人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三是坚决筑牢农村低保兜底保障底线。要摸清农村低保兜底保障底数,全面排查农村低保在保对象,防止“漏保”情况发生;四是建立农村低保规范管理长效机制。

(罗争光)

声 音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浙江省15年间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多次讲过,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但标准可以有高有低。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

全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农业农村部紧急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要求各地及早落实防控措施,遏制病害大范围流行成灾,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强化责任落实。各地要切实把加强小麦赤霉病防控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动员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切实抓好病虫防控各项措施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加强督促检查,协调措施落实,确保赤霉病不大范围流行成灾,赢得夏粮丰收的主动权。

加强监测预警。发挥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作用,加密监测,全面掌握苗情、病情、墒情趋势,科学研判病害流行态势,及时发布病害预警信息,指导各地适时开展科学防治。

尤其是黄淮北部、华北等赤霉病偶发区,要重点监测,确保不因监测不到位、预报不及时致使错失最佳防控时机。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和重灾情实时报告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加强分类指导。对长江流域、江淮、黄淮南部小麦赤霉病常发区,因菌源基数较高,加之近期雨水偏多,要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原则,抓住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全面喷施高效对路药剂,减轻危害程度。对黄淮北部、华北小麦赤霉病偶发区,要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的原则,做好对路药剂调剂,一旦发生连阴雨天气,要及时喷药,降低病害流行风险。

推进统防统治。发挥植保专业服务组织作用,特别是劳动力紧缺的地方,要大力开展统防统治,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防治时间、统一施药作业等“五统一”服务,切实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和防控效果。

精准指导服务。组织专家制订完善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因地因时落实好防控措施。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小麦赤霉病重发区,采取蹲点包片、进村入户等形式,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在防控关键时期,对重点地区开展工作督导,确保防控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技术措施落实到田。

(李竟涵)

观 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姚喜双:让阅读点亮乡村振兴之光

4月21日,教育部重大委托课题 “中国阅读文化建设的战略与策略研究”开题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在开题会上,国家督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姚喜双认为,在农村推广 “全民阅读”对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姚喜双表示,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在阅读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而人工智能、网络、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丰富了阅读的形态和样态,这可以引导农民主动阅读,提高他们的文化自觉。

随着农村智能手机使用率的逐年提高,农民在了解信息层面的阅读量大大增加,但在掌握知识层面上还远远不够。在全力推进 “农家书屋工程”过程中,要把公共文化服务和农民致富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要在 “量”上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把书屋建起来,把书摆进去,更要在 “质”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切实满足农民获取知识的需求,让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在满足前两个需求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农民对人物传记、经典书籍等的阅读,让农民陶冶情操,实现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在谈到农村阅读文化建设时,姚喜双指出,可以通过其他文化活动的互动来促进农民读书。如在参观、培训、收听收看节目中为农民量身定做推荐书目;不只在培训日呼吁农民读书,还要加大日常宣传;研发农民喜闻乐见的书籍,包括有声读物等。在农村营造读书文化和读书氛围,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开门红赤霉病防控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