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疗效

2018-04-27杨力陈玉韩戟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1期

杨力 陈玉 韩戟

【摘要】 目的 观察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 64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術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 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 低于对照组的1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显著, 可有效减少换药次数,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治疗效果,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骨创伤;软组织损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1.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negative pressure closed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injury of bone wound. Methods A total of 64 patients with soft tissue injury of bone wou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egative pressure closed drainage technique.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surgical situation and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0.63% than 68.7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ess wound area than the control group, less changing tim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shorter hospitalization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3.13% than 18.7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Negative pressure closed drainage shows remarkable efficacy, and 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changing times, lower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improve treatment effect. It contains wide application value and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Negative pressure closed drainage; Bone wound; Soft tissue injury

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的骨科难治性疾病, 该疾病的患者其损伤面积大, 损伤部位深, 往往伴有骨质外露的现象, 很容易引发创伤感染等并发症, 加大治疗的难度[1, 2]。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病情复杂, 对患者的创伤处理比较难, 如治疗不及时很有可能会导致截肢等严重情况, 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为了观察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疗效, 作者选取64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分组, 分别实施常规方法以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两组方法进行治疗, 并对这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64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诊断标准、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无肿瘤疾病者、知情并自愿接受治疗。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智力障碍、老年痴呆、语言沟通障碍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2例。观察组男17例, 女15例;年龄26~68岁, 平均年龄(38.2±10.5)岁。对照组男16例, 女16例;年龄25~69岁, 平均年龄(39.5±10.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结合患者疾病的具体情况, 将其创面清理干净, 复位骨折, 同时修复患者需要重建的血管、神经、肌腱等, 敞开患者残腔并实施固定, 用凡士林将创面覆盖, 采取多侧孔引流管进行引流及冲洗的方式换药[4]。

1. 2. 2 觀察组 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彻底清除创面内异物、污物以及全部失活组织, 敞开患者残腔, 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患者的损伤部位, 封闭创面要采取具有生物活性的半透膜, 在引流管畅通无阻、没有打折现象的前提下, 接通负电压电源, 实施负压封闭引流[5]。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体温等临床体征, 注意引流物的量、颜色等情况;及时更换引流瓶, 更换时要先采取止水夹将引流管夹住, 再将负压源关闭, 从而防止引流液回流[6]。治疗至患者出现新鲜肉芽, 患者组织生长良好, 即可实施自体植皮治疗;然后再给予患者实施全身性支持以及抗炎症治疗[7]。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 相关症状已经全部消失, 体征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相关症状基本消失, 病症基本恢复;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相关症状已经得到改善, 病症有所恢复;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相关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 病症没有明显变化[8, 9]。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面积、换药次数、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 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 低于对照组的1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骨创伤所致的软组织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损伤, 具有难治愈、病情严重等特点[10, 11]。传统的常规治疗即在患者软组织损伤面上实施换药, 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具有一定的疗效, 不过仍然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愈合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 患者需要承受的痛苦较大, 且该方法对于面积大、伤口深的损伤治疗效果不佳, 感染发生率较高[12, 13]。近年来, 负压封闭引流术广泛应用在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治疗中, 该技术将引流、负压、封闭三个方面实施有效结合, 利用封闭创面进行持续负压引流, 有效改善患者的微循环, 清除创面渗出的液体, 排除毒、害物质, 有效预防创面污染, 恢复受损组织, 降低感染情况的发生, 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促进其早日康复[14]。在本次研究中, 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方法以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 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 低于对照组的1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与张少辉[15]学者研究结果相符, 由此可见,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显著, 可有效减少换药次数,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治疗效果,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全波.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11):124-126.

[2] 刘祥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效果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21):43-45.

[3] 杨建国. 骨创伤创面的治疗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6):84-85.

[4] 陈峰. 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分析. 中国农村卫生, 2016(18):68-69.

[5] 普伦庆, 刘炜, 龚伟, 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疗效. 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22):89.

[6] 王毅.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分析. 中国伤残医学, 2017, 25(13):56-58.

[7] 张允富.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33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疗效.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 10(2):89.

[8] 李少庆, 刘永利, 陈东平.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严重软组织损伤、感染创面体会.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17):87.

[9] 张健, 彭吾训, 殷富裕.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可行性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15(23):5477-5478.

[10] 曾旭.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探究. 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17):86-87.

[11] 孙杰.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分析. 系统医学, 2016, 1(11):75-77.

[12] 薛鹏飞. 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效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26):56-57.

[13] 陈巨鹏, 吕厚忠, 黄海样, 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骨创伤中软组织损伤创面的应用效果观察. 当代医学, 2015, 23(20):27-28.

[14] 于文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A2):126-127.

[15] 张少辉.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3):73-74.

[收稿日期: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