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生代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管理的研究

2018-04-26张璐

文教资料 2017年31期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

张璐

摘 要: 新生代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状况和发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和社会道德的整体状况,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高校管理者的重视。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案例,对当前新生代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特点进行剖析,发现其亲社会行为存在个体性、情境性较强、合作性不足等特点,整体水平不高,本文从行为情境、行为价值观等方面对新生代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管理途径进行总结和建议。

关键词: 新生代大学生 亲社会行为 行为管理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处事观念发生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亦有新的情形,这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弱社会现象凸显,在一些年轻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新生代大学生作为新一代青年的重要群体,其社会行为更关系到整个民族道德的发展趋势和社会文明的程度,其亲社会行为状况和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高校管理者的重视[1]。笔者试图对当前新生代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特点进行剖析,并对高校的相关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期为大学生的行为管理提供参考。

一、概念界定

新生代,是一个相对概念,是针对以往的人和事而言的,是之谓“新”,体现的是一个新的时代特色,任何新起的事物新被研究的事物都可称为“新生代”,新生代往往比以往的研究对象有更鲜明而与众不同的时代特质[2]。本文研究的新生代大学生则指的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他们出生在社会高速发展时期,从小积极接受新鲜事物,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方面更具个体性,对新观念有较强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但因为阅历尚浅,世界观和价值观未完全形成,所以极易受良莠不齐的社会现象影响,社会行为弱化现象较为突出。

亲社会行为指的是人们在社会行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切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和取向,其中包括助人、谦让、合作、利他、共享、帮助等一系列行为,体现的是一个社会的道德和文明程度。新生代大学生亲社会行为指的是“90后”大学生对社会和他人的友善和有益行为,是社会化程度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他们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关键因素。新生代大学生亲社会程度如何既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又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对新生代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管理和引导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是关乎青年民族和国家的大事,应引起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关注。

二、新生代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特点

结合以往关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笔者日常学生工作中的观察及科学系统的问卷调查,现将新生代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特点进行概括和總结。亲社会行为包括取向和行为两个部分,笔者结合实际,将新生代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特点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新生代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具有较强的情境性,亲社会价值观念淡薄。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佛·卡罗(Gustavo Carlo)根据以往的研究,从社会生态学角度总结出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模式。将亲社会行为划分为六种类型,即依从型、利他型、公开型、情绪型、匿名型和紧急型。这成为衡量亲社会行为的六个维度。经调查发现,当前新生代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的强度排序如下:紧急、情绪、依从、利他、匿名、公开。

调查发现,在做有益于社会的行为时,一些新生代大学生更倾向于个体性的亲社会行为,不倾向于公开从事亲社会行为;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在紧急情况下或个人情绪支配下作出决断和行为,在行为取向上倾向于依从或从众,利他和公开的亲社会行为较少。由此可见,当前新生代大学生的许多亲社会行为具有情境性、情绪性,目的性较强,而非由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引导的行为,亲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淡薄。

第二,一些新生代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具有较强的公德性,但合作性存在不足。按照亲社会行为性质的不同,本文将亲社会行为分为公德性亲社会行为、助人性亲社会行为和合作性亲社会行为。调查发现,新生代大学生中公德性亲社会行为最多最明显,而合作性亲社会行为则最少最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相比于合作更侧重于竞争。这与当前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有着密切关系,从小的教育和周围环境都在强调竞争和超越,从而渲染个体的氛围,使得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行为有所减少。然而,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合作是人适应社会、社会进步发展的必要素质,缺少合作精神和能力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利的影响,这将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第三,一些新生代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具有较强的个体性,较强体现了大学生自我的个人利益。亲社会行为往往受到行为情境的影响,根据情境的不同,本文将新生代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分为一般情境、需要助人者付出较高代价的情境及对助人者有益的情境三种行为情境。调查发现,在越容易完成、付出代价越小的情境中,越容易发生亲社会行为,而即使更有意义更需要帮助,但需要付出较高代价的情境中,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则最少。

由此可见,一些新生代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利益性较强,对亲社会行为缺少科学客观的认识,行为价值观处于一种迷茫未定的状态,受到他人和外界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需要学校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3]。

三、对新生代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管理途径和方法

针对一些新生代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特点,本文认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从学生工作方面对大学生亲社会价值观和行为进行引导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建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激励和强化机制

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行为,具备社会行为所应有的因素,受到价值观念和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形成和养成需要在情境中加以激励和强化。

合理利用奖惩制度。奖惩作为外在刺激,是形成行为的重要外因,通过对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作用从而内化为行为的内在指导力量,因而如何利用好外在刺激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行为取向至关重要。奖助学金等奖励激励制度能够在校园里形成感恩社会、努力拼搏的正能量氛围,通过制定合理的评选制度和公平公开公正的评选过程,使得有需要的学生受到资助,才学兼备的学生受到奖励,必将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亲社会情境,如此对于大学生亲社会观念的形成大有裨益。适度的惩罚使得大学生增强是非判断能力,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道德感。

及时规范强化。对激励产生的合理行为加以强化和引导,才能起到形成稳固行为的作用。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加强正面强化,全面评价学生,使得学生对社会增强信任感,进而亲善社会。建立大学生成长档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细节,适时对所取得的成绩、表现出来的优点加以鼓励强化,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存在感和自信心,开发潜力,服务自我、服务集体、服务社会。

(二)加强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调节

对亲社会行为的引导要注重情境的创设,通过一些有渲染力的情境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喜欢新事物和探索,是新生代大学生的重要特点之一,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进而使得他们投入其中,受到熏陶和感化,是组织学生活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必将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和形式,如以时事热点、潮流前线等内容为依托,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颖方式进行依托教育,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达到教育目的。

营造亲社会的校园氛围。情境对于行为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校园中营造出亲社会的氛围对于亲社会行为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无论是校园建设、布置等硬件设施方面,还是课堂内容、学生传媒、社团活动等软文化方面,都是可以依托和宣传亲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三)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与行为心理密切相关,合作、助人、依从等是典型的社会性行为。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有利于其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因此,需要形成完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除了开设课堂教育之外,更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狀态,提高大学生的存在感和心理承受能力,形成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客观合理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不至于形成过于偏激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亲近社会,与人和善相处,提高亲社会程度。

(四)利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和平台

大学生是亲社会行为的主体,因而在教育引导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自我管理和服务的主体性,以人为本,征求学生的意见和看法,采用学生易接受的方式组织活动、进行管理,做到民主自由严格秩序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既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同时又能感受到学校民主的氛围,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学校和社会,增强对学校和社会的认同感[4]。

四、结语

一种行为的产生,必定与行为主体、行为情境、行为观念及制度规范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新生代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特点是他们自身的思想行为特点、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状态,需要从内到外加以引导和影响,学校学生工作的管理必将以此为方向,内以引导到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健康和个人能力,外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习氛围和制度环境,从而真正促进新生代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寇彧.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5):169-187.

[2]樊娟.新生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及其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09(7):36-42.

[3]曾盼盼,俞国良,林崇德.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J].教育科学,2011(1):21-26.

[4]罗晓路,曾盼盼.亲社会行为:微观水平和宏观水平结合的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3):91-95.

基金项目:滨州学院青年人才创新工程科研基金项目(人文社科类)“新生代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BZXYQNRW201407)、2016年滨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党建专项)“高校党组织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途径研究”(项目编号:BZXYDJ1616)、滨州学院2012年科研基金项目“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研究”(项目编号:Bzxyrw12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亲社会行为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
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
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
幼儿园环境中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及亲社会行为干预研究
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
5~6岁幼儿利他行为的内隐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