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术后体位改良的效果研究

2018-04-28俞文洁王应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400016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8期
关键词:平卧卧位护理学

俞文洁,王应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400016)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女性疾病之一,对女性生理、心理均造成严重影响[1]。据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所发布的2012年全球癌症报告数据显示,乳腺癌位居女性癌症发病之首,全球每年新发乳腺癌167.1万例,每年因乳腺癌死亡者达52.2万例,发达国家乳腺癌发病率较欠发达国家高[2]。乳腺癌的治疗已进入到了一个以生物学特性为指导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包括手术,放、化疗,内分泌,分子靶向治疗等[3]。几个世纪以来,外科手术一直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适用于临床分期为0~Ⅱ期及部分Ⅲ期患者[4]。自1894年HALSTED和MEYER创用乳腺癌根治术以来,百年内经历了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全乳房切除术、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等手术方式,不断取得进步[5]。虽然手术是乳腺癌患者最为有效、最根本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手术创伤大,术后患者侧肢需采取被迫体位,即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因疾病或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乳腺癌患者手术返回病房后常规立即采取6 h内去枕平卧位,6 h后取垫枕卧位。然而术后患者出现头痛、呕吐、腰背痛等全身不适较为多见。本研究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常规体位进行了改良,增进了术后患者舒适度,降低了患者术后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04例,均为女性和初次手术者,年龄 18~65 岁,平均(42.73±13.48)岁;手术麻醉方式均为静脉全身麻醉(全麻)且术中未发生麻醉并发症。既往均无精神病史、感觉障碍及头痛史;手术时间 27~152 min,平均(76.98±15.97)min。将 1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患者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

续表1 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

1.2 方法

1.2.1 体位护理方法

1.2.1.1 对照组 患者手术返回病房后常规取去枕平卧位6~8 h,头偏向一侧,6 h后取垫枕卧位[6]。

1.2.1.2 观察组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立即取平卧位,摇高床头 20°~30°,手术侧肢体垫枕 3~5 ㎝的位置,下肢取自由位。

1.2.2 术后处理 两组患者术后均予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有效负压引流,禁止在患肢测血压、采血、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过多而引起窒息。判断患者不舒适的程度和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1.2.3 观察指标 术后回病房每2小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呕吐、头痛、头晕等情况,耐心听取患者主诉,动态观察患者面色、表情、姿势、语言,以及颈、肩、腰、背疼痛,下肢麻木、酸困不适感,舒适度及睡眠情况等[7]。术后1~10 d动态观察引流通畅度及患肢肿胀度。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观察组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肩、腰、背疼痛,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3;观察组患者患肢肿胀发生率[7.55%(4/53)]明显低于对照组[25.49%(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9,P=0.013)。

表2 两组患者身体感觉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n(%)]

3 讨 论

导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产生不舒适的原因包括恐惧、自卑、担心癌症复发、限制体位及强制性肢体位置不适、留置引流管、早期活动体虚、患侧功能锻炼计划不适应等[8⁃10]。麻醉术后患者体位安排虽然是护理工作中的小细节,但与患者舒适度、康复,甚至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值得引起护理管理者和临床护士的重视。

目前,全麻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外科护理学》第4版要求全麻术后对未清醒者需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者,如无禁忌证可取斜坡卧位[11]。《外科护理学》第5版仅指出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12]。

对椎管内麻醉术后患者,《外科护理学》第4版要求术后常规取去枕平卧位4~6 h;而《外科护理学》第5版提出的却是取去枕平卧位6~8 h。

对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2006年《外科护理学》第4版指出术后即可睡软枕头,6 h后即可改为半卧位;2013年《外科护理学》第5版在手术前后患者的护理章节提到患者一般取平卧位6 h后再根据手术部位采取需要的卧位。

对局部手术后患者的体位,《外科护理学》要求颅脑手术后无休克或昏迷患者可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颈、胸部术后患者多取高半坐卧位,便于呼吸和引流;腹部手术后患者应取低半坐卧位或斜坡卧位,从而减少腹壁张力。伴休克者,考虑头部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 15°~20°。由此,7 年间外科护理学教材中对麻醉术后体位的护理常规发生了不小变化,但尚未形成统一的体位标准。

越来越多的文献指出,传统的去枕平卧位因需维持较长时间往往会造成患者颈、肩、腰、背部酸痛,从而引起不舒适感。有研究表明,健康者去枕平卧位的极限时间为56.6 min,若超越了人体生理极限,易产生体位性损伤[13]。因此,将麻醉术后体位与局部手术体位的要求相结合,进行改良体位的研究,对探讨更优的体位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去枕平卧位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而言是非常难的,患者在术后取去枕平卧位时颈部和腰、背部均悬空,缺乏支撑,时间过长可导致颈部及腰、背肌肉韧带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伸长过度,时间稍长易发生肌肉损伤,导致乳酸、肌酸等代谢产物增加,刺激组织致使肌肉酸痛而感到全身不适;因为头部位置降低,咽喉部相对抬高,这样,不但不利于呕吐物的排出,反而会使其倒流入咽喉部进入食管而发生意外[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立即给予摇高床头20°~30°的平卧位,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肩、腰、背疼痛,上肢肿胀发生率明显降低,舒适度也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经改良的体位可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颈、腰、背部肌肉紧张感,减轻了承受的重力;摇高床头还可减轻患者头面部充血,减轻头晕、头痛等不适;避免舌后坠,可防止发生呼吸道阻塞等并发症,促进伤口引流液顺利排出,创口疼痛也明显减轻,增进了患者舒适度。垫高患肢可增进患肢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患肢肿胀,从而保证了术后患者的休息与睡眠。

不适当的体位会造成患者严重的不适感,当患者身心需求得不到全部满足时会加重身心负荷,出现烦躁不安、失眠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本研究通过改良术后体位,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肩、腰、背疼痛并发症明显减少,舒适度明显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使了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1]丁艳妮,杨佩,沈斐,等.乳腺癌术后患者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37):101.

[2]陈万青,郑荣寿.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生存状况[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13):668⁃674.

[3]丁道亮,赵永庆.乳腺癌手术演变及方式选择[J].医学信息(中旬刊),2009,22(6):530⁃532.

[4]张彦收,刘运江.乳腺癌手术治疗回顾和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5):719⁃723.

[5]周美琪,邓甬川.乳腺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挑战[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7,22(5):371⁃375.

[6]王莲芝,卢言霞.硬膜外麻醉术后卧位方式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12):720⁃721.

[7]唐锐,姜媛.外科术后体位改良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4):177⁃178.

[8]苏娅丽,王丕琳,陈静,等.团体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康复期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3):276⁃279.

[9]何静静,沈珊珊,胥刘秀,等.不同阶段乳腺癌患者的抑郁、焦虑及影响因素[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7):51⁃54.

[10]王莉莉,王蓓,王开慧,等.思维导图在乳腺癌术后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75⁃76.

[1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52.

[12]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8⁃73.

[13]荣德明,张德辽,刘俐,等.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体位对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23):45⁃47.

[14]沈超君,诸昭萍,陈雯,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舒适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12):47⁃48.

[15]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96⁃l106.

猜你喜欢

平卧卧位护理学
平卧位输尿管插管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应用的护理分析
平卧位下直接前入路及侧卧位下后外入路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术中术后疗效对比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杂志》稿约
平卧菊三七的形态特征和影响因素
躺着就心痛!卧位型心绞痛怎么破
睡姿不对,当心病情加重
术后别再“去枕平卧”“自由体位”最健康
孕30周胎位不正能转过来吗?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