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科渗透的探索与研究

2018-04-25徐杰贵雪花

青年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科渗透探索研究心理健康教育

徐杰 贵雪花

摘 要:在现今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科渗透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广泛。要想做好学科渗透,教师自身应该拥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间应建立起密切联系。此外,还应注意一些具体事项,如不能强行渗透、不能喧宾夺主、要循序渐进等。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探索研究

现今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已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同,而学科渗透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所谓学科渗透,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种重要辅助,是在各学科的基础课程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让学生的学识和心理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达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这一理念的提出是鉴于现今中小学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数不多,心理课程也相对较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能起到的作用有着一定的局限。因此,在各门学科课程中,合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由长期居于教育一线,能更多接触到学生的学科教师们适度灵活地开展融合性教育。学科渗透是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也是学校教育最值得期待的一种模式。想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学科渗透,教师和课程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教师是学科渗透的前提

首先,学科渗透的良好展开,离不开各学科教师的直接支持与参与。多年来的教育经验表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关注教师的行为模式,并受到教师人格力量的影响。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当学科教师自身拥有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心理、性格开朗、为人幽默,就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教师只有自身心态平和,并能以平等尊重的心态对待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为学生所喜爱,进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其次,教师拥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更好地胜任教育的职责。教师在授课之前首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即学生的知识基础在什么层面,理解能力达到了什么水平,记忆以何种形式为主,思维水平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创新意识得到了什么样的挖掘……从而使教师能更好地知道如何备课,如何授课,如何兼顾个体差异、年龄特点;教师只有了解到学习动机产生的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产生,降低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只有协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教师若能在课余闲暇与学生探讨生涯规划,树立人生目标,就能让学生的努力拥有方向。而这些的顺利实施都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因此,教师想要成为新时代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就一定要让自己先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

最后,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学生的心理辅导者。作为一线教师,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只有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身心发展状况,并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才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连接。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期望的同时,就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尤其对那些身心出现心理问题及情绪困扰的学生,教师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摆脱困境,其中能与学生进行及时交流、进行合理的沟通是重要的途径。对于现今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和心理障碍发生率日益上升的现状,如果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心理援助的阵线中来,与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同承担起职责,就能更好地保障中小学生心理的健康,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由此可见,学科渗透其实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教师从传统的教书匠变成了研究型的教育者,教师在教导学生的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只有教师有开阔的视野,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平台。学科教师承担起学科渗透的职责,于生于己都会相得益彰,既能促进自身教育事业的发展,更能推动其自身教育素养的完善。

二、课程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学科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在各学科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良好推广的最佳途径。现在我国已有部分学科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定尝试,实践表明,学科渗透最关键的是要对课程进行分析,找到学科中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之后再由教师结合授课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潜移默化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给学生,从而促成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想要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授课之初一定要形成一种意识: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为了达成学科的知识目标,更有情感目标及能力目标的培养;教学的目的也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應对考试,更多地是让学生学会面对实际生活、规划人生。

学科渗透的具体实施要因学科而异,在学科教学中,各学科间存在着一定差异,有些学科存在着明显的融合点,有着显而易见的情感引导、能力培养内容,教师就可以直接向学生明确提出渗透内容。例如,可以结合历史学科中中国发展历程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可以结合政治课程中国际发展格局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结合语文课程中抒情的表述、事件的叙述等内容启发学生对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体会人生的意义。此外,还有一些课程属于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不够明显的学科,这就需要学科教师能够深入挖掘,寻找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间接影响,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从深层感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在类似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可以向学生讲述理论的生成过程,以及研究者们是如何经历挫折走向成功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热情,建立人生目标。另外,还可以在进行美术、音乐类学科的课程时,尽可能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鼓励学生进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在体育类课程中,让学生学会坚持、自我超越,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及抗挫能力。诸如此类,好的学科渗透,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进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学科渗透中的课程剖析旨在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育学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渗透,进而从不同角度塑造学生,推动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做好渗透教育,既能使单调的理论课程讲解变得生动活泼、幽默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人格特征,更能给学生以启迪。

三、学科渗透的注意事项

学科渗透虽然可以在众多领域广泛地展开,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应该注意一些具体的事项。

(一)学科渗透不要强行实施

学科滲透不是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是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的融合不是时刻必须都要执行。学科教师也应明白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如果不分内容、不分学生的接受情况、情感情况,科科渗透、课课渗透,强拉硬扯,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厌倦心理,造成学生的心理疲劳,进而适得其反。好的学科渗透应该是画龙点睛,而非画蛇添足。

(二)学科渗透不要喧宾夺主

要分清课程的主次目标。学科教学毕竟不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第一目标一定要是学科知识本身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只应处于从属地位,在课程中不应过多讲解心理健康教育,否则就会引起学生的混乱,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不知道教师到底要讲述哪些内容,甚至在学习过程中偏离主题。

(三)学科渗透要注意循序渐进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从教师到学生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应先在讲授本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在合适的内容上偶尔提及一下,让学生产生新奇感,之后可以在课后与学生讨论渗透的心理内容,进而了解学生的感受。如果学生能够接受且效果较好,就可以进一步在后续的课程中进一步推行渗透。但如果学生感到突兀,教师就应反省渗透的方式或内容是否合适,并做出调整。当学生对心理内容从开始的新奇、接受,到慢慢变得喜欢,以及最后愿意对部分内容发表意见,展开讨论,甚至发生自身观念、情感、行为的改变,就意味着渗透在趋向成功。教师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身的改变:与学生有更多的话题,对学生更加关注,更为学生所喜欢,直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良好融合将以学生和教师的亲密连接为标志:学生能轻松学习,快乐成长;教师能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在不同学科领域的施行,将会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教师教育素养的持续生成,进而达到教与学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才玛措.在思想政治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教学改革,2011(24).

[2]李君凤.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3.

[3]韩景龙.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6).

[4]胡冰彬.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5]徐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高中生物教学的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学科渗透探索研究心理健康教育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供电企业社会责任的探索与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