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改造农业农村的趋势

2018-04-27袁曦

世界家苑 2018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服务特色农业互联网金融

摘 要:2015年,“互联网+”被写入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2017年是中国加入互联网的第三十个年头,在这三十年里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互联网+”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趋势

“互联网+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思想的应用,可以从金融、生产、营销、销售等环节彻底升级传统的农业产业链,提高效率,改变产业结构,最终发展成为克服传统农业种种弊端的新型“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对于农业的深度改造和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農业生产标准化,保障粮食安全

在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李昂的调查中国的农产品之所以质量上存很大的问题,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并且散户的种植规模小、收益低,基本无法追溯。农产品生产无法标准化,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艾格农业分析师周文泉认为,“物联网可以从生产环节彻底改造农业,使农业自动化、精准化、可追溯,减少人力,降低成本,并最终实现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虽然现在并不是很热,但却是未来的趋势,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现场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参数及农产品生长状况等信息,再将采集的参数信息汇总整合,最后通过智能系统进行定时、定量、定位处理,及时精确地遥控指定农业设备的开启或是关闭,真正实现“智能化农业”。“互联网+”农业能够有效实现农产品的可溯源性,从种养、使用的化肥农药、收购、销售到物流配送,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到相关的信息,责任直接追究到具体个人,这就使得农产品的供应商必须严格把关农产品的质量,强制性地提高了农产品 的质量水平,同时也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有助于农产品品牌建设,助力农业走出去行动

另一方面“互联网+”助力农业走出去行动,加强了农业国家合作与交流。例如“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信息网络”项目,建立GMS各国农业信息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中国-东盟、中国-新西兰等自贸区优势,发挥我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欧盟有关国家双边农业磋商机制,积极建设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品牌的特色优质农产品;面向在亚洲、非洲、南美洲有关国家建设农业技术交流服务平台,推动我国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等“走出去”;构建农业投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业对外投资企业提供市场、渠道、标准、制度等各种信息资料。互联网将中国质量好、口碑好的农产品推向世界,提升了中国农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落实了“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三、有助于扩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互联网助力农产品网上交易、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粮食网上交易等,实现优质、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以及农产品网络零售等。例如电子商务中取得巨大成就的阿里村淘、京东代购、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网络化运营体系,积极推动中粮、中化等大型农业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农产品网上期货交易、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粮食网上交易等;加快推进美丽乡村、“一村一品”项目建设,实现优质、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以及农产品网络零售等措施,破解了“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农产品增值,促进农民增收。

四、有助于农村的信息服务,完善农村文化、医疗等服务

农村信息化建设在一些地方得到有力推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农村信息"户户通"工程的顺利实施有了良好的开局。用户通过手机或电话即可随时随地获取农业信息,寻呼中心也可根据用户类型和爱好,将相关信息主动发送给用户,实现主动信息服务。各地均出现了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寻呼业务,如河南的"农信通"、安徽的"致富信息机"、广西的899-"农村信息机"、江苏的"农业信息机"等。安徽省的农村信息化行动,是以"安徽星火计划网站"建设为起点,以实施"信息入乡"工程为标志,初步建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网络物理架构和信息服务组织体系,为农业、农村、农民架起了致富的信息桥梁。整合不同农村信息数据源,优化农村信息资源数据库结构,通过不同层次的农村信息中心群和共享服务网的建设以及共享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国家农村信息共享平台,并纳入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系统,大幅度提高农村信息的管理与共享服务水平,增强农村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和农村科技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的农村信息资源保障。“互联网+农村信息化”使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稀缺资源的城乡逐渐均等,逐步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动态化管理、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和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信息的快速查询和服务以及农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系统,逐步形成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公卫、疾控的一体化管理与服务。

“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以“互联网+”为依托不断创新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培育和催生农业发展的新动能,正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搭上“互联网+”的信息化高速列车。

参考文献

[1]曹霞.“互联网+”与农业转型.农科讲堂.农业现代远程教育平台

[2]洪永强.互联网+农业科技的前景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7年第18期

[3]李昂.“互联网+”农业发展探析.南方农业.2017年4月

作者简介

罗雨薇(1995.6-今),女,汉族,贵州贵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在中国迅速兴起,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后,“互联网+”的劲风就迅速席卷各行各业,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也不例外。本文旨在探究互联网对农业农村改造的趋势。为此,本文简单阐述了互联网在中国兴起的历程以及“互联网+”的风行,探讨互联网的发展改造农业农村的趋势。

关键词:农业;互联网+;特色农业;互联网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互联网金融;

一、引言

互联网已经影响了传统销售业、信息传媒行业等众多行业,未来互联网还将影响其它产业。农业,作为中国最大实体产业,具有巨大的互联网改造空间,必将成为产业互联网的下一风口。

二、传统农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近年来,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随着国家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推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传统农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不断凸显,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耕地质量问题。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呈总体下降趋势,耕地质量不断降低,土壤肥力不断下降且污染严重;二是农业资源利用率低。传统农业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存在高消耗、高排放、低资源利用率等突出问题;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现有农村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制约了传统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四是农村劳动力供给不断降低。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人口不断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劳动力素质低。

三、互联网改造农业农村的趋势

(1)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农业互联网金融服务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资金筹措与融通一直是农户、农商企业等面临的一大难题。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和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多次指出,提升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农业信贷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水平。借助互联网可以突破地域的制约,农民能够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网上支付以及各类理财服务,农民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自身的诚信体系,实现农民借贷的风险把控。由此可见,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不断进入农村金融领域,农村金融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2)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将设立包括200个农业部确定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内的农业农村信息化试验区,重点开展传感器、物联网、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该区域的先行先试,推进农情监测预警、信息资源管理,农机调度等信息化试验示范工作,完善农业信息化运营机制和模式。“互联网+农业”战略的不断落地推广,将有效破解当下农业信息化过程中资源整合难、信息推广难、企业化运营难的困境,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迫切需求,为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互联网+”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化

在“互联网+”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现代特色农业由于知名度高、声誉好,并有较大规模的消费群体和忠诚度,可以充当领头羊,作为标杆率先借助“互联网+”信息科技推进农业品牌化运作。特色农业在整个农业中与“互联网+”的融合具有相对优势:规模相对较小,与互联网融合起来相对较简单、易操作,建设周期较短,见效快;从事特色农业的农户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能较快地转变观念接受“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并能够快速付诸实施;特色农业具有较好的市场基础,有较高的知名度,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声誉较好,忠诚度较高;特色农业大多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在提高消费者参与消费体验,融入田园生活,带来精神层面的消费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四、互联网在改造农业农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表明,互联网对农业农村的改造中依旧有很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农业”发展所需要的顶层设计规划性不強

“互联网+农业”主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现代农业全新发展模式,它能够为粮食安全与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保障。但是,实际上“互联网+农业”的形式在顶层设计方面的规划性还比较差,在发展中极易出现片面性与局限性问题,这给“互联网+农业”模式的发展带来了压力,同时也降低了“互联网+农业”作用的发挥。

(2)“互联网+农业”基础设施与技术的制约

在农业发展中,融入“互联网”技术是一次较为重要的技术创新,因此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的兴起是重要过程。但是,当前在“互联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其建设实力较为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互联网+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五、结论

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当前农业发展成为了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三农”问题都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我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不断推进农业快速发展,我国政府提倡现代农业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农业快速发展的目的,进而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效率,从而不断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伟军.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10):100-103.

[2]胡豹,杨良山,王丽娟,等.浙江创意农业的实践模式,发展思路与战略对策[J].浙江农业学报,2013(6):1410-1416.

[3]渠欢欢.“两型农业”生产评价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1(12):43-86.

[4]李国英.产业互联网模式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15(07).

[5]李国英.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结构[J].农村经济,2015(09).

作者简介

袁曦(1995.05-2018.03),女,汉族,四川南充,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互联网服务特色农业互联网金融
汽车网络架构系统风险分析
构建信息无障碍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和体系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农村文化产业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巧用互联网服务模式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